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8284U - 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68284U CN211468284U CN201921474763.4U CN201921474763U CN211468284U CN 211468284 U CN211468284 U CN 211468284U CN 201921474763 U CN201921474763 U CN 201921474763U CN 211468284 U CN211468284 U CN 2114682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arization
- polarizing
- vehicle
- light
- wind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s 0.000 claims 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光线调控装置,涉及车辆安全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驶员容易受到车辆灯光影响或光照不足的技术问题。包括第一偏振装置和第二偏振装置,所述第一偏振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灯上,所述第二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50度夹角,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0度夹角,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之间形成角度为10度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用于对车辆自身灯光以及对向灯光进行调节,从而避免驾驶员受到灯光的影响,提高驾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道路上由于各种原因如灯光调节不当,车辆灯光高低位置不同等很难避免对向以及后方车辆灯光眩目问题,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现有汽车防远光眩目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类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是各大车厂流行的大灯自动关闭系统或者手动关闭,但不能避免近光灯调节不当造成的眩目和只有近光照明的光照不足问题,尤其在高速会车和需要观察较远较高路况时近光灯的照明尤其不足。
第二类方法通常考虑对发光系统如大灯进行改进,如加入可以自动改变大灯亮度和角度的电控机械系统,在探测到对向车辆接近时降低亮度或调低发光角度,但这类方法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仍然不能解决第一类方法中的照明不足问题。
第三类方法从光线接收方出发,考虑降低对向灯光亮度,比如前挡风玻璃使用可改变透光度的玻璃,或者驾驶员佩戴减少蓝光的驾驶员眼镜,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眩目问题,但是前两种方法存在的光照不足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会更加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光线调控装置,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驶员容易受到车辆灯光影响或光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包括第一偏振装置和第二偏振装置,所述第一偏振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灯上,所述第二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
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50度夹角,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0度夹角,
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之间形成角度为10度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偏振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偏振装置构造为线偏振片。
优选地,所述车辆的灯罩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由所述灯罩构成。
优选地,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由所述前挡风玻璃构成。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偏振装置,
所述第三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上,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4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由贴合在所述后挡风玻璃上的线偏振片构成,或者,
所述后挡风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由所述后挡风玻璃构成。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偏振装置,
所述第四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驾驶室两侧的侧玻璃上,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4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由贴合在所述侧玻璃上的线偏振片构成,
或者,
所述侧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由所述侧玻璃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偏振装置和第二偏振装置的设置,以及第一偏振装置和第二偏振装置偏振角度的配合使得驾驶员可以接收到较多本车灯光的反射光。并且可以通过第二偏振装置对光线进行作用,减少对向车辆灯光的接收,从两个方面同时对光线进行调节,以减少光线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提高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设置车辆光线调控装置的车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设置在车辆上,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偏振装置10和第二偏振装置20,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设置在车辆的车灯灯罩上,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
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呈50度夹角,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呈40度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和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的偏振方向朝向同一侧,使得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的偏振方向之间形成10度夹角。
优选地,车灯的灯罩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灯罩构成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所述前挡风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前挡风玻璃构成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
或者,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由线偏振片构成,所述线偏振片贴合在车灯的灯罩上,优选地,所述线偏振片贴合在所述灯罩的内侧,可以通过灯罩对其进行保护。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由线偏振片构成,所述线偏振片贴合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上,优选地,所述线偏振片贴合在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内侧,由线偏振片构成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和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且使用效果会更好。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所述线偏振片上设置防水片,所述防水片可以是复合在所述线偏振片两面的透明塑料或玻璃片,用于对所述线偏振片进行保护,使其具有防水功能。
车灯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射出,其反射光再经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射入到驾驶室,由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和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的偏振方向之间存在10度夹角,并且,灯光经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之后射出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50度夹角的光,反射之后偏振方向会发生变化,使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的偏振方向更接近,即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接近40度的夹角,可以保证通过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可以接收到更多的本车灯光的反射光,从而降低光线偏振对驾驶员的影响,保证驾驶员视线清晰,提高行车安全性。
另一方面,当所述车灯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射出后直接射向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时,即对向车辆的灯光通过所述其车灯上的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后通过本车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射入驾驶室,在此过程中,光线经两次偏振,且两次偏振方向的夹角为90度,也即第一次偏振方向(第一偏振装置 10的偏振方向)与第二次偏振方向(第二偏振装置20的偏振方向)垂直,从而可以减少驾驶员接收到的对向车辆的灯光,使其灯光不会造成驾驶员炫目,进一步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或者,如果对向车辆的灯光不经过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而是直接射出时,由于所述第二偏振装置20的设置,也可以使本车驾驶员尽量少地接收到对向车辆的灯光,从而避免驾驶员受灯光影响,保证行车安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还包括第三偏振装置和第四偏振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偏振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上,所述第四偏振装置设置在车辆驾驶室两侧的侧玻璃上。
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40度夹角,即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的偏振方向夹角为90度,也即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的偏振方向垂直。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设置可以减少后方车辆通过后挡风玻璃射入的光,从而避免车内后视镜反光对驾驶员造成影响。当后方车辆的车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时,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和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可以大幅减少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接收到的后方车辆灯光,不会受到后方车辆灯光强度的影响,或者后方车辆的车灯不设置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时,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设置也能够减少射入驾驶室内的光,从而降低车内后视镜反射的光对驾驶员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后挡风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后挡风玻璃构成所述第三偏振装置;或者,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由线偏振片构成,所述线偏振片贴合在所述后挡风玻璃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线偏振片上设置有防水片,所述防水片可以是复合在所述线偏振片两面的透明塑料或玻璃片,用于对所述线偏振片进行保护,使其具有防水功能。
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40度夹角,即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的偏振方向夹角为90度,也即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的偏振方向垂直。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设置可以减少后方车辆灯光通过车辆外部后视镜反射进入到驾驶室内的光,从而避免后车灯光对驾驶员造成影响。当后方车辆的车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时,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和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可以大幅减少驾驶员通过车外后视镜接收到的后方车辆灯光,不会受到后方车辆灯光强度的影响,或者后方车辆的车灯不设置所述第一偏振装置10时,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设置也能够减少本车外后视镜反射后方车辆光线而射入驾驶室内的光,从而降低后方车辆的灯光对驾驶员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侧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侧玻璃构成所述第四偏振装置;或者,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由线偏振片构成,所述线偏振片贴合在所述侧玻璃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线偏振片上设置有防水片,所述防水片可以是复合在所述线偏振片两面的透明塑料或玻璃片,用于对所述线偏振片进行保护,使其具有防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通过在车灯和前挡风玻璃设置第一偏振装置和所述第二偏振装置,并使两者的偏振方向之间具有10度夹角,使调控装置可以保证车内驾驶员能够接收到较多的本车车灯发出的光,从而保证驾驶员的视线清晰,提高驾驶安全性。并且,通过第一偏振装置和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角度设置使得对向车辆的第一偏振装置和本车的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向车辆射入本车驾驶室的灯光,进一步保证驾驶员不会受到灯光影响,提高驾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本车和其他车辆射入本车驾驶室的灯光同时进行调控,减少对向和后方车辆灯光的同时保证尽量多的本车灯光的反射光的接收,从两方面同时进行调控,大幅提高驾驶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偏振装置和第二偏振装置,所述第一偏振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灯上,所述第二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
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50度夹角,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0度夹角,
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之间形成角度为10度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偏振装置构造为线偏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灯罩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由所述灯罩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二偏振装置由所述前挡风玻璃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偏振装置,
所述第三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后挡风玻璃上,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40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由贴合在所述后挡风玻璃上的线偏振片构成,或者,
所述后挡风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三偏振装置由所述后挡风玻璃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偏振装置,
所述第四偏振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驾驶室两侧的侧玻璃上,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呈140度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装置的偏振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光线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由贴合在所述侧玻璃上的线偏振片构成,或者,
所述侧玻璃由偏振玻璃构成,所述第四偏振装置由所述侧玻璃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74763.4U CN211468284U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74763.4U CN211468284U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68284U true CN211468284U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236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74763.4U Active CN211468284U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68284U (zh) |
-
2019
- 2019-09-05 CN CN201921474763.4U patent/CN2114682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303214A1 (en) | Vehicle glare reducing systems | |
CN103273826A (zh) | 一种车辆前风挡玻璃自动防炫目系统 | |
US20150138787A1 (en) | Headlamp Control System | |
CN100476290C (zh) | 车辆防眩装置 | |
CN205010099U (zh) | 一种车载自适应护眼系统 | |
CN211468284U (zh) | 车辆光线调控装置 | |
CN104139728A (zh) | 一种汽车远近灯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4276093A (zh) | 一种防眩光后视镜的控制系统 | |
CN205344704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全视角反光镜 | |
CN107554250A (zh) | 一种智能汽车遮光装置 | |
CN202769549U (zh) | 车辆会车时互相减弱强光影响的光学结构 | |
CN105927913A (zh) | 车用远光灯 | |
CN208452888U (zh) | 一种利用偏光片过滤汽车灯光的装置 | |
CN202345542U (zh) | 多功能汽车车外后视镜 | |
CN200971037Y (zh) | 偏振光汽车会车防强光眩目装置 | |
JP2000221451A (ja) | 防眩装置 | |
CN203888708U (zh) | 一种防眩光汽车后视镜 | |
CN2144759Y (zh) | 无眩照明装置 | |
KR20010077691A (ko) | 자동차의 눈부심 방지장치 | |
CN203752845U (zh) | 一种防灯光眩目的汽车 | |
CN2906666Y (zh) | 一种避免对面车辆强光照射的安全装置 | |
CN214028416U (zh) | 一种便于灯光调节的智能汽车车灯控制系统 | |
CN208277947U (zh) | 汽车及该汽车盲区镜装置 | |
CN108621911A (zh) | 一种利用偏光片过滤汽车远光灯的方法 | |
CN2216012Y (zh) | 夜间会车防眩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