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9002U - 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69002U CN211769002U CN202020133228.9U CN202020133228U CN211769002U CN 211769002 U CN211769002 U CN 211769002U CN 202020133228 U CN202020133228 U CN 202020133228U CN 211769002 U CN211769002 U CN 2117690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er belt
- loading attachment
- feeding
- hazardous waste
- s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破碎装置、混合装置和推料装置,进料装置一侧设有第一上料装置,第一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一升降组件,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机和若干挂钩,进料装置一侧还设有第二上料装置和第三上料装置,第二上料装置包括若干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交替连接,第三上料装置包括第三传送带和提升机,提升机中设有若干承托板。升降机中的挂钩逐一将第一传送带上的物料钩挂到进料装置处,使第一上料装置为连续上料,第二上料装置和第三上料装置也均为连续上料,本实用新型具有上料效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物处理上料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根据危险废物相关制度规定,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废物均被列为危险废物。由此可知危险废物对环境或者人体极易造成有害影响。目前对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热处理等,其中热处理是指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危险废物的组成和结构,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在对危险废物进行热处理前通常使用SMP上料系统对危险废物进行上料和焚烧前的预处理。
现有公告号为CN20894481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固态及SMP预处理车间,包括主厂房和废料桶,主厂房中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中设有吊架,升降装置下端设有传送装置,操作人员将危险废物填装在废料桶中,再将废料桶搬运到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将废料桶输送到升降装置附近,随后废料桶被吊架夹持输送到升降装置顶端,升降装置顶端一侧设有输送机构,废料桶经过输送机构的输送掉落到位于输送机构下方的破碎机中,而后废料桶依次经过破碎机、混合设备、分离设备和螺旋输送设备,得到一系列的处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废料桶被传送装置输送到升降装置附近后,废料桶被升降装置中的吊架夹持输送到升降装置顶端,但吊架单次只能夹持一个废料桶,传送装置上其他的废料桶需要等到吊架再次下降到升降装置下端,再被吊架逐一夹持送到升降装置上端,无法实现连续上料,上料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上料效率高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装置,第一上料装置一侧设有进料装置,进料装置下端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下端设有混合装置,混合装置下端设有推料装置,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中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一侧设有带动第一传送带运动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传送带一端端头处的升降机,升降机中设有升降链条和驱动升降链条运动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链条上设有若干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危险废物被盛放在桶、箱或袋子中,操作人员将盛放有危险废物的容器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容器跟随第一传送带向靠近升降机的方向运动,升降机中设有挂钩,当容器运动到挂钩处,被挂钩钩挂住,从而使容器跟随挂钩运动到升降机的上端,等待挂钩运动到升降机远离第一传送带的一侧时,容器从挂钩中脱落,掉落到进料装置中,从而进过一系列的处理最终被推料装置推送到焚烧装置中。
升降机中设有若干挂钩,操作人员不断向第一传送带上放置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容器逐一被挂钩钩挂携带离开第一传送带,实现了连续上料,提高了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上料装置一侧设有第二上料装置,所述第二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主传送带和多个水平设置的副传送带,所述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交替连接设置,所述主传送带连接有主驱动器,所述副传送带连接有副驱动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上料装置包括若干主传送带和若干副传送带,当存在一些体积较小或不易被挂钩钩挂的危险废物时,通过第二上料装置进行上料。第二上料装置与第一上料装置输送的危险废物类型不同,避免出现一些不能使用第一上料装置进行上料的危险废物时,操作人员手动进行上料,效率低下,同时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能够同时上料,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第二上料装置与第一上料装置同为连续上料,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装置一侧设有第三上料装置,所述第三上料装置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中设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一侧设有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传送带靠近进料装置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三支架固定连接的承料叉,所述承料叉与进料装置之间设有提升机,所述提升机中设有提升链条,所述提升链条上连接有若干穿过两个承料叉之间的承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上料装置包括第三传送带和提升机,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被第三传送带运送到承料叉上,当提升机中的承托板运动到承料叉处时,将承料叉上的容器抬起,随后将容器运送到进料装置中。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在运送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时,容器易产生倾斜,若容器中盛装的危险废物属于流体类型时,若容器密封不充分,易在运送途中出现危险废物洒落的情况,第三上料装置使用承托板运送容器,容器不易产生歪斜,当容器出现歪斜时,容器已经位于进料装置上方,因此第三上料装置便于运送呈流体类型的危险废物,避免操作人员因担心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密封不充分,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容器进行密封处理,浪费时间,同时也避免操作人员因担心危险废物洒落人工进行上料,效率低下,从而第三上料装置提高了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操作人员持续向第三传送带上放置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第三传送带上的容器被承托板逐一带离第三传送带,第三上料装置为连续上料,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提升机靠近进料装置的一侧设有位于进料装置上端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供承托板穿过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板运动到提升机靠近进料装置的一侧时,进行了180度的翻转,使承托板上的容器掉落到导向板上,从而使容器沿导向板滑动到进料装置中,随后承托板穿过导向板上的凹槽,运动到提升机的下端。导向板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容器顺利进入到进料装置中,减少容器从承托板上掉落时掉落位置偏离进料装置,使容器掉落到其他位置的几率,从而降低操作人员处理异常情况的几率,使操作人员持续向上料系统中放置物料即可,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料叉整体呈倒“7”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料叉呈倒“7”形,一方面起到承托容器的作用,容器从第三传送带运动到承料叉上后呈静止状态,等待承托板的到来,避免容器运动到第三传送带靠近提升机的一端时,提升机中的承托板未运动到第三传送带处,此时容器会受到限位,无法从第三传送带上掉落,因此容器会与第三传送带之间产生持续的摩擦,易损坏第三传送带,承托板起到暂存容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呈倒“7”形的承料叉具有限位作用,防止容器从承料叉上脱离,导致第三上料装置无法实现连续上料,降低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起到限位作用,一方面防止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上的容器掉落到第二上料装置外侧,使操作人员无法继续上料,必须及时对洒落的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另一方面挡板使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中能够容纳更大量的容器,操作人员在使用第二上料装置进行上料时,可将更多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同时放置在第二上料装置中,提高第二上料装置单位时间传送容器的量,进而提高第二上料装置的上料效率,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传送带靠近升降机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传送带上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脱离第一传送带,从而导致操作人员无法向第一传送带上输送危险废物,必须及时清理从第一传送带上掉落的容器,延长了上料时间,降低了上料效率。限位板使第一传送带上的容器不易脱离第一传送带,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上料效率,进一步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两侧壁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中穿设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两端连接有进料动力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斗能够容纳较多的物料。挤压板跟随进料动力缸上下往复运动,对进料斗中的物料进行挤压,使进料斗中的物料更快的被破碎装置加工,同时挤压板的进料斗中运动,使进料斗中的物料不易在进料斗与破碎装置的连接处卡死,保证上料系统的连续上料性能,保证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传送带连续上升降机处传输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升降机中的若干个挂钩逐一将第一传送带上的容器运送到进料装置中,从而实现连续上料,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2.上料系统中设有第一上料装置、第二上料装置和第三上料装置,三个上料装置可同时进行上料工作,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且三个上料装置均为连续上料,进一步提高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3.挤压板使进料斗中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不易在进料斗中卡死,从而不易出现进料斗中的容器无法掉落到破碎装置中的现象出现,挤压板保证上料系统上料的顺畅度,保证上料系统的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上料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第一上料装置和第二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第三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装置,11、进料斗,12、通槽,13、挤压板,14、进料动力缸,2、破碎装置,3、混合装置,4、推料装置,5、第一上料装置,51、第一传送组件,52、第一支架,521、限位板,53、第一传送带,54、第一驱动器,55、第一升降组件,56、升降机,57、升降链条,58、升降驱动器,59、挂钩,6、第二上料装置,61、第二支架,62、主传送带,63、主驱动器,64、副传送带,65、副驱动器,66、挡板,7、第三上料装置,71、第三支架,72、第三传送带,73、第三驱动器,74、承料叉,75、提升机,76、提升链条,77、承托板,78、导向板,78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1、破碎装置2、混合装置3和推料装置4。
参照图2,进料装置1包括进料斗11,进料斗11包括两竖直设置的斗壁和两倾斜设置的斗壁,进料斗11的两竖直斗壁上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中穿设有挤压板13,挤压板13位于进料斗11中,挤压板13的两端均连接有进料动力缸14,进料动力缸14可以是油缸或气缸。当进料动力缸14启动后,进料动力缸14带动挤压板13上下往复运动,使挤压板13将进料斗11中的物料挤压到进料装置1下端的破碎装置2中,防止物料卡死在进料斗11与破碎装置2的连通处,影响上料系统的正常上料。
参照图1,进料装置1下方设有与进料装置1连通的破碎装置2,破碎装置2包括破碎机。进料装置1中的物料掉落到破碎装置2中后,进过破碎机的破碎变成体积较小的碎件。破碎装置2下方设有与破碎装置2连通的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对体积较小的碎件进行搅拌混合,保证不同种类的碎件之间的热值和化学值保持稳定,使危险废物在上料系统中不易发生爆炸。混合装置3下端设有与混合装置3内部连通的推料装置4,推料装置4包括推料筒,推料筒靠近混合装置3的一端设有混合驱动器,混合驱动器可以是转动电机。混合驱动器连接有位于推料筒内部的螺旋轴杆,螺旋轴杆上设有螺旋扇叶。混合驱动器带动螺旋轴杆转动,螺旋轴杆通过螺旋扇叶将由混合装置3中掉落到推料筒内部的物料推送到推料筒远离混合装置3的一端,推料筒远离混合装置3的一端与一回转窑(图中未示出)内部连通,回转窑对物料进行焚烧加工。
参照图3,进料装置1的一侧设有第一上料装置5,第一上料装置5包括第一传送组件51,第一传送组件51包括第一支架52,第一支架52上设有第一传送带53,第一支架52远离进料装置1的一端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器54,第一驱动器54可以是转动电机。第一驱动器54通过轴承与第一支架52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器54带动第一传送带53运动。操作人员将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放置在第一传送带53上,容器跟随第一传送带53向靠近进料装置1的方向运动。第一支架52与进料装置1之间设有第一升降组件55,第一升降组件55包括升降机56,升降机56中设有升降链条57,升降机56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升降链条57运动的升降驱动器58,升降驱动器58可以是转动电机。
参照图3和图4,升降链条57上设有若干挂钩59,挂钩59跟随升降链条57在升降机56中循环运动。当挂钩59运动到升降机56靠近第一传送带53的一侧时,挂钩59的弯折方向竖直向上,当挂钩59运动到升降机56靠近进料装置1的一侧时,挂钩59翻转180度,则挂钩59的弯折方向竖直向下。当第一传送带53将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运送到靠近升降机56的位置时,升降机56中的挂钩59将容器钩挂住,并将容器带离第一传送带53,容器跟随挂钩59同步运动,当挂钩59运动到上料装置上方并翻转180度后,挂钩59上的容器自动脱离挂钩59,掉落到进料装置1中。
参照图4,第一支架52靠近升降机5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21,当第一传送带53上的容器运动到靠近升降机56处时,容器与限位板521抵接,从而无法再进行移动,等到升降机56中的挂钩59运动到限位板521处时,随后将容器钩挂并提起。
参照图3,第一上料装置5的一侧设有第二上料装置6,第二上料装置6包括第二支架61,第二支架61中设有若干主传送带62和若干副传送带64。主传送带62连接有与第二支架61通过轴承连接的主驱动器63,副传送带64连接有与第二支架61通过轴承连接的副驱动器65,主驱动器63和副驱动器65均可以是转动电机。主传送带62包括水平设置的一段和倾斜设置的一段,副传送带64水平设置。主传送带62和副传送带64交替连接设置。操作人员将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首先放置在副传送带64上,副传送带64由于副驱动器65的驱动作用,将容器运送到主传送带62水平设置的一段,而后容器运动到主传送带62倾斜设置的一段,主传送带62倾斜设置的一段的端头连接有副传送带64,按照此种连接方式将容器运送到进料装置1上方,当容器脱离第二上料装置6中位于最上方的主传送带62或副传送带64时,容器掉落到进料装置1中。
参照图3,主传送带62和副传送带64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二支架61固定连接的挡板66,挡板66用于提高第二上料装置6容纳危险废物的量,也防止危险废物在主传送带62和副传送带64的运送过程中掉落。
参照图5,进料装置1的一侧设有第三上料装置7,第三上料装置7包括第三支架71,第三支架71中设有第三传送带72,第三支架71远离进料装置1的一端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器73,第三驱动器73可以是转动电机。第三驱动器73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架71连接并带动第三传送带72运动,操作人员将盛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放置到第三传送带72上,容器跟随第三传送带72向靠近进料装置1的方向运动。
参照图5,第三支架71与进料装置1之间设有提升机75,提升机75中设有提升链条76,提升机75下端设有带动提升链条76运动的提升驱动器,提升链条76中固定连接有若干承托板77,承托板77跟随提升链条76运动。第三支架71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承托板77两侧的承料叉74,承料叉74整体呈倒“7”形,第三传送带72上的容器运动到承料叉74上后,等待提升链条76上的下一个承料板从两个承料叉74之间穿过,从而将容器携带到提升机75中。提升机75靠近进料装置1的一侧设有位于进料装置1上方的导向板78,导向板78靠近提升链条76的一端开设有凹槽781。当承托板77由于提升链条76翻转180度后,承托板77上的容器掉落在导向板78上,而后沿导向板78滑落到进料装置1中,随后承托板77穿过导向板78中的凹槽781,再次运动到提升机75下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在上料前,对危险废物进行封装,根据封装所用容器的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上料装置,封装容器有圆桶、箱体、袋子或架子等,之后再根据同一类型的容器的体积大小进行分类。第一上料装置5适合便于挂钩59钩挂的容器,操作人员将用此类容器盛装的危险废物运送到第一传送带53上,第一传送带53将容器运送到升降机56附近,容器被限位板521限位,升降链条57带动挂钩59运动到容器附近后,挂钩59将容器钩挂住向上移动,容器离开第一传送带53后,第一传送带53上下一个容器与限位板521抵接,等待升降链条57上的下一个挂钩59。挂钩59运动到升降机56上端后进行180度的翻转,挂钩59上的容器因受重力作用,脱离挂钩59,掉落到进料装置1中。
第二上料装置6适合体积较小的容器,操作人员将此类容器倾倒在副传送带64上,由于挡板66的限位作用,操作人员可快速倒料,堆积在副传送带64一端的容器逐渐被副传送带64运离,而后容器被主传送带62和副传送带64传送到进料装置1开口处,最后脱离主传送带62掉落到进料装置1中。
第三上料装置7适合盛装有流体的容器或不适合使用第一上料装置5和第二上料装置6的容器。操作人员将此类容器输送到第三传送带72上,容器被第三传送带72运送带承料叉74上,提升链条76带动承托板77从承料叉74中穿过,承托板77抬起承料叉74上的容器,将容器提升到提升机75上端。容器脱离承料叉74后,第三传送带72上的下一个容器运动到承料叉74上,等待下一个承托板77的到来。承托板77运动到提升机75上端后翻转180度,承托板77上的容器因重力作用脱离承托板77,掉落到导向板78上,沿导向板78滑落到进料装置1中,而后承托板77穿过导向板78中的凹槽781运动到提升机75下端。
进入到进料装置1中的容器被上下往复移动的挤压板13挤压到破碎装置2中,容器被破碎装置2破碎成碎件后掉落到混合装置3中,混合装置3对碎件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不断有碎件掉落到混合装置3中,也不断有碎件从混合装置3中掉落到推料装置4中,掉落到推料装置4中的碎件被螺旋轴杆推送到回转窑中,从而被焚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装置(5),第一上料装置(5)一侧设有进料装置(1),进料装置(1)下端设有破碎装置(2),破碎装置(2)下端设有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下端设有推料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5)包括第一传送组件(51)和第一升降组件(55),所述第一传送组件(51)包括第一支架(52),所述第一支架(52)中设有第一传送带(53),第一传送带(53)一侧设有带动第一传送带(53)运动的第一驱动器(5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5)包括位于第一传送带(53)一端端头处的升降机(56),升降机(56)中设有升降链条(57)和驱动升降链条(57)运动的升降驱动器(58),所述升降链条(57)上设有若干挂钩(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装置(5)一侧设有第二上料装置(6),所述第二上料装置(6)包括第二支架(61),所述第二支架(61)上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主传送带(62)和多个水平设置的副传送带(64),所述主传送带(62)和副传送带(64)交替连接设置,所述主传送带(62)连接有主驱动器(63),所述副传送带(64)连接有副驱动器(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1)一侧设有第三上料装置(7),所述第三上料装置(7)包括第三支架(71),所述第三支架(71)中设有第三传送带(72),所述第三传送带(72)一侧设有第三驱动器(73),所述第三传送带(72)靠近进料装置(1)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三支架(71)固定连接的承料叉(74),所述承料叉(74)与进料装置(1)之间设有提升机(75),所述提升机(75)中设有提升链条(76),所述提升链条(76)上连接有若干穿过两个承料叉(74)之间的承托板(7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75)靠近进料装置(1)的一侧设有位于进料装置(1)上端的导向板(78),所述导向板(78)上设有供承托板(77)穿过的凹槽(7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料叉(74)整体呈倒“7”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送带(62)和副传送带(64)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二支架(61)固定连接的挡板(6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53)靠近升降机(56)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支架(52)固定连接的限位板(5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进料斗(11),所述进料斗(11)的两侧壁上设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中穿设有挤压板(13),所述挤压板(13)的两端连接有进料动力缸(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3228.9U CN211769002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3228.9U CN211769002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69002U true CN211769002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03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33228.9U Active CN211769002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690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9077A (zh) * | 2020-11-27 | 2021-01-12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一种用于输送机的上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2020
- 2020-01-20 CN CN202020133228.9U patent/CN2117690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9077A (zh) * | 2020-11-27 | 2021-01-12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一种用于输送机的上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CN112209077B (zh) * | 2020-11-27 | 2021-03-02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一种用于输送机的上料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89859U (zh) | 一种多段式翻斗倒料机 | |
CN211769002U (zh) | 危险废物处理用连续上料smp上料系统 | |
CN112224723B (zh) | 一种危险废物自动贮存、输送、配伍及处理系统 | |
CN211769050U (zh) | 危险废物处理用高效smp上料系统 | |
US3974922A (en) | Can depalletizer | |
CN102807078A (zh) | 自动送料装置 | |
CN106697966B (zh) | 制大罐铁片搬运机 | |
CN217971485U (zh) | 一种炉渣铝提炼水车式输送结构 | |
CN210709664U (zh) | 一种产品分拣码垛设备 | |
CN105966875A (zh) | 一种物料的连续输送装置 | |
CN216686081U (zh) | 一种斗提式送料机 | |
CN114013981B (zh) |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线的多通道全自动投料系统 | |
CN209922345U (zh) | 一种用于砖石加工的自动收板机 | |
CN220315573U (zh) | 自动破包投料设备 | |
CN214003907U (zh) | 一种用于设定垂直物流输送机搬运路径的控制系统 | |
CN221165012U (zh) | 一种再生铝自动上料装置 | |
CN213801990U (zh) | 饲料原料卸料系统 | |
JP4077743B2 (ja) | 投入機 | |
CN219083114U (zh) | 垃圾焚烧协同处置污泥及一般工业固废的混合进料机构 | |
CN220199832U (zh) | 一种袋装耐火粉料拆包装置 | |
CN217624390U (zh) | 一种打包机打包料两运输送机构 | |
JPH11314748A (ja) | ランナー分離装置付きコンテナストック型製品移送装置 | |
CN215159212U (zh) | 倾斜式拆垛机 | |
CN221189324U (zh) | 一种物料自动输送堆叠装置 | |
CN221543211U (zh) | 一种拆剁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