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041U -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041U
CN211556041U CN201922486635.8U CN201922486635U CN211556041U CN 211556041 U CN211556041 U CN 211556041U CN 201922486635 U CN201922486635 U CN 201922486635U CN 211556041 U CN211556041 U CN 211556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arrier unit
assembly
sliding groov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66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海霞
黎红宁
赵文俊
林益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66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电芯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传送带和多个载具单元,第一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第二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传送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多个载具单元均安装在传送带上,其中,载具单元朝向支架延伸地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沿电芯输送装置的送料方向延伸,第一导向组件沿第二导向组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组件可滑动地连接。电芯输送装置具有传送精度高、且传送过程稳定、顺畅、无卡顿或停位的优点。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包括上述电芯输送装置,其能够更稳定、流畅地将卷绕出的电芯传送到后级设备或自身的其他装置处。

Description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芯输送装置及设置有该电芯输送装置的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的电芯卷制一般是由电芯卷绕机完成,电芯卷绕机通过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隔膜按照一定次序层叠、卷绕、贴终止胶后形成电芯,而为了满足电芯卷绕机的全自动化生产,会在卷绕头的下料工位处设置电芯输送装置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机构,以使得卷绕头在完成电芯的卷制后,被卷制的电芯能够通过电芯输送装置移动至后级设备或后级装置进行后续生产加工,如电芯的短路检测、坏品疵品分拣等。
现有的电芯输送装置通常包括传送带及驱动传送带进行传动的两个带轮,而由于带轮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震动,使得两个带轮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平行度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设置在两个带轮上的传送带容易出现偏移。而目前常规的处理方式是通过电芯输送装置的安装架对传送带进行限位,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会使得传动带与安装架之间相互摩擦,使得传送带在传送过程中出现卡顿,甚至停位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精度高、且传送过程稳定、顺畅、无卡顿或停位的电芯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电芯输送装置的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传送带和多个载具单元,第一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第二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传送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多个载具单元均安装在传送带上,其中,载具单元朝向支架延伸地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第二导向组件沿电芯输送装置的送料方向延伸,第一导向组件沿第二导向组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组件可滑动地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在载具单元上设置第一导向组件以及在支架上设置第二导向组件,使得在传送带带动载具单元移动过程中,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够对载具单元进行限位和导向,避免载具单元过程中发生偏移,而由于载具单元与传送带之间保持固定连接,使得载具单元能够在平行于第一滚轮轴向的方向上对传送带进行限位,防止传送带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发生偏移与支架相互摩擦,从而保持传送带传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顺畅,并避免传送带传送过程中出现卡顿或停位。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载具单元还包括基板组件和多块卡块,基板组件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滑槽,多条第一滑槽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一滑槽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基板组件上,卡块与多条第一滑槽中的至少一条可滑动地连接,卡块上设置有限位部,多块卡块的限位部之间围成一个放置位。
由上可见,卡块用于对电芯进行支撑和限位,防止放置在载具单元上的电芯在被传送过程中脱离电芯传送装置,而基板组件与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则使得卡块的安装位置具有可调性,从而使得多块卡块能够根据电芯的形状、大小进行相适应的位置调整,提高了载具单元的适用范围,使电芯输送装置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电芯进行传送。
进一步的方案是,卡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连通,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交,卡块还可沿第三方向相对基板组件滑动。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卡块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多变,且调节精度更高。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载具单元还包括两块以上的垫块,垫块与多条第一滑槽中的至少一条可滑动地连接,在基板组件上的投影,垫块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置位的投影内。
由上可见,垫块可配合卡块对电芯进行支撑,避免当电芯过大时,位于放置位中部的部分电芯发生塌陷,从而影响对电芯的传送以及影响后级设备或装置对载具单元上的电芯的夹取。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垫块上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沿第四方向延伸,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连通,第四方向第二方向相交,卡块还可沿第四方向相对基板组件滑动。
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垫块的位置调节更加的灵活多变,且调节精度更高,从而使垫块能够通过调节自身位置对电芯进行更好的支撑。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多条滑槽中的一分部设置于第一板体、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板体,卡块的数量为四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块卡块。
由上可见,将基板组件设置成分体式结构,使得基板组件的安装、加工更加方便,并使得载具单元能够更好跟随传送带进行移动,以防止由于基板组件单体结构过大而导致在变向、转弯过程中出现卡死。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块导向块,导向块朝向载具单元外延伸地设置有导向凸起,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导向条组,两组导向条组分别位于第一带轮的两端,导向条组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导向条,两条导向条之间形成第一导向槽,导向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或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个滚轮,滚轮可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且滚轮的轴线垂向传送带设置,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条导轨,两条导轨分别位于第一带轮的两端,导轨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
由上可见,第一导向组件及第二导向组件的结构可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安装要求、加工要求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设计。
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芯输送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支架上,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传送带设置,载具单元上还设置有检测片,传送带可驱动检测片移动至检测端处。
由上可见,位置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载具单元的位置,以起到对载具单元进行定位的作用,而在载具单元上设置检测片则使得位置传感器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对载具单元的位置进行监测。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导向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导向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由上可见,在支架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第二导向组件,能够更好的防止传送带出现位置偏移。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其中,包括上述的电芯输送装置。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电芯输送装置的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能够更稳定、可靠、流畅地将卷绕头卷制出的电芯传送到后级设备或方形动力卷绕机的其他装置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芯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芯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载具单元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芯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板体的结构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芯输送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电芯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电芯输送装置100包括支架1、第一带轮21、第二带轮22、传送带23、驱动单元3、多个载具单元4及位置传感器5。其中,第一带轮2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1上,第二带轮22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1上,传送带23套设在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 上,使得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相配合以带动传送带23进行传动。优选地,为了提高电机31输送装置的传送精度,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 22采用同步带轮,传送带23采用同步带。
驱动单元3包括电机31、减速机32和带轮组件33。带轮组件33包括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和传动带,电机31的电机31轴与减速机32的输入轴固定连接,第三带轮固定套装在减速机32的输出轴上,第四带轮与第一带轮21共轴设置并与第一带轮21固定连接,传动带套设在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之间。电机31通过带轮组件33驱动第一带轮21进行转动,使得第一带轮21配合第二带轮22的作用带动传送带23进行传动。而在带轮组件33和电机31之间设置减速机32,使得减速机32能够起到增大扭矩的作用。此外,电机31优选采用伺服电机31,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优选采用同步带轮,传动带优选采用同步带。
支架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11,第二导向组件1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二导向组件11分别设置在支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在支架1 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第二导向组件11,使得无论载具单元4经过支架1 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均能够受到第二导向组件11的限位、导向作用,从而更好的防止传送带23在传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结合图2,第二导向组件11包括两组导向条111组,两组导向条111 组分别位于第一带轮21的两轴端处。导向条111组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导向条111,两条导向条111之间形成第一导向槽112。导向条111沿电芯输送装置100的送料方向延伸,即导向条111沿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之间的最短连线线段延伸。
多个载具单元4均安装在传送带23上,且多个载具单元4沿传送带 23的回转方向等间距的安装在传动带上。优选地,支架1还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与支架1上表面处,且支撑板位于传送带23下方,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对传送带23起到支撑作用,以避免位于支架1上表面的传送带 23在载具单元4、电芯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内陷,防止传送带23的传动受到影响。
结合图3和图4,载具单元4包括基板组件41、卡块42和垫块43。基板组件41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滑槽414,多条第一滑槽414沿第一方向分布,且第一滑槽414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带轮21的轴向。此外,基板组件41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411。具体地,基板组件41包括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而多条第一滑槽414中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板体412上、另一部分设置与第二板体413上,且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 411。其中,第一板体412上设置有检测片416。
第一导向组件411包括两块导向块4111,其中,一块导向块4111与一组导向条111组相匹配地设置。导向块4111具有朝向导向条111组延伸的导向凸起4112,当导向块4111移动至导向条111组时,导向块4111 的导向凸起4112位于第一导向槽112内,并可相对导向条111组滑动,而导向条111组则通过第一导向槽112对第一导向块4111的滑动进行限位及导向,从而使得载具单元4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受到第二导向组件11 的约束,以保证与载具单元4固定连接的传送带23在传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卡块42的数量为四块,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上均设置有两块卡块42。卡块42上设置有限位部421,而四块卡块42的限位部421之间围成一个放置位,放置位用于容纳、支撑电芯,并对电芯进行限位,防止电芯在被传送过程中脱离载具单元4。本实施例中,载具单元4主要承载用于对方形电芯进行,而四块卡块42的限位部421刚好对方形电芯的四个角进行限位。
当然,卡块42的数量也不会被局限于四块。例如,当方形电芯较小时,可以仅设置两块卡块42或三块卡块42;当方形电芯较大时,可以将卡块42的数量设置成四块、五块、六块等等。卡块42的具体数量可根据方形电芯的大小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本实施中,基板组件41被设置成具有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的分体式结构时,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上至少均需要设置一块卡块42,且当卡块42的数量为两块时,两块卡块42优选沿方形电芯的对角线设置。
当卡块42安装在第一板体412上时,卡块42与第一板体412上的两条第一滑槽414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卡块42能够沿第一滑槽414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而使卡块42同时与两条第一滑槽414连接则使得两条第一滑槽414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以对卡块42进行限位,防止卡块42发生转动,提高卡块42安装的可靠性。此外,卡块42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422,第二滑槽422沿第三方向延伸,且第二滑槽422垂向第一板体412贯穿卡块42,使得第二滑槽422能够与第一滑槽414连通。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而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向,第三方向也可平行于第一方向。卡块42安装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第一板体412上,螺栓的数量为两颗,两颗螺栓均穿过第二滑槽422,但其中一颗螺栓穿过第一条第一滑槽414,另一颗螺栓穿过第二条第一滑槽414。卡块42安装在第二板体413上与安装在第一板体412上的连接原理一致,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其中,第一滑槽414和第二滑槽422的设置使得第一板体412与其上的卡块42的相对位置可调、第二板体413与其上的卡块42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使得多块卡块42能够根据方形电芯的形状、大小进行相适应的位置调整,提高了载具单元4的适用范围,使电芯输送装置100能够对不同规格的方形电芯进行传送。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上均还设置有第四滑槽 415,其中,第一板体412上的第四滑槽415的数量与第一滑槽414的数量相等,且一条第四滑槽415与一条第一滑槽414在同一直线上;第二板体413上的第四滑槽415的数量与第一滑槽414的数量相等,且一条第四滑槽415与一条第一滑槽414在同一直线上。而第一板体412上的两块卡块42分别与第一滑槽414和第四滑槽415连接,第二板体413上的两块卡块42分别与第一滑槽414和第四滑槽41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卡块 42与第四滑槽415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卡块42与第一滑槽414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垫块43的数量为两块,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上均设置有一块垫块43,垫块43用于辅助卡块42对方形电芯进行支撑,避免当电芯过大时,位于放位置中部的部分电芯发生塌陷,从而影响对方形电芯的传送及影响后级设备或装置对载具单元4上的方形电芯进行夹取。
同理地,垫块43的数量不会被局限与两块。例如,当方形电芯较小时,可以仅设置两块垫块43,当方形电芯较大时,可将垫块43的数量设置成四块、六块等等。垫块43的具体数量可根据方形电芯的大小进行相适应的调整,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其中,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 优选采用数量相等的垫块43,且第一板体412和第二板体413上的垫块 43优选呈对称设置。
当垫块43安装在第一板体412上时,垫块43与第一板体412上的两条第一滑槽414可滑动地来接,使得垫块43能够沿第一滑槽414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而是垫块43同时与两条第一滑槽414连接则使得两条第一滑槽414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以对垫块43进行限位,防止垫块43发生转动,提高垫块43安装的可靠性。此外,垫块43上还设置有第三滑槽431,第三滑槽431沿第四方向延伸,且第三滑槽431垂向第一板体412贯穿垫块43,使得第三滑槽431与第一滑槽414连通。第三滑槽431沿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垫块43安装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第一板体412上,螺栓的数量为两颗,两颗螺栓均穿过第三滑槽431,但其中一颗螺栓穿过第一条第一滑槽414,另一个螺栓穿过第二条第一滑槽414。卡块42安装在第二板体413上与安装在第一板体412 上的连接原理一致,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其中,第一滑槽414和第三滑槽431的设置使得第一板体412与其上的垫块43相对位置可调,第二板体413与其上的垫块43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使得多块垫块43能够根据方形电芯的形状、大小进行相适应的位置调整,提高载具单元4的使用范围,使电芯输送装置100能够对不同规格的方形电芯进行传送。在基板组件41上的投影,垫块43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放置位的投影内,使得垫块43能够有效、可靠地辅助卡块42对方形电芯进行支撑。
结合图5,位置传感器5安装在支架1上,位置传感器5的检测端朝向传送带23设置,位置传感器5用于对载具单元4的位置进行检查,以便于实时监测载具单元4的位置,以起到对载具单元4进行定位的作用。当传送带23驱动载具单元4移动至位置传感器5时,位置传感器5的检测端通过载具单元4的第一板体412上的检测片416获取载具单元4的位置,而在载具单元4上设置检测片416则使位置传感器5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对载具单元4的位置进行监测。
电芯输送装置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电芯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导向组件61包括两个滚轮611,一个滚轮611与一组第二导向组件62相对应地设置。滚轮611可绕自身的轴线进行转动,且滚轮611的轴线垂向传送带64设置。
第二导向组件62包括两条导轨621,两条导轨621分别位于第一带轮 63的两轴端,导轨621沿电芯输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延伸,且导轨62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622,第二导向槽622沿导轨621的延伸方向延伸,滚轮 611则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导向槽622内。
通过对上述第一导向组件61和第二导向组件62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导向组件61和第二导向组件62之间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使得载具单元60能够更加顺畅的沿第二导向组件62进行滑动。
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实施例:
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包括上述电芯输送装置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而设置有该电芯输送装置的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能够更稳定、可靠、流畅地将卷绕头卷制出的方形电芯传送到后级设备或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的其他装置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芯输送装置,包括
支架;
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
多个载具单元,多个载具单元均安装在所述传送带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单元朝向所述支架延伸地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沿所述电芯输送装置的送料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组件沿所述第二导向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可滑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单元还包括:
基板组件,所述基板组件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滑槽,多条所述第一滑槽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滑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组件上;
多块卡块,所述卡块与多条所述第一滑槽中的至少一条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卡块上设置有限位部,多块所述卡块的所述限位部之间围成一个放置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卡块还可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所述基板组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单元还包括两块以上的垫块,所述垫块与多条所述第一滑槽中的至少一条可滑动地连接;
在所述基板组件上的投影,所述垫块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放置位的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块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卡块还可沿所述第四方向相对所述基板组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多条所述滑槽中的一分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
所述卡块的数量为四块,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分别设置有两块所述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块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朝向所述载具单元外延伸地设置有导向凸起,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组导向条组,两组所述导向条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两端,所述导向条组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导向条,两条所述导向条之间形成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或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两个滚轮,所述滚轮可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且所述滚轮的轴线垂向所述传送带设置,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条导轨,两条所述导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两端,所述导轨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输送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所述传送带设置;
所述载具单元上还设置有检测片,所述传送带可驱动所述检测片移动至所述检测端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导向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10.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输送装置。
CN201922486635.8U 2019-12-30 2019-12-30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Active CN211556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6635.8U CN211556041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6635.8U CN211556041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041U true CN211556041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6635.8U Active CN211556041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0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3291A (zh) * 2021-11-30 2022-04-0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变压器引脚的清洁装置
CN115215042A (zh) * 2022-06-30 2022-10-21 苏州纵苇自动化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3291A (zh) * 2021-11-30 2022-04-0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变压器引脚的清洁装置
CN115215042A (zh) * 2022-06-30 2022-10-21 苏州纵苇自动化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CN115215042B (zh) * 2022-06-30 2023-12-29 苏州纵苇自动化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877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归正装置
CN211556041U (zh) 电芯输送装置及方形动力电芯卷绕机
CN203268854U (zh) 自动感应传输装置
CN207973186U (zh) 板材输送缓存设备
CN207123582U (zh) 一种电池片测试机构
CN113990601A (zh) 全自动喷码排列充磁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5620101U (zh) 一种双工位热塑管组装机
CN211970964U (zh) 一种电芯抓取设备
CN110615236B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机械加工用传送装置
CN105800256B (zh) 一种电芯上料装置
CN215755262U (zh) 一种多合一试剂板自动检测码垛收料装置
CN203673976U (zh) 电芯卷绕成型装置
CN106876735B (zh) 一种设置有组装工位的旋转平台
CN202585637U (zh) 配重平衡圆盘旋转式蓄电池极群叠片配组机构
CN209461586U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的高速顶侧封设备
CN115589119A (zh) 上下料装置及相应的绕线机
CN107954168A (zh) 一种废物桶传输升降旋转装置
CN215046151U (zh) 一种用于铅蓄电池的流水线导向装置
CN205574883U (zh) 一种电芯上料装置
CN201017937Y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定位装置
CN219949597U (zh) 一种铁芯上料设备
CN210763359U (zh) 一种极耳板式机送料用限位装置
CN210709216U (zh) 一种印杯机的出杯装置
CN206327871U (zh) 锂电池倍速链顶升平移装置
CN220199837U (zh) 一种锂电池焊接贴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