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0039U -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0039U
CN211460039U CN201921926289.4U CN201921926289U CN211460039U CN 211460039 U CN211460039 U CN 211460039U CN 201921926289 U CN201921926289 U CN 201921926289U CN 211460039 U CN211460039 U CN 211460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main body
separating mechanism
disposed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62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晖
徐攀华
颜勇
任敏
李吉
陈闪毅
李锦坤
王德旭
黄雪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9262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0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0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0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吸尘器,吸尘器包括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主体,机身主体设有第一内腔;分离机构,分离机构设置于第一内腔内;机罩,机罩与机身主体连接并位于机身主体的侧部,且机罩与分离机构沿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机罩设有与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及抽风机,抽风机设置于第二内腔中,且抽风机的抽风口与第一内腔相对并连通,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机罩的端壁相对,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机罩的端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降噪结构的降噪空间。上述的清洁设备及吸尘器中,将抽风机的位置向靠近机身主体的位置前移,使得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机罩的端壁留出一个降噪空间去设置降噪结构,以控制噪音。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在家庭中越来越常见。其中,杆式吸尘器因小巧,轻便等特点受到用户的喜爱。但是体积小往往意味着结构紧凑,导致吸尘器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设计降噪结构,从而使噪音不受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吸尘器,能够提供用于设置降噪结构降噪空间,以控制噪音。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主体,所述机身主体设有第一内腔;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机罩,所述机罩与所述机身主体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侧部,且所述机罩与所述分离机构沿所述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所述机罩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及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且所述抽风机的抽风口与所述第一内腔相对并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机罩的端壁相对,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机罩的端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降噪结构的降噪空间。
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将机罩设置在机身主体的侧壁,从而使得机身主体的第一内腔与机罩的第二内腔能够直接连通,且由于机罩与设置于第一内腔的分离机构沿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当在机罩内的第二内腔中设置抽风机时,不会因分离机构而显得结构紧凑,如此,可以利用第二内腔的空间,将抽风机的位置向靠近机身主体的位置前移,使得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机罩的端壁留出一个降噪空间去设置降噪结构,以控制噪音。并且,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改变抽风机的位置来形成降噪空间,不会致使整个清洁设备的体积变大,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腔包括集尘腔、及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集尘腔与所述安装腔沿所述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排布,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机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侧壁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集尘腔相对设置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主体包括尘杯、以及设置于所述尘杯上的头罩,所述尘杯设有所述集尘腔,所述头罩设有所述安装腔,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机罩与所述尘杯远离所述头罩的一端的侧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罩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并位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机身主体靠近所述机罩的一端之间形成有预留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罩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下侧壁,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并位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上端,以使所述分离机构的与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预留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清洁设备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机罩的侧壁连接,所述抽风机位于所述手柄的轴线靠近所述机身主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清洁设备还包括电池罩及电池,所述电池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电池罩与所述机罩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罩内,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罩及所述机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下侧壁连接,所述电池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上侧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机罩中,与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相对的端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排风口;和/或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进风口。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清洁设备。
上述的吸尘器具备上述的清洁设备,在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将机罩设置在机身主体的侧壁,从而使得机身主体的第一内腔与机罩的第二内腔能够直接连通,且由于机罩与设置于第一内腔的分离机构沿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当在机罩内的第二内腔中设置抽风机时,不会因分离机构而显得结构紧凑,如此,可以利用第二内腔的空间,将抽风机的位置向靠近机身主体的位置前移,使得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机罩的端壁留出一个降噪空间去设置降噪结构,以控制噪音。并且,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改变抽风机的位置来形成降噪空间,不会致使整个清洁设备的体积变大,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身主体,110、尘杯,111、集尘腔,112、预留空间,120、头罩,121、进风口,122、安装腔,200、机罩,210、第二内腔,211、降噪空间,300、抽风机,400、手柄,500、电池罩,600、电池、700、分离机构,800、导风部件,810、管道,90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3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主体100、设置于机身主体100内的分离机构700、与机身主体100连接的机罩200、设置于机罩200内的抽风机300、与机身主体100连接的电池罩500、设置于电池罩500内的电池600、以及连接电池罩500与机罩200的手柄400。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身主体100设有第一内腔,分离机构700设置于第一内腔中,机罩200与机身主体100连接并设置于机身主体100的侧部,且机罩200与分离机构700沿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机罩200设有与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210;抽风机300设置于第二内腔210内,抽风机300的抽风口与第一内腔相对并连通,抽风机300的出风口与机罩200的端壁相对,抽风机300的出风口与机罩200的端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降噪结构的降噪空间211。
其中,所述的抽风机300可以是抽风电机、吸气泵等。
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将机罩200设置在机身主体100的侧部,从而使得机身主体100的第一内腔与机罩200的第二内腔210能够直接连通,且由于机罩200与设置于机身主体100的第一内腔的分离机构700沿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当在机罩200内的第二内腔210中设置抽风机300时,不会因分离机构700而显得结构紧凑,如此,可以利用第二内腔210的空间,将抽风机300的位置向靠近机身主体100的位置前移,使得抽风机300的出风口与机罩200的端壁留出一个降噪空间211去设置降噪结构,以控制噪音。并且,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改变抽风机300的位置来形成降噪空间211,不会致使整个清洁设备的体积变大,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其中,所述的机罩200与分离机构700沿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可以是指机罩200与分离机构700沿机身主体100从下至上排布,也可以指机罩200与分离机构700沿机身主体100从上至下排布。
如图1、图3所示,具体地,第一内腔包括集尘腔111、及与集尘腔111连通的安装腔122,集尘腔111与安装腔122沿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排布,分离机构700设置于安装腔122内,机罩200与机身主体100的侧壁连接并使第二内腔210与集尘腔111相对设置并连通。
更具体地,机身主体100包括尘杯110和头罩120,尘杯110设有集尘腔111,头罩120设有安装腔122、以及与安装腔122连通的进风口121,头罩120设置于尘杯110的顶部,且集尘腔111与安装腔122沿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排布并连通。机罩200与尘杯110的侧壁连接,且机罩200的第二内腔210与集尘腔111连通,抽风机300设置于第二内腔210中,另外,在机罩200中,与抽风机300的出风口相对的端壁上设有排风口。分离机构700设置于安装腔122内,且分离机构700设置于进风口121的下游以及抽风机300的上游。其中,所述的分离机构700设置于进风口121的下游以及抽风机300的上游是指,当风通过进风口121进入到第一内腔后,风会依次流过分离机构700以及抽风机300,所述的上游以及下游是指风在清洁设备内部流动时,风的上游以及下游。
当抽风机300启动时,外界的风通过进风口121进入到机身主体100的第一内腔中,然后再进入到分离机构700中,分离机构700用于将风中掺杂的脏污物质分离,被分离后的风再通过抽风机300的抽风口进入到抽风机300内,再从抽风机300的出风口通过排风口排出(具体可参见图3中的虚线箭头指向)。
更具体地,分离机构700为旋风分离装置,在机身主体100的内部还设置有导风部件800,导风部件用于800将从进风口121进入到机身主体100内风引导到分离机构700的进风口,并将从分离机构700的出风口出去的风引导进抽风机300内。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清洁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机身主体100内的过滤网,过滤网900围设于导风部件800的外部,导风部件800与过滤网900与以及导风部件800共同配合形成导风结构,当风通过进风口121进入到机身主体100内后会继续通过过滤网900,然后通过导风结构进入到分离机构700的进风口。
进一步地,导风部件800包括管道810,管道810用于将从分离机构700的出风口出来的风引导进抽风机300中。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罩200连接于机身主体100的一端的侧壁上,分离机构700设置于第一内腔内并位于机身主体100的另一端,以使分离机构700与机身主体100靠近机罩200的一端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管道810的预留空间112。
具体地,机罩200连接于机身主体100的下侧壁,分离机构700设置于第一内腔杯内并位于机身主体100的上端,以使分离机构700的与机身主体100的底部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管道810的预留空间112。
如图1、图3所示,更具体地,机身主体100包括头罩120以及尘杯110,尘杯110设有集尘腔111,头罩120设有用于安装分离机构700的安装腔122、以及与安装腔122连通的进风口121,头罩120设置于尘杯110的上方,且集尘腔111与安装腔122连通。分离机构700设置于头罩120的安装腔122内,机罩200连接于尘杯110远离头罩120的一端的侧壁上,相对于整个机身主体100来说,预留空间也112达到了最大化,机罩200与分离机构700之间的空间以及距离达到了最大化,通过在该预留空间112内设置用于连通抽风机300的抽风口以及分离机构700的出风口的管道810,可以尽可能地将管道810的直径设计得大一些,同时也能够将管道810设计得不会有过多的弯折段,从而减少风阻,使风在管道810内更加顺畅地通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管道810中可以设置高效过滤器再次过滤风,避免风中的灰尘进入到抽风机300内。
如图1、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手柄400的一端与机罩200的侧壁连接,抽风机300位于手柄400的轴线靠近机身主体100的一侧。在清洁设备的整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手柄400与机罩200的连接位置不变,通过将抽风机300设置于手柄400的轴线靠近机身主体100的一侧,能够使得抽风机300的出风口与机罩200的端壁之间的空间增大,从而形成较大的降噪空间211,用于安装降噪结构,以控制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罩500与机身主体100的侧壁连接,且电池罩500与机罩200间隔相对设置,抽风机300设置于机罩200内,电池600设置于电池罩500内,手柄400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罩500及机罩200。由于在清洁设备中,电池600的重力以及抽风机300的重量占整个清洁设备的主要重量,通过将手柄400连接在电池罩500以及机罩200之间,即手柄400连接在电池600以及抽风机300之间,有利于优化整个清洁设备的重心,当使用者手握手柄400提起清洁设备时,更方便用力。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机罩200与机身主体100的下侧壁连接,电池罩500与机身主体100的上侧壁连接。
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清洁设备。
上述的吸尘器具备上述的清洁设备,在清洁设备中,通过将机罩200设置在机身主体100的侧部,从而使得机身主体100的第一内腔与机罩200的第二内腔210能够直接连通,且由于机罩200与设置于机身主体100的第一内腔的分离机构700沿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当在机罩200内的第二内腔210中设置抽风机300时,不会因分离机构700而显得结构紧凑,如此,可以利用第二内腔210的空间,将抽风机300的位置向靠近机身主体100的位置前移,使得抽风机300的出风口与机罩200的端壁留出一个降噪空间211去设置降噪结构,以控制噪音。并且,上述的清洁设备中,通过改变抽风机300的位置来形成降噪空间211,不会致使整个清洁设备的体积变大,能够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主体,所述机身主体设有第一内腔;
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
机罩,所述机罩与所述机身主体连接并位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侧部,且所述机罩与所述分离机构沿所述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布置,所述机罩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及
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且所述抽风机的抽风口与所述第一内腔相对并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机罩的端壁相对,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机罩的端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降噪结构的降噪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包括集尘腔、及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集尘腔与所述安装腔沿所述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排布,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机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侧壁连接并使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集尘腔相对设置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包括尘杯、以及设置于所述尘杯上的头罩,所述尘杯设有所述集尘腔,所述头罩设有所述安装腔,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机罩与所述尘杯远离所述头罩的一端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并位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另一端,以使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机身主体靠近所述机罩的一端之间形成有预留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下侧壁,所述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内并位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上端,以使所述分离机构的与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预留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机罩的侧壁连接,所述抽风机位于所述手柄的轴线靠近所述机身主体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罩及电池,所述电池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电池罩与所述机罩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电池罩内,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罩及所述机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下侧壁连接,所述电池罩与所述机身主体的上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罩中,与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相对的端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排风口;和/或所述机身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进风口。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
CN201921926289.4U 2019-11-08 2019-11-08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Active CN211460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6289.4U CN211460039U (zh) 2019-11-08 2019-11-08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6289.4U CN211460039U (zh) 2019-11-08 2019-11-08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0039U true CN211460039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6289.4U Active CN211460039U (zh) 2019-11-08 2019-11-08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0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04611U (zh) 手持式吸尘器、手持式吸尘器组合件、推杆式吸尘器
WO2017181484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US20150096446A1 (en) Dust-collecting device of a secondary dust-collecting machine
CN107773151A (zh) 一种无线手持吸尘器
CN101940454A (zh) 内置悬空式旋风分离装置
CN211459996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10772168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101991390A (zh) 内置螺旋式旋风分离装置
CN107440607B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上的风道结构
CN211093748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110664299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11460039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0654315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09595649U (zh) 一种尘杯以及吸尘设备
CN110772167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09733851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风道结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
CN208851384U (zh) 能够干湿两用的手持式吸尘器
CN211066394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08659167U (zh) 一种吸尘器二级旋风过滤尘杯
CN216364915U (zh) 集尘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CN111281264A (zh) 家用吸尘器
CN110664300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11324705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210989990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CN209915855U (zh) 手持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