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68970U - 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68970U CN211568970U CN201921673585.8U CN201921673585U CN211568970U CN 211568970 U CN211568970 U CN 211568970U CN 201921673585 U CN201921673585 U CN 201921673585U CN 211568970 U CN211568970 U CN 211568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hell
- casing
- inner cavity
- garbage b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4000045947 parasite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70 germi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7107 Pass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包括壳体和桶体,所述桶体位于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壳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槽与矩形孔连通,所述壳体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底部螺纹套设有螺纹套。本实用新型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室内垃圾桶不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功能,垃圾桶长时间的敞开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投放垃圾时,人体直接与垃圾桶进行接触,增加了患病几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智能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作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每一个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更为关注,垃圾桶应运而生,传统的垃圾桶都是采用不封口,手打开或脚踩的方式打开桶盖投递垃圾,不但操作烦,而且对人身体健康进行影响,对空气环境也不利,现有的室内垃圾桶不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功能,垃圾桶长时间的敞开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投放垃圾时,人体直接与垃圾桶进行接触,增加了患病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室内垃圾桶不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功能,垃圾桶长时间的敞开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投放垃圾时,人体直接与垃圾桶进行接触,增加了患病几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包括壳体和桶体,所述桶体位于壳体的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壳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槽与矩形孔连通,所述壳体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底部螺纹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槽的内腔并与矩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桶体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并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桶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盛液桶,所述盛液桶位于支撑板的下方,所述壳体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壳体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壳体内腔左侧的顶部由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处理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
所述红外线感应器与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和紫外线杀菌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报警模块。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位于矩形槽的左侧,所述U型板底部的右侧延伸至桶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正面与桶体的背面接触,所述壳体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背面与桶体的正面接触,所述第二夹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报警器,所述蜂鸣器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部左侧的后侧,所述报警器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部左侧的前侧。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固定安装于壳体左侧顶部的后侧,所述电源模块为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箱门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与第二把手,所述桶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有第三把手,所述壳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烟灰缸。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支腿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支腿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桶体、矩形槽、矩形孔、电机、螺纹杆、螺纹套、L型板、支撑板、通孔、排水孔、盛液桶、箱门、红外线感应器、处理器、烟雾传感器、紫外线杀菌灯、电源模块和报警模块进行配合,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室内垃圾桶不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功能,垃圾桶长时间的敞开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投放垃圾时,人体直接与垃圾桶进行接触,增加了患病几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型板,使人们投放的垃圾时不会掉落到壳体内腔的底部,而是直接掉落到桶体的内腔,通过设置连接块、第一夹板、弹簧和第二夹板,对桶体进行固定,防止壳体受到碰撞,导致桶体进行晃动倾倒,造成垃圾的散落,通过设置第一把手,更加方便的使第二夹板进行移动,有利于桶体的取出,通过设置蜂鸣器和报警器,对过往的路人进行提醒,告知此处存在危险,并提醒工作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设置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方便箱门的打开和桶体的取出,通过设置烟灰缸,方便吸烟人士对烟头的放置,并防止吸烟人士直接将未灭的烟头投放在垃圾桶内,造成火灾,通过设置支腿、滚轮和刹车块,方便垃圾桶的移动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桶体、3矩形槽、4矩形孔、5电机、6螺纹杆、7螺纹套、8 L型板、9支撑板、10通孔、11排水孔、12盛液桶、13箱门、14红外线感应器、15处理器、16烟雾传感器、17紫外线杀菌灯、18电源模块、19报警模块、20 U型板、21连接块、22第一夹板、23弹簧、24第二夹板、25蜂鸣器、2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桶体2、矩形槽3、矩形孔4、电机5、螺纹杆6、螺纹套7、L型板8、支撑板9、通孔10、排水孔11、盛液桶12、箱门13、红外线感应器14、处理器15、烟雾传感器16、紫外线杀菌灯17、电源模块18、报警模块19、U型板20、连接块21、第一夹板22、弹簧23、第二夹板24、蜂鸣器25和报警器2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4,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包括壳体1和桶体2,桶体2位于壳体1的内腔,壳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3,壳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4,矩形槽3与矩形孔4连通,壳体1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表面的底部螺纹套设有螺纹套7,螺纹套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8,L型板8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槽3的内腔并与矩形槽3滑动连接,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桶体2位于支撑板9的上方并与支撑板9活动连接,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桶体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11,壳体1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盛液桶12,盛液桶12位于支撑板9的下方,壳体1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13,壳体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14,壳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由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处理器15和烟雾传感器16,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17,红外线感应器14与烟雾传感器16的输出端均与处理器15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1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5和紫外线杀菌灯17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15的输入端电连接有电源模块18,处理器15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报警模块19,壳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20,U型板20位于矩形槽3的左侧,U型板20底部的右侧延伸至桶体2的内腔,通过设置U型板20,使人们投放的垃圾时不会掉落到壳体1内腔的底部,而是直接掉落到桶体2的内腔,壳体1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22,第一夹板22的正面与桶体2的背面接触,壳体1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接有弹簧23,弹簧2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24,第二夹板24的背面与桶体2的正面接触,第二夹板2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通过设置连接块21、第一夹板22、弹簧23和第二夹板24,对桶体2进行固定,防止壳体1受到碰撞,导致桶体2进行晃动倾倒,造成垃圾的散落,通过设置第一把手,更加方便的使第二夹板24进行移动,有利于桶体2的取出,报警模块19包括蜂鸣器25和报警器26,蜂鸣器25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左侧的后侧,报警器26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左侧的前侧,通过设置蜂鸣器25和报警器26,对过往的路人进行提醒,告知此处存在危险,并提醒工作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查,电源模块18固定安装于壳体1左侧顶部的后侧,电源模块18为蓄电池,箱门13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与第二把手,桶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有第三把手,壳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烟灰缸,通过设置第二把手和第三把手,方便箱门13的打开和桶体2的取出,通过设置烟灰缸,方便吸烟人士对烟头的放置,并防止吸烟人士直接将未灭的烟头投放在垃圾桶内,造成火灾,壳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支腿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支腿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通过设置支腿、滚轮和刹车块,方便垃圾桶的移动和固定,通过壳体1、桶体2、矩形槽3、矩形孔4、电机5、螺纹杆6、螺纹套7、L型板8、支撑板9、通孔10、排水孔11、盛液桶12、箱门13、红外线感应器14、处理器15、烟雾传感器16、紫外线杀菌灯17、电源模块18和报警模块19进行配合,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室内垃圾桶不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功能,垃圾桶长时间的敞开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投放垃圾时,人体直接与垃圾桶进行接触,增加了患病几率的问题。
使用时,当人们将要投放垃圾并走向垃圾桶时,红外线感应器14检测到人们的靠近的信息,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处理器15,处理器15控制电机5转轴的运行,电机5转轴的转动带动螺纹杆6的转动,螺纹杆6的转动带动螺纹套7向上移动,螺纹套7的向上移动带动L型板8的向上移动将垃圾桶进行打开,人们通过矩形孔4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内,当人们离开后,红外线感应器14检测到人们走远的信息,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处理器15,处理器15控制电机5转轴的运行,电机5转轴的反向转动带动螺纹杆6的反向转动,螺纹杆6的反向转动带动螺纹套7向下移动,螺纹套7的向下移动带动L型板8的向下移动将垃圾桶进行关闭,同时处理器15控制紫外线杀菌灯17的打开对垃圾进行杀菌,当烟雾传感器16检测到烟雾时,将信息反馈给处理器15,处理器15控制蜂鸣器25发出声音报警,控制报警器26闪烁报警,对过往的路人进行提醒,告知此处存在危险,桶体2内中液体垃圾通过排水孔11和通孔10进入到盛液桶12中,固体垃圾存放在桶体2内,从而达到固液垃圾分离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通过壳体1、桶体2、矩形槽3、矩形孔4、电机5、螺纹杆6、螺纹套7、L型板8、支撑板9、通孔10、排水孔11、盛液桶12、箱门13、红外线感应器14、处理器15、烟雾传感器16、紫外线杀菌灯17、电源模块18和报警模块19进行配合,具备智能开合和对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优点,垃圾桶长时间的敞开导致垃圾桶附近异味较大,并且极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投放垃圾时,人体直接与垃圾桶进行接触,增加了患病几率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包括壳体(1)和桶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2)位于壳体(1)的内腔,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3),所述壳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4),所述矩形槽(3)与矩形孔(4)连通,所述壳体(1)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表面的底部螺纹套设有螺纹套(7),所述螺纹套(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8),所述L型板(8)的右侧延伸至矩形槽(3)的内腔并与矩形槽(3)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桶体(2)位于支撑板(9)的上方并与支撑板(9)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所述桶体(2)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11),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盛液桶(12),所述盛液桶(12)位于支撑板(9)的下方,所述壳体(1)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13),所述壳体(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感应器(14),所述壳体(1)内腔左侧的顶部由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处理器(15)和烟雾传感器(16),所述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17);
所述红外线感应器(14)与烟雾传感器(16)的输出端均与处理器(1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5)和紫外线杀菌灯(17)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器(15)的输入端电连接有电源模块(18),所述处理器(15)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报警模块(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板(20),所述U型板(20)位于矩形槽(3)的左侧,所述U型板(20)底部的右侧延伸至桶体(2)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22),所述第一夹板(22)的正面与桶体(2)的背面接触,所述壳体(1)内腔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24),所述第二夹板(24)的背面与桶体(2)的正面接触,所述第二夹板(2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19)包括蜂鸣器(25)和报警器(26),所述蜂鸣器(25)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左侧的后侧,所述报警器(26)固定安装在壳体(1)顶部左侧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8)固定安装于壳体(1)左侧顶部的后侧,所述电源模块(18)为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3)左侧的前侧固定连接于第二把手,所述桶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所述壳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烟灰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支腿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支腿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刹车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73585.8U CN211568970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73585.8U CN211568970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68970U true CN211568970U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28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7358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68970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689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527A (zh) * | 2021-05-31 | 2021-09-17 | 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识别系统 |
-
2019
- 2019-10-09 CN CN201921673585.8U patent/CN2115689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527A (zh) * | 2021-05-31 | 2021-09-17 | 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识别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22467B2 (en) | Trashcan | |
CN207482661U (zh) | 一种垃圾桶智能控制装置 | |
CN111498328A (zh) | 一种环保分类回收垃圾桶及使用方法 | |
CN211568970U (zh) | 一种室内智能开合垃圾桶 | |
WO2022141422A1 (zh) | 杀菌消毒型宠物喂食器 | |
CN109319347B (zh) | 一种自适应除臭智能垃圾桶 | |
CN214877336U (zh) | 垃圾桶 | |
CN112193648A (zh) | 一种智能引导型杀菌除虫分类投放桶 | |
CN211997260U (zh) | 一种垃圾桶盖及垃圾桶 | |
CN205083876U (zh) | 一种设有智能型垃圾桶的病床 | |
CN209567371U (zh) | 一种具有智能提醒的医用垃圾桶 | |
CN215905166U (zh) | 一种危废物收集系统 | |
CN209973393U (zh) | 一种感应式智能垃圾桶 | |
CN201272602Y (zh) | 杀菌消毒垃圾桶 | |
CN213009983U (zh) | 智能垃圾桶 | |
CN212235409U (zh) | 一种净化舱 | |
CN108622577A (zh) | 具有杀菌消毒的垃圾桶及医用垃圾桶 | |
CN207361083U (zh) | 一种医用智能垃圾筒 | |
CN202642611U (zh) | 智能垃圾桶 | |
CN208181895U (zh) | 一种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垃圾桶 | |
CN216784548U (zh) | 一种护理用废弃物回收装置 | |
CN220695584U (zh) | 一种悬挂式小型雾化器消毒收纳盒 | |
CN104016047A (zh) | 一种太阳能自动除臭垃圾箱 | |
CN222098631U (zh) | 一种抑菌自动打包垃圾桶 | |
CN222311601U (zh) | 一种智能消杀垃圾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4 Address after: 430000 2F, building 1, Baidian Industrial Park, Daqiao new area,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Xings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25 No.1, Xifen Village West Street, Yancun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vsongshu Technology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