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5784U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45784U CN211345784U CN201922500842.4U CN201922500842U CN211345784U CN 211345784 U CN211345784 U CN 211345784U CN 201922500842 U CN201922500842 U CN 201922500842U CN 211345784 U CN211345784 U CN 2113457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window
- compressor
- cabinet
- type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所述机壳包括:后箱体,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风道组件适于设置在所述后箱体内,所述后箱体的顶部设有通风区域和遮挡区域,所述遮挡区域适于与至少部分所述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所述室外风道组件正对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通过使遮挡区域遮挡至少部分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室外风道组件,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进入到后箱体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接触,以达到保护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的目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的运行更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外界的杂物或雨水会通过通风口进入到窗式空调器内,以影响窗式空调器内的压缩机或风机等部件的运行,造成窗式空调器的运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使窗式空调器的运行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机壳的窗式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外风道组件,所述机壳包括:后箱体,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风道组件适于设置在所述后箱体内,所述后箱体的顶部设有通风区域和遮挡区域,所述遮挡区域适于与至少部分所述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所述室外风道组件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通过使遮挡区域遮挡至少部分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室外风道组件,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进入到后箱体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接触,以达到保护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的目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的运行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线正对设置,所述遮挡区域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室外风道组件的电机线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区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线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风道组件的风叶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区域由所述后箱体的部分顶壁限定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区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部分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长度小于邻近其的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长度以限定出所述遮挡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前箱体和底盘,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后箱体前后间隔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以限定出适于窗扇伸入的容纳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箱体朝向所述前箱体的侧面为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侧面上设有加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的多个第二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压缩机和风道组件,所述机壳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机壳,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道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后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使遮挡区域遮挡至少部分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室外风道组件,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进入到后箱体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接触,以达到保护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的目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的运行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壳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壳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箱体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窗式空调器;
10、机壳;
1、后箱体;11、固定部;111、第一安装部;112、第二安装部;12、加强件;13、避让部;14、通风区域;15、遮挡区域;151、第一遮挡部;152、第二遮挡部;16、内侧面;161、第二通风口;162、加强部;1621、第一加强筋;1622、第二加强筋;17、顶盖;171、第二连接部;172、侧边;18、外箱;181、第一连接部;182、通风口;1821、扩口;1822、连接部;1823、遮挡侧边;183、第二通孔;
2、后围板;
3、密封件;
4、前箱体;41、容纳槽;
5、底盘;51、第一通孔;
6、电控盒;61、凸起部;
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室外换热器、电控盒6、压缩机和室外风道组件,室外风道组件包括室外风机,该室外风机可以是轴流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包括:后箱体1,压缩机和室外风道组件适于设置在后箱体1内,后箱体1的顶部设有通风区域14和遮挡区域15,遮挡区域15适于与至少部分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室外风道组件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通风区域14可以是窗式空调器100的进风口,通过使遮挡区域15遮挡至少部分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室外风道组件,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14进入到后箱体1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接触,以达到保护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的目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运行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区域15的一部分与压缩机的电机线正对设置,遮挡区域15的另一部分与室外风道组件的电机线正对设置。也就是说,通过使遮挡区域15的一部分遮挡压缩机的电机线,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14进入到后箱体1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压缩机的电机线接触,从而起到保护压缩机的目的。通过使遮挡区域15的另一部分遮挡室外风道组件的电机线,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14进入到后箱体1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室外风道组件的电机线接触,从而起到保护室外风道组件的目的。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区域15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遮挡部151和第二遮挡部152,第一遮挡部151与压缩机的电机线正对设置,第二遮挡部152与风道组件的风叶正对设置。也就是说,将第一遮挡部151和第二遮挡部152间隔设置,进而避免第一遮挡部151上的雨水和第二遮挡部152上的雨水相互流动。同时,通过第一遮挡部151对压缩机的电机线进行遮挡,以避免通过通风区域14进入到后箱体1内的雨水或杂物与压缩机的电机线接触,从而起到保护压缩机的目的。通过第二遮挡部152对室外风道组件的风叶进行遮挡,该室外风道组件可以是室外风机,从而避免雨水滴落到室外风机的风叶上,影响风叶的转动,并且该第二遮挡部152也能避免手指或杂物与风叶接触,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区域15由后箱体1的部分顶壁限定出。可以理解的是,遮挡区域15可以是后箱体1的顶壁向通风区域14内延伸形成的,进而使得遮挡区域15和后箱体1的顶壁是一体件,以使遮挡区域15的结构更简单,壳体的结构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区域1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部分第一通风口的长度小于邻近其的第一通风口的长度以限定出遮挡区域15。可以理解的是,通风区域14包括多个间隔设有的第一通风口,遮挡区域15可以设置在通风区域14内,多个第一通风口可以是长条形,部分第一通风口的长度较短以使部分后箱体1的顶部限定出遮挡区域15,从而使得遮挡区域15的结构更简单。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前箱体4和底盘5,前箱体4与后箱体1前后间隔设置在底盘5上以限定出适于窗扇伸入的容纳槽41。可以理解的是,窗式空调器100适于支撑在墙体的窗口上,窗口内设有可移动的窗扇,该窗扇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在窗口内以打开或关闭窗口。机壳10被容纳槽41分隔成前箱体4和后箱体1,窗扇的至少一部分可伸入到容纳槽41内,该前箱体4内设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该后箱体1内设有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机壳10的外周壁上设有容纳槽41,将机壳10分隔成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窗扇的至少一部分可伸入到容纳槽41内。这样便于将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到窗口内,便于窗式空调器100与窗口和窗扇相配合,便于提高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后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便于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41由机壳10的顶壁向下凹入,不仅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窗式空调器100的顶壁受力较大而发生损坏,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设置可靠性和工作性能。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箱体1朝向前箱体4的侧面为内侧面16,内侧面16上设有第二通风口161,第二通风口161邻近电控盒6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风机运行,气流能通过第二通风口161流动对电控盒6进行散热,进而达到对电控盒6散热的目的。同时,窗式空调器100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161进风,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进风量。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侧面16上设有加强部162。也就是说,可通过加强部162对后箱体1的内侧面16进行加固,以防止内侧面16发生变形,进而使得机壳10的结构更稳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62包括第一加强筋1621以及连接在第一加强筋1621上的多个第二加强筋1622。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加强筋16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1622分别对后箱体1的内侧面16进行加固,以使内侧面16更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621可以沿后箱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1622沿后箱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进而使得内侧面16的结构更稳固。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62位于第二通风口161的下方。也就是说,可将加强部162设置在第二通风口161的下方,进而保证第二通风口161下方的部分内侧面16的结构更稳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压缩机和风道组件,机壳10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机壳10,压缩机和风道组件均设置在后箱体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通过使遮挡区域15遮挡至少部分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室外风道组件,进而避免通过通风区域14进入到后箱体1内雨水与压缩机和/或室外风道组件接触,以达到保护压缩机和室外风道组件的目的,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运行更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包括:后箱体1和后围板2,后围板2设置在后箱体1内,室外风机适于固定在后围板2上,电控盒6适于放置在后箱体1内,后箱体1的顶部设有固定部11,固定部11与电控盒6和/或后围板2相连以限制电控盒6相对于后围板2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电控盒6设置在后箱体1内,将室外风机安装在箱体内的后围板2上,同时电控盒6和/或后围板2通过固定部11与后箱体1相连,以使电控盒6和后围板2固定在后箱体1内,从而达到限制电控盒6和后围板2之间位置的目的,进而避免电控盒6相对于后围板2晃动,从而达到避免电控盒6和室外风机发生干涉的现象,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稳定性。
具体地,后箱体1可以设置在室外,通过将电控盒6设置在后箱体1内,以增大电控盒6的安装空间,从而使得电控盒6的安装固定更方便。优选地,可以将电控盒6设在室外风机对应的空气流道中,从而可以利用流动的空气对电控盒6进行散热,提高电控盒6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通过限制电控盒6相对于后围板2的位置,进而避免电控盒6相对于后围板2晃动,以达到避免电控盒6和室外风机发生干涉的现象。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1包括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第一安装部111适于与电控盒6相连,第二安装部112与后围板2相连。也就是说,电控盒6通过第一安装部111与后箱体1相连,后围板2通过第二安装部112与后箱体1相连,进而使得电控盒6和后围板2能更稳固地设置在后箱体1内,同时也进一步避免电控盒6相对于后围板2晃动,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1可以包括设在后箱体1的顶壁上的第一穿孔和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穿孔螺纹连接在电控盒6上,进而使得电控盒6与后箱体1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12可以包括设在后箱体1的顶壁上的第二穿孔和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穿孔螺纹连接在后围板2上,进而使得后围板2与后箱体1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1可以是一个,第二安装部112可以是两个,进而分别将电控盒6和后围板2固定在后箱体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限定,只要能保证电控盒6和后围板2与后箱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即可,在此对数量不做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间隔设置。也就是说,通过使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间隔设置在后箱体1的顶部,从而便于根据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的位置固定电控盒6和后围板2,,以进一步避免电控盒6和室外风机发生干涉的现象。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密封件3,密封件3密封设置在后围板2与后箱体1的顶壁之间。也就是说,通过密封设置在后围板2与后箱体1之间的密封件3,可以防止空调运行时风从后围板2与后箱体1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避免对空气交换造成影响,以保证空调的能效不受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3可以是PE海绵,后箱体1内设有室外换热器,密封件3延伸至室外换热器与后箱体1的顶壁之间,进而防止空调运行时风从室外换热器与后箱体1的顶壁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保证大部分空气全部流向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避免对空气交换造成影响,以保证空调的能效不受影响。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箱体1的顶壁上设有加强件12。也就是说,通过加强件12对后箱体1的顶壁的强度进行加强,以使壳体的结构更稳固。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沿后箱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加强件12大体呈长条形,以进一步对后箱体1的顶壁的强度进行加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可以是由后箱体1的部分顶壁向上凸起限定出,进而使得加强件12的结构更简单。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后箱体1的顶壁设有避让部13,避让部13适于与部分压缩机正对设置以避让压缩机。可以理解的是,窗式空调器100的压缩机设置在后箱体1内,通过使避让部13与部分压缩机正对设置,进而避免窗式空调器100在运输搬运时,压缩机与后箱体1发生碰撞,从而起到保护压缩机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避让部13可以是由后箱体1的部分顶壁向上凸起限定出,从而使得避让部13的结构更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的顶部设有冷媒管,避让部13与冷媒管正对设置,避免窗式空调器100在运输搬运时,冷媒管与后箱体1发生碰撞,以起到保护冷媒管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还包括防撞海绵,防撞海绵设在后箱体1的内表面上,至少部分防撞海绵设置在避让部13上,防撞海绵适于与部分压缩机正对设置。也就是说,通过在后箱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防撞海绵,从而进一步避免在窗式空调器100在运输搬运时,压缩机与后箱体1发生碰撞,从而起到保护压缩机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6的顶部设有朝向后箱体1的顶壁凸起的凸起部61,凸起部61与固定部11相连以使电控盒6固定在后箱体1上。也就是说,电控盒6通过凸起部61与固定部11连接,进而使得雨水能沿着凸起部61向下滑落,避免雨水沉积在电控盒6的顶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包括:底盘5、后箱体1和多个固定件7,室外换热器适于放置在底盘5上,后箱体1设在底盘5上,室外换热器适于设在后箱体1内,后箱体1包括顶盖17和顶部设有开口的外箱18,顶盖17盖设在开口上。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顶盖17盖设在外箱18的开口上,进而使得后箱体1为分体式结构,在需要对后箱体1内的零件进行检修时,可将顶盖17拆掉,以便通过开口看到后箱体1的内部结构,从而便于对窗式空调器100进行检修,减小拆卸难度,提高了拆装效率。
外箱18的周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81,顶盖17的周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171,多个第一连接部181一一对应地与多个第二连接部171相接触,每个第一连接部181和相应的第二连接部171均通过固定件7连接以将顶盖17连接在外箱18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外箱18的每个第一连接部181均和顶盖17上相应的第二连接部171相接触,进而便于固定件7的安装,以使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71的连接更稳固,从而使顶盖17能稳定地安装在外箱18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连接部171上均设有安装孔,每个第一连接部181上均设有螺纹孔,固定件7穿过安装孔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以使顶盖17稳固地安装在外箱18上。同时通过使每个第一连接部181均和相应的第二连接部171相接触,以避免顶盖17和外箱18之间的接触面不平导致安装孔和螺纹孔之间形成错位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安装孔和螺纹孔的对孔更精准,进而便于固定件7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81、第二连接部171和固定件7均为七个,进而使得顶盖17能稳定地安装在外箱18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81、第二连接部171和固定件7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限定,只要能使顶盖17稳定地安装在外箱18上即可,在此对该数量不做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盖17上设有侧边172,侧边172围绕外箱18设置,部分侧边172朝向外箱18凹陷以限定出多个第二连接部17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顶盖17的侧边172围绕外箱18设置,以起到保护外箱18的目的,并且使部分侧边172凹陷形成第二连接部171,以使第二连接部171和侧边172为一体件,从而减小零件数量,使得顶盖17的结构更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18的部分侧壁朝向顶盖17凸起限定出多个第一连接部18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81可以是外箱18的部分侧壁朝向顶盖17凸起限定出的,进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81和外箱18为一体件,从而减小零件数量,使得外箱18的结构更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连接部181和相应的第二连接部171均为面接触。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71接触的稳定性,以使机壳10的结构更稳定。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18的外侧面上设有通风口182,通风口182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朝外凹入的扩口1821以增加通风量。可以理解的是,室外换热器通过通风口182进行换热,通过在通风口182的侧壁上设置扩口1821,进而增加通风口182的通风面积,以提高通风口182的通风量,从而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扩口1821两侧的连接部1822,两侧的连接部1822分别与底盘5和顶盖17相连。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在扩口1821两侧的连接部1822,一方面增加了外箱18与底盘5和顶盖17的装配空间,使得外箱18与底盘5和顶盖17的连接更稳固。另一方面,将连接部1822设置在扩口1821的两侧以减少连接部1822的挡风现象,进而避免连接部1822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18的外侧面上设有通风口182,通风口182的至少一个侧壁设有遮挡侧边1823,遮挡侧边1823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管正对设置以遮挡换热管。也就是说,通过遮挡侧边1823对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管进行遮挡,进而起到保护换热管的目的。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盘5上设有第一通孔51,穿过第一通孔51的第一固定连接件适于固定在室外换热器上。也就是说,第一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51连接在室外换热器上,进而使得室外换热器连接在底盘5上,以室外换热器能更稳固地安装在后箱体1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18上设有第二通孔183,穿过第二通孔183的第二固定连接件适于固定在室外换热器上。也就是说,第二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二通孔183连接在室外换热器上,进而使得室外换热器连接在外箱18上,以提高对室外换热器的约束,从而提高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183正对设置。也就是说,可以使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183正对设置,进而使固定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183后连接在室外换热器上,以提高室外换热器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可以是螺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窗式空调器的机壳,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室外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后箱体,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风道组件适于设置在所述后箱体内,所述后箱体的顶部设有通风区域和遮挡区域,所述遮挡区域适于与至少部分所述压缩机和/或至少部分所述室外风道组件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线正对设置,所述遮挡区域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室外风道组件的电机线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区域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压缩机的电机线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遮挡部与所述风道组件的风叶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区域由所述后箱体的部分顶壁限定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区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部分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长度小于邻近其的所述第一通风口的长度以限定出所述遮挡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前箱体和底盘,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后箱体前后间隔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以限定出适于窗扇伸入的容纳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箱体朝向所述前箱体的侧面为内侧面,所述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上设有加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上的多个第二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下方。
1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
压缩机和风道组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道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后箱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500842.4U CN21134578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PCT/CN2020/125178 WO2021135600A1 (zh) | 2019-12-31 | 2020-10-30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和窗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500842.4U CN21134578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45784U true CN211345784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2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500842.4U Active CN211345784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4578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3959A (zh) * | 2020-08-28 | 2020-10-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机壳部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CN112124792A (zh) * | 2020-10-15 | 2020-1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包装结构及窗式空调组件 |
WO2021135600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和窗式空调器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500842.4U patent/CN2113457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35600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和窗式空调器 |
CN111853959A (zh) * | 2020-08-28 | 2020-10-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机壳部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CN112124792A (zh) * | 2020-10-15 | 2020-1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包装结构及窗式空调组件 |
CN112124792B (zh) * | 2020-10-15 | 2021-11-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包装结构及窗式空调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345784U (zh)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
CN211476123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1623425A (zh) | 空调装置 | |
CN211476125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1345785U (zh)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
CN211575483U (zh)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
CN211476124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1261055U (zh) | 电控盒及窗式空调器 | |
CN219243751U (zh) | 一种电控盒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97906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11925946U (zh) | 一种散热通道装配件、隔板散热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5872450U (zh) | 电控盒和空调器 | |
CN217303007U (zh) | 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 |
CN21664435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5342445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12005991U (zh) | 电控盒散热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0898040U (zh) | 一种通风散热的电柜 | |
CN202056985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0832297U (zh) | 空调外壳、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JP3515206B2 (ja) | 冷凍機の電装箱 | |
WO2021135600A1 (zh) | 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和窗式空调器 | |
CN216114389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7635898U (zh) | 天花机 | |
CN215637641U (zh) |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21923739U (zh) |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