CN211812291U -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2291U
CN211812291U CN201922422044.4U CN201922422044U CN211812291U CN 211812291 U CN211812291 U CN 211812291U CN 201922422044 U CN201922422044 U CN 201922422044U CN 211812291 U CN211812291 U CN 211812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unloading
glass
feeding
bla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20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太洲
程常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Yu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Yu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Yu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Yu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20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2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2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2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盘组件、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下料回转驱动机构以及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下料吸盘组件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下料回转驱动机构固设于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固设于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盖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是在手表中内置智能化系统通过连接于网络实现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功能。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智能手机的玻璃由于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坚硬、耐刮伤、耐候性佳等优点,符合智能设备的设计需求,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可穿戴智能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手机视窗的手机盖板玻璃从2D、2.5D到时下流行的3D曲面盖板玻璃。
现有的3D曲面玻璃盖板是通过把平面玻璃放入模具内,并且通过热成型机进行曲面成型;但是现有的生产方式都是经由人工将平面玻璃盖板由进料料架内取出放入到模具内,再将放有平面玻璃的模具放入热成型机的入口;在热成型机的出口处还需要设置至少一名工人将热成型机出口处的模具取出,并打开将成型后的玻璃盖板取出放置到出料料架内;这样就难以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工人的体力和注意力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工人在疲劳的工作状态下难以高效和专注的进行工作,这就使得生产效率降低并且专注力降低之后极易出现平板玻璃放置位置偏斜,模具磕碰损坏的问题。2、热成型机属于高温设备,那么放料和取料都需要距离热成型机很近的位置,那么这样的高温环境极易导致工人身体不适,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工人一直处于汗流浃背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疲劳速度。3、这样的工作环境以及劳动强度经常会导致企业招工困难,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那么就需要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来代替人工进行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意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盘组件、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下料回转驱动机构以及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下料吸盘组件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下料回转驱动机构固设于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固设于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料吸盘组件包括四个下料吸盘以及下料摆臂,下料吸盘固设于下料摆臂且与下料摆臂垂直,下料摆臂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玻璃上料机构,所述玻璃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吸盘组件、上料回转驱动机构、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以及上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上料吸盘组件固设于上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料回转驱动机构可带动上料吸盘组件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摆动切换,上料回转驱动机构固设于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固设于上料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料吸盘组件包括四个上料吸盘以及上料摆臂,上料吸盘固设于上料摆臂且与上料摆臂垂直,上料摆臂固设于上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玻璃定位机构;所述玻璃上料机构将待加工玻璃盖板放置于玻璃定位机构内进行一次定位后,再将所述待加工玻璃盖板由所述玻璃定位机构取出转移至下一加工工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玻璃下料机构还包括一个喷嘴,喷嘴固设于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且喷嘴的出口端朝向所述上料吸盘组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嘴包括多个并排布设的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完全代替人工进行玻璃盖板上下料的工作,避免了高温环境导致工人身体不适,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工人一直处于汗流浃背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疲劳速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前视图;
图4是玻璃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玻璃定位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模具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模具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玻璃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模具输送翻转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模具输送翻转机构主视图;
图11是模具输送翻转机构左视图;
图12是倒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模具移载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模具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模具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一种曲面玻璃盖板生产装置,将待加工的玻璃盖板放入模具300后并将模具移载至热成型机100的入口,随后由热成型机的出口将模具300取出,并将模具300内成型玻璃盖板取出,模具300包括底模320和子母模310,子母模310包括子模312和母模311,子模312嵌设于311母模内,且子模312的上端面由母模311的上端面向外暴露,字母模310扣设于底模320上方;
曲面玻璃盖板生产装置包括
料架,包括进料料架211和出料料架212,待加工玻璃盖板放置于进料料架211,成型的玻璃盖板放置于出料料架212;进料料架211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进料料盘2111以及进料料盘移载组件2112,进料料盘移载组件2112间歇性的将进料料盘211由进料入口向进料出口切换;具体的,进料料盘移载组件2112包括进料料盘托架21121、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进料料盘前推气缸21123以及进料料盘支架21124,进料料盘2111放置于进料料盘支架21124上,进料料盘固定支架21121固设于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的输出端,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固设于进料料盘前推气缸21123的输出端;在当前进料料盘2111上的待加工玻璃盖板取完后,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带动进料料盘固定支架21121上移,将进料料盘支架21124上的进料料盘全部托起,随后进料料盘前推气缸21121带动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以及进料料盘2111同步向进料出口移动一个位置,这个移动的位置使得被取完的进料料盘恰好从当前位置移动至进料出口;之后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带动料盘固定支架21121下移到初始位置,然后进料料盘前推气缸21121带动进料料盘上顶气缸21122收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切换后的进料料盘内的代加工玻璃盖板取完后开始重复上述动作。
出料料架212与进料料架211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出料料盘以及出料料盘移载组件,在出料料盘放满成型玻璃盖板后,出料料盘移载组件间歇性的将所述出料料盘由出料料盘入口向出料料盘出口切换,这里不再赘述。
模具下料机构260,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以及模具下料驱动组件,模具下料驱动组件包括包括第一水平往复运动机构262以及第一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63,第一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63固设于第一水平往复运动机构262的输出端,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固设于第一竖直往复运功机构263的输出端;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包括第一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1和第二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2,第二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2位于第一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1的上方;第一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1包括水平对称设置的下料夹爪26111以及下料夹爪驱动气缸26112,两下料夹爪26111之间形成下料夹持空间,下料夹爪驱动气缸26112带动下料夹爪26111相对或相背移动;第二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2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料吸盘26121以及吸盘竖直移动组件26122;下料吸盘26121固设于吸盘竖直移动组件26122的输出端,并可借助吸盘竖直移动组件26122输出端的运动进入到下料夹持空间内。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借助第一水平往复运动机构262输出端的运动由热成型机的出口上方和模具开模工位上方切换;在模具下料夹持组件位于热成型机的出口上方时,其借助第一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63输出端的运动实现将模具由热成型机出口取出;在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位于模具开模工位上方时,其借助第一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62输出端的运动将模具放置到位于模具开模工位的第一模具移载平台上或将第一模具移载平台上模具的子母模上移使底模和子母模分离或将模具的子母模下移与底模扣合。
第一模具移载机构,包括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第一横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2、第一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3以及第一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4,第一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3固设于第一横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2的输出端,第一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4固设于第一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3的输出端,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固设于第一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4的输出端;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包括模具移载平台27115、对称设置的活动夹爪27111、活动夹爪驱动气缸27113、对称设置的固定夹爪27113以及移载平台支架27114,优选移载平台支架27114为凵字形,包括一个横板以及两个竖直侧板,横板固设于第一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4的输出端,竖直侧板的下端与横板固定连接,两竖直侧板的上端面形成模具移载平台2715,固定夹爪27113固设于模具移载平台2714上,活动夹爪27111固设于活动夹爪驱动气缸27113的输出端,活动夹爪驱动气缸27113固设于竖直侧板,使活动夹爪高出于模具移载平台2715且与固定夹爪27113相对设置,活动夹爪驱动气缸27113带动活动夹爪靠近或远离固定夹爪27113,实现将模具夹持固定在模具移载平台2714上或释放;在模具被夹持固定在模具移载平台2714上时,通过第一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3、第一横向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2以及第一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714的相互配合以及协调动作实现其在模具开模工位、玻璃下料工位、模具倒料工位以及模具输送机构入口之间切换;模具被释放后,模具本身或部分或者其携带的玻璃盖板将会向相应工位进行转移。
第二模具移载机构272,与第一模具移载机构271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相同,其包括第二模具移载平台、第二横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第二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以及第二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第二横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固设于第二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第二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固设于第二横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第二模具移载平台固设于第二竖直往复移载运动机构的输出端,这里不再赘述。
玻璃下料机构292,位于玻璃下料工位,将位于玻璃下料工位的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上的底模320内的成型玻璃盖板400取出并转移至出料料架212;具体的,玻璃下料机构292包括下料吸盘组件2921、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以及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2,下料吸盘组件2921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的输出端,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可带动下料吸盘组件2921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摆动切换,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固设于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的输出端,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固设于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2的输出端,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2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以及下料吸盘组件2921在玻璃下料工位上方和出料料架上方之间切换,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带动下料吸盘组件2921下移进入玻璃下料工位和出料料架或上移离开玻璃下料工位和出料料架;优选下料吸盘组件2921包括四个下料吸盘29211以及下料摆臂29212,下料吸盘29211固设于下料摆臂29212且与下料摆臂29212垂直,下料摆臂29212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的输出端;在底模位于玻璃下料工位时,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2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以及下料吸盘组件2921移动至玻璃下料工位上方,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带动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下移,随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带动下料摆臂29212由初始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使得下料吸盘29211恰好与底模内的玻璃盖板垂直接触,在下料吸盘29211将玻璃盖板吸附后,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带动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上移,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带动下料摆臂29212反向回转到竖直状态,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2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以及下料吸盘组件2921移动至出料料架的相应空位上方,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带动下料摆臂29212由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带动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下移,使得下料吸盘29211上吸附的玻璃盖板放置进入出料料架的相应空位内,随后在下料吸盘29211将玻璃盖板释放;然后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3带动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上移,随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带动下料摆臂29212反向回转到竖直状态;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22带动下料回转驱动机构2924以及下料吸盘组件2921移动至玻璃下料工位上方等待下一次玻璃下料。
模具输送翻转机构,包括模具输送机构520和翻转机构530,模具输送机构520位于第一模具移载机构271和第二模具移载机构272之间,模具输送机构520将第一模具移载机构271上的模具300转运至第二模具移载机构272,翻转机构530可将位于模具输送机构520上的模具300翻转180°;具体的,翻转机构530包括:基座510,包括底座511以及立柱512,底座511上开设有横向的调节槽5111。本实施方式优选模具输送机构520固设于立柱512的上端,模具输送机构520包括输送带521,被翻转的模具300位于输送带上,并跟随输送带移动。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531,固设于所述基座511,本实施防止优选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531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可以沿调节槽5111进行调节;优选调节槽5111为T形槽,气缸的缸体固设有固定板5311,使用T形螺钉便可以将其进行连接,那么在将T形螺钉旋松的时候,便可以使气缸沿调节槽进行滑动,调整好位置后锁紧T形螺钉,便可以将气缸的位置固定。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固设于所述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531的输出端;本实施方式优选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竖直往复运动,其可以带动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进行竖直往复运动;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固设有支架537,支架537具有两对称设置在输送带521两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板371;优选所述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为回转气缸,其固设于其中一个支撑板5371的内侧面。夹持机构536,可夹持或释放被翻转模具300,其连接于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的输出端。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优选,夹持机构536具有两个,夹持机构536对称设置在模具输送机构520的两侧,每个夹持机构536均与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的输出端连接。夹持机构536包括两个且相互对称的夹爪5362以及夹爪驱动机构5361,夹爪驱动机构5261带动两夹爪5362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夹持或释放被翻转产品。考虑到夹爪与被翻转模具300有足够的夹持力避免其其翻转过程中脱落的同时,还要避免被翻转产品被压伤,由此本实施方式优选夹爪5362彼此的相对面固设有柔性垫53621,在夹持的时候柔性垫53621与被翻转产品接触,优选柔性垫为橡胶或者硅胶材质,这样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摩擦力同时还能够防止被翻转产品被压伤。进一步优选夹爪驱动机构5361为夹紧气缸,夹爪5362分别固设于夹紧气缸的两输出端,这样通过控制夹紧气缸管路内串接的电磁阀便可以控制夹紧气缸的两输出端带动夹爪相对靠近或远离,实现夹紧或者释放。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与夹持机构536之间平稳传递转矩以及结构优化的考虑,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传动机构,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机构536固定连接。由于夹持机构536对称设置有两个,那么为了实现两夹持机构536同步运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534和第二传动机构535,第一传动机构534的输入端与所述往复回转运动机构的输出端5321连接,第二传动机构535的输入端与第一传动机构53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机构535的输出端与夹持机构536固定连接。为了更好的与每个夹持机构536相匹配,第二传动机构535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传动机构535包括传动轴344,传动轴344带动两个第二传动机构535同步转动。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传动机构534包括第一主动带轮5341、第一带轮5342、第一主动带轮5341固设于往复回转运动机构的输出端5321,且通过皮带与第一从动带轮5343传动,第一从动带轮5343以及传动轴5344,传动轴5344穿过第一从动带轮5343且二者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机构535包括第二主动带轮5351、第二从动带轮5352、第二传动带5353以及涨紧轮5354,优选第二传动机构535位于支撑板5371外侧,传动轴5344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撑板5371后穿入第二主动带轮5351,通过第二传动带5353与第二从动带轮5352传动,第二从动带轮5352通过第二传动轴5355与夹爪驱动机构5361固定连接;由此便可以在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的输出端动作时,带动夹持机构536进行旋转动作。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当输送带521上的被翻转产品移动到夹持机构536所在位置时,被相应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到,此时输送带521停止间歇停止(实际的间歇时间不小于翻转所需时间);此时翻转机构开始翻转,具体的动作为:每个夹持机构的夹爪驱动机构5361带动两夹爪相对移动,从而夹爪与被翻转产品接触将其夹持,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531输出端将支架537竖直向上顶升,从而带动夹持机构536由初始工位向翻转工位移动,在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向远离输送带520的方向移动设定距离后到达翻转工位(这一设定距离不小于夹持机构或被翻转产品的回转半径),到达翻转工位后,往复回转运动机构532带动所述夹持机构536翻转设定角度,本实施方式优选翻转180°,使原来的底面翻转朝上;在翻转结束后,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下移同时带动夹持机构536回到初始位置,此时被翻转模具300与输送带521接触,随后模具输送机构520启动,被翻转产品跟随输送带521继续移动。
此外,模具输送机构520还可反向输送,由于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将代加工的玻璃盖板放入到子母模310的型腔内,那么就需要在放置玻璃盖板之前将子母模310和底模320位置调换,使子母模在下底模在上,这个状态就是经由翻转机构进行第一次翻转之后就能够实现,但是在送入到热成型机时就需要模具的底模在下和子母模在上,那么在将模具300进行第一次翻转以及完成将待加工玻璃盖板放入子母模并且将底模与子母模合模之后将其再进行第二次翻转,使得底模在下子母模在上,本是实施方式采用的方法是第二模具移载机构272将合模后的模具再次送至模具输送机构的出口处,此时模具输送机构反向输送至翻转工位,通过翻转机构将模具第二次翻转180°,从而使得底模在下子母模在上,随后模具输送机构正向输送将模具输送至其出口处,第二模具移载机构将模具抓取移动至模具合模工位。
模具上料机构291,包括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以及模具上料驱动组件,模具上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以及第二水平往复运动机构222,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固设于第二水平往复运动机构222的输出端,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固设于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的输出端。具体的,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包括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和第二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2,第二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2位于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的上方;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包括对称设置的上料夹爪22111以及上料夹爪驱动气缸22112,两上料夹爪22111之间形成上料夹持空间,上料夹爪驱动气缸22112带动上料夹爪22111相对或相背移动,从而实现夹紧在底模的外侧面或将底模释放;第二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2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模具上料吸盘22121和第二模具上料吸盘22122,在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将模具的底模夹持时,第一模具上料吸盘22121和第二模具上料吸盘22122的工作面稍高于模具的上端面,即不与模具的上端面接触吸附;当模具经过翻转机构的第一次翻转之后(此时底模在上,子母模在下)并由第二模具移载机构272将其移动至模具合模工位后,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带动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下移设定高度,这一设定高度大于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的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夹持底模所需要的下移高度,这样才能够使第一模具上料吸盘22121和第二模具上料吸盘22122与底模的底面接触将其吸附,随后藉由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带动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上移,使底模和子母模分离,从而将子母模的型腔向外暴露,以利于玻璃上料机构将待加工玻璃盖板放入至子母模内。
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21借助第二纵向水平往复移载运动机构222输出端的运动在玻璃上料工位和模具合模工位切换,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借助第二水平往复运动机构222输出端的运动由模具合模工位上方和热成型机入口上方切换;在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位于模具合模工位上方后,其借助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输出端的运动将位于第二模具移载平台上的子母模与底模分离或扣合夹持;在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位于热成型机入口上方后,其借助第二竖直往复运动机构223输出端的运动将模具由热成型机入口上提或下放至热成型入口。
玻璃上料机构291,与玻璃下料机构292结构和原理均相同,其位于玻璃上料工位,将进料料架211内的待加工玻璃盖板由进料料架取出并放置在位于玻璃上料工位的第二模具移载平台上的模具子母模310内;具体的,玻璃上料机构291包括上料吸盘组件2911、上料回转驱动机构2914、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3以及上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2,上料吸盘组件2911固设于上料回转驱动机构2914的输出端,上料回转驱动机构2914可带动上料吸盘组件2911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摆动切换,上料回转驱动机构2913固设于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3的输出端,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3固设于上料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2的输出端,上料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2带动上料回转驱动机构2913以及上料吸盘组件2911在玻璃上料工位上方和进料料架上方之间切换,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3带动上料回转驱动机构2914以及上料吸盘组件2911进入玻璃上料工位上方和进料料架或上移移出玻璃上料工位上方和进料料架。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玻璃下料机构292,玻璃下料机构291增加一个喷嘴2915,喷嘴2915固设于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2913的输出端,且喷嘴的出口端朝向上料吸盘组件,喷嘴包括多个并排布设的出气孔用于吹除玻璃上表面的灰尘。
还包括倒料机构280,位于倒料工位,在第一模具移载机构271将底模320移载至倒料机构280后,倒料机构280可将底模320夹持并翻转180°。具体的,倒料机构280包括底模夹持组件281以及倒料翻转组件282,底模夹持组件281固设于倒料翻转组件282的输出端。底模夹持组件281包括底模固定平台2814、底模夹持固定钳口2811、底模夹持活动钳口2813以及底模夹持气缸2812,底模夹持固定钳口2811和底模夹持活动钳口2813相对设置于底模固定平台2814上;底模夹持活动钳口2813固设于底模夹持气缸2812的输出端,借助底模夹持气缸2812输出端的运动带动底模夹持活动钳口2813相对底模固定钳口2811平行移动。优选倒料翻转组件282为旋转气缸,旋转气缸通过倒料固定支架283固设于机架。
还包括玻璃定位机构230;玻璃上料机构291将进料料架211内的待加工玻璃盖板由进料料架211取出并放置于玻璃定位机构230内进行一次定位后,再将待加工玻璃盖板由玻璃定位机构230取出放入位于玻璃上料工位的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上的模具子母模320内。具体的,玻璃定位机构230包括玻璃定位平台232和定位机构,玻璃定位平台232上设有纵向凹槽2321、横向凹槽2322、纵向限位块2323和横向限位块2324,所述纵向凹槽2321与所述纵向限位块2323相对设置,横向凹槽2322与横向限位块2324相对设置。定位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定位机构包括纵向定位机构234和横向定位机构235,纵向定位机构234包括纵向定位件2341和第一气缸2342,第一气缸2342驱动纵向定位件2341沿纵向凹槽2321运动,纵向定位件2341与纵向限位块2323对玻璃盖板的纵向进行定位,横向定位机构235包括横向定位件2351和第二气缸2352,第二气缸2352驱动横向定位件2351沿横向凹槽2321运动,横向定位件2351与横向限位块2324对玻璃盖板400的横向进行定位,实现了对玻璃盖板的高精度定位。纵向定位件2341和横向定位件2351各自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明显地,纵向凹槽2321的数量与纵向定位件2341的数量相同,横向凹槽2322的数量与纵向定位件2341的数量相同,如此设置可实现玻璃在定位过程中的平稳运动。考虑到若玻璃盖板朝向玻璃定位平台232的表面上粘有灰尘颗粒,灰尘颗粒会与玻璃盖板400朝向玻璃定位平台232的表面发生摩擦,对玻璃盖板的表面产生划刻,本实施例在机架上固设有喷嘴237,喷嘴237上并排布设有多个喷气孔2371,喷嘴237朝向玻璃盖板朝向玻璃定位平台232的表面。这样即使玻璃盖板朝向玻璃定位平台232的表面上粘有灰尘颗粒,喷嘴237喷出的气流也能将灰尘颗粒吹走,避免玻璃盖板与灰尘颗粒发生摩擦,对玻璃盖板产生划刻。由于玻璃定位平台232上也积留有灰尘颗粒,喷嘴237无法吹去玻璃定位平台232上的灰尘颗粒,这一样会导致灰尘颗粒与玻璃盖板发生摩擦,对玻璃盖板产生划刻,本实施例在玻璃定位平台232朝向玻璃盖板的表面上设有毛毡238,由于毛毡238的表面有毛孔且质柔软,即使有灰尘等颗粒落到玻璃定位平台232上,灰尘等颗粒会掉落在毛孔之间,防止了灰尘等颗粒与玻璃盖板接触,对玻璃盖板产生划刻,进一步保护了玻璃盖板的表面。另外实际情况中加工不同批次的玻璃盖板的尺寸可能不同,为了对不同尺寸的玻璃盖板的定位,需要对定位机构的位置进行调整,机架上设有第一凹槽2311,第一凹槽2311内设有与定位机构固定连接的调节组件,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是螺纹轴2312,可以旋转螺纹轴2312来调整定位机构的位置。为了精确定位机构移动的距离,本实施例还包括测量组件,测量组件包括指针239和刻度坐标2310,指239与所述定位机构固定连接,刻度坐标2310固设于机架上,指针239指向刻度坐标2310。具体工作原理为:外部机械手将玻璃盖板抓取到玻璃定位平台232上,在这个过程中喷嘴237的喷气孔2371向玻璃盖板朝向玻璃定位平台232的表面喷射气流,除去玻璃232上的灰尘,纵向定位机构234上的纵向定位件2341在第一气缸2342的带动下沿纵向凹槽2321运动并推动玻璃盖板纵向运动,纵向定位件2341与纵向限位块2323对玻璃的纵向进行定位,横向定位机构235上横向定位件2351在第二气缸2352的带动下沿横向凹槽2322运动并推动玻璃盖板横向运动,横向定位件2351与横向限位块2324对玻璃盖板的横向定位,由于纵向限位块2341与横向限位块2351是固定的,纵向限位块2341和横向限位块2351组成了一个固定坐标系,因此玻璃定位精度高。
一种曲面玻璃盖板生产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模具移载平台移动至模具开模工位,模具下料机构从热成型机的出口处抓取模具后,在模具下料驱动组件带动下将模具移载至位于模具开模工位的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上;此时,模具300的子母模310位于底模320上方。
S2:通过模具下料驱动组件带动模具下料夹持组件上移一设定距离后,第一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恰好夹持子母模320的母模311,吸盘竖直移动组件26122带动下料吸盘26121下移于子模的上表面接触,然后模具下料驱动组件再次带动下料夹持组件261上移一设定距离,此时母模311相对底模320上移该设定高度;随后下料吸盘26121至少一次吸附于子模312的上端面并随即释放子模,本实施方式优选下料吸盘26121吸放两次,吸放的目的在于由于玻璃盖板在成型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模具内部压力以及玻璃盖板与模具表面紧密贴合而存在子母模的型腔将玻璃盖板吸附的情况,那么如果直接将子母模上移打开,那么极易造成吸附在子母模上的玻璃盖板在子母模上移到一定高度后掉落损坏,那么这样的操作步骤通过先将母模上移一设定高度,下料吸盘下移于子模接触保持子模的当前位置,而后再将子模吸放的动作(在吸盘吸附子模上表面的时候由于吸盘吸附会产生变形,从而使得子模产生一个小量的上提,在吸盘释放子模的时候子模又会产生一个小量的下移,如此便会使得空气充分的进入的子母模的型腔内,而且通过快速的吸放动作可以使得玻璃盖板完全与子母模的型腔脱离,落至底模内);而后,第一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1和第二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2同时分别夹持和吸附母模和子模,夹持和吸附后模具下料驱动组件带动其上移设定距离后使子母模310与底模320分离;实现了开模。
S3: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带动底模320移动至玻璃下料工位,玻璃下料机构292将底模320内的玻璃盖板取出移载至出料料架212内。
S4:第一模具移载平台带动底模320移动至倒料工位,倒料机构320将底模夹持并翻转180°后将底模320重新放回至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上。
S5: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带动底模回到模具开模工位;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下移设定距离使子母模310和底模320相扣合,然后第一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1和第二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2同时释放母模和子模;释放后,模具下料夹持组件261上移。
S6:第一模具移载平台2711将模具移载至模具输送机构520的入口端,模具输送机构520动作将模具300向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输送,此时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移动至模具输送机构520的出口端。
S7:翻转机构530将位于模具输送机构520上的模具夹起翻转180°后放回至模具输送机构520,模具输送机构520继续带动模具移动至其出口端;此时,模具的底模320位于子母模310的上方。
S8: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将位于模具输送机构出口端的模具移载至模具合模工位;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在模具上料夹持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下移设定距离,第二模具夹持组件221的上料吸盘2212吸附于底模320的底面,随后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上移使底模320与子母模310分离,使子母模310的型腔向上暴露。
S9: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将子母模310移载至玻璃上料工位;玻璃上料机构291预先将待加工的玻璃盖板放入玻璃定位机构230上进行定位,定位后的玻璃盖板再由玻璃上料机构291取出放入子母模310内。
S10: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将子母模310移载至模具合模工位;模具上料夹持组件331在模具上料夹持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下移,使底模320扣合在子母模310上,随即第二模具夹持组件的上料吸盘2212释放底模320,实现底模320与子母模310合模;合模后,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上移。
S11: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将子母模310移载至模具输送机构520出口端,模具输送机构520反向将模具输送至翻转机构530,翻转机构530再次将模具翻转180°后由模具输送机构520正向输送至出口端,第二模具移载平台2721再次由模具输送机构520的出口端将模具移载至模具合模工位。
S12: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在模具上料夹持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下移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不大于步骤S8中的设定距离,从而使得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的第一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1恰好将模具的底模夹持,但第二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2的吸盘与模具的子母模上端面不接触;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在模具上料夹持驱动组件的带动下上移并且移动至热成型机100入口的上方。
S13:模具上料夹持组件221下移,将模具300移入热成型机100的入口内将模具300释放,模具300进入到热成型机100内。
S14: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循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吸盘组件、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下料回转驱动机构以及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下料吸盘组件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下料回转驱动机构固设于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下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固设于下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吸盘组件包括四个下料吸盘以及下料摆臂,下料吸盘固设于下料摆臂且与下料摆臂垂直,下料摆臂固设于下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玻璃上料机构,所述玻璃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吸盘组件、上料回转驱动机构、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以及上料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上料吸盘组件固设于上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料回转驱动机构可带动上料吸盘组件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摆动切换,上料回转驱动机构固设于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固设于上料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吸盘组件包括四个上料吸盘以及上料摆臂,上料吸盘固设于上料摆臂且与上料摆臂垂直,上料摆臂固设于上料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玻璃定位机构;所述玻璃上料机构将待加工玻璃盖板放置于玻璃定位机构内进行一次定位后,再将所述待加工玻璃盖板由所述玻璃定位机构取出转移至下一加工工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下料机构还包括一个喷嘴,喷嘴固设于上料竖直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且喷嘴的出口端朝向所述上料吸盘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包括多个并排布设的出气孔。
CN201922422044.4U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Active CN211812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2044.4U CN211812291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2044.4U CN211812291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2291U true CN211812291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2044.4U Active CN211812291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2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4436B1 (ko) 유리성형용 금형처리장치
CN209552544U (zh) 用于刹车片压制机的下模循环机构
CN110539545A (zh) 柔性屏3d贴合设备
CN211812291U (zh) 一种玻璃上下料装置
CN211814142U (zh) 一种曲面玻璃盖板生产装置
TW201833688A (zh) 基板傳輸裝置及方法
CN110963680A (zh) 一种曲面玻璃盖板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10190087U (zh) 一种陶瓷坯体成型系统
CN108943747B (zh) 一种冰箱门壳饰条组装生产设备
CN108748106B (zh) 多机械手协同手机装配系统
CN215591112U (zh) 一种工件覆膜机
CN214988561U (zh) 一种多电芯抓取装置及具有多电芯抓取功能的系统
CN211075025U (zh) 柔性屏3d贴合设备
CN212242598U (zh) 一种通过机械手转运的空调板烫金机
CN111716517A (zh) 一种陶瓷生产运输线及陶瓷生产运输方法
CN105344866A (zh) 一种模内取放件传送机构
CN216188969U (zh) 一种多工位移载机构
CN217376434U (zh) 一种塑料产品自动夹取机械手
CN212266434U (zh) 镜片模具合模转移机构
CN213201309U (zh) 自动定位备料装置以及上料设备
CN215158311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自动分距抓取装置
CN212288368U (zh) 合模输送机
CN209755563U (zh) 一种自动注浆装置
CN215710052U (zh) 一种智能柔性抓取装置
CN209357848U (zh) 一种基于ccd的电芯二次定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