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1977U - 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21977U CN211221977U CN201921780834.3U CN201921780834U CN211221977U CN 211221977 U CN211221977 U CN 211221977U CN 201921780834 U CN201921780834 U CN 201921780834U CN 211221977 U CN211221977 U CN 2112219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extrusion
- face
- altogether
- crow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涉及共挤条加工领域,它包括主模体,主模体上安装有加热件,主模体包括共挤环及基模底座,共挤环轴向具有管材口模通道,并且共挤环外表面具有共挤料进料口,共挤环包括主流道,共挤料进料口与主流道相连通,共挤环连接于基模底座的一端,其中共挤环具有相对的A面部及B面部,A面部及B面部上分别设置分流流道,B面部设置第一分流流道,A面部设置第二分流流道,主流道与其中一分流流道相连通,第一分流流道内具有B面转向口,所述第二分流流道内具有A面转向口,B面转向口延伸至A面转向口形成转向孔,使得共挤条挤出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在与管道一体复合时不易出现共挤条凹凸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挤条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管道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建材,在输送物质上尤其重要,例如水。在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管道,有PE管道、PPR管道等,而PPR管道因其特有的优点已成为家装给水管道的首选。如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热水与冷水,而管道往往也为此作出区分。PPR管道也不例外,根据输送水的温度分为冷水管和热水管。普遍地,现在市面上用不同颜色的共挤条与PPR管材的一体复合来区分冷水管以及热水管。为客户在安装及维修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区分出冷热水管,一般管道生产企业会在热水管的外表面通过共挤装置共挤的方式挤出大小粗细均匀的共挤条。
在管材挤出过程中,传统的共挤条模具设置在模头中间部位,需要较高的压力,导致其共挤条过深。专利号为CN105415638A的“一种新型的前置共挤环”的专利,发明人认为,该前置共挤环在熔体出模后易出现凹凸现象,同时在停机后共挤装置在重新开机的时候,易出现堵料现象,拆开加热件及共挤环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需要重新进行加热,造成时间的浪费,不利于持续稳定生产,也不利于高效生产。在塑料管道加工过程中,高速化及自动化是衡量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高效的情况下保证质量也是现今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的追求目标和必然趋势。因共挤条在高速挤出过程中与管材一体复合过程中会出现挤出不稳定的情况,在高速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共挤条凹凸,管材内表面小圈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的共挤条模具中存在的共挤条在高速挤出与管材一体复合过程中共挤条凹凸的问题,并为解决上述现有的共挤条模具中存在的共挤条在高速挤出与管材一体复合过程中共挤条凹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以使针对上述现有的共挤条模具中存在的共挤条在高速挤出与管材一体复合过程中共挤条凹凸的技术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包括主模体,所述主模体上安装有加热件,所述主模体包括共挤环及基模底座,所述共挤环轴向具有管材口模通道,并且所述共挤环外表面具有共挤料进料口,所述共挤环包括主流道,所述共挤料进料口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所述共挤环连接于所述基模底座的一端,其中所述共挤环具有相对的A面部及B面部,A面部及B面部上分别设置分流流道,B面部设置第一分流流道,A面部设置第二分流流道,所述主流道与其中一分流流道相连通,第一分流流道内具有B面转向口,所述第二分流流道内具有A面转向口,B面转向口延伸至A面转向口形成转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还包括口模压板,所述口模压板与所述共挤环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口模压板与所述共挤环具有A面部的一端连接,并且A面部与B面部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模底座与所述共挤环具有B面部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具有两个主流口,一所述主流口将所述第一分流流道分成第一分流部及第二分流部,另一主流口与共挤料进料口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流流道包括复分流道及共挤条通道,所述复分流道包括第一复分流道部及第二复分流道部,所述第一复分流道部及所述第二复分流道部相互对称,所述复分流道具有四个端部,四个所述端部分别向所述管材口模通道延伸形成四个用于输出共挤条的共挤条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A面转向口包括第三转向口及第四转向口,所述第三转向口将所述第一复分流道分成第一次分流道部及第二次分流道部,所述第四转向口将所述第二复分流道部分成第三次分流道部及第四次分流道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部与所述第二分流部相互对称。
进一步地,四个共挤条通道环形阵列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使得共挤条在高速挤出与管材一体复合的过程中挤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在共挤条高速生产的过程中熔体出模后不易出现凹凸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提高了清理效率,在出现共挤环流道堵的情况下,不需要拆加热件和共挤环就能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提升了共挤环生产效率,减少传统模式下在清理后共挤环需重新加热的情况,减少时间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的共挤环模具离口模近,熔体出模距离短,使得管材在高速挤出过程中不易因牵引力大而造成的共挤条间距的均匀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不易在高速生产过程中因管材收缩差异大而造成共挤条凹陷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改善高速生产过程中管材壁厚波动而造成的内小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中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提升共挤环内部压力,保障工作转速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结构简单更易实现,制造成本较为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在高速生产过程中共挤料流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之共挤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之B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PPR管道快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之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口模压板-1,主模体-2,共挤环-21,分流流道-21A,管材口模通道-211,共挤料进料口-212,主流道-213,主流口-213A,A面部-214,第二分流流道-2141,A面转向口-214B,复分流道-214C,第一复分流道部-214D,第一次分流道部-214D1,第二次分流道部-214D2,第三次分流道部-214D3,第四次分流道部-214D4,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共挤条通道-214F,第三转向口-214G,第四转向口-214H,共挤条通道-214F,B面部-215,B面转向口-215A,第一分流部-215C,第二分流部-215D,第一转向口-215E,第二转向口-215F,第一分流流道-2151,基模底座-22,加热件-3,加热圈-31,第一螺栓安装孔-4,第二螺栓安装孔-5,第三螺栓安装孔-6,第四螺栓安装孔-7,第一连接螺栓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工作时需连接电源,该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包括主模体2,所述主模体2上安装有加热件3,所述主模体2包括共挤环21及基模底座22,所述共挤环21轴向具有管材口模通道211,并且所述共挤环21外表面具有共挤料进料口212,所述共挤环21包括主流道213,所述共挤料进料口212与所述主流道213相连通,所述共挤环21连接于所述基模底座22的一端,其中所述共挤环21具有相对的A面部214及B面部215,A面部214及B面部215上分别设置分流流道21A,B面部215设置第一分流流道2151,A面部214设置第二分流流道2141,所述主流道213与其中一分流流道21A相连通,第一分流流道2151内具有B面转向口215A,所述第二分流流道2141内具有A面转向口214B,B面转向口215A延伸至A面转向口214B形成转向孔,这样的设计使得共挤条在与管材进行一体复合时,共挤条挤出稳定,不易产生共挤条出条后的凹凸现象。更进一步地,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为与所述共挤环21的同中心轴线的通孔。所述A面部214与B面部215的配合设计,使得原本的原料在共挤环21中的流动方向改变,更有利于在共挤条稳定出条的情况下与管材一体复合,形成平整的管材表面。具体而言,所述共挤料进料口212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地,所述共挤料进料口212在所述共挤环21正上方。值得一提的是,原料在所述主流道213的流动路径相较于原有的结构更加有曲度,使原料在流动过程中较为平缓,形成共挤条与管材复合时不易产生凹凸现象,即出条结构不稳定现象。
具体地,所述主模体2上安装有加热件3,所述加热件3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圈31,也可以为加热块。加热圈31可为常见的电阻加热圈31。
进一步地,该用于PPR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还包括口模压板1,所述口模压板1与所述共挤环2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口模压板1所述共挤环21上加热件3的作用下通过共挤环21的热传导进行加热。此外,因出模需要,所述口模压板1轴向具有出模通孔。与出模通孔、管材口模通道211相对应地,所述基模底座22具有轴向出模口。
所述口模压板1的设置,使得在高速生产过程中不会因管材壁厚波动而产生内小圈现象。
所述A面部214、B面部215以及口模压板1的配合设计,不仅使得共挤条出条稳定,不易出现共挤条与管材复合过程中共挤条相对于管材凹凸的情况,而且不易产生复合时管材内小圈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口模压板1与所述共挤环21具有A面部214的一端连接,并且A面部214与B面部215相对可拆卸地连接,增加了 A面部214以及B面部215在堵料处理及清理时的灵活性。
A面部214、B面部215的位置设置使得熔体出模距离缩短,共挤条间距均匀,并且不易发生共挤条与管材复合不平整现象。A面部214及B面部215的连接方式设计,便于不拆掉加热件3以及共挤环21即可清理和处理堵料,在堵料后直接拆下A面部214或者直接清理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基模底座22与所述共挤环21具有B面部215的一端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共挤环21的A面部214在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周围环向阵列设置4个第一螺栓安装孔4,所述共挤环21的B面部215相应地在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周围环向阵列设置4个第二螺栓安装孔5,所述基模底座22相应地在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周围环向阵列设置4个第三螺栓安装孔6,同样地,所述口模压板1相应地在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周围环向阵列设置4个第四螺栓安装孔7。
基于上述相互之间对应的共挤环21螺栓安装孔,共挤环21螺栓安装孔与螺栓配合螺纹连接。上述各部件不限于螺栓安装孔与螺栓配合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例如卡合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A面部214在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周围环向阵列设置第一连接螺栓孔8,所述B面部215的B面的相反面在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周围环向阵列设置第二连接螺栓孔,两个面部分别有4个。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孔8与所述第二连接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A面部214一端面为A面,所述第一螺栓安装孔4的螺栓安装口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孔8的连接螺栓口在A面上具有同一圆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流道2151的端部具有所述B面转向口215A。具体地,所述B面转向口215A包括第一转向口215E及第二转向口215F,所述第一分流流道2151具有两个端部,为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对应开设所述第一转向口215E及所述第二转向口215F。转向孔的设置,便于改变原料流动方向,输送原料,使其从B面部215进入A面部214。
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213具有两个主流口213A,一所述主流口213A将所述第一分流流道2151分成第一分流部215C及第二分流部215D,另一主流口213A与共挤料进料口212相互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流流道2141包括复分流道214C及共挤条通道214F,所述复分流道214C包括第一复分流道部214D及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所述第一复分流道部214D及所述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相互对称,所述复分流道214C具有四个端部,四个所述端部分别向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延伸形成四个用于输出共挤条的共挤条通道214F。此外,所述第一分流流道2151及所述第二分流流道2141为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A面转向口214B包括第三转向口214G及第四转向口214H,所述第三转向口214G将所述第一复分流道214D分成第一次分流道部214D1及第二次分流道部214D2,所述第四转向口214H将所述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分成第三次分流道部214D3及第四次分流道部214D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部215C与所述第二分流部215D相互对称。
进一步地,四个共挤条通道214F环形阵列式设置。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共挤条通道214F与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相连通,4个所述共挤条通道214F除位置外完全相同。
在工作状态下,成型的管材从所述基模底座22的出料端送入所述共挤环21进行共挤条的涂抹,在本实用新型中,共挤条的涂抹具有一定的巧妙性,原料从所述共挤料进料口212挤出进入,再进入主流道213,由主流道213均匀地分配到B面部215的所述第一分流流道2151中,再由B面转向口215A通过转向孔进至A面转向口214B,即第三转向口214G及第四转向口214H,所述第三转向口214G将原料均匀分配到第一次分流道部214D1及第二次分流道部214D2,所述第四转向口214H将原料均匀分配到第三次分流道部214D3及第四次分流道部214D4,最后由第一次分流道部214D1、第二次分流道部214D2、第三次分流道部214D3及第四次分流道部214D4分别输送到各自的共挤条通道214F中,与管材一体成型的复合,完成在管材上共挤条的设置,在这样的共挤条原料流动轨迹下,共挤条与管材复合得更加平稳,减少了因共挤条与管材复合时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管材的浪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所述原理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的变形或修改。
由此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功能和结构原理的该实施例已被充分说明和描述,在没有背离这些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涵盖在附属权利要求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9)
1.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体(2),所述主模体(2)上安装有加热件(3),所述主模体(2)包括共挤环(21)及基模底座(22),所述共挤环(21)轴向具有管材口模通道(211),并且所述共挤环(21)外表面具有共挤料进料口(212),所述共挤环(21)包括主流道(213),所述共挤料进料口(212)与所述主流道(213)相连通,所述共挤环(21)连接于所述基模底座(22)的一端,其中所述共挤环(21)具有相对的A面部(214)及B面部(215),A面部(214)及B面部(215)上分别设置分流流道(21A),B面部(215)设置第一分流流道(2151),A面部(214)设置第二分流流道(2141),所述主流道(213)与其中一分流流道(21A)相连通,第一分流流道(2151)内具有B面转向口(215A),所述第二分流流道(2141)内具有A面转向口(214B),B面转向口(215A)延伸至A面转向口(214B)形成转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口模压板(1),所述口模压板(1)与所述共挤环(2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压板(1)与所述共挤环(21)的具有A面部(214)的一端连接,并且A面部(214)与B面部(215)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模底座(22)与所述共挤环(21)具有B面部(215)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213)具有两个主流口(213A),一所述主流口(213A)将所述第一分流流道(2151)分成第一分流部(215C)及第二分流部(215D),另一主流口(213A)与共挤料进料口(212)相互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流道(2141)包括复分流道(214C)及共挤条通道(214F),所述复分流道(214C)包括第一复分流道部(214D)及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所述第一复分流道部(214D)及所述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相互对称,所述复分流道(214C)具有四个端部,四个所述端部分别向所述管材口模通道(211)延伸形成四个用于输出共挤条的共挤条通道(214F)。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面转向口(214B)包括第三转向口(214G)及第四转向口(214H),所述第三转向口(214G)将所述第一复分流道(214D)分成第一次分流道部(214D1)及第二次分流道部(214D2),所述第四转向口(214H)将所述第二复分流道部(214E)分成第三次分流道部(214D3)及第四次分流道部(214D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部(215C)与所述第二分流部(215D)相互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共挤条通道(214F)环形阵列式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0834.3U CN211221977U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0834.3U CN211221977U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21977U true CN211221977U (zh) | 2020-08-11 |
Family
ID=7191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80834.3U Active CN211221977U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219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9640A (zh) * | 2021-01-26 | 2021-06-15 | 佛山巴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管材模具 |
-
2019
- 2019-10-23 CN CN201921780834.3U patent/CN2112219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9640A (zh) * | 2021-01-26 | 2021-06-15 | 佛山巴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管材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899276A (en) | Annular extrusion die with back pressure control | |
CN1008707B (zh) | 外表面加肋塑料管挤压模 | |
CN86108107A (zh) | 复合壁塑管挤压设备及用该设备制造塑管的方法 | |
CN211221977U (zh) | 一种用于ppr管道高速生产的共挤条模具结构 | |
CN110328824B (zh) | 双层共挤机头模具 | |
CA1308531C (en) | Extrusion die assembly | |
CN111300794A (zh) | 一种双色线缆三层共挤装置 | |
CN105398021B (zh) | 一种熔体挤出压力驱动全啮合齿轮的展流方法 | |
CN102765179B (zh) | 五层共挤塑管成型模 | |
CN210415460U (zh) | 双层共挤机头模具 | |
CN209111496U (zh) | 一种新型的管材高效定径装置 | |
CN209832562U (zh) | 一种组合式pe管材真空定径箱和真空定径挤出系统 | |
CN201030638Y (zh) | 一种具有8个模头的塑料线槽线管模座 | |
CN111055468A (zh) |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带有偏转分流孔的挤出模具 | |
CN216466072U (zh) | 一种兼容多种形状管材的多点注塑模具结构 | |
CN105383033A (zh) | 基于旋转剪切层流动态分配的多层复合共挤出方法及模具 | |
CN209176140U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 | |
CN211416177U (zh) | 一种新型双层共挤机头 | |
CN1746003B (zh) | 扁平电缆新型挤出机头 | |
CN213891192U (zh) | 一种带功能层实壁共挤管材模具 | |
CN220242166U (zh) | 一种冷却式真空定径套 | |
CN207669731U (zh) | 挤塑管生产流水线 | |
CN109291394A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及其进料分配方法 | |
CN209756015U (zh) | 一种产出率高的三板块挤出成型模具 | |
CN217834641U (zh) | 一种pe给水管材制造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