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9337U -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9337U
CN211539337U CN201922099161.1U CN201922099161U CN211539337U CN 211539337 U CN211539337 U CN 211539337U CN 201922099161 U CN201922099161 U CN 201922099161U CN 211539337 U CN211539337 U CN 211539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up
groove
guide
protection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91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世龙
雷俊
陈黎阳
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91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9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9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9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箍筋夹具用于固定箍筋,包括支撑结构和护持组件,支撑结构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结构能够支撑箍筋;护持组件包括第一护持件和与第一护持件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持件,第一护持件和第二护持件分别设于支撑结构的两侧,且第一护持件和第二护持件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等于箍筋的长度,第一护持件和第二护持件分别于箍筋的两侧共同对箍筋进行导向和护持,并共同限制箍筋相对支撑结构转动和/或水平移动。箍筋夹具可实现箍筋的固定摆放,避免了现有技术在搭建钢筋笼时需通过人工保持住众箍筋的位置以待对其进行捆绑操作的情况发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Description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背景技术
箍筋能够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和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是钢筋笼的重要组成之一。传统地,在搭建钢筋笼时,需先通过人工保持住众箍筋和众纵筋的位置,再对众箍筋和众纵筋进行捆绑操作,以制得钢筋笼。整个作业过程操作困难、繁琐,致使钢筋笼的制造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箍筋夹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搭建钢筋笼时,需通过人工保持住众箍筋的位置以待对其进行捆绑操作,致使钢筋笼的制造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箍筋夹具,用于固定箍筋,包括:
支撑结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能够支撑所述箍筋;
护持组件,包括第一护持件和与所述第一护持件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持件,所述第一护持件和所述第二护持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护持件和所述第二护持件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等于所述箍筋的长度,所述第一护持件和所述第二护持件分别于所述箍筋的两侧共同对所述箍筋进行导向和护持,并共同限制所述箍筋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转动和/或水平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持件包括第一护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护持本体连接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于其朝向所述第二护持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于其延伸方向贯通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箍筋沿其上下移动,并能够限制所述箍筋相对其水平移动;
所述第二护持件包括第二护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护持本体连接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于其朝向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于其延伸方向贯通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箍筋沿其上下移动,并能够限制所述箍筋相对其水平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持本体包括第一护持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护持底座背离所述第二护持件的一侧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护持条,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护持条的上侧且朝所述第二护持件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二护持条,所述第二护持条背离所述第一护持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护持条高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
所述第二护持本体包括第二护持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二护持底座背离所述第一护持件的一侧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三护持条,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护持条的上侧且朝所述第一护持件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四护持条,所述第四护持条背离所述第三护持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连接,所述第四护持条高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底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箍筋进入所述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朝上且朝向所述第二护持件设置;
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底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箍筋进入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朝上且朝向所述第一护持件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60°;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于其上侧面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从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第一护持件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其朝向所述第二护持件一侧的侧面,所述支撑槽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60~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用于制造钢筋笼,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箍筋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箍筋夹具通过第一护持件和第二护持件在箍筋被摆放至箍筋夹具上时对箍筋的两侧进行引导,以使箍筋能够准确移动至支撑结构上,并由支撑结构对箍筋进行稳定的支撑,基于此,箍筋夹具将可通过支撑结构限制箍筋向下移动,并通过相对设置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护持件和第二护持件共同限制箍筋相对支撑结构转动和/或水平移动,从而可实现箍筋的固定摆放,避免了现有技术在搭建钢筋笼时需通过人工保持住众箍筋的位置以待对其进行捆绑操作的情况发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箍筋夹具在固定箍筋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箍筋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提供的第一护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第一护持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支撑结构 101 支撑槽
200 护持组件 210 第一护持件
211 第一护持本体 2111 第一护持底座
2112 第一护持条 2113 第二护持条
212 第一导向结构 2121 第一导向槽
2122 第一引导斜面 220 第二护持件
221 第二护持本体 2211 第二护持底座
2212 第三护持条 2213 第四护持条
222 第二导向结构 2221 第二导向槽
2222 第二引导斜面 100’ 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箍筋夹具,用于固定箍筋100’,箍筋夹具包括支撑结构100和护持组件2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箍筋夹具能够固定一个箍筋100’,根据实际钢筋笼搭建需要,可设置若干个箍筋夹具,各箍筋夹具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钢筋笼所需的各箍筋100’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
支撑结构100设有至少一个,支撑结构100能够支撑箍筋100’;护持组件200包括第一护持件210和与第一护持件210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持件220,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分别设于支撑结构100的两侧,且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等于箍筋100’的长度,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分别于箍筋100’的两侧共同对箍筋进行导向和护持,并共同限制箍筋100’相对支撑结构100转动和/或水平移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将箍筋100’固定于箍筋夹具上时,需将箍筋100’从上往下靠近护持组件200,通过护持组件200的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可引导箍筋100’顺势向下移动,直至箍筋100’的下肢筋触及设于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之间的支撑结构100,并由支撑结构100对箍筋100’的下肢筋进行支撑,此时,即完成了将箍筋100’固定于箍筋夹具上的操作。在箍筋夹具对箍筋100’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支撑结构100将对箍筋100’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以限制箍筋100’相对支撑结构100向下移动,从而可维持箍筋100’于上下方向上的相对静止状态,而相互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与箍筋100’两侧的长度相等的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将对箍筋100’的两侧产生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作用力,从而可夹持、护持着箍筋100’的两侧,使得箍筋100’处于相对稳定、静止的摆放状态,避免箍筋100’向支撑结构100的一侧倾倒或相对支撑结构100水平移动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上述支撑结构100设有至少两个,各支撑结构100相互间隔设置,且均设于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之间,基于此设置,可通过各支撑结构100共同对箍筋100’进行更加稳定、可靠、有效的支撑,从而可保障箍筋100’在进行捆绑作业时的稳定性,利于进一步提高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箍筋夹具通过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在箍筋100’被摆放至箍筋夹具上时对箍筋100’的两侧进行引导,以使箍筋100’能够准确移动至支撑结构100上,并由支撑结构100对箍筋100’进行稳定的支撑,基于此,箍筋夹具将可通过支撑结构100限制箍筋100’向下移动,并通过相对设置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护持件210和第二护持件220共同限制箍筋100’相对支撑结构100转动和/或水平移动,从而可实现箍筋100’的固定摆放,避免了现有技术在搭建钢筋笼时需通过人工保持住众箍筋100’的位置以待对其进行捆绑操作的情况发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持件210包括第一护持本体211及与第一护持本体211连接的第一导向结构212,第一导向结构212于其朝向第二护持件220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槽2121,第一导向槽2121于其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第一导向槽2121用于引导箍筋100’沿其上下移动,并能够限制箍筋100’相对其水平移动;第二护持件220包括第二护持本体221及与第二护持本体221连接的第二导向结构222,第二导向结构222于其朝向第一导向结构212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槽2221,第二导向槽2221于其延伸方向贯通设置,第二导向槽2221用于引导箍筋100’沿其上下移动,并能够限制箍筋100’相对其水平移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护持本体211可对第一导向结构212进行支撑和固定,使得第一导向结构212处于固定状态,而通过第一导向结构212可在箍筋100’由支撑结构100支撑之前引导箍筋100’逐步、准确靠近支撑结构100,具体通过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槽2121可引导着与第一导向槽2121滑接配合的箍筋100’沿其上下移动,其中,当箍筋100’沿第一导向槽2121向下移动直至其与支撑结构100相抵持时,可实现箍筋100’的固定,反之,可解除箍筋100’的固定。并且,基于第一导向槽2121的设置,还可限制箍筋100’朝垂直于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壁的方向移动或朝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一侧移动;类似地,通过第二护持本体221可对第二导向结构222进行支撑和固定,使得第二导向结构222处于固定状态,而通过第二导向结构222可在箍筋100’由支撑结构100支撑之前引导箍筋100’逐步、准确靠近支撑结构100,具体通过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槽2221可引导着与第二导向槽2221滑接配合的箍筋100’沿其上下移动,其中,当箍筋100’沿第二导向槽2221向下移动直至其与支撑结构100相抵持时,可实现箍筋100’的固定,反之,可解除箍筋100’的固定。并且,基于第二导向槽2221的设置,还可限制箍筋100’朝垂直于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壁的方向移动或朝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一侧移动。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箍筋100’沿第一导向槽2121移动时的方向和其沿第二导向槽2221移动时的方向具有同步性和同向性。
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不仅可在箍筋100’被摆放至箍筋夹具上时对箍筋100’的两侧进行准确、有效、可靠的引导,以利于确保箍筋100’能够准确移动至支撑结构100上,还可在箍筋100’被支撑结构100支撑后,有效限制箍筋100’相对第一导向槽2121和第二导向槽2221水平移动或转动,从而可稳定维持箍筋100’的状态,保障箍筋100’在进行搭建钢筋笼作业时的状态的稳定性,利于操作人员和/或机械手对固定于箍筋夹具上的箍筋100’进行捆绑作业,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持本体211包括第一护持底座2111、连接于第一护持底座2111背离第二护持件220的一侧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护持条2112,以及连接于第一护持条2112的上侧且朝第二护持件220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二护持条2113,第二护持条2113背离第一护持条2112的一端与第一导向结构212连接,第二护持条2113高于支撑结构100设置;第二护持本体221包括第二护持底座2211、连接于第二护持底座2211背离第一护持件210的一侧且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三护持条2212,以及连接于第三护持条2212的上侧且朝第一护持件210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第四护持条2213,第四护持条2213背离第三护持条2212的一端与第二导向结构222连接,第四护持条2213高于支撑结构100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护持底座2111可实现第一护持本体211与水平面(工作面)的固定连接,并利于对第一护持本体211的位置进行衡量、确定;通过第二护持条2113可实现第一护持本体211与第一导向结构212的连接,并利于通过第二护持条2113对第一导向结构212进行稳定的支撑;通过第一护持条2112不仅可实现第一护持底座2111和第二护持条2113的连接,还可对第二护持条2113进行可靠的支撑,使第二护持条2113和第二导向结构222维持在稳定的高度,其中,该高度需高于支撑结构100的高度,以利于第一导向结构212在箍筋100’由支撑结构100支撑之前对箍筋100’进行引导;类似地,通过第二护持底座2211可实现第二护持本体221与水平面(工作面)的固定连接,并利于对第二护持本体221的位置进行衡量、确定;通过第四护持条2213可实现第二护持本体221与第二导向结构222的连接,并利于通过第四护持条2213对第二导向结构222进行稳定的支撑;通过第三护持条2212不仅可实现第二护持底座2211和第四护持条2213的连接,还可对第四护持条2213进行可靠的支撑,使第四护持条2213和第二导向结构222维持在稳定的高度,其中,该高度需高于支撑结构100的高度,以利于第二导向结构222在箍筋100’由支撑结构100支撑之前对箍筋100’进行引导。
补充说明的是,第一护持条2112与第一护持底座2111和第二护持条2113均垂直设置,第三护持条2212与第二护持底座2211和第四护持条2213均垂直设置,基于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其相互之间的支撑效果,使第一护持本体211和第二护持本体221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具有用于引导箍筋100’进入第一导向槽2121的第一引导斜面2122,第一引导斜面2122朝上且朝向第二护持件220设置;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具有用于引导箍筋100’进入第二导向槽2221的第二引导斜面2222,第二引导斜面2222朝上且朝向第一护持件210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包括与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引导直面和连接于第一引导直面上侧且朝背离第二护持件220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引导斜面2122,该第一引导斜面2122既朝上又朝向第二护持件220设置,基于第一引导斜面2122的设置,一方面,可在箍筋100’与第一导向槽2121建立有效的滑接关系之前,接引箍筋100’,以使箍筋100’可沿第一引导斜面2122逐步与第一导向槽2121建立有效、可靠的滑接关系,另一方面,可降低箍筋100’与第一导向槽2121的对接难度,使箍筋100’可快速、准确地沿第一引导斜面2122滑入第一导向槽2121。类似地,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包括与上下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引导直面和连接于第二引导直面上侧且朝背离第二护持件220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引导斜面2222,该第二引导斜面2222既朝上又朝向第二护持件220设置,基于第二引导斜面2222的设置,一方面,可在箍筋100’与第二导向槽2221建立有效的滑接关系之前,接引箍筋100’,以使箍筋100’可沿第二引导斜面2222逐步与第二导向槽2221建立有效、可靠的滑接关系,另一方面,可降低箍筋100’与第二导向槽2221的对接难度,使箍筋100’可快速、准确地沿第二引导斜面2222滑入第二导向槽2221。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21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第二导向槽2221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导向槽2121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一方面,可使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可利于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产生夹持作用力,从而可对第一导向槽2121对箍筋100’的引导效果和限制效果进行有效、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使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远离槽底的部分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可在不影响第一导向槽2121对箍筋100’的引导效果和限制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壁和箍筋100’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箍筋100’和第一导向槽2121之间的摩擦力,即提高了箍筋夹具固定箍筋100’的操作便利性,降低出现卡滞现象的风险。
类似地,将第二导向槽2221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一方面,可使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可利于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产生夹持作用力,从而可对第二导向槽2221对箍筋100’的引导效果和限制效果进行有效、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使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远离槽底的部分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可在不影响第二导向槽2221对箍筋100’的引导效果和限制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壁和箍筋100’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箍筋100’和第二导向槽2221之间的摩擦力,即提高了箍筋夹具固定箍筋100’的操作便利性,降低箍筋100’出现卡滞现象的风险。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60°;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6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小于45°时,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将对箍筋100’产生较大且较紧的夹持力,不仅将对箍筋100’沿第一导向槽2121的移动造成较大的干涉,使得箍筋100’移动困难,还易导致箍筋100’在较紧的夹持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窜动的运动趋势,不利于箍筋100’在由箍筋夹具固定时的状态的稳定性,反之,当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60°时,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所产生的夹持力将相对较小,不利于第一导向槽2121对箍筋100’实现引导作用和限制箍筋100’移动/转动的作用。本实施例将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设置在45~60°,利于第一导向槽212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产生适中的夹持力,不仅可通过该夹持力有效限制箍筋100’水平移动或相对转动,还可使箍筋100’能够顺利地沿第一导向槽2121往复移动,而不会出现卡滞现象,即基于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导向槽2121的引导效果和限制效果。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小于45°时,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将对箍筋100’产生较大且较紧的夹持力,不仅将对箍筋100’沿第二导向槽2221的移动造成较大的干涉,使得箍筋100’移动困难,还易导致箍筋100’在较紧的夹持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窜动的运动趋势,不利于箍筋100’在由箍筋夹具固定时的状态的稳定性,反之,当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60°时,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所产生的夹持力将相对较小,不利于第二导向槽2221对箍筋100’实现引导作用和限制箍筋100’移动/转动的作用。本实施例将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设置在45~60°,利于第二导向槽222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产生适中的夹持力,不仅可通过该夹持力有效限制箍筋100’水平移动或相对转动,还可使箍筋100’能够顺利地沿第二导向槽2221往复移动,而不会出现卡滞现象,即基于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第二导向槽2221的引导效果和限制效果。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可使得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与箍筋100’的表面相贴合设置,从而利于平衡第一导向槽2121的槽底和箍筋10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导向槽2121对箍筋100’的引导效果,并提高箍筋夹具固定箍筋100’的操作便利性,降低箍筋100’出现卡滞现象的风险。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可使得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与箍筋100’的表面相贴合设置,从而利于平衡第二导向槽2221的槽底和箍筋10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导向槽2221对箍筋100’的引导效果,并提高箍筋夹具固定箍筋100’的操作便利性,降低箍筋100’出现卡滞现象的风险。
请参阅图1-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0于其上侧面开设有支撑槽101,支撑槽101从支撑结构100朝向第一护持件210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其朝向第二护持件220一侧的侧面,支撑槽101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支撑槽101的设置,可通过支撑槽101的两槽壁共同对箍筋100’进行支撑,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支撑结构100的支撑效果,并且通过支撑槽101的两槽壁还可限制箍筋100’沿垂直于支撑槽101的槽壁的方向移动,从而可进一步保障箍筋100’由箍筋夹具固定时的状态的稳定性。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将支撑槽101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基于此设置,一方面,可使支撑槽101的两槽壁靠近槽底的部分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可利于支撑槽10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产生夹持作用力,并通过该夹持作用力平衡、抵消箍筋100’本身的重力,从而可对支撑槽101对箍筋100’的支撑效果进行有效、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使支撑槽101的两槽壁远离槽底的部分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可在不影响支撑槽101对箍筋100’的支撑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支撑槽101的槽壁和箍筋100’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箍筋100’和支撑槽101之间的摩擦力,即提高了箍筋100’解除其固定状态的便利性,避免箍筋100’受到干涉情况。
请参阅图1-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槽10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60~12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槽10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小于60°时,支撑槽101的两槽壁将对箍筋100’产生较大且较紧的夹持力,此时,该夹持力在抵消、平衡重力后将仍剩余部分夹持力,以导致箍筋100’在剩余夹持力的作用下易产生向上窜动的运动趋势,不利于箍筋100’在由箍筋夹具固定时的状态的稳定性;反之,当支撑槽10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120°时,支撑槽10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所产生的夹持力将相对较小,不利于支撑槽101对箍筋100’实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将支撑槽101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设置在60~120°,将利于支撑槽101的两槽壁对箍筋100’产生适中的夹持力,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支撑槽101的支撑效果。
请参阅图1-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槽10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支撑槽101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可使得支撑槽101的槽底与箍筋100’的表面相贴合设置,从而可通过增大支撑槽101的槽底和箍筋100’的表面的接触面积的方式,均衡化支撑槽101的槽底和箍筋100’的表面的作用力,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撑槽101对箍筋100’的支撑效果,并提高箍筋100’由箍筋夹具固定时的状态的稳定性,将对钢筋笼的制造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用于制造钢筋笼,包括至少一个箍筋夹具。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箍筋夹具尤其适于被应用于钢筋笼制造生产线中,一个箍筋夹具能够固定一个箍筋100’,根据实际钢筋笼搭建需要,可设置若干个箍筋夹具,各箍筋夹具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钢筋笼所需的各箍筋100’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基于箍筋夹具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钢筋笼的制造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箍筋夹具,用于固定箍筋,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能够支撑所述箍筋;
护持组件,包括第一护持件和与所述第一护持件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持件,所述第一护持件和所述第二护持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护持件和所述第二护持件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等于所述箍筋的长度,所述第一护持件和所述第二护持件分别于所述箍筋的两侧共同对所述箍筋进行导向和护持,并共同限制所述箍筋相对所述支撑结构转动和/或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持件包括第一护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一护持本体连接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于其朝向所述第二护持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于其延伸方向贯通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箍筋沿其上下移动,并能够限制所述箍筋相对其水平移动;
所述第二护持件包括第二护持本体及与所述第二护持本体连接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于其朝向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于其延伸方向贯通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箍筋沿其上下移动,并能够限制所述箍筋相对其水平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底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箍筋进入所述第一导向槽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朝上且朝向所述第二护持件设置;
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底具有用于引导所述箍筋进入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朝上且朝向所述第一护持件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60°;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45~6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于其上侧面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从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第一护持件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其朝向所述第二护持件一侧的侧面,所述支撑槽的截面形状呈V型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的两槽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60~12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箍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的槽底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设置。
10.一种钢筋笼制造生产线,用于制造钢筋笼,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箍筋夹具。
CN201922099161.1U 2019-11-28 2019-11-28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Active CN211539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9161.1U CN211539337U (zh) 2019-11-28 2019-11-28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9161.1U CN211539337U (zh) 2019-11-28 2019-11-28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9337U true CN21153933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0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9161.1U Active CN211539337U (zh) 2019-11-28 2019-11-28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9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2145B2 (en) Lateral pull rod mechanism configured to lock steel tube support assembly
CN110814232B (zh) 钢筋笼生产线
CN211661535U (zh) 可翻转夹持装置
JP2018513074A (ja) 鋼管サポートフレーム及び鋼管サポート装置
BR112015023289B1 (pt) Grampo e sistema de grampo de cunha universal
CN210024509U (zh) 一种铝圆管相贯曲面的加工装置
CN211539337U (zh) 箍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CN210255136U (zh) 一种用于三轴加工中心多工位夹具
CN104401889B (zh) 附墙架及具有其的施工升降机
CN214923767U (zh) 一种便于拆卸调节的机电夹具
CN211517462U (zh) 纵筋摆放架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KR20120007430U (ko) 덕트 파이프 탑재용 지그
CN211539340U (zh) 纵筋夹具及钢筋笼制造生产线
CN212287509U (zh) 电钻托盘
CN219465277U (zh) 一种隧道拱架焊接生产线
CN218800080U (zh) 一种电池容纳支架的焊接夹具
CN216698517U (zh) 一种电池外壳定位停靠机构
CN215817302U (zh) 一种线缆管的定位防护组件
CN213197168U (zh) 一种机械设备部件制造用夹紧装置
JP5489123B2 (ja) 木ねじ支保治具
KR101728111B1 (ko) 시공이 용이한 천장패널
CN205342908U (zh) 一种装配夹具
CN220586133U (zh) 马达转子承托装置
CN216599351U (zh) 绕线夹具及绕线机
CN109434262A (zh) 散热器散热组件用点焊连接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