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8594U -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88594U CN211688594U CN201922262971.4U CN201922262971U CN211688594U CN 211688594 U CN211688594 U CN 211688594U CN 201922262971 U CN201922262971 U CN 201922262971U CN 211688594 U CN211688594 U CN 2116885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 sedimentation tank
- sewage treatment
- reaction zone
- dos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进水管、反应筒体和第一隔板,所述反应筒体的上端开口与沉淀池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反应筒体的下端与沉淀池内部相互连通,第一隔板固定安装在反应筒体的中部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第一反应区位于第二反应区的上方,第一隔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加药管安装在沉淀池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相互连通,第二加药管安装在沉淀池顶部并与第二反应区相互连通,进水管安装在沉淀池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集各反应池和沉淀池于一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水进入设备后不需要提升,能耗低,反应沉淀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通常会用到混凝沉淀工艺,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传统混凝沉淀工艺是将混凝反应和杂质沉淀分别在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两个池里进行,并且混凝反应往往要分别添加多种药剂,需要设置多个混凝反应池,占地面积大,反应沉淀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约占地面积、反应沉淀效率高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包括沉淀池、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和进水管,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出泥口,沉淀池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应筒体和第一隔板,所述反应筒体的上端开口与沉淀池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筒体的下端与沉淀池内部相互连通,第一隔板固定安装在反应筒体的中部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区位于第二反应区的上方,第一隔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加药管安装在沉淀池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安装在沉淀池顶部并与第二反应区相互连通,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沉淀池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反应筒体的轴线倾斜45°-60°。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第二反应区底部,所述第二隔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反应筒体的轴线倾斜45°-60°。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还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电机、搅拌轴和第一搅拌桨,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沉淀池外侧,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伸入反应筒体内部,所述第一搅拌桨嵌套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并位于第一反应区内。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搅拌器还包括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嵌套安装在搅拌轴上并位于第二反应区内。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还包括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沿反应筒体的外壁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挡板的外端边缘不与沉淀池内壁接触。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还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沿沉淀池侧壁内面周向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凸起沿轴线剖面呈三角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还包括出水堰,所述出水堰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将多个反应池和沉淀池进行集成,污水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连续进行多个化学反应和沉淀,大大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
(2)本装置内多个反应池共用一台搅拌器进行搅拌,降低了能耗。
(3)本装置反应筒体内液体通过重力流向沉淀池,与传统工艺相比,无需泵输送,节省了设备投资和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示意图。
其中,1-沉淀池,2-第一加药管,3-第二加药管,4-进水管,5-反应筒体,51-第一反应区,52-第二反应区,6-第一隔板,61-第一通孔,7-第二隔板,71-第二通孔,8-搅拌器,81-第一搅拌桨,82-第二搅拌桨,9-挡板,10-三角凸起,11-出水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包括包括沉淀池1、第一加药管2、第二加药管3、进水管4、反应筒体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搅拌器8,挡板9,三角凸起10,出水堰11。
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出泥口,沉淀池1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反应筒体5的上端开口与沉淀池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反应筒体5的下端与沉淀池1内部相互连通,污水与药剂在反应筒体5中混合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
第一隔板6固定安装在反应筒体5的中部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反应区51和第二反应区52,第一反应区51位于第二反应区52的上方,第一隔板6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61,第一加药管2安装在沉淀池1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51相互连通,第二加药管3安装在沉淀池1顶部并与第二反应区52相互连通,进水管4安装在沉淀池1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51相互连通。污水从进水管4进入反应筒体5,药剂A和药剂B分别通过第一加药管2和第二加药管3进入反应筒体5内,污水先跟药剂A进行混合反应,再跟药剂B混合反应,第一隔板6的设置使得污水与药剂A在第一反应区51内停留并充分混合反应后经第一通孔61流向第二反应区52,在第二反应区52内部再与药剂B混合反应。少量未充分反应的污水与药剂A、B可以在沉淀池内反应并沉淀。
第二隔板7设置于第二反应区52底部,第二隔板7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71,使得污水与药剂B在第二反应区52内停留并充分混合反应后,经第二通孔71流向沉淀池1底部进行沉淀。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71均相对反应筒体5的轴线设置倾斜45°-60°,可以防止搅拌对沉淀池内部液体的扰动。
搅拌器8包括电机、搅拌轴和第一搅拌桨81,电机固定安装在沉淀池1外侧,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伸入反应筒体5内部,第一搅拌桨81嵌套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并位于第一反应区51内。所述搅拌轴上还可以嵌套安装第二搅拌桨82,第二搅拌桨82位于第二反应区52内。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分别对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内的液体进行搅拌,使得污水与药剂A、B混合更均匀,反应效率更高。
环形挡板9沿反应筒体5的外壁周向设置,其一端可以固定设置在反应筒体5外壁的中部,也可以固定设置在反应筒体5外壁的底部,其另一端不与沉淀池1内壁接触。环形凸起10沿沉淀池1侧壁内面周向设置。环形挡板和环形凸起的设置均是为了挡住沉淀池内上升液面的浮渣,使得溢出水中杂质更少。当环形凸起10沿轴线剖面呈三角形时,更有利于阻挡浮渣。当环形挡板远离反应筒体的一端和环形凸起相接近,两者之间形成一条窄缝时,其过滤效果更佳。
反应筒体5中沿径向方向还可以设置若干第三隔板,若干第三隔板均位于第一隔板的上方并将第一反应区再分隔成若干第三反应区和第一反应分区,所述若干第三反应区、第一反应分区和第二反应区依次竖直排布,所述第三隔板上均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搅拌器8的搅拌轴竖直贯穿第三反应区、第一反应分区和第二反应区,并且搅拌轴上竖直嵌套有多个搅拌桨,该多个搅拌桨分别位于各反应区内对不同的反应混合液进行搅拌。很多工业废水或城镇污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含量较高,单纯进行混凝反应还不够,需要将芬顿反应、还原反应等与混凝反应结合才能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所以各个化学反应可在不同反应区内进行,起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出水口处安装出水堰11,有利于沉淀池内水流均匀分布。
沉淀池1出泥口连接排泥管,排泥管上可安装排泥阀,通过排泥阀控制出泥流量。出水堰11底部设置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出水阀,以控制出水流量。
本装置运行过程:污水首先进入第一反应区,与药剂A(例如混凝剂聚合氯化铝)进行反应,然后进入第二反应区与药剂B(例如助凝剂聚丙烯酰胺)反应,最后流入沉淀池底部进行沉淀,随着污水不断地流入沉淀池,沉淀池内液面不断升高,处理后的上清液从出水堰流出,沉淀物从排泥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第一加药管(2)、第二加药管(3)和进水管(4),沉淀池(1)的底部设有出泥口,沉淀池(1)的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应筒体(5)和第一隔板(6),所述反应筒体(5)的上端开口与沉淀池(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应筒体(5)的下端与沉淀池(1)内部相互连通,第一隔板(6)固定安装在反应筒体(5)的中部并将其分隔为第一反应区(51)和第二反应区(52),所述第一反应区(51)位于第二反应区(52)的上方,第一隔板(6)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加药管(2)安装在沉淀池(1)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5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加药管(3)安装在沉淀池(1)顶部并与第二反应区(52)相互连通,所述进水管(4)安装在沉淀池(1)顶部并与第一反应区(51)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61)相对反应筒体(5)的轴线倾斜45°-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板(7),所述第二隔板(7)设置于第二反应区(52)底部,所述第二隔板(7)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7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71)相对反应筒体(5)的轴线倾斜45°-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器(8),所述搅拌器(8)包括电机、搅拌轴和第一搅拌桨(81),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沉淀池(1)外侧,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驱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伸入反应筒体(5)内部,所述第一搅拌桨(81)嵌套安装在所述搅拌轴上并位于第一反应区(51)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8)还包括第二搅拌桨(82),所述第二搅拌桨(82)嵌套安装在搅拌轴上并位于第二反应区(52)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挡板(9),所述环形挡板(9)沿反应筒体(5)的外壁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挡板(9)的外端边缘不与沉淀池(1)内壁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凸起(10),所述环形凸起(10)沿沉淀池(1)侧壁内面周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10)沿轴线剖面呈三角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堰(11),所述出水堰(11)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口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62971.4U CN211688594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62971.4U CN211688594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88594U true CN211688594U (zh) | 2020-10-16 |
Family
ID=7279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62971.4U Active CN211688594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885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96372A (zh) * | 2021-11-05 | 2022-01-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家庄海关 | 一种裘皮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22262971.4U patent/CN2116885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96372A (zh) * | 2021-11-05 | 2022-01-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家庄海关 | 一种裘皮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
CN113896372B (zh) * | 2021-11-05 | 2023-10-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家庄海关 | 一种裘皮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I68527B (fi) | Anordning foer kontinuerlig avskiljning av suspenderade faestaaemnen fraon en vaetskestroem | |
CN209081510U (zh) | 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11688594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沉淀池 | |
CN110407417A (zh) | 一种泵站前池水质高效处理一体设备 | |
CN110386689A (zh) |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 |
CN103466763B (zh) | 一种污水处理中高效混凝搅拌的设计方法 | |
CN205527842U (zh) | 一种有机废水专用气浮水处理装置 | |
CN211170214U (zh) |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108191165A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系统 | |
CN210419541U (zh) |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预处理系统 | |
CN208857057U (zh) | 一种工业集聚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 |
CN217051875U (zh) | 一种混凝协同臭氧气浮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211644890U (zh) | 一种紧凑型机械搅拌混凝沉淀装置 | |
CN215946853U (zh) | 一种新型高效斜板沉淀处理池 | |
CN212151731U (zh) | 一种升流式新型混凝絮凝装置 | |
JP7262332B2 (ja) | 水処理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 |
CN107311394A (zh) | 一种减缓膜污染的mbr一体化装置 | |
CN221500739U (zh) | 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 |
CN205151965U (zh) | 稳定型电镀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100343181C (zh) | 一种中置式沉淀池 | |
CN214360732U (zh) | 用于pam混合的推流混凝器 | |
CN214990490U (zh) | 高浓废水澄清器 | |
CN216073181U (zh) | 一种水力澄清装置 | |
CN110776150A (zh) |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14060031U (zh) |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一体化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