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4708U -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64708U
CN211364708U CN201921427765.8U CN201921427765U CN211364708U CN 211364708 U CN211364708 U CN 211364708U CN 201921427765 U CN201921427765 U CN 201921427765U CN 211364708 U CN211364708 U CN 211364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vehicle frame
left longitudinal
right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77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桂林
韩燕�
田雷
刘富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tye Vehicle System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 Ni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Ni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 Ni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77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64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64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64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包括呈镜像结构设置在电池包两侧用以承载所述电池包的门槛梁,所述门槛梁的一端通过纵梁固定座与前纵梁总成螺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纵梁固定座与后纵梁总成螺接;所述前纵梁总成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所述后纵梁总成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简单,采用小范围焊接,大范围组装的装配方式,来保证装配的精度以及连接强度,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具有较强的通用型,适用性较广。

Description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架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背景技术
在能源及环境问题两种严峻形势下,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电池技术发展限制条件下,电动汽车的车身轻量化已成为增加续航里程的最佳途径。
现代汽车工业竞争激烈,行业产能远大于市场容量,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从经济型轿车、到高端商务车,各品牌都在进行品质和价格的拼杀。同质价更低,或者说,同价质更优,是整车厂不断追求的目标。
目前业内的全铝电动汽车车身结构多为承载式车身,并多采用铸造铝、冲压铝和挤压铝相结合的方式来设计和制造。但这种方式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精度保证困难、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目前有少量采用挤压铝型材的框架式电动汽车车身结构,但也存在着通用性不强、车身碰撞安全性较差、量产工艺性较差、与零部件连接强度不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包括呈镜像结构设置在电池包两侧用以承载所述电池包的门槛梁,所述门槛梁的一端通过纵梁固定座与前纵梁总成螺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纵梁固定座与后纵梁总成螺接,所述门槛梁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纵梁总成和后纵梁总成的高度;
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所述第一前横梁和第一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与其为一体的第一左纵梁和第一右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左纵梁和第一右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座螺接,另一端与前防撞梁螺接;
所述后纵梁总成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所述第二前横梁和第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与其为一体的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座螺接,另一端与后防撞梁铆接;
所述第一左纵梁和第一右纵梁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支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纵梁和第一右纵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两者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两者呈镜像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上均内设有一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将所述第一容置腔等距分割成两个容置通道。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上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盖板上表面上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底部设有与前减震器上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凸台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上盖板的下表面上固设有依次两两连接的第一前围板、第一内围板、第一后围板和第一外围板,所述第一前围板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前衬套前容置腔体的前围裙,所述前围裙上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前围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后围板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后衬套后容置腔体的后围裙,所述后围裙上设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一后围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栓孔相对应的第四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前围板和第一后围板上均延伸出一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的底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围板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组与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内围板的底部上还设有一组与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连接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支架包括第二上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盖板的下表面上依次两两相连的第二前围板、第二内围板、第二后围板和第二外围板,所述第二上盖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中轴线与所述减震器的中轴线共轴;所述第二凸台的底部设有与减震器上的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三个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前围板和第二后围板上均延伸出一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内围板固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一组与第二左纵梁/第二右纵梁连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内围板的底部上还设有一组与第二左纵梁/第二右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的下表面上均设有一前连杆焊接支架和后连杆焊接支架,所述前连杆焊接支架与所述第二前横梁贴近,所述后连杆焊接支架位于所述减震器支架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后横梁下表面上还设有后副车架连接柱,所述后副车架连接柱下表面上焊接有后副车架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前横梁下表面上还设有前副车架连接柱,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柱下表面上焊接有前副车架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纵梁固定座至少包括在空间上呈手臂弯曲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上半部上设有用以容置所述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第二左纵梁/第二右纵梁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侧设有开设在所述主体上用以将所述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第二左纵梁/第二右纵梁锁止的第一锁止孔;所述主体的下半部上设有用以容置所述门槛梁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两侧设有开设在所述主体上用以连接所述门槛梁锁止的第二锁止孔。
优选的,所述门槛梁的内侧面上沿其轴线凸设有与其为一体式的下承载板,所述下承载板与所述电池包的上承载板固接,且所述下承载板和上承载板之间为面接触;所述下承载板的横截面呈扇形状,内部具有一中空腔,其横截面为一直线段和一弧形段,所述直线段用于与所述上承载板固接;所述门槛梁内设有一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有与所述门槛梁为一体的第二加强板,所述弧形段在与所述门槛梁内侧面的接触点处产生的压力完全垂直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该车架生产工艺简单,采用小范围焊接,大范围组装的装配方式,来保证装配的精度以及连接强度,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门槛梁、纵梁固定座、前纵梁总成、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等部件均采用铝型材件,是利用铝合金的密度小于钢的密度,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槛梁的重量小于现有技术,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
3、本实用新型中槛梁、纵梁固定座、前纵梁总成、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等部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该连接结构方便,便于更换维修,同时,连接强度比较高,抗扭刚度增大;
4、本实用新型中纵梁固定座可应用于该车架中多个部件的连接,具有较强的通用型,适用性较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前纵梁总成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后纵梁总成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左纵梁、第一右纵梁、第二左纵梁和第二右纵梁任一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门槛梁的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门槛梁和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包括呈镜像结构设置在电池包两侧用以承载所述电池包的门槛梁1,所述门槛梁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结构做具体的阐述。所述门槛梁1的一端通过纵梁固定座2与前纵梁总成3螺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纵梁固定座2与后纵梁总成4螺接,所述门槛梁1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纵梁总成3和后纵梁总成4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螺接是指螺纹连接,例如采用螺栓、螺钉等方式。
下面分别简单阐述一下所述后纵梁总成4和前纵梁总成3的具体结构:
所述前纵梁总成3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横梁31和第一后横梁32,所述第一前横梁31和第一后横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与其为一体的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连接,所述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座2螺接,另一端与前防撞梁5螺接,所述前防撞梁5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要点,在此,不对其结构做具体的阐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横梁31下表面上还设有前副车架连接柱35,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柱35下表面上焊接有前副车架连接板36。
所述后纵梁总成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前横梁41和第二后横梁42,所述第二前横梁41和第二后横梁42的两端分别与与其为一体的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连接,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座2螺接,另一端与后防撞梁6铆接,所述后防撞梁6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要点,在此,不对其结构做具体的阐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的下表面上均设有一前连杆焊接支架45和后连杆焊接支架46,所述前连杆焊接支架45与所述第二前横梁41贴近,所述后连杆焊接支架46位于所述减震器支架8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后横梁42下表面上还设有后副车架连接柱47,所述后副车架连接柱47下表面上焊接有后副车架连接板48。上述前连杆焊接支架45与所述第二前横梁41贴近,可由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以及第二前横梁41整体承受所述前连杆焊接支架45上部件的重力,避免其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发生扭曲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所述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两者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两者呈镜像设置。当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的内凹设计使得左纵梁和右纵梁具备更大的弹性变形,可以卸掉一部分撞击力,从而增强该副车架的抗压能力。另外,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上均内设有一第一容置腔39,所述第一容置腔39内设有第一加强板38,所述第一加强板38将所述第一容置腔39等距分割成两个容置通道37。所述第一加强板38的设置可对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起到加强支承作用,防止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在长期零部件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延长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7。所述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7包括第一上盖板7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盖板71上表面上的第一凸台72,所述第一凸台72的底部设有与前减震器上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凸台72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73。将所述减震器安装在第一凸台72的内部,可最大程度上减小安装支架的外围尺寸,达到降重和释放其他零部件布置空间的效果。
所述第一上盖板71的下表面上固设有依次两两连接的第一前围板74、第一内围板75、第一后围板76和第一外围板77,所述第一前围板74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前衬套前容置腔体781的前围裙78,所述前围裙78上设有第一螺栓孔782,所述第一前围板7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782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741。所述第一后围板76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后衬套后容置腔体791的后围裙79,所述后围裙79上设有第三螺栓孔792,所述第一后围板76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栓孔792相对应的第四螺栓孔761。当然,亦可采用其他的锁止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前围板74和第一后围板76上均延伸出一第一肋板80,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第一肋板放置在该安装支架的外侧,可极大地简化加工成型工艺。所述第一肋板80的底面与第一支撑板801的上表面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01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围板75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01上设有一组与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连接的第一安装孔802,该第一安装孔802的设置可减小悬架受到垂向冲击力时减震器施加在该安装支架的力矩。所述第一内围板75的底部上还设有一组与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连接的连接孔80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支架8。所述减震器支架8包括第二上盖板8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盖板81的下表面上依次两两相连的第二前围板82、第二内围板83、第二后围板84和第二外围板85,所述第二上盖板8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二凸台86,所述第二凸台86的中轴线与所述减震器的中轴线共轴。所述第二凸台86的底部设有与减震器上的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三个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螺纹孔87。将所述减震器安装在第二凸台的内部,可最大程度上减小安装支架的外围尺寸,达到降重和释放其他零部件布置空间的效果。
所述第二前围板82和第二后围板84上均延伸出一第二肋板88,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第二肋板放置在该安装支架的外侧,可极大地简化加工成型工艺。所述第二肋板88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板89的上表面固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9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内围板83固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9上设有一组与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连接的第二安装孔891,所述第一安装孔802的设置可减小悬架受到垂向冲击力时减震器施加在该安装支架的力矩。所述第二内围板83的底部上还设有一组与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连接的第二连接孔892。
所述纵梁固定座2至少包括在空间上呈手臂弯曲状的主体21,所述主体21的上半部上设有用以容置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的第一容置槽22,所述第一容置槽22的两侧设有开设在所述主体21上用以将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锁止的第一锁止孔23。所述主体21的下半部上设有用以容置所述门槛梁1的第二容置槽24,所述第二容置槽24的两侧设有开设在所述主体21上用以连接所述门槛梁1锁止的第二锁止孔25。该纵梁固定座实现门槛梁与纵梁之间的螺接,连接方式简单便捷,便于更换维修,同时,连接强度比较高,抗扭刚度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门槛梁1的内侧面上沿其轴线凸设有与其为一体式的下承载板11,所述下承载板11和门槛梁1采用整体式设计,因此,门槛梁和下承载板可以整体承受电池包的重力,结构性能得到极大的增强,抗扭刚度增强,能有效地抵抗正负扭矩。所述下承载板11与所述电池包的上承载板9固接,且所述下承载板11和上承载板9之间为面接触,采用面接触,可在相同电池包重力的作用下,最大程度上减小压强,延长所述门槛梁的使用寿命。所述下承载板11的横截面呈扇形状,内部具有一中空腔12,其横截面为一直线段13和一弧形段14,所述直线段13用于与所述上承载板9固接,其上设有一组内螺纹孔18。所述门槛梁1内设有一第二容置腔15,所述第二容置腔15内设有与所述门槛梁1为一体的第二加强板17,所述弧形段14在与所述门槛梁1内侧面的接触点处16产生的压力完全垂直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17。该设置可使所述圆弧段的支撑力比较强,可防止所述门槛梁1在长期电池包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延长门槛梁1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施例中门槛梁1、纵梁固定座2、前纵梁总成3、前防撞梁5和后防撞梁6等部件均采用铝型材件,是利用铝合金的密度小于钢的密度,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门槛梁的重量小于现有技术,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同时,所述门槛梁1、纵梁固定座2、前纵梁总成3、前防撞梁5和后防撞梁6等部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该连接结构方便,便于更换维修,同时,连接强度比较高,抗扭刚度增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镜像结构设置在电池包两侧用以承载所述电池包的门槛梁(1),所述门槛梁(1)的一端通过纵梁固定座(2)与前纵梁总成(3)螺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纵梁固定座(2)与后纵梁总成(4)螺接,所述门槛梁(1)的高度低于所述前纵梁总成(3)和后纵梁总成(4)的高度;
所述前纵梁总成(3)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横梁(31)和第一后横梁(32),所述第一前横梁(31)和第一后横梁(32)的两端分别与同其为一体的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连接,所述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座(2)螺接,另一端与前防撞梁(5)螺接;
所述后纵梁总成(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前横梁(41)和第二后横梁(42),所述第二前横梁(41)和第二后横梁(42)的两端分别与其为一体的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连接,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的一端与所述纵梁固定座(2)螺接,另一端与后防撞梁(6)铆接;
所述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7);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上设有与其铆接且呈对称结构设置的减震器支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纵梁(33)和第一右纵梁(34)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两者呈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弧形结构,且两者呈镜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上均内设有一第一容置腔(39),所述第一容置腔(39)内设有第一加强板(38),所述第一加强板(38)将所述第一容置腔(39)等距分割成两个容置通道(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和上控制臂一体的安装支架(7)包括第一上盖板(7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盖板(71)上表面上的第一凸台(72),所述第一凸台(72)的底部设有与前减震器上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凸台(72)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73);所述第一上盖板(71)的下表面上固设有依次两两连接的第一前围板(74)、第一内围板(75)、第一后围板(76)和第一外围板(77),所述第一前围板(74)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前衬套前容置腔体(781)的前围裙(78),所述前围裙(78)上设有第一螺栓孔(782),所述第一前围板(7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782)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741);所述第一后围板(76)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后衬套后容置腔体(791)的后围裙(79),所述后围裙(79)上设有第三螺栓孔(792),所述第一后围板(76)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栓孔(792)相对应的第四螺栓孔(7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围板(74)和第一后围板(76)上均延伸出一第一肋板(80),所述第一肋板(80)的底面与第一支撑板(801)的上表面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01)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内围板(75)固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01)上设有一组与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连接的第一安装孔(802);所述第一内围板(75)的底部上还设有一组与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连接的连接孔(80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支架(8)包括第二上盖板(8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盖板(81)的下表面上依次两两相连的第二前围板(82)、第二内围板(83)、第二后围板(84)和第二外围板(85),所述第二上盖板(8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二凸台(86),所述第二凸台(86)的中轴线与所述减震器的中轴线共轴;所述第二凸台(86)的底部设有与减震器上的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凸台上设有三个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螺纹孔(8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围板(82)和第二后围板(84)上均延伸出一第二肋板(88),所述第二肋板(88)的底面与第二支撑板(89)的上表面固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9)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内围板(83)固接,所述第二支撑板(89)上设有一组与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连接的第二安装孔(891);所述第二内围板(83)的底部上还设有一组与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连接的第二连接孔(892)。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任一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纵梁(43)和第二右纵梁(44)的下表面上均设有一前连杆焊接支架(45)和后连杆焊接支架(46),所述前连杆焊接支架(45)与所述第二前横梁(41)贴近,所述后连杆焊接支架(46)位于所述减震器支架(8)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后横梁(42)下表面上还设有后副车架连接柱(47),所述后副车架连接柱(47)下表面上焊接有后副车架连接板(4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梁(31)下表面上还设有前副车架连接柱(35),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柱(35)下表面上焊接有前副车架连接板(3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固定座(2)至少包括在空间上呈手臂弯曲状的主体(21),所述主体(21)的上半部上设有用以容置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的第一容置槽(22),所述第一容置槽(22)的两侧设有开设在所述主体(21)上用以将所述第一左纵梁(33)/第一右纵梁(34)/第二左纵梁(43)/第二右纵梁(44)锁止的第一锁止孔(23);所述主体(21)的下半部上设有用以容置所述门槛梁(1)的第二容置槽(24),所述第二容置槽(24)的两侧设有开设在所述主体(21)上用以连接所述门槛梁(1)锁止的第二锁止孔(2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1)的内侧面上沿其轴线凸设有与其为一体式的下承载板(11),所述下承载板(11)与所述电池包的上承载板(9)固接,且所述下承载板(11)和上承载板(9)之间为面接触;所述下承载板(11)的横截面呈扇形状,内部具有一中空腔(12),其横截面为一直线段(13)和一弧形段(14),所述直线段(13)用于与所述上承载板(9)固接;所述门槛梁(1)内设有一第二容置腔(15),所述第二容置腔(15)内设有与所述门槛梁(1)为一体的第二加强板(17),所述弧形段(14)在与所述门槛梁(1)内侧面的接触点处(16)产生的压力完全垂直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17)。
CN201921427765.8U 2019-08-30 2019-08-30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Active CN211364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7765.8U CN211364708U (zh) 2019-08-30 2019-08-30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7765.8U CN211364708U (zh) 2019-08-30 2019-08-30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64708U true CN211364708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6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7765.8U Active CN211364708U (zh) 2019-08-30 2019-08-30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64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9998A (zh)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CN211364708U (zh) 整体式纯铝电动汽车车架
CN216943268U (zh) 纯电动微型货车下车架
CN21164181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
CN210912607U (zh) 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1311970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108082287B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的半承载式车架结构
CN111216794A (zh)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CN112441120A (zh) 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1683389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轻质钣金纵梁
CN210126555U (zh) 铝合金前副车架
CN215706637U (zh) 小巴车架全铝合金榫卯式硬点组件
CN210911931U (zh) 通用型减震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2447021U (zh) 减震塔及车架
CN212890215U (zh) 一种后防撞梁结构
CN113232471B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悬挂系统的安全型c型梁结构
CN113428231B (zh) 一种车辆纵梁结构、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CN217969656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0912612U (zh) 汽车多连杆型后副车架
CN112441117A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212303800U (zh) 支撑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壳体、车辆
CN217145633U (zh) 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及车辆
CN217400632U (zh) 门体铰链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No.368 Longjin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KUNTYE VEHICLE SYSTEM (C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building G1, Suzhou 2.5 Industrial Park, 88 Dong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 NI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