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0810U -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0810U
CN211790810U CN202020064388.2U CN202020064388U CN211790810U CN 211790810 U CN211790810 U CN 211790810U CN 202020064388 U CN202020064388 U CN 202020064388U CN 211790810 U CN211790810 U CN 211790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harging
transistor
discharg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43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林宋荣
许柏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43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0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0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08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其中充电系统包括:电池组和充电器,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的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放电开关电路和充电开关电路;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用于与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以给所述电池充电;其中,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的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和/或,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可以避免电池之间出现互相充电现象,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快速充电。

Description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增加电池容量以及供电时长,一般采用多个电池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组供电。但是,多电池并联在充电时,由于不同电池电压不同,多块电池并联高压电池会给低压电池充电,由于阻抗较低而压差可能较大,充电电流可能会很大,超出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值,造成电芯充电过流产生析锂现象,甚至可能会导致燃烧起火等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避免电池之间出现互相充电现象,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并实现快速充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的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放电开关电路和充电开关电路;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用于与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以给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的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和/或,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
所述充电器在通过所述充放电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断开,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开启,以防止所述电池组中的所述电池之间互相充电。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在接收到放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所述充电开关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放电开关包括放电晶体管,所述充电开关包括充电晶体管;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控制电平,以控制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所述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或者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用于接收所述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入电路和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用于外接市电;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和电源输出电路之间,用于将所述市电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AC-DC转换单元和DC-DC 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与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用于市电转换成直流电;所述DC-DC转换单元与所述AC-DC转换单元连接,用于转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幅值。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所述驱动器还包括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一预设电平时,关闭所述驱动器;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二预设电平时,开启所述驱动器;所述第一预设电平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平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
电源输入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用于外接市电;
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市电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用于给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在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给多个并联的电池充电时,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导通,以防止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互相充电。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器中,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器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AC-DC转换单元和DC-DC 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与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用于市电转换成直流电;所述DC-DC转换单元与所述AC-DC转换单元连接,用于转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幅值。
在实用新型的充电器中,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并联;
充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放电开关电路和充电开关电路;
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
其中,在通过所述充放电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断开,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开启,以防止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互相充电。
在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中,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在接收到放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所述充电开关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在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中,所述放电开关包括放电晶体管,所述充电开关包括充电晶体管;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控制电平,以控制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所述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或者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用于接收所述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
在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中,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上述的电池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通过在电池组和/或充电器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在电池组中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在充电器中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设置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中。通过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之间的互相充电现象,同时又能显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并能够避免受热损坏,同时还可以实现快速充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电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接触连接,例如,可以是导线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连接,例如,可以是非接触式耦合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目前,为了提高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长,比如可移动平台,一般采用多个电池并联组成电池组的供电方式,以增加电池容量以及供电时长,但多电池并联充电时,由于不同电池电压不同,多块电池并联,高压电池会给低压电池充电,即电池互相充电,由于阻抗较低而压差可能较大,充电电流可能会很大,超出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值,造成电池电芯充电过流产生析锂,由此可能导致燃烧起火等事故。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以及使用该电池组的可移动平台,以解决上述电池互相充电的问题,提高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充电效率以及电能利用效率。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充电系统100用于给并联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充电,可以避免并联电池出现互相充电现象,同时又可以实现快速充电。
如图1所示,充电系统100包括充电器10和电池组20,充电器10与外部电源连接,以给电池组20充电,电池组20用于给负载供电。其中,外部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交流电源,交流电源比如为市电。负载比如为可移动平台以及可移动平台上搭载的云台、电机、相机或传感器等等。
如图2所示,电池组20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池和充放电电路21,充放电电路21与每个所述电池连接,其中,充放电电路21包括放电开关电路201和充电开关电路202。充电器10在通过充放电电路21给所述电池充电时,放电开关电路201断开,充电开关电路202导通。
比如,在图2中,电池组20包括两个并联的电池,分别电池1和电池2,电池1和电池2均连接有充放电电路21。
可以理解的是,当然可以包括更多个并联的电池。此外,每个电池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
其中,放电开关电路201包括放电开关,充电开关电路202包括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在接收到放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以给负载进行供电;所述充电开关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充电器10至少包括电源输出电路11,电源输出电路11用于与充放电电路21连接,以给电池组20中的电池充电。
由于电池组20中的电池参数不同,或者电池参数相同由于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充电时电池电压不同,电压不同引起电池之间的互相充电。
为了解决电池组的电池之间互相充电的问题,如图2所示,电池组20的充放电电路21还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与放电开关电路201并联;和/或,如图3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而电池组20中的充放电电路21未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可以避免电池互相充电。
比如,在使用该充电器10给电池组20充电时,假如电池1的电池电压大于电池2的电池电压,电池1会给电池2进行充电,但是由于在给电池充电时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开启,其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作用,进而可以防止电池1给电池2充电,而且几乎无压降及功率损耗,又能显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不产生热量,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不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而电池组20中的充放电电路21中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也可以避免电池互相充电。
比如,在使用该充电器10给电池组20充电时,假如电池1的电池电压大于电池2的电池电压,电池1会给电池2进行充电,但是由于在给电池充电时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开启,放大开关电路201断开,由于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作用,进而可以防止电池1给电池2 充电,避免电池之间出现互相充电现象。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且电池组20中也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进而可以避免电池之间出现互相充电现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通过在电池组和/或充电器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其中在电池组中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在充电器中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设置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中,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之间的互相充电现象,同时又能显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并能够避免受热损坏。同时该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至少给多个电池充电,由此实现了快速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分别为电源输出支路111和电源输出支路112。其中,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且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电源输出支路111和电源输出支路112均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组在充电时存在电池之间互相充电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分别为电源输出支路111和电源输出支路112。其中,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且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电源输出支路111和电源输出支路112均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组在充电时存在电池之间互相充电的现象。
其中,该充电器10包括电压转换电路12和电源输入电路13,电压转换电路12与电源输入电路13连接。电源输入电路13用于外接市电,电压转换电路 12连接在电源输入电路13和电源输出电路11之间。电压转换电路12用于将所述市电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具体转换成具有特定电压幅值的直流电,比如转换5v的直流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其中,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且其中一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未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其他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由此不仅可以避免电池互相充电,还可以降低电路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该充电器的电源输出电路包括多个电源输出支路,用于同时给多个电池充电,由此提高了电池组的充电效率,进而实现了快速充电,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两个电源输出支路,分别为电源输出支路111和电源输出支路112。电源输出支路111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而电源输出支路112未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同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电池组在充电时存在电池之间互相充电的现象,同时还进一步地降低了硬件成本。
示例性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充电器10的电源输出电路11包括三个电源输出支路,分别为电源输出支路111、电源输出支路112和电源输出支路113,当然可以包括更多个电源输出支路。
其中,在图9中,电源输出支路111、电源输出支路112和电源输出支路 113均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而在图10中,电源输出支路111和电源输出支路113均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电源输出支路112未设有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在哪一个电源输出支路中未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电池组中多个电池对应的充放电电路中,也可以在其中一个电池的充放电电路不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其他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均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由此不仅可以避免电池互相充电,还可以降低电路的成本。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电池组20中包括三个并联的电池,分别为电池1、电池2和电池3,每个电池均对应连接有充放电电路21,在电池3的充放电电路不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在电池1和电池2的充放电电路均设置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同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互相充电,同时可以降低电路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电压转换电路12包括:AC-DC转换单元 121和DC-DC转换单元122。其中,AC-DC转换单元与电源输入电路13连接,用于市电转换成直流电,比如转换具有52V电压的直流电。DC-DC转换单元122与 AC-DC转换单元121连接,用于转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幅值,比如将具有52V电压的直流电降压到具有5V的直流电,以便给电池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不同功能以及更好地给电池充电,充电器10还可包括其他功能电路,比如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等等。
其中,如图13所示,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200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驱动器,驱动器与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实现“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作用。
具体地,驱动器在检测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存在正电压差时,向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发送电平信号,比如为高电平信号,控制该场效应晶体管导通,即“正向导通”;驱动器在检测到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和源极存在负电压差时,向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发送电平信号,比如低电平信号,或者是不发送电平信号,控制该场效应晶体管断开,即“反向截止”。由此实现理想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驱动器可以为一个芯片U1,该芯片具有低功耗特性,该芯片U1还可包括信号接收端OFF,信号接收端OFF在接收到第一预设电平时,关闭驱动器(芯片U1),达到省电目的;而信号接收端OFF在接收到第二预设电平时,开启驱动器(芯片U1),检测场效应晶体管Q1的漏极和源极是否存在正负电压差,实现“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预设电平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平。比如,第一预设电平为低电平,第二预设电平为高电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6所示,放电开关包括放电晶体管,充电开关包括充电晶体管。放电晶体管和充电晶体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比如均为N型MOS管,或者均为P型MOS管,再或者一个为N型MOS管,另一个为P型MOS管。
其中,放电晶体管和充电晶体管的栅极G用于接收控制电平,以控制放电晶体管和充电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以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或放电。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平可由电池组的管理单元发出,或者有电子设备主控单元发出,比如可移动平台的主控制器。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放电晶体管和充电晶体管类型相同,放电晶体管的源极S和充电晶体管的源极S连接,放电晶体管的漏极D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晶体管的漏极D用于接收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放电晶体管的漏极D和充电晶体管的漏极D连接,放电晶体管的源极S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晶体管的源极S用于接收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该可移动平台包括飞行器、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辆等。其中该可移动平台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电池组(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或者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充电器(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给其搭载的电池充电。不仅可以避免电池之间互相充电现象,还可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实现快速充电。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飞行器包括无人机,无人机可以使旋翼型无人机,例如四旋翼无人机、六旋翼无人机、八旋翼无人机,也可以是固定翼无人机。
如图17所示,飞行器300包括机身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机身内的电池组,其中电池组为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的电池组20。
可以理解的是,飞行器300也可以使用普通的电池组,但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的充电器10进行充电,同样可以避免电池之间互相充电现象,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以及电能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电池,和与所述电池连接的充放电电路,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放电开关电路和充电开关电路;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用于与所述充放电电路连接,以给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的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和/或,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
所述充电器在通过所述充放电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断开,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开启,以防止所述电池组中的所述电池之间互相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在接收到放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所述充电开关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包括放电晶体管,所述充电开关包括充电晶体管;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控制电平,以控制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所述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或者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用于接收所述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
电源输入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用于外接市电;
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和电源输出电路之间,用于将所述市电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
AC-DC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与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用于市电转换成直流电;
DC-DC转换单元,所述DC-DC转换单元与所述AC-DC转换单元连接,用于转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幅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
场效应晶体管;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还包括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一预设电平时,关闭所述驱动器;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二预设电平时,开启所述驱动器;所述第一预设电平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平。
9.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
电源输入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用于外接市电;
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市电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用于给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在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给多个并联的所述电池充电时,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导通,以防止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互相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源输出支路,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用于给每个所述电池充电,每个所述电源输出支路均设有一个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
AC-DC转换单元,所述AC-DC转换单元与电源输入电路连接,用于市电转换成直流电;
DC-DC转换单元,所述DC-DC转换单元与所述AC-DC转换单元连接,用于转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幅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
场效应晶体管;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13.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
至少两个电池,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并联;
充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放电开关电路和充电开关电路;
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并联;
其中,在通过所述充放电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时,所述放电开关电路断开,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开启,以防止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互相充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电路包括放电开关,所述充电开关电路包括充电开关;所述放电开关在接收到放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所述充电开关在接收到充电控制信号时导通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开关包括放电晶体管,所述充电开关包括充电晶体管;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控制电平,以控制所述放电晶体管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接收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或者
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放电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晶体管的源极用于接收电源输出电路输送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包括:
场效应晶体管;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17.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CN202020064388.2U 2020-01-13 2020-01-13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90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4388.2U CN211790810U (zh) 2020-01-13 2020-01-13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4388.2U CN211790810U (zh) 2020-01-13 2020-01-13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0810U true CN21179081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9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43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90810U (zh) 2020-01-13 2020-01-13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08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1814A (zh) * 2020-11-18 2021-03-1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21212843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置及充放电保护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2843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置及充放电保护电路
CN112531814A (zh) * 2020-11-18 2021-03-1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3506B2 (en) Portable backup charger
CN103168406B (zh)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CN102545291B (zh) 太阳能蓄电系统及太阳能供电系统
CN111211587A (zh) 一种均衡电路、充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US20110181245A1 (en) Unitize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grammable battery management module thereof
JP2013529455A (ja) 高度蓄電池システム
CN101826745A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无损充电机
CN109245245A (zh)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00428606C (zh) 一种对串联电池组充电和放电进行控制的电路
CN211790810U (zh) 充电系统、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CN101552361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维护方法及装置
CN212343374U (zh) 一种可变压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
CN203014427U (zh) 一种可串并联切换的电池组连接控制装置
CN201307774Y (zh) 充放电分置保护装置
CN209250277U (zh)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1404237A (zh) 一种用于带抽头电池的机载充电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RU53818U1 (ru) Батаре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накопителей энергии
CN103165960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加热保温系统
CN103208836A (zh) 一种太阳能锂电池户用储能设备
JP6932607B2 (ja)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CN111092471A (zh) 一种储能电池组用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使用方法
CN201956703U (zh) 新型锂电池管理系统
CN106786816A (zh) 主动式平衡充电装置
CN2922233Y (zh)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保护电路
CN203536996U (zh) 一种给串联锂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