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光伏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光伏电源。
背景技术
光伏电源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新能源设备,太阳能板将光能收集,通过光伏逆变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能够进行供电,但是光伏电源的占用体积大,使得不具备便捷性的效果。
授权公告号为CN20141045944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源,包括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配电箱,光伏组件、蓄电池均与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通过配电箱能同时提供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光伏组件将光能收集,逆变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但是整体设备复杂,使得操作难度提高,同时占用体积大,不能有效的达到便捷使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光伏电源,使得太阳能板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在光伏电源在不使用时,使得占用体积小,从而达到便捷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光伏电源,包括外壳、太阳能板和端盖,外壳包括斜面凹槽,斜面凹槽固定设置在外壳的上部,太阳能板包括旋转卡扣,旋转卡扣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的外表面,且旋转卡扣设置在两个太阳能板之间,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的上部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搭接有太阳能板,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端盖,外壳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光伏逆变装置,且光伏逆变装置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斜面凹槽设置在外壳的上部,并且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外表面,使得连接杆能够进行弯折的同时具有韧性,从而使得太阳能板能够随着连接杆的弯折进行角度的调节,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板光照的效率,旋转卡扣用以使得太阳能板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从而使得光伏电源在不使用时,达到占用体积小的效果,有效的达到了便捷性的效果,蓄电池用以进行充电和放电,连接杆保持太阳能板和外壳的整体性,端盖用以在不使用光伏电源时,使外壳达到密闭的效果,光伏逆变装置用以将太阳能板收集的光能转化为电能。
进一步的,蓄电池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电源开关,外壳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开关用以使得蓄电池处于接通状态,从而可进行充电,当电源开关关闭时,蓄电池处于蓄电状态,拉手用以提携光伏电源装置,使得在搬运过程中,达到便捷的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搭扣,端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搭扣,且上搭扣与下搭扣卡合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搭扣与下搭扣卡合连接,使得端盖和外壳连接,从而在不使用时,让光伏电源处于密闭状态下。
进一步的,连接杆的下部套接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蓄电池的上表面,并且底座呈“圆台型”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用以使得连接杆与蓄电池连接,而且底座呈“圆台型”结构,能够增加连接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太阳能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抓手,且抓手等间距布设在太阳能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抓手用以方便太阳能板的展开,从而达到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的,太阳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铝合金边框,且铝合金边框设置在太阳能板的四周,并且尺寸高度大于太阳能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边框尺寸高度大于太阳能板,使得铝合金边框凸起状,从而达到避免太阳能板撞击造成损坏的效果。
进一步的,太阳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胶膜,胶膜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胶膜用以将钢化玻璃与太阳能板连接紧密,而且钢化玻璃将太阳能板的表面覆盖,使得太阳能板达到隔尘防水的效果。
进一步的,太阳能板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太阳能芯片,且太阳芯片与铝合金边框的内壁紧密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芯片用以将光能进行转化,而且太阳芯片与铝合金边框的内壁紧密贴合,能够使得太阳能芯片稳定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旋转卡扣用以使得太阳能板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从而使得光伏电源在不使用时,达到占用体积小的效果,有效的达到了便捷性的效果。
2、通过斜面凹槽使得连接杆能够进行弯折的同时具有韧性,从而使得太阳能板能够随着连接杆的弯折进行角度的调节,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板光照的效率。
3、通过钢化玻璃将太阳能板的表面覆盖,使得太阳能板能够达到隔尘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太阳能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连接杆结构图。
图中,1、外壳;101、蓄电池;1011、电源开关;102、光伏逆变装置;103、拉手;104、下搭扣;105、连接杆;1051、斜面凹槽;1052、底座;2、太阳能板;201、抓手;202、旋转卡扣;203、铝合金边框;204、胶膜;205、钢化玻璃;206、太阳能芯片;3、端盖;301、上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携式光伏电源,如图1所示,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01,蓄电池101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电源开关1011,电源开关1011用以使得蓄电池101处于接通状态,从而可进行充电,当电源开关1011关闭时,蓄电池101处于蓄电状态,外壳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光伏逆变装置102,光伏逆变装置102用以将太阳能板2收集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外壳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手103,用以提携光伏电源装置,使得在搬运过程中,达到便捷的效果,外壳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搭扣104,蓄电池101的上部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05,用以使得太阳能板2与外壳1连接,从而保持光伏电源的整体性,太阳能板2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抓手201,用以方便太阳能板2的展开,太阳能板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卡扣202,用以使得太阳能板2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从而使得光伏电源在不使用时,达到占用体积小的效果,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端盖3,用以在不使用光伏电源时,使外壳1进行密闭,端盖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搭扣301,且上搭扣301与下搭扣104卡合连接,使得端盖3和外壳1连接,从而在不使用时,让光伏电源处于密闭状态下。
在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太阳能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铝合金边框203,铝合金边框203尺寸高度大于太阳能板2,使得铝合金边框203凸起状,从而达到避免太阳能板2撞击造成损坏的效果,太阳能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胶膜204,胶膜2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205,胶膜204用以将钢化玻璃205与太阳能板2连接紧密,而且布设钢化玻璃205使得太阳能板2能够进行隔尘防水,太阳能板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太阳能芯片206,太阳能芯片206用以将光能进行转化。
在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壳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斜面凹槽1051,并且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05的外表面,使得连接杆105能够进行弯折的同时具有韧性,从而使得太阳能板2能够随着连接杆105的弯折进行角度的调节,连接杆105的下部套接有底座1052,并且底座1052呈“圆台型”结构,底座1052用以使得连接杆105与蓄电池101连接,能够增加连接杆105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设置在太阳能板2上部的抓手201,用以方便将太阳能板2展开,而且太阳能板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卡扣202,用以使得太阳能板2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从而使得光伏电源在不使用时,达到占用体积小的效果,接着,胶膜204用以将钢化玻璃205与太阳能板2连接,使得太阳能板2能够进行防水隔尘,紧接着,太阳能板2收集的光能通过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光伏逆变装置102转化为电能,紧接着,斜面凹槽1051设置在外壳1的上部,并且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05的外表面,使得连接杆105能够进行弯折的同时具有韧性,从而使得太阳能板2能够随着连接杆105的弯折进行角度的调节,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板2光照的效率,然后,电源开关1011用以使得蓄电池101处于接通状态,从而可进行充电,当电源开关1011关闭时,蓄电池101处于蓄电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