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9437U -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9437U
CN211289437U CN201922079636.0U CN201922079636U CN211289437U CN 211289437 U CN211289437 U CN 211289437U CN 201922079636 U CN201922079636 U CN 201922079636U CN 211289437 U CN211289437 U CN 211289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obile terminal
main
screw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96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清森
陈俊灵
梁剑强
黄丽斌
阳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v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e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e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e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96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9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9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9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包括主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在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拦挡凸起,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设置在主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且其一端均与主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打开下支架时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成第一夹角从而形成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打开上支架使得上支架与主支架之间成第二夹角,此时上支架和拦挡凸起配合用于放置移动终端。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均主支架铰接,不用时可以转动上支架和下支架使其分别贴合在主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这样占用空间少、方便携带。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调节上支架的打开角度,进而调节移动终端的视角,适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移动终端支架基本都是固定结构,不可折叠,占用体积大,这样在出差和旅行过程中就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支架占用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包括主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
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拦挡凸起,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且其一端均与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铰接;
打开所述下支架使得所述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基本呈“人”字型,从而形成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打开所述上支架使得所述上支架与主支架之间成第二夹角,此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拦挡凸起配合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
一般地,所述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基本呈“人”字型时两者所在的平面之间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80-150°;所述第二夹角为50-90°,调节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用于改变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程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为90°。
其中,所述拦挡凸起包括一个限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凹槽为弧形凹槽。
其中,所述下支架的长度为所述主支架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其中,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一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两侧对应的侧板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连接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将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铰接在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且使得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每个连接件包括螺钉、空心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硅胶阻尼、第二硅胶阻尼和螺丝,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一硅胶阻尼、第二转动轴和第二硅胶阻尼沿着所述螺钉的头端到尾端的方向依次套装在所述螺钉上;所述螺钉的尾端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丝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第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螺钉上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一硅胶阻尼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和第二硅胶阻尼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螺钉的尾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螺丝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外并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的第一端还设有限位斜面,用于在所述下支架打开时顶住所述主支架以限制所述下支架打开的第一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凹槽上还设有充电通孔或者充电缺口,用于充电线头穿过所述充电通孔或者充电缺口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包括主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在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拦挡凸起,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设置在主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且其一端均与主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打开下支架时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成第一夹角从而形成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打开上支架使得上支架与主支架之间成第二夹角,此时上支架和拦挡凸起配合用于放置移动终端。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均主支架铰接,不用时可以转动上支架和下支架使其分别贴合在主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这样占用空间少、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打开工作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折叠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上支架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正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的右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架沿着图5中A-A方向的剖面;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包括主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在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拦挡凸起,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设置在主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且其一端均与主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打开下支架时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成第一夹角从而形成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打开上支架使得上支架与主支架之间成第二夹角,此时上支架和拦挡凸起配合用于放置移动终端。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均主支架铰接,不用时可以转动上支架和下支架使其分别贴合在主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这样占用空间少、方便携带。
下述实施例中,以图1为例,主支架1、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右端分别为其第一端。
实施例:
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包括主支架1、上支架2和下支架3,在主支架1的第一端设有拦挡凸起11,上支架2和下支架3分别设置在主支架1的上方和下方,且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一端均与主支架1的第一端铰接,打开下支架3时主支架1和下支架3之间基本呈“人”字型,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基本呈“人”字型时两者所在平面之间成第一夹角从而形成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打开上支架2使得上支架2与主支架1之间成第二夹角,此时上支架2和拦挡凸起11配合用于放置移动终端。如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上支架2和下支架3均主支架1铰接,不用时可以转动上支架2和下支架3使其分别贴合在主支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这样占用空间少、方便携带。
具体的,为了使得下支架3打开时主支架1和下支架3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一般的,设计第一夹角为80-160°之间都可以使得主支架1和下支架3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只是主支架1和下支架3长度固定的情况下,主支架1和下支架3之间的第一夹角越大,支撑点的高度就越低,相反,第一夹角越小,支撑点的高度就越高,但是第一夹角不能过小,若过小形成的支撑结构则不稳定。本实施例中当下支架3打开时主支架1和下支架3之间第一夹角为90°,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一般的,上支架2与主支架1之间成的第二夹角在50-90°之间时,都可以用来支撑移动终端,但是第二夹角的大小决定了移动终端放置后的倾斜程度,本实施例中上支架2可以随意调节并在任意位置固定,具体的,上支架2与主支架1之间成的第二夹角可以在0~90°之间调节,用于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视角来调节第二夹角的大小用于改变移动终端的倾斜程度。常用的,可以直接调节上支架2与主支架1之间成的第二夹角为90°,这样上支架2和下支架3基本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满足大多数人喜欢的视角。
其中,拦挡凸起11包括一个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的外端部向上翘起,用于防止移动终端滑落。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凹槽设置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外端部略微翘起,且两个角处进行了倒角处理,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一般的,为了使得主支架1和下支架3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由于移动终端放置其重心后倾斜,因此下支架3的长度一般要小于主支架1的长度,通常,下支架3的长度为主支架1长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都可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本实施例中,下支架3的长度基本为主支架1长的三分之一。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主支架1包括一个平板16和设置在该平板16两侧的两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的第一端为主支架1的第一端,该第一端设置有拦挡凸起11。一般的,在采用模具加工时侧板12和拦挡凸起11采用一体化成型。在平板16的一端与拦挡凸起11和两个侧板12之间围成了一个安装通孔13,安装通孔13对应的两个侧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在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轴套20和第三连接轴套31,第二连接轴套20和第三连接轴套31上分别形成第二连接孔21和第三连接孔311。
进一步的,该支撑架还包括用于连接主支架1、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连接件,上支架2的第二连接轴套20和下支架3的第三连接轴套31分别设置在安装通孔13内,连接件用于穿过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21和第三连接孔311将上支架2和下支架3铰接在主支架1的第一端,且使得上支架2和下支架3分别位于主支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样无需使用该支架时候则将上支架2和下支架3折叠,使得上支架2和下支架3分别位于主支架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不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当需要使用该支架时打开该上支架2和下支架3即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两个侧板12的厚度大于平板16的厚度,使得两个侧板12和平板16之间形成一个槽,当上支架2折叠后刚好位于该槽内,上支架2的上端面和侧板12上端平齐,整体美观。
具体的,如图7,本实施例的主支架1、上支架2和下支架3的连接结构为对称结构,即主支架1的两个侧板12处连接形式相同,此处针对一端的连接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件包括两个,每个连接件包括螺钉41、空心的第一转动轴42和第二转动轴44、第一硅胶阻尼43、第二硅胶阻尼45和螺丝46,其中,第一转动轴42、第一硅胶阻尼43、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45尼沿着螺钉41的头端到尾端的方向依次套装在螺钉41上;螺钉41的尾端还设有螺纹孔,螺丝41设置在该螺纹孔内。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套2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侧边的一端处,形成两个第二连接孔21,且分别设置在上支架2第一端的两侧,两个第二连接孔21分别位于第三连接孔311的两端,两个第一连接孔14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连接孔21的两端;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21和第三连接孔311位于同一轴线上。螺钉41上设有第一转动轴42和第一硅胶阻尼43的部分设置在第三连接孔311的一端内,螺钉41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尼45的部分设置在第二连接孔21内,螺钉41的尾端设置在第一连接孔14内,螺丝46设置在第一连接孔14外并通过螺纹孔与螺钉41连接。这样转动上支架2到任意位置时,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尼45与第二连接轴套2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上支架2可以稳定在此位置,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视角调节第二夹角的大小,进而调节移动终端的倾斜程度。第一转动轴42和第一硅胶阻尼43与第三连接轴套31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下支架3可以撑开在任意角度时保持稳定。
其中,组装时,先将第一转动轴42、第二转动轴44、第一硅胶阻尼43、第二硅胶阻尼45依次套装装在螺钉41,然后再将螺钉41上设有第一转动轴42和第一硅胶阻尼43的部分装配在第三连接孔311的一端内,接着将螺钉41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尼45的部分装配在第二连接孔21内,接着将螺钉41的尾端装配在第一连接孔14内,然后在第一连接孔14外并装上螺丝46,使得螺丝46与螺钉41连接,这样就完成了一端的装配,另一端装配形式和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8-10,螺钉41的外表面为六棱柱状,第一转动轴42、第一硅胶阻尼43、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尼45上的安装孔也是六棱柱状,这样使得第一转动轴42、第二转动轴44、第一硅胶阻尼43、第二硅胶阻尼45套装在螺钉41上之后形成限位,同时,在第一转动轴42上设有第一凸条421,在第二转动轴44上也设有第二凸条441,对应的,在上支架2上的第二连接轴套20的内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凹槽201,在下支架3的第三连接轴套31的内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凹槽312,当螺钉41上设有第一转动轴42和第一硅胶阻尼43的部分装配在第三连接孔311的一端内时,第二限位凹槽312和第一转动轴42上的第一凸条421限位配合,当螺钉41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尼45的部分装配在第二连接孔21内时,第二转动轴44上也设有第二凸条441和第二连接轴套20的内表面的第一限位凹槽201限位配合,再螺丝46与螺钉41连接将第一转动轴42、第一硅胶阻尼43、第二转动轴44和第二硅胶阻尼45夹紧,当上支架2和下支架3转到任意位置时,靠第一硅胶阻尼43和第二硅胶阻尼45与相邻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保持上支架2和下支架3稳定。
进一步的,在下支架3的第一端还设有限位斜面32,当下支架3打开90°时,下支架3的限位斜面32顶住主支架1,限制下支架3进一步打开,使得主支架1和下支架3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弧形凹槽上还设有充电缺口15,方便充电线头穿过该充电缺口15对移动终端充电,这样可以在一边使用移动终端时一边对其进行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弧形凹槽上设有充电通孔,以方便移动终端充电。
综上,本实施例的提供的支架可折叠,占用空间少,方便携带;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调节上支架2的打开角度,进而调节移动终端的视角,适用性更强。本实施例可适用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
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拦挡凸起,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上方和下方,且其一端均与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铰接;
打开所述下支架使得所述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基本呈“人”字型,从而形成支撑底座用于支撑移动终端;打开所述上支架使得所述上支架与主支架之间成第二夹角,此时所述上支架和所述拦挡凸起配合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基本呈“人”字型时两者所在的平面之间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80-150°;
所述第二夹角为50-90°,调节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用于改变所述移动终端的倾斜程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凸起包括一个限位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为弧形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长度为所述主支架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设有一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两侧对应的侧板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第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连接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将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铰接在所述主支架的第一端,且使得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每个连接件包括螺钉、空心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硅胶阻尼、第二硅胶阻尼和螺丝,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一硅胶阻尼、第二转动轴和第二硅胶阻尼沿着所述螺钉的头端到尾端的方向依次套装在所述螺钉上;所述螺钉的尾端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丝设置在所述螺纹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第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螺钉上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一硅胶阻尼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一端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和第二硅胶阻尼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螺钉的尾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螺丝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外并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钉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第一端还设有限位斜面,用于在所述下支架打开时顶住所述主支架以限制所述下支架打开的第一角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上还设有充电通孔或者充电缺口,用于充电线头穿过所述充电通孔或者充电缺口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CN201922079636.0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Active CN211289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9636.0U CN21128943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9636.0U CN21128943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9437U true CN211289437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9636.0U Active CN21128943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9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9011B1 (ko) 전자기기용 스탠드 힌지와 이를 장착한 전자기기
US9128668B2 (en) Multiple suction cup attachment platform: sec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on a vertical surface
US10092105B2 (en) Collapsible multi-position modular easel stand
DE112009004949B4 (de) Tragevorrichtung zum Tragen einer Flachanzeige und selbsttragende Flachanzeigevorrichtung
US20100072334A1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US20130079066A1 (en) Mobile Device Support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10010009U (ko) 휴대용 소형 전자 기기용 접힘가능성 스탠드
US20090221333A1 (en) Cell Phone Device
US20210059402A1 (en) Folding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1877735A (zh) 支撑结构及具该支撑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1289437U (zh)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US20130140413A1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6149350U (zh) 一种手机壳
CN210624073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支架
WO2022199353A1 (zh) 一种保护壳
CN212115396U (zh) 一种可折叠手机桌面支架
WO2016131117A1 (pt)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aplicada em capa de aparelho de telefone celular e suporte para bastão selfie (autorretrato)
CN212086261U (zh) 折叠支架
KR20130007167U (ko) 휴대폰용 접이식 받침구
CN213399372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14405451U (zh)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KR200457661Y1 (ko) 와이드형 휴대폰 거치대
KR200488289Y1 (ko) 휴대 단말기 거치수단
CN212203717U (zh)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9 1st-6th floor, 1st floor, 6th floor, No.7 office building, yuan plant area, Longcheng industry and trade, Gaofe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v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1st-6th floor, 1st floor, 6th floor, No.7 office building, yuan plant area, Longcheng industry and trade, Gaofe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EN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