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7922U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97922U CN211497922U CN201922200645.0U CN201922200645U CN211497922U CN 211497922 U CN211497922 U CN 211497922U CN 201922200645 U CN201922200645 U CN 201922200645U CN 211497922 U CN211497922 U CN 2114979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wister
- twisting
- winder
- strands
- ro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捻装置,包括加捻器和支架。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旋转加捻器,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多股线会产生卷绕并随着所述旋转加捻器的旋转解绕下来并且在产生一道折弯后从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输出;所述加捻器还包括一个用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上的绕线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相比于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可以将倍捻机的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或者环锭纺细纱机的细纱和络筒两道工序在一台加捻机设备内一气呵成地完成,大大节约了传统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所需的场地、设备、功耗和人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捻装置(英文为“twistingdevice”),以及使用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Twisting Macine)。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在利用纱线进行纺织之前通常都需要对单股纱线进行加捻处理,加捻是为了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股纱线卷绕捻合成股线。凡是在纺纱过程中,使纱条(须条、纱、线、丝)绕其轴线加以扭转搓动或轴向缠绕,使纱条获得“捻回”或包缠的都称为“加捻”。加捻可以使纤维与纤维间或单丝与单丝间相互抱合和缠结后不致松散或滑脱,并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如强度、伸长、弹性等)和外观特征(如光泽、毛羽、手感等)。目前主要的加捻设备主要有“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倍捻机名称源于其使用的一种锭子(英文为”spindle”)加捻装置可以对输入其中的并行多股线实现“一转二捻”的加捻效果,除所述锭子加捻装置之外,倍捻机和几乎所有类型的加捻机设备还包括对从锭子加捻装置加捻输出后的加捻多股线进行主动牵引收集然后卷绕成最终成品的加捻多股线筒的“收集卷绕装置”,所述收集卷绕装置通常包括一根持续旋转的辊筒(英文为”Roller”,中文音译为“罗拉”)或者是包括一对紧贴在一起且相向旋转的辊筒,所述辊筒在纺织行业通常称为“卷绕罗拉”。无论所述收集卷绕装置采用单根辊筒或者一对相向旋转辊筒甚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配置实际上输入倍捻机的多股线都会受到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持续牵拉作用的。当所述收集卷绕装置采用单根辊筒的设置时,成品加捻多股线筒会随所述单根辊筒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将经过加捻装置加捻并输出的加捻多股线持续的牵引出来并卷绕成作为最终成品的加捻多股线筒;而采用一对相向旋转辊筒的配置时则是利用两个辊筒夹持着经过加捻装置加捻并输出的加捻多股线并将其持续地从所述加捻装置中牵拉出来然后卷绕成加捻多股线筒。环锭纺细纱机采用的锭子加捻装置与倍捻机不同,只能实现“一转单捻”的加捻效果,包括带动管纱的中心纡管持续旋转的锭子、牵引原料粗纱持续旋转加捻的钢丝圈以及钢丝圈的旋转轨道“钢领”在内的环锭纺细纱机锭子加捻装置用来将原料粗纱加捻成为细纱并卷绕为管纱,之后多个管纱将在络筒机上连接成为最终产品细纱的筒纱。
如上所述的传统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在实际生产中其实都需要两道工序,对倍捻机来说除了其自身的加捻工序之外,在加捻工序之前还必须进行将需要加捻的多股线合并为一根并行多股线并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的“并纱”工序;对环锭纺细纱机来说,由于管纱的直径会影响多股线的加捻程度和加捻速度所以管纱上可以卷绕的加捻细纱不能太多,故而从环锭纺细纱机产出的管纱还必须经过一道俗称“络筒”的工序将多个管纱上的细纱头尾相连并卷绕成最终成品筒纱。
综上所述,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这两种传统的加捻设备固然巧妙,但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也就是两者都需要两道不同的工序,如前所述倍捻机需要进行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环锭纺细纱机则需要细纱和络筒工序,不同的工序就意味着不同的场地、生产设备和两地的能耗,倘若能一步到位从多根纱线或多股纤维直接生成最终的加捻多股线筒或者实现从粗纱到最终成品细纱筒纱的一气呵成也就可节省一半的场地和动力,大大提升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一节指出的包括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在内的传统加捻设备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可以将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所需的两个工序皆合二为一,直接从多个原料线筒一气呵成地产出成品加捻多股线筒,或者从粗纱筒纱一步到位产出成品细纱筒纱。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与目前公开的加捻技术方案一样,也包括对输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进行加捻然后输出的加捻器以及所述加捻器的支架,这里所说的多股线之中的“线”概指纺织行业中任何进行加捻的纱条、粗纱、丝、线等长纤维产品,加捻器的所述支架实际上就是用来将所述加捻装置安装于加捻机的。不同于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以及目前所有公开的加捻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所述加捻装置的技术特征首先是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可以通过旋转对输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旋转加捻器,而且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多股线会产生卷绕,所述旋转加捻器在旋转时,卷绕着的多股线可以解绕下来并且在产生一道折弯后从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输出。如之前背景技术一节中所述所有加捻机都会配备所述收集卷绕装置,该收集卷绕装置如前所述会对多股线实施持续不断的牵拉作用。可以想象在本发明中多股线在所述折弯处会因为受到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牵拉作用和卷绕起来的多股线的摩擦力这两边的牵拉力而处于绷紧状态,在所述折弯处的多股线因为绷紧就会对使多股线发生折弯的接触面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施加在多股线之上就会将多股线夹紧,其效果就好像用两只手指将多股线捏住一样。被捏紧的多股线再伴随所述旋转加捻器的旋转而持续旋转就可以让多股线产生加捻效果,确切的说是随着所述旋转加捻器的持续旋转本发明包括的所述加捻器就可以使处于所述折弯处和所述收集卷绕装置之间的那段多股线持续地产生加捻,因为多股线在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辊筒处也是会被夹紧的;实际上就好比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一段多股线的两段并且让其中一只手旋转这段多股线就可以使其产生加捻效果。本发明之所以让多股线通过卷绕部位的内部折弯输出是为了防止输出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多股线与准备卷绕的多股线发生干涉,因为多股线要能卷绕在一起势必会从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汇集在一起,所以让多股线从卷绕部位的内部中间折弯输出就可以避免与多股线卷绕部位周围的多股线发生干涉。所以所述旋转加捻器其实就是本发明提供的一中加捻装置的加捻器的核心组件,所述旋转加捻器实际上也可以被称为所述加捻器的核心的旋转加捻组件。为了让输入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可以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之上,在本发明中,所述加捻器还包括一个用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上的绕线器,当然旋转加捻器的旋转也可以有助于使多股线卷绕于其上。
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线器在设计制造时会优先选择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之上。如上所述,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上的多股线与所述旋转加捻器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之间的摩擦力配合加捻机的收集卷绕装置可以使多股线处处都收到牵拉力从而在多股线折弯时实现将多股线绷紧的效果,如前所述绷紧了的多股线就会产生对多股线的夹紧效应,被夹紧了的多股线跟随所述旋转加捻器一起旋转时就可以产生加捻效果。虽然将多股线卷绕在一起可以采用机械手或者其他一些机械机构,但通过旋转的方式卷绕多股线是简单直接和自然的方式,理论上只要所述绕线器与所述旋转加捻器的相关零部件在转向和转速上存在一丁点差异就可以使多股线从所述绕线器被抽出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之上,相应的机电设计机构也会简洁质朴实用。
作为本发明上述旋转式绕线器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加捻器在设计制造时会优先设计为使其旋转的轴心线方向与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多股线的卷绕的轴心线方向一致。所述旋转加捻器的所述旋转的轴心线方向与多股线卷绕的轴心线方向一致就意味着所诉旋转加捻器可以在对多股线实施旋转加捻之时顺带将多股线的卷绕一并同步实现,如此则简化了加捻的工艺也简化了旋转加捻器自身的机电设计结构。
作为本发明上述旋转式绕线器技术方案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线器会包括一根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用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外围,也即输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可以穿入所述导线管并经由所述导线管的一端开口到达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外围。所述导线管可以围绕所述旋转加捻器旋转从而将从所述导线管的一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上。实际上只要所述导线管与所述旋转加捻器之间存在转向或者转速上的差异两者就可以将多股线从所述导线管中牵拉出来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之上,当然所述旋转加捻器在使用时肯定需要一个初始化操作,比方说先将多股线在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多股线卷绕部位适度卷绕起来直至产生足够的将多股线相对稳定地固定在卷绕部位的摩擦力,进行旋转加捻器的初始化操作时也需要让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处于所述旋转加捻器当中的多股线形成适度的牵拉力。
作为本发明上述采用旋转导线管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线管将被紧固于一根空心的转轴之上,并且所述导线管的内部中空通道与所述转轴的中空内部是相通的,如此则输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经就可以经由所述转轴的中空内部穿入所述导线管然后再经由所述导线管的一端开口到达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外围,所述转轴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导线管一起持续旋转。驱动所述转轴及所述导线管转动的可行方案很多,比方说齿轮传动、皮带轮传动等等。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所述旋转加捻器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加捻器将包括一个中空的卷线器,所述绕线器可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之上。所述卷线器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配合以旋转方式实现多股线卷绕的绕线器如前所述只要所述绕线器与所述卷线器之间在转向或者转速上存在差异即可实现多股线在所述卷线器上的卷绕。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卷线器持续旋转之时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的多股线可以从所述卷线器上解绕下来并且发生一道折弯后从所述卷线器的中空内部输出。在这种优选的旋转加捻器的实施方案中,多股线解绕的动力可以来自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只要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多股线的牵拉力大于卷绕着的多股线与其卷绕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卷绕着的多股线之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且解绕下来的多股线只要是从所述卷线器的内部输出就自然会形成一道折弯,毕竟多股线卷绕的部位是位于所述卷线器的外部表面,故而本发明这种实施方式是完全可行也是在机械结构上相当简洁质朴的。
作为上述采用卷线器的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旋转加捻器将包括一根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紧固插装于所述卷线器的中空内部,所述空心转轴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卷线器进行持续的旋转。如此则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只要驱动所述空心转轴持续旋转就可以让所述卷线器持续旋转,而且空心转轴的中空部分形成的走线通道还可以提供多股线输出的通路。
另外,当采用卷线器的技术方案是,对于所述卷线器来讲,一种典型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卷线器的外形为将为锥形,在这种实施方案中,经由所述绕线器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的多股线首先卷绕在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大直径的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的多股线解绕下来可以折弯进入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小直径的一端开口并穿过整个所述卷线器的中空内部从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大直径的一端开口输出。之所以优选让所述卷线器采用锥形的外形是为了便于多股线的解绕,避免紧密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因卷绕的过紧而被所述收集卷绕装置拉断,因为如上所述多股线是从所述卷线器的锥形外形靠近大直径的一端开始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的,所以在外力牵拉作用下卷绕在所述卷线器上的多股线就会朝着锥形外形的小直径一端滑移解绕,而从大直径的一端向小直径一端滑移就会比较顺畅,当然本发明的加捻装置在初始化时需要在锥形的大直径一端稍微多绕几圈多股线以使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避免多股线会轻易的从所述卷线器上松散地自动解绕下来。
对于前述本发明采用导线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线管会优选地被设计制造为呈中心对称的U形,如此则可以有助于保持所述导线管在高速旋转时的位置平衡,防止所述导向管在其安装位置发生不必要的甩脱。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捻机,包括机架和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提供的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所述加捻装置,如此则如前所述采用了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可以方便的将并纱工序与加捻工序或者粗纱加捻成细纱的细纱工序与络筒工序整合为一道单一的工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和加捻机,可以说完美继承了成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原理并且将两者合而为一,而且可以方便的将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所必需的两道工序整合进一台加捻机之内一气呵成的完成,成功地利用单独一台加捻机设备一步到位实现了传统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各自的两道分离的工序的生产目标,节约了场地,也节约了动力能源的消耗和相应的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第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加捻器的外形与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捻器的加捻原理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第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加捻机实施例的转盘底部结构的仰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第二个典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本质原理的一个形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旋转加捻器;101:卷线器;1011:空心转轴;1012:滚动轴承;1013:支架;1014:减磨瓷环;102:传动轮;2:绕线器;201:导线管;2011:转轴;2012:滚动轴承;2013:支架;2014:减磨瓷环;202:传动轮;3:集线环;4:机架;5:电机;6:传动带;7:气缸;8:原料线筒;9:加捻成品线筒;10:转盘;11:固定圈;12:橡胶滚轮;13:多股线;14:加捻多股线;15:滚轮;16:中心纱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几个具体的典型实施例结合前述“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和“附图说明”三节的内容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首先对各说明书附图逐一进行描述。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第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加捻器的外形与横截面示意图。图中一根竖直点划线分隔了该实施例的两个视图,左视图展示的所述实施例的整体外观,右视图展示的则是所述实施例通过其轴心线的横截面。需要指出的是除了1013以及2013这两个指示支架的附图标记之外,本图中所有以“1”开头的附图标记指示的都是所述旋转加捻器的零部件而所有以“2”开头的附图标记指示的都是所述绕线器的零部件,后面的图2最左边的视图还展示了所述旋转加捻器1和所述绕线器2的零部件爆炸分离视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图3和图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器0包括了所述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所述加捻器0的支架包括了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支架1013和所述绕线器2的支架2013,出于节省说明书附图篇幅的考虑在图1、图2中以双波浪线省略展示两者的整体。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核心加捻部件是一个倒立着的中空锥形的卷线器101,该卷线器101中空内部紧固插装着一根空心转轴1011,所述空心转轴1011同时又插装于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支架1013之上并且所述空心转轴1011与所述支架1013之间套插有滚动轴承1012,所述卷线器101就通过所述空心转轴1011在本实施例中吊装在所述支架1013之上。所述空心转轴1011的一端还套装有传动轮10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传动轮102具有与同步带啮合的轮齿以便于精确的控制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转速,也即所述空心转轴1011连同卷线器101的转速,所述空心转轴1011与支架1013之间套插的滚动轴承1012则确保了所述空心转轴乃至所述卷线器101可以持续地进行高速且转速精确的旋转。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捻器0的绕线器2的核心部件就是一根导线管201,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也即旋转加捻器1的卷线器101的外围,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导线管201呈现整体的一个中心对称的U形,该U形的中段焊接在一个中空的转轴2011顶端,如图1和图2的横截面剖视图所示所述导线管201的焊接位置具有开口结构故而可以与所述转轴2011的中空通道相连以供多股线经由所述转轴2011穿入所述导线管201并从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输出至所述旋转加捻器的外围,在本实施例中也即卷线器101的外围。如图1和图2所示并参考图3,作为所述绕线器2的一个旋转传动部件的所述转轴2011也插装于一个支架2013之上,所述转轴2011与支架2013之间也套插着滚动轴承2012,所谓的套插是指滚动轴承的内圈套装在转轴的外周轴身表面同时滚动轴承的外圈插装在支架之内,所述转轴2011的一端也紧固套装着一个传动轮202,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轮202也是具有和同步带啮合的轮齿结构以此来确保转轴2011乃至与其紧固在一起的导线管201的旋转转速可以被精确地控制,滚动轴承2012的套插也使得所述转轴2011以及导线管201可以被驱动进行持续高速地旋转。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加捻装置0的绕线器2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多股线13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卷线器101之上的,导线管201的U形中心对称结构也保证了所述绕线器2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保持平衡,不至于因过大的单侧离心力而甩脱相关零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绕线器2的所述转轴2011与导线管201相接的开口处插装有可以减少多股线13摩擦力的空心的减磨瓷环2014,所述减磨瓷环2014内壁与多股线接触的表面都覆盖有光滑的釉面,所述导线管201的开口也插装有类似的减磨瓷环2014,减磨瓷环2014通常都安装在多股线13行进路径的折弯之处,如此则可以避免多股线13不会被轻易拉断同时也减少多股线13被牵拉行进的阻力。如图1和图2所示在旋转加捻器1的卷线器101的一端开口处也插装着一个空心的减磨瓷环1014,附图标记为1014的减磨瓷环的插装位置实际上就是从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的多股线解绕下来进入卷绕着的多股线的内部进而从所述加捻装置输出的前述折弯位置,如图1至图3所示该减磨瓷环1014的插装可以确保经由此处折弯的多股线可以顺畅的行进而不至于因摩擦力过大损伤多股线的纤维甚至被后续的收集卷绕装置拉断。如本图所示并参考图2,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器0也就是通过所述卷线器101实现了让进入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13发生卷绕然后从卷绕着的多股线13内部输出同时被加捻成为加捻多股线14的目的。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捻器的加捻原理示意图。图2当中被两根竖直的点划线分隔为三个视图,位于最左侧的左视图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所述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的分离视图,左视图还有框线展示了所述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皆为加捻器0的组成部分,再结合图1和图3可以让读者清晰的辨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器0的组成;位于两根竖直点划线中间的那个中视图展示的是所述加捻装置乃至其加捻器0在工作时输入其中的多股线13卷绕、穿行乃至被加捻为加捻多股线14的示意图,而位于本图最右侧的右视图则利用通过轴心线的横截面剖视图更深一步展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在工作时输入其中的多股线13卷绕、穿行乃至被加捻为加捻多股线14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1和图3以及图7,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在使用时,可以从多个原料线筒8一气呵成产出加捻成品线筒9,而如果采用传统的倍捻机或者环锭纺细纱机如前所述就至少需要两个场地两套设备先后完成两道工序。如本图所示并参考图1、图3以及图7,对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加捻机来说,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并纱装置将来自多个原料线筒8的原料纱线合并为一道多股线13,然后令所述多股线经过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器0之加捻之后就可以被卷绕为加捻成品线筒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并纱装置就是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位于两个原料线筒8上方的集线器3,其实也就是一个圆圈而已,来自不同原料线筒8的原料纱线共同穿过所述集线器3的圆圈内部之后即合并为一整根待加捻的多股线13,所述多股线13首先进入由如图1至图3所示的绕线器2的转轴2011,然后穿入绕线器2的导线管201输出至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器0的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如前所述当所述旋转加捻器1与所述绕线器2之间存在转向或转速上的差异时所述多股线13就可以被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对第一实施例来说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1、图3和图7,只需绕线器2的所述导线管201的转向转速与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所述卷线器101的转向转速存在差异即可,如图2的右视图中所述卷线器101下方的一个弧形箭头所示,当所述卷线器101安装所述弧形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所述导线管201的同向旋转的转速稍小与所述卷线器101的转速时,穿插于导线管201当中的多股线13就会被从导线管201中抽拉出来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之上,如此则所述绕线器2即实现了前述将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上的功能。当然在所述加捻装置乃至加捻机初始化时需要让多股线13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缠绕多圈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确保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实体才能使所述加捻装置以及采用了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在工作时可以将多股线13从导线管201中抽拉出来。当然在实际生产是所述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的转向不一定非得同向,两者的转速谁大谁小也可以自由设定,甚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相关传感器的信号动态的进行转向切换和转速调整,只需精细调教驱动两者旋转的电机转向转速即可,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的传动轮都具有和同步带啮合的轮齿结构也就是为了确保两者转速的精确控制。如图2所示并参考图1、图3和图7,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捻器0的旋转加捻器1采用一个卷线器101来实现令多股线在其上卷绕然后从卷绕形状的内部经折弯后输出至多股线的收集卷绕装置的目的,虽然在所有说明书附图中所述旋转加捻器1及其卷线器101均统一采用了锥形的外形,但请注意本发明在实际实施时所述旋转加捻器1乃至所述卷线器101的形状并不是不可以进行改变和改进的,只要能达到令多股线在其上卷绕并从卷绕形状的内部输出的功能即可,也完全有采用其他外形以及进一步的改进的技术措施的可能。本图中的中视图和右视图所示还展示了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机上会安装的多股线的收集卷绕装置,包括一个由双向气缸7驱动可以来回滑移的集线环3和用来驱动加捻成品线筒9这一最终产品不停旋转以牵拉收集被加捻了的多股线的电机5,所述集线环3在气缸7的驱动下来回滑移即可促使所述加捻成品线筒9产生一个有规律的锥形外形,当然图2的中试图和右视图仅仅展示了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实现,就比如图7所示的紧贴在一起的两个相向旋转的辊筒夹持着被加捻了的多股线将其持续地从加捻装置中牵拉出来并收集卷绕成最终产品加捻多股线筒9。如图2的右视图所示并参考图1、图3和图7并如前所述,从多股线13的卷绕部位解绕下来的多股线13经过一道折弯之后进入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即进入所述卷线器101和空心转轴1011的内部,由于持续受到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牵拉所以多股线13实际上是处处绷紧了的,在折弯处就会对接触的零部件表面产生压迫作用力,而该压迫作用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折弯处的多股线13上时就会将其夹紧,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股线13会在空心的减磨瓷环1014处被夹紧,如图2右视图所示随着所述旋转加捻器1乃至所述卷线器101的旋转所述多股线13就会被加捻从而形成如图2右视图所示的加捻多股线14,实际上对本实施例来说多股线的加捻部位就是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空心转轴1011的中空通道内。打一个比方,本实施例的加捻原理时相当于把一段多股线的一端在如图2中视图和右视图所示的加捻成品线筒9位置用一只手捏住,同时在把这段多股线的另一端如图1和图2所示在减磨瓷环1014处用另一只手捏住并不停地旋转,如此则位于两只手之间的一段多股线就可以被实施有效的加捻,对本实施例来说也即位于所述空心转轴1011内的多股线从减磨瓷环1014位置开始就可以被旋转加捻直至被收集卷绕装置收集卷绕成最终产品加捻成品线筒9。如图2的中视图、右视图以及图3、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转速以及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加捻多股线14的牵拉收集速度可以决定多股线的加捻程度,而所述绕线器2与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转向转速差异则可以决定多股线13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的卷绕速度和时间单位上的动态卷绕圈数,如本图的中视图、右视图所示并参考图3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多股线牵拉收集速度以及旋转加捻器1与绕线器2的转向转速都是可以被精确调整或切换的,只需控制如所有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电机5的转向转速即可。图3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第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加捻器的第一实施例采用前述附图描述的加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实图3也就是图2的中视图和右视图的一个具体展现,将图2中没有展示的加捻器的机架4,驱动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旋转的电机5与传动带6等在本图中展示给读者。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是完全可以被成功实施的,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机的第一实施例来说只需往旋转加捻器1和绕线器2各自的传动轮上分别套上同步传动带6配上各自的电机5即可,虽然图3仅仅展示了一套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但实际上在实施时采用所述加捻装置的所述加捻机完全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加捻装置的阵列成为一条大规模的加捻生产线,也完全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比方说添加各种传感器乃至采用集散控制系统(英文为“DistributableControl System”,通常缩写为DCS)。如图3所示两根传动带6上也都用箭头标出了一个典型的传动方向,U形的导线管201下方以及卷线器101的下方也有弧形箭头标示出导线管201与卷线器101的旋转方向,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2就可以得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包括了旋转加捻器1与绕线器2的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是完全可以一步到位从多个原料线筒8产出加捻成品线筒9的,如前所述克服了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的必须两道分离工序的缺陷,大大节约了场地、设备、动力乃至人力的投入。图3所示的加捻机还展示了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取的一种改进方案,也即如图3所示将原料线筒8安放在一个被驱动旋转的转盘10之上,实际生产时随着所述转盘10的转动可以强化多股线的加捻效果。具体进行生产时首先需要操作工人进行所述加捻机乃至加捻装置的初始化操作,参考图3,首先需要将多个原料线筒8上的原料纱线合拢并在一起穿过集线器3形成附图标记为13的多股线束,然后将多股线13系在一根富有弹性的细长钢丝一端,利用所述细长钢丝引导多股线13依次穿入所述绕线器2的转轴2011和导线管201并从导线管201的开口输出,然后将从导线管201输出的多股线13在旋转加捻器1的卷线器101上紧密卷绕多圈之后在所述细长钢丝的引导下经由所述卷线器101内部的空心转轴1011到达所述成品加捻线筒9并将其手工旋转磨撮加捻后紧密卷绕在所述成品加捻线筒9之上,倘若采用如图7所示的一对辊筒夹持或其他类型夹持多股线的收集卷绕装置的话则初始化时需确保多股线穿过所述夹持部位然后卷绕在成品加捻线筒9之上。当上述初始化工作完毕时要确保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多股线产生了适度的牵拉力确保从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卷绕形状内部折弯输出的那一段多股线出于适度绷紧状态而不是松散的状态,然后开动加捻机令所有电机5启动就可以开始加捻多股线筒9的生产了,之后多股线13从本图中原料线筒8上方以集线环3形式展示的并纱装置行进至作为最终产品的加捻成品线筒9的动力都来自于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如前所述该收集卷绕装置可以采取一根辊筒带动成品加捻线筒9旋转从而持续牵拉多股线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如图7所示的一对相向旋转的辊筒持续夹持并牵拉多股线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诸如用一根皮带紧贴一根辊筒并带动所述辊筒持续旋转同时所述皮带与辊筒紧紧夹持着多股线就也可以实现对多股线的牵拉收集效果,诸如此类,不拘一格,不一而足。注意图中有两个弧形箭头,一根大的弧形箭头展示的是绕线器2及其核心的导线管201的旋转方向,一根小的弧形箭头展示的是旋转加捻器1及其核心的卷线器101的旋转方向,参考图1和图2在图4所示的这个实施例中只要所述导线管201的旋转速度大于所述卷线器101的同向旋转速度即可将多股线13持续的从导线管201中牵拉出来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核心部件卷线器101之上。最后还请注意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加捻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图3所示的多股原料纱线,也完全可以是单股的待捻粗纱,也即本发明也完全可以取代环锭纺细纱机将单股粗纱加捻成成品细纱筒纱,参考图3只需将多个原料线筒8替换为一筒粗纱就可以了。图4是图3所示的加捻机实施例的转盘底部结构的仰视视角的示意图。图4主要是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也即多个原料线筒8除了可以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机生产时持续同步地围绕一根中心轴旋转时,也同时可以进行自转以实现诸如加强单根的原料线筒上引出的纱线的捻度或者便于所述纱线从原料线筒8上解绕等等。如图4所示,所述转盘10底部有一个不会随转盘10一起旋转的固定圈11,所述固定圈11在本发明提供的加捻机具体实施时可以紧固在加捻机的所述机架4上即可保持其不随所述转盘10一起转动,此外,图4中一个附图标记为8的原料线筒的中心纱线管与一个橡胶滚轮12紧固为一体,所述滚轮12与所述固定圈11紧贴着,如此则在所述橡胶滚轮12随所述转盘10一起转动时就会与所述固定圈11摩擦并发生旋转,所述橡胶滚轮12的旋转就会带动所述原料线筒8的中心纱线管一起转动从而实现附图标记为8的原料线筒的自转。图5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机的第二个典型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图以及本图展示的加捻机的第二实施例实际上只是表明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的加捻装置的安装方位并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前面图1至图3所示的原料线筒8在下加捻成品线筒9在上的布局,甚至所述加捻装置的旋转加捻器1与绕线器2的组装方位也并非需要完全符合图1至图3所示的绕线器2在下旋转加捻器1在上的布局,参考图7,本发明核心的技术思想在于利用旋转产生多股线的卷绕并且同时利用所述旋转对解绕下来的多股线在从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折弯输出的时候实施加捻操作,本质上与旋转加捻器1与绕线器组装方位以及安装在加捻机上的方位无关,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并不一定非要和所有说明书附图以及所有实施例保持一致。图5当中的一根竖直点划线分隔了左视图与右视图两个视图,图5的右视图展示了本发明提供的加捻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也可以说是第一实施例倒转组装的实施效果,所以这第二实施例当中的零部件的形状与附图标记与加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都是可以对应的。图5的左视图则展示了采用加捻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加捻机的第二实施例使用效果图,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加捻机的第一实施例倒转,所以图中诸如电机5、传动带6等零部件也都是可以对应的。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图展示的第三实施例实际上是举例说明了除了导线管201之外的另一种绕线器的实现方式,实际上在本发明中所述绕线器2也就是一个可以让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上的组件,参考图1、图2、图3和图5,理论上只要这个绕线器2能将多股线13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即可,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即便所述绕线器2停止不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器0也可以利用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旋转而使多股线13卷绕在其上。如图5所示,在加捻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多股线将不会经由一根管道被引导至旋转加捻器外围,而是依次绕过几个附图标记为15的滚轮15然后再被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第三实施例采用滚轮的设计相比于前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好处在于采用滚轮15可以大大减少多股线行进间的摩擦力。注意图6仅仅展示本发明的加捻器中的所述绕线器的另一种实现可能,具体实施时绕线器还可以有更多种可能,甚至如前所述从理论上讲只需将多股线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并确保多股线可以被顺畅的牵拉出去即可。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本质原理的一个形象的示意图。图中以一个围绕中心纱线管16紧密卷绕而成的纱线筒来模拟多股线13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产生的卷绕效果,以所述纱线筒循着图中上下弧形箭头的方向旋转来模拟演示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对多股线13的旋转加捻效果,图中省略了令纱线筒旋转的相关驱动机构。图中所示的多股线是围绕一根中空贯通的中心纱线管16紧密卷绕成一个普通的纱线筒,也即纺织行业内通用的一筒纱线,当然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时不会完全拘泥于图7展示的此种卷绕以及旋转形式,图7以纱线筒这种纺织行业人尽皆知的物品来演示仅仅是为了以一种为大众所熟知的物品来使读者更快更深入地知悉领会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本图中的一根竖直点划线分隔了左右两个视图,左视图的纱线筒呈现整体形状而右视图当中纱线筒呈现横截面剖视图形状,此外两个视图均示意了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其零部件如气缸7、电机5、加捻成品线筒9和集线环3等零部件与前面的说明书附图展示的使一样的,右视图还展示了以一对相向旋转的辊筒实现的收集卷绕装置。如图7所示,当多股线13紧密卷绕在一起有足够多的圈数时,所有卷绕着的多股线13与卷绕物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时间的摩擦力就足以使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13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实体,由多股线紧密卷绕形成的所述实体只有位于浅表层的多股线才可以比较轻易的解绕下来,这些位于浅表层的多股线在图7中以螺旋线表示,这里再次强调图中的锥形纱线筒只是用来模拟本发明欲使多股线达到的卷绕效果的。解绕下来的多股线从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输出时势必会产生折弯而且在折弯部位被夹紧,就如同图7中的右视图所示解绕下来的多股线在所述纱线筒的中心纱线管16口头折弯并从所述中心纱线管16当中输出至收集卷绕装置,无论是图7中的左视图还是右视图所示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收集卷绕装置都会对多股线施加持续的牵拉力故而多股线的折弯处势必会绷紧并被紧贴的物体产生一个夹紧多股线的反作用力,如图7中多股线13就将在所述中心纱线管16口头折弯处被夹紧,然后随着卷绕起来的整团多股线的旋转位于卷绕起来的多股线当中的被输出至收集卷绕装置的多股线就会被实施加捻操作形成加捻多股线14,所述加捻多股线14最终会被收集卷绕装置卷绕成加捻成品线筒9,再次强调图7当中展示的纱线筒仅仅是用来演示多股线的卷绕和整体旋转效果,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实际上提供给了加捻多股线14一端的拉力,而加捻多股线14另一端的拉力则来源于后续的收集卷绕装置的持续牵拉收集,如此则确保了多股线13在折弯进入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时会被绷紧且被夹紧,然后再随着旋转就可以产生加捻效果。对本发明来说,所述旋转加捻器就相当于图7当中所示的纱线筒,所述旋转加捻器提供了让多股线卷绕并令其得以从卷绕部位的内部折弯输出的可能,同时本发明的加捻装置中的旋转加捻器还可以进行持续旋转,所述旋转一方面可以对位于多股线向内折弯处与收集卷绕装置之间的多股线实施加捻,一方面也可以为将多股线源源不断地补充卷绕提供可能。图7当中为突出显示旋转加捻器的卷绕和加捻原理以双波浪线忽略展示了本发明加捻装置的加捻器的绕线器2,只是在波浪线外加了一个附图标记2作为所述绕线器的标识,注意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的绕线器2从理论上将即便停止不动也可以利用所述旋转加捻器1自身的旋转来使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只要所述绕线器2将多股线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即可。当然所述绕线器2如前所示也可以用机械手等方式来实现将多股线卷绕到旋转加捻器1上的效果,而且当所述绕线器采用旋转方式将多股线卷绕至旋转加捻器之上时只需所述旋转加捻器与所述绕线器在转向上或转速上存在不同即可。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如图3和图5所示并参考图1和图2,与目前公开的加捻技术方案一样,也包括对输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进行加捻然后输出的加捻器0以及所述加捻器0的支架,这里所说的多股线之“线”概指纺织行业中任何进行加捻的纱条、粗纱、丝、线等长纤维产品,加捻器的所述支架实际上就是用来将所述加捻装置安装于加捻机的,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说明书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了附图标记为1013的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支架以及附图标记为2013的所述绕线器2的支架。不同于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以及目前所有公开的加捻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以及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所述加捻装置的技术特征首先是所述加捻器0包括一个可以通过旋转对输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旋转加捻器1,而且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会产生卷绕,所述旋转加捻器1在旋转时,卷绕着的多股线可以解绕下来并且在产生一道折弯后从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输出。如之前背景技术一节中所述所有加捻机都会配备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参考图3和图5该收集卷绕装置如前所述会对多股线实施持续不断的牵拉作用。参考图2和图7,可以想象在本发明中多股线在所述折弯处会因为受到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牵拉作用和卷绕起来的多股线的摩擦力这两边的牵拉力而处于绷紧状态,在所述折弯处的多股线因为绷紧就会对使多股线发生折弯的接触面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的反作用力施加在多股线之上就会将多股线夹紧,其效果就好像用两只手指将多股线捏住一样。被捏紧的多股线再伴随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旋转而持续旋转就可以让多股线产生加捻效果,确切的说是随着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持续旋转本发明包括的所述加捻器就可以使处于所述折弯处和所述收集卷绕装置之间的那段多股线持续地产生加捻生成附图标记为14的加捻多股线,因为多股线在所述收集卷绕装置的辊筒处也是会被夹紧的;实际上就好比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一段多股线的两段并且让其中一只手旋转这段多股线就可以使其产生加捻效果。参考图7,本发明之所以让多股线通过卷绕部位的内部折弯输出是为了防止输出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与准备卷绕的多股线发生干涉,因为多股线要能卷绕在一起势必会从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汇集在一起,所以让多股线从卷绕部位的内部中间折弯输出就可以避免与多股线卷绕部位周围的多股线发生干涉。所以所述旋转加捻器1其实就是本发明提供的一中加捻装置的加捻器的核心组件,所述旋转加捻器实际上也可以被称为所述加捻器的核心的旋转加捻组件。参考除图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为了让输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多股线可以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在本发明中,所述加捻器0还包括一个用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的绕线器2,当然参考图7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旋转也可以有助于使多股线卷绕于其上。这里举一个抽象但不失形象的例子来示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参考图7,如果使一卷已经卷绕好的纱线筒上的纱线解绕下来并从中空的中心纱线管16当中拉出至收集卷绕装置,然后再确保解绕下来并穿入中心纱线管16的纱线在中心纱线管16口头的折弯位置处于适度的绷紧状态并持续旋转该纱线筒就可以让位于中心纱线管16当中的纱线产生加捻效果,当然纱线围绕所述中心纱线筒16形成的纱线筒也必须卷绕足够多的紧密圈数以及确保一定的卷绕力度来形成一定摩擦阻力,如此再配合所述收集卷绕装置适度的牵拉才可以实现纱线在折弯位置的必要绷紧状态,随着所述纱线筒不停地围绕其中心纱线管16自转就可以将位于中心纱线管口头和收集卷绕装置之间的那段多股线加捻形成加捻多股线14,控制纱线筒的自转速度和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多股线的牵拉收集速度即可控制多股线的加捻程度。当然图7展示的这个例子仅仅是有助于理解本发明技术原理的一个简单形象的例子,并非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的,譬如对于本发明来说参考图7还必须通过绕纱器来确保多股线可以持续的源源不断的卷绕到旋转加捻器上,而且在具体实施时多股线卷绕在一起的实现方式也并非一定要局限于如图7这样的抽象示意图所示的那种卷绕成一个纱线筒的形式。
参考除图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作为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绕线器2在设计制造时会优先选择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如上所述,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的多股线与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之间的摩擦力配合加捻机的收集卷绕装置可以使多股线处处都收到牵拉力从而在多股线折弯时实现将多股线绷紧的效果,如前所述绷紧了的多股线就会产生对多股线的夹紧效应,被夹紧了的多股线跟随所述旋转加捻器1一起旋转时就可以产生加捻效果。虽然将多股线卷绕在一起可以采用机械手或者其他一些机械机构,但通过旋转的方式卷绕多股线是简单直接和自然的方式,理论上只要所述绕线器2与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相关零部件在转向和转速上存在一丁点差异就可以使多股线从所述绕线器2被抽出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相应的机电设计的机构会相当简洁质朴实用的。
作为本发明上述旋转式绕线器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除图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旋转加捻器1在设计制造时会优先设计为使其旋转的轴心线方向与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的卷绕的轴心线方向一致。参考除图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对本说明书描述的所述加捻装置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来讲,可以看出当旋转加捻器1的旋转轴心线方向与多股线卷绕的轴心线方向重合一致时所述旋转加捻器1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旋转同步实现多股线的卷绕和对多股线的加捻。也即所述旋转加捻器的所述旋转的轴心线方向与多股线卷绕的轴心线方向一致就意味着所诉旋转加捻器1可以在对多股线实施旋转加捻之时顺带将多股线的卷绕一并同步实现,如此则简化了加捻的工艺也简化了旋转加捻器1自身的机电设计结构。
作为本发明上述旋转式绕线器技术方案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参考除图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绕线器2会包括一根导线管201,所述导线管201用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也即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可以穿入所述导线管201并经由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到达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导线管201可以围绕所述旋转加捻器1旋转从而将从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实际上只要所述导线管201与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间存在转向或者转速上的差异两者就可以将多股线从所述导线管201中牵拉出来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当然所述旋转加捻器1在使用时肯定需要一个初始化操作,参考图2、图3和图5,比方说先将多股线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卷绕部位适度卷绕起来直至产生足够的将多股线相对稳定地固定在卷绕部位的摩擦力,进行旋转加捻器1的初始化操作时也需要让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处于所述旋转加捻器1当中的多股线形成适度的牵拉力。
作为本发明上述采用旋转导线管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导线管201将被紧固于一根空心的转轴2011之上,并且所述导线管201的内部中空通道与所述转轴2011的中空内部是相通的,如此则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经就可以经由所述转轴2011的中空内部穿入所述导线管201然后再经由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到达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所述转轴2011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导线管201一起持续旋转。驱动所述转轴2011及所述导线管201转动的可行方案很多,比方说齿轮传动、皮带轮传动等等,对于本说明书描述的所述加捻装置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来说,都是采用皮带轮传动,当然齿轮传动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传动也都是可行的。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除图4和图7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旋转加捻器1将包括一个中空的卷线器101,所述绕线器2可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之上。所述卷线器101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配合以旋转方式实现多股线卷绕的绕线器2如前所述只要所述绕线器2与所述卷线器101之间在转向或者转速上存在差异即可实现多股线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卷绕。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并参考图7,当所述卷线器101持续旋转之时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可以从所述卷线器101上解绕下来并且发生一道折弯后从所述卷线器101的中空内部输出。在这种优选的旋转加捻器1的实施方案中,多股线解绕的动力可以来自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只要所述收集卷绕装置对多股线的牵拉力大于卷绕着的多股线与其卷绕部位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卷绕着的多股线之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且解绕下来的多股线只要是从所述卷线器101的内部输出就自然会形成一道折弯,毕竟多股线卷绕的部位如图2、图3、图5和图7所示都将是位于所述卷线器101的外部表面,故而本发明这种实施方式是完全可行也是在机械结构上相当简洁质朴的。
作为上述采用卷线器的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旋转加捻器1将包括一根空心转轴1011,所述空心转轴1011紧固插装于所述卷线器101的中空内部,所述空心转轴1011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卷线器101进行持续的旋转。如此则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只要驱动所述空心转轴1011持续旋转就可以让所述卷线器101持续旋转,而且空心转轴1011的中空部分形成的走线通道还可以提供多股线输出的通路。
另外,当采用卷线器的技术方案是,对于所述卷线器来讲,参考图除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一种典型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卷线器101的外形为将为锥形,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如图2、图3、图5所示并参考图7,经由所述绕线器2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首先卷绕在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大直径的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解绕下来可以折弯进入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小直径的一端开口并穿过整个所述卷线器101的中空内部从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大直径的一端开口输出。之所以优选让所述卷线器101采用锥形的外形是为了便于多股线的解绕,避免紧密卷绕在一起的多股线因卷绕的过紧而被所述收集卷绕装置拉断,因为如上所述多股线是从所述卷线器101的锥形外形靠近大直径的一端开始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所以在外力牵拉作用下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就会朝着锥形外形的小直径一端滑移解绕,而从大直径的一端向小直径一端滑移就会比较顺畅,当然本发明的加捻装置在初始化时需要在锥形的大直径一端稍微多绕几圈多股线以使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避免多股线会轻易的从所述卷线器101上松散地自动解绕下来。
对于前述本发明采用导线管的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除图4、图6和图7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导线管201会优选地被设计制造为呈中心对称的U形,如此则可以有助于保持所述导线管201在高速旋转时的位置平衡,防止所述导向管201在其安装位置发生不必要的甩脱。
最后,如图3和图5所示并参考图2和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捻机,包括机架4和采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提供的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所述加捻装置,如此则如前所述采用了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可以方便的将并纱工序与加捻工序或者粗纱加捻成细纱的细纱工序与络筒工序整合为一道单一的工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和加捻机,可以说完美继承了成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原理并且将两者合而为一,而且可以方便的将传统的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所必需的两道工序整合进一台加捻机之内一气呵成的完成,成功地利用单独一台加捻机设备一步到位实现了传统倍捻机和环锭纺细纱机各自的两道分离的工序的生产目标,节约了场地,也节约了动力能源的消耗和相应的用工成本。
注意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肯定还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各种优化与改进,比方说在卷线器101上设置一圈环形凹陷以便于多股线13稳固卷绕于其上不至于轻易松散解绕;或者往所述空心转轴1011内插装一根可以单独驱动旋转并精确控制转向转速的中空转轴,令穿入所述空心转轴1011内的加捻多股线14从所述中空转轴通过以增强加捻效果;或者如前所述就是加装各种传感器密切监控多股线在卷线器101上的盘绕圈数,根据传感器的参数动态调控多股线的收集卷绕装置的卷绕牵拉收集加捻多股线14的速度以及动态调控所述绕线器2与旋转加捻器1的转向和转速等等,举凡是在本发明技术原理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替换和常规改进等,只要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原理的,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声明的专利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捻装置,包括对输入所述加捻装置的多股线进行加捻然后输出的加捻器(0)以及所述加捻器(0)的支架,其特征是:
所述加捻器(0)包括一个可以通过旋转对输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旋转加捻器(1),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会产生卷绕,所述旋转加捻器(1)在旋转时,卷绕着的多股线可以解绕下来并且在产生一道折弯后从卷绕着的多股线内部输出;
所述加捻器(0)还包括一个用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的绕线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绕线器(2)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所述旋转的轴心线方向与输入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多股线的卷绕的轴心线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绕线器(2)包括了一根导线管(201),所述导线管(201)将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引导至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也即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可以穿入所述导线管(201)并经由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到达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所述导线管(201)可以围绕所述旋转加捻器(1)旋转从而将从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旋转加捻器(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线管(201)紧固于一根空心的转轴(2011)之上,并且所述导线管(201)的内部中空通道与所述转轴(2011)的中空内部是相通的,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经由所述转轴(2011)的中空内部穿入所述导线管(201)然后经由所述导线管(201)的一端开口到达所述旋转加捻器(1)的外围;所述转轴(2011)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导线管(201)一起持续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加捻器(1)包括一个中空的卷线器(101),所述绕线器(2)可以将输入所述加捻器(0)的多股线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之上;所述卷线器(101)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在所述卷线器(101)持续旋转之时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可以从所述卷线器(101)上解绕下来并且发生一道折弯后从所述卷线器(101)的中空内部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加捻器(1)还包括一根空心转轴(1011),所述空心转轴(1011)紧固插装于所述卷线器(101)的中空内部,所述空心转轴(1011)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卷线器(101)进行持续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卷线器(101)的外形为锥形,经由所述绕线器(2)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首先卷绕在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大直径的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线器(101)上的多股线解绕下来可以折弯进入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小直径的一端开口并穿过整个所述卷线器(101)的中空内部从所述锥形的靠近其大直径的一端开口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线管(201)为中心对称的U形。
10.一种加捻机,包括机架和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加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捻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00645.0U CN211497922U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00645.0U CN211497922U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97922U true CN211497922U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2414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00645.0U Active CN211497922U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979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41675A (zh) * | 2019-12-10 | 2021-06-11 | 绍兴易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CN114908444A (zh) * | 2021-02-08 | 2022-08-16 | 绍兴易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加捻装置和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2019
- 2019-12-10 CN CN201922200645.0U patent/CN2114979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41675A (zh) * | 2019-12-10 | 2021-06-11 | 绍兴易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CN114908444A (zh) * | 2021-02-08 | 2022-08-16 | 绍兴易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加捻装置和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88223B (zh) | 复合倍捻的捻线机 | |
CN101245510B (zh) | 直捻式捻线工艺 | |
CN212669896U (zh) | 一种加捻装置和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211497922U (zh)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106801275B (zh) | 一种粗纱解捻细纱增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
CN112210852B (zh)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101245511B (zh) | 多用途复合直捻式捻线机 | |
CN106350912B (zh) | 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
CN112941675A (zh)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102656302B (zh) | 具有假捻装置的环锭纺纱机 | |
CN113445160B (zh) | 一种加捻装置和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111519288B (zh)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203429314U (zh) | 一种适用于环锭纺包芯纱的导丝装置 | |
CN106567163B (zh) | 一种环锭包缠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
CN113215694A (zh) | 一种纱线加捻和卷绕分离的纺纱方法以及纺纱机 | |
JPS6344846B2 (zh) | ||
CN210826496U (zh)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201024249Y (zh) | 多用途复合直捻式捻线机 | |
CN107366070A (zh) | 一种包缠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 | |
CN210945886U (zh)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113215689A (zh) | 一种纺纱方法以及具有这种方法的纺纱设备 | |
US4204392A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wrapped yarn | |
CN114908444A (zh) | 一种加捻装置和采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
CN211814794U (zh) | 一种合股线牵伸还原装置以及使用其的纱线绕卷成型机 | |
WO1990004668A1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ing spinn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