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17460U -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7460U
CN211417460U CN201921429496.9U CN201921429496U CN211417460U CN 211417460 U CN211417460 U CN 211417460U CN 201921429496 U CN201921429496 U CN 201921429496U CN 211417460 U CN211417460 U CN 211417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igid coupling
electric bicycle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94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晋院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uzhou Xingyueshen Electric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4294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7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7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74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车体,所述顶板的底部固接有底座。该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通过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偏心齿轮和方杆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电动将电动自行车撑起,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双支撑架时,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撑起的问题,更加适用于身材瘦弱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在不平的地面上,通过横杆、第一弹簧、套筒和第二曲杆之间的配合,可以调节两个底板之间的高度差,进而保证电动自行车的竖直,进而在不平的路面将电动自行车撑起时,可以防止电动自行车倾倒。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喜爱,由于电动自行车安装有电瓶、电机等装置,因此电动自行车的重量较传统的自行车沉很多,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双支撑架时,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即便如此,身材较为瘦弱的用户仍无法将电动自行车架起,十分不便,并且在不平的地面上,将电动自行车架起之后,很难保证平衡,容易出现电动自行车倾倒的问题,不仅会导致电动自行车损坏,而且容易砸伤使用者,所以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双支撑架时,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即便如此,身材较为瘦弱的用户仍无法将电动自行车架起,十分不便,并且在不平的地面上,将电动自行车架起之后,很难保证平衡,容易出现电动自行车倾倒的问题,不仅会导致电动自行车损坏,而且容易砸伤使用者,所以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车体,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底部与车体相抵紧,所述顶板的底部固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左侧设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左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有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偏心齿轮,所述伺服电机的顶部与底座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的背面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左侧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外壁右侧固接有第一曲杆,所述第一曲杆的顶部与顶板的顶部右侧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圆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背面与第三齿轮的正面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齿轮的左侧上方与偏心齿轮啮合在一起,所述偏心齿轮的内壁通过橡胶管转动连接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顶部通过支杆与顶板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支杆的右侧下方固接有竖板,所述偏心齿轮的左侧与方杆的右侧固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齿数比为1:3:1。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杆、套筒和横杆,所述支杆的右端与方杆的左侧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套筒的右端与方杆的左侧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套筒的内壁与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横杆的右端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套筒的内壁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横杆的左端固接有短杆,所述短杆和支杆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左侧固接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方杆的顶部相平齐,所述支杆的底部与方杆的底部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第二销轴和第二曲杆,所述支架的底部与套筒的顶部左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曲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曲杆的左端通过卡槽与横杆卡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曲杆的右侧顶部固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部固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套筒的外壁固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通过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偏心齿轮和方杆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电动将电动自行车撑起,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双支撑架时,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撑起的问题,更加适用于身材瘦弱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在不平的地面上,通过横杆、第一弹簧、套筒和第二曲杆之间的配合,可以调节两个底板之间的高度差,进而保证电动自行车的竖直,进而在不平的路面将电动自行车撑起时,可以防止电动自行车倾倒,避免电动车的损坏和砸伤使用者,所以该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杆、底板和方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座、套筒和横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架、第二曲杆和把手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机构,101、伺服电机,102、第一齿轮,103、第二齿轮,104、第三齿轮,105、第一圆杆,106、第一曲杆,107、偏心齿轮,108、第二圆杆,109、第一支杆,110、橡胶管,111、竖板,2、支撑架,201、第二支杆,202、短杆,203、第一销轴,204、支座,205、底板,206、套筒,207、横杆,208、第一弹簧,3、固定装置,301、支架,302、第二曲杆,303、第二销轴,304、把手,305、第二弹簧,306、卡槽,4、顶板,5、螺纹杆,6、车体,7、螺母,8、底座,9、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包括顶板4,顶板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螺纹杆5,通过螺纹杆5和螺母7之间的配合,便于将顶板4与车体6进行固定或者拆卸,螺纹杆5的外壁间隙配合有车体6,螺纹杆5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螺母7,螺母7的底部与车体6相抵紧,顶板4的底部固接有底座8,底座8对伺服电机101起到固定的作用,底座8的底部设有动力机构1,动力机构1的左侧设有方杆9,方杆9的左侧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上方设有固定装置3,动力机构1包括伺服电机101、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103和偏心齿轮107,伺服电机101的顶部与底座8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伺服电机101的型号为ZGB33RO,伺服电机101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02的背面固接在一起,第一齿轮102的底部左侧与第二齿轮103啮合相连,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103和第三齿轮104配合,起到减速的作用,第二齿轮103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105,第一圆杆105的外壁右侧固接有第一曲杆106,第一曲杆106对第一圆杆105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第一曲杆106的顶部与顶板4的顶部右侧固接在一起,第一圆杆105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04,第三齿轮104的背面与第三齿轮104的正面固接在一起,第三齿轮104的左侧上方与偏心齿轮107啮合在一起,偏心齿轮107的内壁通过橡胶管110转动连接有第二圆杆108,此时通过橡胶管110增大偏心齿轮107和第二圆杆108之间的摩擦,使得伺服电机101不转动时,第二支杆201可以保持水平,第二圆杆108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杆109与顶板4的底部固接在一起,第一支杆109的右侧下方固接有竖板111,偏心齿轮107的左侧与方杆9的右侧固接在一起,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103和第三齿轮104的齿数比为1:3:1,支撑架2包括第二支杆201、套筒206和横杆207,第二支杆201的右端与方杆9的左侧底部固接在一起,套筒206的右端与方杆9的左侧顶部固接在一起,套筒206的内壁与横杆207的外壁间隙配合,套筒206对横杆207起到限位的作用,且可以调节两个底板205之间的高度差,横杆207的右端固接有第一弹簧208,第一弹簧208就横杆207远离套筒206的弹力,第一弹簧208的右端与套筒206的内壁右端固接在一起,横杆207的左端固接有短杆202,短杆202和第二支杆201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203转动连接有支座204,支座204的左侧固接有底板205,套筒206的顶部与方杆9的顶部相平齐,第二支杆201的底部与方杆9的底部相平齐,固定装置3包括支架301、第二销轴303和第二曲杆302,支架301的底部与套筒206的顶部左侧固接在一起,支架301对第二曲杆302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架301的顶部通过第二销轴303与第二曲杆302转动相连,第二曲杆302的左端通过卡槽306与横杆207卡接在一起,第二曲杆302的右侧顶部固接有把手304,把手304的底部固接有第二弹簧305,第二弹簧305通过把手304给予第二曲杆302抵紧卡槽306的弹力,第二弹簧305的底部与套筒206的外壁固接在一起。
在使用该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时,首先将顶板4通过螺栓5和螺母7与车体6固定在一起,随后将伺服电机101与电动自行车电瓶相连,并将开关安装与车把处,在需要将电动自行车支撑起来时,通过开关将伺服电机101与电动自行车电瓶连接在一起,保证伺服电机101转动,伺服电机101通过第一齿轮102带动第二齿轮103转动,第二齿轮103通过第三齿轮104带动偏心齿轮107转动,偏心齿轮107带动方杆9逆时针转动,方杆9带动套筒206和第二支杆201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底板205与地面接触,随着方杆9继续转动,进而将电动车支撑起来,当偏心齿轮107与竖板111贴合时,此时第二支杆201较竖直方向向右倾斜,进而通过偏心齿轮107和竖板111的配合,保证第二支杆201不会回复原位,使得伺服电机101停止转动,完成对电动自行车的支撑,若此时地面不平,两个底板205的高度不同,电动自行车出现倾斜,使用者按动把手304,此时第二弹簧305被压缩,把手304带动第二曲杆302与卡槽306分离,此时使用者通过推动电动自行车,使其保持竖直,此时在第一弹簧208的作用下,可以保持位于上方的底板205与地面贴合,随后移除对把手304的外力,在第二弹簧305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曲杆302与此时的卡槽306卡在一起,进而保证横杆207和套筒206的固定,确保电动自行车竖直,不会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包括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外壁间隙配合有车体(6),所述螺纹杆(5)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螺母(7),所述螺母(7)的底部与车体(6)相抵紧,所述顶板(4)的底部固接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底部设有动力机构(1),所述动力机构(1)的左侧设有方杆(9),所述方杆(9)的左侧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上方设有固定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包括伺服电机(101)、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103)和偏心齿轮(107),所述伺服电机(101)的顶部与底座(8)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伺服电机(101)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02)的背面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102)的底部左侧与第二齿轮(103)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103)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杆(105),所述第一圆杆(105)的外壁右侧固接有第一曲杆(106),所述第一曲杆(106)的顶部与顶板(4)的顶部右侧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圆杆(105)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104),所述第三齿轮(104)的背面与第三齿轮(104)的正面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三齿轮(104)的左侧上方与偏心齿轮(107)啮合在一起,所述偏心齿轮(107)的内壁通过橡胶管(110)转动连接有第二圆杆(108),所述第二圆杆(108)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杆(109)与顶板(4)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杆(109)的右侧下方固接有竖板(111),所述偏心齿轮(107)的左侧与方杆(9)的右侧固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02)、第二齿轮(103)和第三齿轮(104)的齿数比为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第二支杆(201)、套筒(206)和横杆(207),所述第二支杆(201)的右端与方杆(9)的左侧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套筒(206)的右端与方杆(9)的左侧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套筒(206)的内壁与横杆(207)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横杆(207)的右端固接有第一弹簧(208),所述第一弹簧(208)的右端与套筒(206)的内壁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横杆(207)的左端固接有短杆(202),所述短杆(202)和第二支杆(201)的左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203)转动连接有支座(204),所述支座(204)的左侧固接有底板(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6)的顶部与方杆(9)的顶部相平齐,所述第二支杆(201)的底部与方杆(9)的底部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支架(301)、第二销轴(303)和第二曲杆(302),所述支架(301)的底部与套筒(206)的顶部左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支架(301)的顶部通过第二销轴(303)与第二曲杆(302)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曲杆(302)的左端通过卡槽(306)与横杆(207)卡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曲杆(302)的右侧顶部固接有把手(304),所述把手(304)的底部固接有第二弹簧(305),所述第二弹簧(305)的底部与套筒(206)的外壁固接在一起。
CN201921429496.9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17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9496.9U CN211417460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9496.9U CN211417460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7460U true CN211417460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949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17460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74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887A (zh) * 2020-11-09 2021-02-09 李磊 一种带有自平衡停车支架的共享助力车
CN117963044A (zh) * 2023-03-13 2024-05-03 徐州驰城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支撑脚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887A (zh) * 2020-11-09 2021-02-09 李磊 一种带有自平衡停车支架的共享助力车
CN117963044A (zh) * 2023-03-13 2024-05-03 徐州驰城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支撑脚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1746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双支撑架侧
US20100193262A1 (en) Light power-saving foldable electric wheelchair having a solar energy charging unit
CN107343831B (zh) 一种适用于普通轮椅电动化的辅助装置
CN214325188U (zh) 一种电气设备维护用稳固转运装置
CN209750471U (zh) 多功能一体沙发
CN102824251A (zh) 电动轮椅
CN218287323U (zh) 一种超重型万向尼龙脚轮
CN113309258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墙体连接装置
CN220435918U (zh) 一种便于限位的安装底座
CN212346943U (zh) 一种环保节能外科术后辅助轮椅
CN217266998U (zh) 公路用降噪声装置
CN215851664U (zh) 一种折叠平衡车
CN201205953Y (zh) 折叠电动车
CN210433652U (zh) 一种医疗床
CN214729254U (zh) 一种停放稳定的电动二轮车
CN216020100U (zh) 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撞击声响的礼堂椅
CN215197920U (zh) 一种手机组装用点胶治具
CN215036749U (zh) 一种旋转底座固定及限位装置
CN217525637U (zh) 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CN217711889U (zh) 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连廊施工支撑结构
CN211642448U (zh) 链条连杆式三轮车
CN208278227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电动自行车挡泥板
CN213031810U (zh) 一种转向行走及升降机构
CN211512566U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CN217776167U (zh) 一种光伏工程用光伏支架组装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2

Address after: 324000 No. 99 Tianhunan Road, Qujiang District,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QUZHOU XINGYUESHEN ELECTRIC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209 No. 2, Wenhua West Road, Shandong, Weihai

Patentee before: Jin Yuanhu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