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4212U -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4212U
CN211534212U CN202020055897.9U CN202020055897U CN211534212U CN 211534212 U CN211534212 U CN 211534212U CN 202020055897 U CN202020055897 U CN 202020055897U CN 211534212 U CN211534212 U CN 211534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nozzle
plug
cleaning device
han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58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利刚
高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iska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58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4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4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4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包括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和待接吸尘部件,吸嘴包括一插接腔,待接吸尘部件包括具有气道的插接部,插接部紧配合方式插入至插接腔以使待接吸尘部件可快速拆装地插接于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前端,该插接结构简单易操作,方便用户拆装,且用户可快速实现不同辅助配件的更换,以适应于不同场景。

Description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因体积小、总重轻、携带及使用方便的优点被用于家庭清洁作业中。
手持吸尘器主要包括主机和集尘杯,工作时,通过主机内的吸尘电机使集尘杯内部生成负压而产生吸力,从而通过吸嘴将包含有灰尘或异物的空气吸入,并通过伸入集尘杯内部内的空气过滤装置将灰尘、杂质与空气分离,而后将处理过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出风口排出,灰尘、杂质被集中在集尘杯中。
如公布号为CN 209397402 U的便携手持式挂烫机,其包括机身和储水箱,所述的机身内部设置有蒸压舱,储水箱与蒸压舱之间连接有电动泵,蒸压舱内部形成有蒸汽腔,蒸汽腔具有气孔,与机身上的出气口连通;加热器内藏于舱体中;蒸汽腔连通电动泵,通过电动泵将储水箱中的水送入进入蒸汽腔,产生的蒸汽经气孔从出气口喷出。
公开号为CN101489416A的手持式清洁设备,CN102755135A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等。
现有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使用方式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插接辅助配件的插接结构,如在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前端插接上延长式吸尘管或吸尘地刷,以满足用户的多种吸尘方式;进一步地提供具有上述插接结构的手持清洁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插接结构,包括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和待接吸尘部件,所述的吸嘴包括一插接腔,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包括具有气道的插接部,所述的插接部紧配合方式插入至插接腔一段预设深度以使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插接于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包括延长式吸尘部件或连接有地刷的吸尘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吸嘴内壁设有第一环形定位部,所述的第一环形定位部以限制插接部的前端继续深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插接部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定位部,所述的第二环形定位部以挡住所述的吸嘴的前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插接腔的内壁或插接部的外壁设有使两者紧配合的多条以环形分布的沿长度方向的凸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插接部的截面为一水平壁与弧形壁构成的类半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吸嘴的前端面为倾斜状,且吸嘴的上端长度大于吸嘴的下端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第二环形定位部为与吸嘴相吻合的倾斜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延长式吸尘部件的气道与吸嘴的气道保持在同一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题为:手持式清洁设备,包括所述的插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吸嘴包括一插接腔,待接吸尘部件包括具有气道的插接部,插接部紧配合方式插入至插接腔以使待接吸尘部件可快速拆装地插接于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前端,该插接结构简单易操作,方便用户拆装,且用户可快速实现不同辅助配件的更换,以适应于不同场景。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与吸尘部件联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与吸尘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流分散部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流分散部件的底座的装配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流分散部件的消音透气部的装配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流分散部件的封盖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气流分散部件的底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尘盒组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尘盒组件的爆炸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电基座的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电基座的示意图二;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电基座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清洁设备包括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吸尘部件002和充电基座0002。
如图4-9所示,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包括进气部100、内置有过滤组件003的尘盒组件200、内置吸风电机302的吸风部件300和手柄部400。
如图4-9所示,进气部100的前段部为吸嘴001,尘盒组件200被安装于进气部100的后段部的下表面。应当被理解的是,进气部100内设置有直线延伸的进风通道2,该进风通道2延伸至进气部100的最前端,从而在吸嘴001的前端形成吸尘口1。
充电电池004位于手柄部400内腔中,进气部100、电机壳体301和手柄部40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弧面上。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外观更加美观整洁;一方面,吸风电机302和充电电池004位置较分散,避免中间段体积过大,重量过重,内部结构布局更为合理;而且,另一方面,使得重心靠近用户,以使用户使用操作更加轻松便捷。
优选地,手柄部400的截面呈一类椭圆形状,且手柄部400的竖向长度大于横向长度。此形状更适宜用户长时间握持该设备。
优选地,手柄部400前侧的电机壳体301上表面设有控制吸风电机302档位和启闭的控制按钮N,以方便用户单手握持该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时,拇指可以按压到控制按钮N,实现边清洁边控制,使得操作更加方便轻松,体验感更好。此外,优选地,电机壳体301的下侧面设有与充电电池004连接的充电接头C。
如图16-17所示,尘盒组件200包括盒体201和盖体202,盒体201前端部位设有倒尘灰的开口27,盖体202一端部铰接在盒体201的开口27处;盖体2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关B锁定在盒体201上以封闭开口27,第二开关B解锁以使盖体202可从盒体201前端打开以便倒出盒体201内的尘灰。这样,在不将尘盒组件200从设备上拆卸下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除尘清理作业,以使用户使用该设备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如图4-6所示,尘盒组件200以可拆卸结构安装在进气部100上,并对接吸风部件300的进风区域5,且通过第一开关D锁定在电机壳体上。
如图9所示,进气部100设有与进风通道2联通的第一出风口3,尘盒组件20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该第一出风口3对接的第一进风口4。吸尘口1、进风通道2、第一出风口3及第一进风口4构成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进风流道,外部空气经进风流道进入尘盒组件200。
如图5-6所示,电机壳体301的前侧区域为进风区域5,尘盒组件200对接进风区域5,吸风电机302运行在尘盒组件200的气流腔形成负压,使气流腔02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区域5向后抽入到吸风部件300中。
如图5、9所示,电机壳体301的后侧区域为气流过渡区域6,电机壳体301的两侧为出风区域7,电机壳体301的两侧设有气流分散部件500以降低气流速度,吸风电机302排出的气流通过其后侧区域再转弯到电机壳体301的两侧经气流分散部件500向外排出。气流分散部件500可使具有一定热量的气流分散地流出,降低了气流速度,使出风噪声变小,用户体验感得以改善。
如图10-13所示,气流分散部件500设于电机壳体301的侧壁外,侧壁上设有第一排气通道71,气流分散部件500设有与第一排气通道71对接的进气通道72和环形排气间隙73,壳体内的气流从出风区域7吹出后进入进气通道72,受环形排气间隙73作用后转弯而环形分散从环形排气间隙73排出,从而降低气流强度和速度。
优选地,环形排气间隙73的一外壁上设有将气流斜向吹出的导风面74。气流斜向吹出,可以进一步分散气流,降低气流速度。进一步优选地,导风面74为弧面或斜面。
具体而言,电机壳体301的侧壁上设有凹陷区X,所述的气流分散部件500位于凹陷区X内。气流分散部件500包括底座51及封盖52,底座51包括具有进气通道72的中间区域501及外围凸环502,封盖52置于中间区域501内且具有一间隔距离,封盖52的外围与外围凸环502内侧形成环形排气间隙73。
如图10、15所示,优选地,导风面74位于外围凸环502的内侧面。进一步地,底座51内表面设有卡槽505,壳体侧壁设置与卡槽505匹配的凸出肋条506,凸出肋条506卡入卡槽505以使底座51可拆卸地连接于凹陷区X内。
如图12、14所示,更为优选地,底座51的外表面设有环形槽503,上述封盖52内表面设置有与环形槽503匹配的弧形卡部504以卡接在底座51的外侧。
如图14所示,更进一步地,封盖52的内侧设有挂勾件507,挂勾件507穿过底座51后勾在侧壁上以固定气流分散部件500。
如图10、13所示,环形排气间隙73上还设置有消音透气部53,消音透气部53位于封盖52内侧。优选地,消音透气部53为套设在所述的环形槽503外周的消音海绵圈。消音透气部53在不阻碍气体排放的同时,起到消音减噪的作用。
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吸尘方式,用户可在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前端插接上不同的辅助配件以进行不同场景的使用。以下对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吸嘴001和待接吸尘部件002之间的插接结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进行阐述。
如图12-13所示,插接结构,包括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吸嘴001和待接吸尘部件002,吸嘴001包括一插接腔01,待接吸尘部件002包括具有气道的插接部02,插接部02紧配合方式插入至插接腔01一段预设深度以使待接吸尘部件002插接于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吸嘴001前端。这里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002包括延长式吸尘部件或连接有地刷的吸尘管。
应当被理解的是,该插接结构结构简单,用户拆装方便,可快速实现不同辅助配件的更换,以适应于不同场景。
如图3、7所示,吸嘴001内壁设有第一环形定位部03,第一环形定位部03以限制插接部02的前端继续深入。插接部02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定位部04,第二环形定位部04以挡住吸嘴001的前端面。通过第一环形定位部03和第二环形定位部04实现了吸嘴001和待接吸尘部件002的轴向定位联接。
优选地,延长式吸尘部件002的气道与吸嘴001的气道保持在同一路径上。
优选地,插接腔01的内壁或插接部02的外壁设有使两者紧配合的多条以环形分布的沿长度方向的凸筋05。凸筋05的设置增大了插接腔01的内壁或插接部02的外壁的摩擦力,使得吸嘴001和待接吸尘部件002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同时还可以减小插接腔01或插接部02的应力变形,延长吸嘴001和待接吸尘部件00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插接部02的截面为一水平壁与弧形壁构成的类半圆形结构。吸嘴001的前端面为倾斜状,且吸嘴001的上端长度大于吸嘴001的下端长度。第二环形定位部04为与吸嘴001相吻合的倾斜状。倾斜状的吸嘴001方便用户对待清洁物表面进行吸尘作业。
使用过程中,用户手握手柄部,以吸嘴001为支点,将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与倾斜待清洁物表面呈倾斜状态推动时,吸嘴001可紧贴待清洁物表面,不仅提高清洁效率,并且用力较少,使用较方便。
如图1、18-2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方便收纳上述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和待接吸尘部件002,并在收纳的同时给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充电的充电基座0002。该充电基座0002包括基座101、用于支承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倾斜支承部102和供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前端插入的第一容置槽103,倾斜支承部102为第一容置槽103的一周侧壁向上延伸而形成,倾斜支承部102的内壁设有给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充电的充电接口A。
优选地,基座101的侧壁设有与充电接口A电连接的插电接口,充电接口A为弹片式的电触片。当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依靠在倾斜支承部102内壁上时,电机壳体301的下侧面的充电接头C正好压在电触片上,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基座10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插入待接吸尘部件002的第二容置槽104,第一容置槽103和第二容置槽104的倾斜度保持一致。第二容置槽104内设有多个以环形分布的增加紧接触力的竖向凸筋S。从而加强待接吸尘部件002与基座的连接,避免松动掉落。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容置槽103包括较深的供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吸嘴001插入的第一凹槽031和较浅的供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尘盒组件前端插入的第二凹槽032,第一凹槽031和第二凹槽032具有台阶结构。
更为优选地,第一容置槽103和2个第二容置槽104保持在一个列队方向上,倾斜支承部102靠近于第二容置槽104方向上。充电接口A布置在倾斜支承部102的上部,倾斜支承部102的内侧面以高度不同分布有供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第一开关D和第二开关B容置的第一凹陷部021和第二凹陷部022。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使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与倾斜支承部之间的结构更为紧凑,两者贴合紧密,从而实现充电接头C和充电接口A的良好接触。
优选地,倾斜支承部102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进一步地,倾斜支承部为与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的表面吻合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倾斜支撑部的内侧面为弧面。应当被理解,弧形结构倾斜支承部对手持式清洁设备0001起到多个角度的支撑作用,定位支撑效果更好,以保证充电接头C与充电接口A电接触稳定可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和待接吸尘部件,所述的吸嘴包括一插接腔,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包括具有气道的插接部,所述的插接部紧配合方式插入至插接腔一段预设深度以使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插接于手持式清洁设备的吸嘴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待接吸尘部件包括延长式吸尘部件或连接有地刷的吸尘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嘴内壁设有第一环形定位部,所述的第一环形定位部以限制插接部的前端继续深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部的外壁设有第二环形定位部,所述的第二环形定位部以挡住所述的吸嘴的前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腔的内壁或插接部的外壁设有使两者紧配合的多条以环形分布的沿长度方向的凸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截面为一水平壁与弧形壁构成的类半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嘴的前端面为倾斜状,且吸嘴的上端长度大于吸嘴的下端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环形定位部为与吸嘴相吻合的倾斜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长式吸尘部件的气道与吸嘴的气道保持在同一路径上。
10.手持式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插接结构。
CN202020055897.9U 2020-01-10 2020-01-10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Active CN211534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5897.9U CN211534212U (zh) 2020-01-10 2020-01-10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5897.9U CN211534212U (zh) 2020-01-10 2020-01-10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4212U true CN211534212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0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5897.9U Active CN211534212U (zh) 2020-01-10 2020-01-10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4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7674B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1822505B (zh) 清洁器械
WO2017181484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13440052B (zh) 清洁设备
US20090113657A1 (en) Steam vacuum cleaner
CN215777744U (zh) 真空吸尘器
WO2020015250A1 (zh) 手持吸尘器
CN211459996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1534212U (zh) 插接结构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CN211534235U (zh) 充电基座及清洁设备
CN211749282U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及吸风部件
CN210249701U (zh) 便携式真空处理装置
CN208957956U (zh) 新型无线手持真空吸尘器
CN216962330U (zh) 一种洗地机
KR101090118B1 (ko) 핸디형 진공 청소기
CN111317397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1066397U (zh) 无线除螨仪
CN114054411A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108175330B (zh) 具有电机导流装置的吸尘器
CN110772166A (zh) 手持式吸尘器
WO2020015251A1 (zh)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CN220937889U (zh) 手持吸尘装置
CN211985259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6876170U (zh) 一种手持表面清洁设备及基座
CN211673996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及吸尘器组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