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2444U -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62444U CN211662444U CN201922497000.8U CN201922497000U CN211662444U CN 211662444 U CN211662444 U CN 211662444U CN 201922497000 U CN201922497000 U CN 201922497000U CN 211662444 U CN211662444 U CN 2116624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unit
- pipe
- pipes
- cooling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23 S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63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型腔,型腔设置有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和第四冷却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产品降温、高效、实用性强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有的模具冷却系统水路结构复杂,冷却效果差,产品成型差,容易造成生产效率降低,不利于大范围推广,实用性差。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模具顶出技术,使模具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促进行业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产品降温、高效、实用性强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型腔,所述型腔设置有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和第四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连接于第一进水管的至少三组第一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出水管,所述三组第一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包括第二进水管、连接于第二进水管的至少三组第二连接管、连接于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出水管,所述三组第二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包括第三进水管、连接于第三进水管的至少四组第三连接管、连接于第三连接管的第三出水管,所述四组第三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四冷却单元包括第四进水管、连接于第四进水管的第四连接管、连接于第四连接管的第四出水管。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左侧,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右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后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出水管还分接有外接出水管,所述外接出水管设置于型腔外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于第三出水管的第三连接管的设置高度高于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的设置高度,所述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平行设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四连接管还包括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分别通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布置于型腔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包括型腔,所述型腔设置有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和第四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连接于第一进水管的至少三组第一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出水管,所述三组第一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包括第二进水管、连接于第二进水管的至少三组第二连接管、连接于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出水管,所述三组第二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包括第三进水管、连接于第三进水管的至少四组第三连接管、连接于第三连接管的第三出水管,所述四组第三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四冷却单元包括第四进水管、连接于第四进水管的第四连接管、连接于第四连接管的第四出水管,整体设计合理,通过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和第四冷却单元的配合循环使用,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对产品实新有效的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2、第一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左侧,第三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右侧,通过分布式设置,有效提高型腔左右两侧的降温效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第二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中间位置,第二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后侧,通过分布式设置,有效提高型腔中间和后方两侧的降温效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4、第二出水管还分接有外接出水管,外接出水管设置于型腔外部,便于对型腔外部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冷却效果,实用性强。
5、连接于第三出水管的第三连接管的设置高度高于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的设置高度,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平行设置,第三连接管即背离第三进水管的第三连接管,方便冷却水循环流向设定位置,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
6、第四连接管还包括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分别通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布置于型腔上部,进一步方便对型腔外部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冷却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例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型腔110,所述型腔110设置有第一冷却单元120、第二冷却单元130、第三冷却单元140和第四冷却单元150,所述第一冷却单元120包括第一进水管121、连接于第一进水管121的至少三组第一连接管122、连接于第一连接管122的第一出水管123,所述三组第一连接管122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130包括第二进水管131、连接于第二进水管131的至少三组第二连接管132、连接于第二连接管132的第二出水管133,所述三组第二连接管132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冷却单元140包括第三进水管141、连接于第三进水管141的至少四组第三连接管142、连接于第三连接管142的第三出水管143,所述四组第三连接管142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四冷却单元150包括第四进水管151、连接于第四进水管151的第四连接管152、连接于第四连接管152的第四出水管153。
第一冷却单元120布置在型腔110的左侧,第三冷却单元140布置在型腔110的右侧,通过分布式设置,有效提高型腔110左右两侧的降温效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冷却单元130布置在型腔110的中间位置,第二冷却单元130布置在型腔110的后侧,通过分布式设置,有效提高型腔110中间和后方两侧的降温效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第二出水管133还分接有外接出水管134,外接出水管134设置于型腔110外部,便于对型腔110外部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冷却效果,实用性强。
连接于第三出水管143的第三连接管142的设置高度高于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142的设置高度,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142平行设置,第三连接管142即背离第三进水管141的第三连接管142,方便冷却水循环流向设定位置,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
第四连接管152还包括有第一分管152a和第二分管152b,第一分管152a和第二分管152b分别通过第一外壳160和第二外壳170布置于型腔110上部,进一步方便对型腔110外部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冷却效果,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包括型腔110,所述型腔110设置有第一冷却单元120、第二冷却单元130、第三冷却单元140和第四冷却单元150,所述第一冷却单元120包括第一进水管121、连接于第一进水管121的至少三组第一连接管122、连接于第一连接管122的第一出水管123,所述三组第一连接管122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130包括第二进水管131、连接于第二进水管131的至少三组第二连接管132、连接于第二连接管132的第二出水管133,所述三组第二连接管132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冷却单元140包括第三进水管141、连接于第三进水管141的至少四组第三连接管142、连接于第三连接管142的第三出水管143,所述四组第三连接管142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四冷却单元150包括第四进水管151、连接于第四进水管151的第四连接管152、连接于第四连接管152的第四出水管153,整体设计合理,通过第一冷却单元120、第二冷却单元130、第三冷却单元140和第四冷却单元150的配合循环使用,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对产品实新有效的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效率,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腔,所述型腔设置有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和第四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连接于第一进水管的至少三组第一连接管、连接于第一连接管的第一出水管,所述三组第一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包括第二进水管、连接于第二进水管的至少三组第二连接管、连接于第二连接管的第二出水管,所述三组第二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包括第三进水管、连接于第三进水管的至少四组第三连接管、连接于第三连接管的第三出水管,所述四组第三连接管相互首尾连接设置,所述第四冷却单元包括第四进水管、连接于第四进水管的第四连接管、连接于第四连接管的第四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左侧,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布置在型腔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还分接有外接出水管,所述外接出水管设置于型腔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于第三出水管的第三连接管的设置高度高于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的设置高度,所述其余三组第三连接管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管还包括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分别通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布置于型腔上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7000.8U CN21166244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7000.8U CN21166244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62444U true CN211662444U (zh) | 2020-10-13 |
Family
ID=7273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7000.8U Active CN21166244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62444U (zh)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97000.8U patent/CN2116624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62444U (zh) | 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系统 | |
CN205997274U (zh) | 一种入耳式耳机耳套塑胶模具 | |
CN211467147U (zh) | 一种模具快速冷却装置 | |
CN207288593U (zh) | 一种m1a轮罩模型 | |
CN211662451U (zh) | 一种模具顶出系统 | |
CN211638228U (zh) | 一种定位准确的多层模具 | |
CN209986101U (zh) | 一种弯曲成型模具 | |
CN209830229U (zh) | 一种耐磨托盘模具 | |
CN219817953U (zh) | 一种铅锭成型模具 | |
CN217670768U (zh) |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注塑模具 | |
CN211662559U (zh) | 一种模具浇注系统 | |
CN209832759U (zh) | 一种具有冷却效果好的模具 | |
CN206316264U (zh) | 一种冲孔夹具 | |
CN219114643U (zh) |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塑胶模具 | |
CN205702101U (zh) | 一种散热器外壳模具 | |
CN205522331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结构 | |
CN216226526U (zh) | 一种模具冲头的冷却结构 | |
CN206393795U (zh) | 一种带有水冷管的复合正反挤压模具 | |
CN216182313U (zh) | 一种实现快速冷却散热好的模具 | |
CN217258167U (zh) | 一种注塑塑胶模具用冷却机构 | |
CN212554807U (zh) | 一种五金塑胶模具 | |
CN210590432U (zh) | 一种扫描仪镜头加工用镜片模具 | |
CN203697417U (zh) | 斜顶单圆杆 | |
CN218425067U (zh) | 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 | |
CN206510281U (zh) | 一种塑胶模具深腔水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