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1207U -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11207U
CN211211207U CN201921621275.1U CN201921621275U CN211211207U CN 211211207 U CN211211207 U CN 211211207U CN 201921621275 U CN201921621275 U CN 201921621275U CN 211211207 U CN211211207 U CN 211211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making system
driving
bread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12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建喜
杨淞博
曾勇
梁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12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11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11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11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涉及食品设备领域,所述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转盘,设于所述转盘上且用于夹持餐盒的夹具,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餐盒配合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所述夹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夹具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通过在转盘上设置至少两个夹具用来夹持餐盒,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在夹具的运动轨迹上设置,当转盘转动时,餐盒随夹具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处,完成面包制品制作中面包片的自动烘烤和下料,效率高,人工介入少,自动化程度高,利于快餐行业的推广。

Description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设计主要针对单个面包制品,以家庭早餐式的应用场景为主。在推向快餐行业商业化,传统的自动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自动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缺点:其一,制作效率低下,无法快速在短时间内制作大量面包制品满足高峰客流量的需求;其二,对人工依赖高,且设计模式过于简单,无法实现自动化过程,最终的发展只能用于制作家庭式早餐,难以推广至市场的快餐行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制作效率低下,无法快速在短时间内制作大量面包制品满足高峰客流量的需求,无法实现自动化过程,难以推广至市场的快餐行业的缺陷,提供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及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控制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与餐盒配合使用,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转盘,设于所述转盘上且用于夹持餐盒的夹具,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餐盒配合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所述夹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夹具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通过在转盘上设置至少两个夹具用来夹持餐盒,且本技术方案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在夹具的运动轨迹上设置,当转盘转动时,餐盒随夹具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处,面包片经由烘烤之后,自动落入餐盒中,装有面包片的餐盒继续随转盘转动至下一工位,其他未下料的餐盒依次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处接收面包片并转动至下一工位,以此循环。完成面包制品制作中面包片的自动烘烤和下料,效率高,人工介入少,自动化程度高,利于快餐行业的推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烘烤出料装置通过对对应物料升降、平移的至少一种方式输送至餐盒,并且在输送的过程中对物料烘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物料的第一储料架,带动所述第一储料架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件,将物料从所述第一储料架上推出的第一推送组件,以及对推出的物料烘烤的烘烤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料架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第一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至少两层第一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餐盒配合的自动保温出料装置,所述自动保温出料装置对内部物料保温后输送至餐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保温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物料的第二储料架,带动所述第二储料架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运动的第二驱动件,以及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储料架上推出的第二推送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料架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第二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至少两层第二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加热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送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配合的推杆,设于所述推杆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推杆上,且对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送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配合的推杆,设于所述推杆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推杆上,且对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推杆上的滑槽,以及穿设于所述滑槽内,且将推杆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的压紧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餐盒配合的切料装置,所述切料装置切料后将物料输送至餐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料装置包括用于投料的料筒,用于切料和出料的自动出料刀盘,以及驱动所述自动出料刀盘转动的第四驱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出料刀盘包括设有第一转轴连接部的刀片,以及位于所述刀片下方,且设有第二转轴连接部的托板;所述第一转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部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托板具有缺口,且所述刀片在所述托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托板的缺口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筒包括投料开口端,所述投料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刀片的截面积以及所述托板的截面积,且所述投料开口端紧贴刀片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餐盒配合的淋洒装置,所述淋洒装置对餐盒内的物料淋洒酱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淋洒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物料的储料桶,与所述储料桶连接且用于淋洒物料的料管,用于将物料从储料桶中抽出至料管的输送泵,搭载所述料管的料管支架,以及驱动所述料管支架往复运动的移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夹具配合的自动落餐盒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将餐盒推出的第三推送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外沿,且用于接收所推出餐盒的餐盒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的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外圈配合的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内圈固定的内齿圈,与所述内齿圈啮合的驱动轮,以及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的第五驱动件;所述夹具与所述内齿圈连接,或者,所述夹具与所述轴承内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夹具配合的自动落餐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储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烘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一推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自动保温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自动出料刀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淋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内齿圈与驱动轮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110、可伸缩撑脚;120、万向轮;200、转盘;210、底板;211、安装槽;212、安装孔;220、轴承外圈;221、耳板;230、轴承内圈;240、内齿圈;250、驱动轮;260、螺栓;270、连接部;300、夹具;400、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10、第一储料架;411、第一外壳;412、第一隔板;413、第一提手;414、第一定位件;415、第二定位组件;420、第一升降组件;430、第一驱动件;440、第一推送组件;441、固定板;442、推杆;443、齿条;444、传动齿轮;445、第三驱动件;446、导向组件;4461、滑槽;4462、压紧元件;447、第一传感器;448、感应片;449、推板;450、烘烤箱;451、箱壳;452、托架;453、加热元件;470、护板;500、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10、第二储料架;511、第二外壳;512、第二隔板;520、第二升降组件;530、第二驱动件;540、第二推送组件;600、切料装置;610、刀片;611、第一转轴连接部;612、刀刃;620、托板;621、第二转轴连接部;630、调节垫片;640、外圈固定环;650、料筒;660、感应元件;670、位置传感器;680、料筒旋转组件;681、卡盘;682、齿轮传动机构;6821、主动轮;6822、第一从动轮;6823、第二从动轮;6824、第三从动轮;6825、第四从动轮;6826、第五从动轮;6827、同步带;683、卡盘轮齿;684、固定架;685、卡盘转轴;686、卡盘轴承;690、第四驱动件;691、机架;700、淋洒装置;710、储料桶;711、储料桶支架;720、料管;730、输送泵;740、料管支架;741、定位孔;750、移动机构;751、移动限位组件;7511、偏心转轮;7512、移动框;7513、限位导轨;752、第六驱动件;753、支撑架;800、自动落餐盒装置;810、餐盒;4910、餐盒架;920、导向板;92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与餐盒810配合使用,包括:工作台100,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的转盘200,设于所述转盘200上且用于夹持餐盒810的夹具300,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餐盒810配合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所述夹具3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夹具300沿所述转盘20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通过对对应物料升降、平移的至少一种方式输送至餐盒810,并且在输送的过程中对物料烘烤。
本实施方式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通过在转盘200上设置至少两个夹具300用来夹持餐盒810,且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在夹具300的运动轨迹上设置,当转盘200转动时,餐盒810随夹具300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处,面包片经由烘烤之后,自动落入餐盒810中,装有面包片的餐盒810继续随转盘200转动至下一工位,其他未下料的餐盒810依次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处接收面包片并转动至下一工位,以此循环。完成面包制品制作中面包片的自动烘烤和下料,效率高,人工介入少,自动化程度高,利于快餐行业的推广。本实施方式所述工作台100的底部还设有可伸缩撑脚110和万向轮120,方便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包括用于存储物料即面包片的第一储料架410,带动所述第一储料架410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420,驱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运动的第一驱动件430,将物料从所述第一储料架410上推出的第一推送组件440,以及对推出的物料烘烤的烘烤箱450;所述第一储料架410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第一外壳4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壳411内的至少两层第一隔板412。
将单片面包片放置于每层第一隔板412上,第一推送组件440的推送方向与所述第一外壳411两相对开口侧的连线方向相同,且烘烤箱450的出口与餐盒810配合。当本装置运行时,第一推送组件440启动,且第一推送组件440从一侧开口的侧壁进入至第一外壳411内,推动面包从另一相对侧开口落下至烘烤箱450中,当面包在烘烤箱450中烘烤完成后,第一推送组件440再启动,顺势将烘烤箱450中的面包推出至餐盒810中。完成面包的出料后,第一推送组件440退回复位,第一驱动件430驱动第一升降组件420,第一升降组件420带动第一储料架410自动升降一段距离,使下层或上层的第一隔板上412的面包与第一推送组件440对齐,进入就位状态,等待第一推送组件40将第一隔板412上的面包顶出落至烘烤箱450中。升降距离可为一层的距离,也可为两层或多层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壳411的两侧壁开口尺寸不一致,靠近第一推送组件440一侧的开口小,远离第一推送组件440一侧的开口大,且大开口侧与面包尺寸匹配,小开口侧小于面包尺寸,从而避免面包在升降过程中往第一推送组件440所在侧掉落而没有落入餐盒810中。
当第一储料架410上的面包全部出料后,需要重新更换第一储料架410,故为了便于更换新的第一储料架410,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壳411还包括设于顶部外壁的第一提手413。
为了充分利于第一储料架410,增大其容量,故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板4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板412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411内,所述第一隔板412通过第一定位件414固定于第一外壳411的内壁上。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定位件414为定位销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为螺栓等。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储料架410的托盘460,所述托盘460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连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储料架410通过第二定位件415固定在托盘460上,由托盘460与第一升降组件420连接,当更换第一储料架410时,将第一储料架410从托盘460拆卸即可,更加便捷。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定位件415为定位销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为螺栓等。
为便于第一推送组件440顺利将面包推出至烘烤箱450内,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储料架410设于所述第一推送组件440和所述烘烤箱450之间,且所述第一推送组件440和所述烘烤箱45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壳411两相对的开口侧。
如图5所示,同理,为了便于第一推送组件440将面包推出至餐盒810中,所述烘烤箱450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箱壳451,设于所述箱壳451内且用于放置物料即放置面包的托架452,以及设于所述箱壳451内且位于所述托架452下方的加热元件453;所述箱壳451的开口侧与所述第一储料架410的开口侧对齐,即所述箱壳451的开口于所述第一外壳411的开口贯通,便于第一推送组件440伸入。并且,所述烘烤箱450紧贴所述第一储料架410设置,使面包从第一储料架410中更准确地进入至烘烤箱450中。所述箱壳451用于集中热量和隔热,避免外界被高温影响。
所述加热元件453为加热丝,且加热丝用云母片包裹,云母片耐高温,具有低损失的热阻功能,且绝缘。
为避免推送组件440推动速度过快,导致面包脱离餐盒810的接收范围,本实施方式所述烘烤箱450上远离所述第一储料架410一侧,设有对所述第一推送组件440推出的物料进行限位的护板470。
本实施方式的护板470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的外壳顶部连接,且不随第一升降组件420升降。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护板470呈框型结构,夹持在夹具300上的餐盒810则位于框型结构的中空部分下方,框型结构的边缘设有竖起的挡板用于挡住飞出的物料,并顺势将物料挡下至餐盒810中。为配合餐盒810的形状,本实施方式所述护板470为拱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为“凹”字型或其他形状。
本实施方式为了检测面包烘烤温度,避免烤焦,还包括设于所述箱壳451内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推送组件440包括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的第一外壳411固定的固定板441,与所述固定板441滑动配合的推杆442,设于所述推杆442上的齿条443,与所述齿条443啮合的传动齿轮444,驱动所述传动齿轮444转动的第三驱动件445,以及设于所述推杆442上,且对所述推杆442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446。所述推杆442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外壳411两相对开口侧的连线方向相同。所述导向组件446包括设于所述推杆442上的滑槽4461,以及穿设于所述滑槽4461内,且将推杆442与固定板441滑动连接的压紧元件4462。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推送组件440将导向组件446和推杆442一体化,结构简单,节省空间,重量轻,易于集成在自动化系统中,且特别适用于多工位交错运行的情况,可减少整机尺寸。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将在推杆442上开设滑槽4461并设置齿条443,当所述第三驱动件445驱动所述传动齿轮444转动时,所述传动齿轮444与所述齿条443啮合,所述推杆442沿所述齿条443所在方向移动,且滑槽4461和压紧元件4462配合,进一步限定了推杆442的运动轨迹,使推杆442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平稳滑动。
本实施方式所述压紧元件4462包括穿设于所述滑槽4461内且与所述固定板441连接的螺栓,以及套设在所述螺栓上且用于压紧所述推杆442的压片;所述压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片分别位于所述推杆442两相对侧;所述滑槽446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齿条443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螺栓对推杆442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并通过两片压片对推杆442压紧,从而对推杆442在其滑动方向垂直所在方向进行限位,防止推杆442在直线运动过程中上下跳动。
所述压紧元件446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压紧元件4462在滑槽4461上间隔设置,进一步提升导向效果。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压紧元件4462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滑槽4461长度较长,可酌情增加压紧元件4462。
为准确限定推杆442的轨迹,使其准确地将物料推出,故而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推杆442极限位置的第一传感器447。当推杆442的某部位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传感器447接收到推杆442信号,并发送信号至第三驱动件445,第三驱动件445停止驱动,推杆442停止运动。为便于一体化管理,所述第一传感器447设于所固定板441上。
由于推杆442直线运动的极限位置有两个,故而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感器44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447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为所述推杆442的最大行程,即所述推杆442的极限运动距离。
为增加第一传感器447检测的灵敏度,本实施方式所述推杆442的第一端设有用于配合所述第一传感器447检测的感应片448。所述感应片448为“L”型或“Z”型或“S”型,便于第一传感器447的感应。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推送组件440用于推送物料,故所述推杆442的第二端设有推板449,所述推板449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推杆442端部的截面积,或者所述推板449的长度大于所述推杆442端部的长度,或者所述推板449的宽度大于所述推杆442的端部宽度,故而所述推板449能更轻易地将物料推出,且避免物料推出过程中物料偏移。所述推杆442的第二端为与所述推杆442的第一端相对的一端。
本实施方式所述齿条443设于所述推杆442的侧壁。从而为滑槽4461的设置让位,同时不影响滑槽4461和压紧元件4462的配合。
所述第三驱动件445为电机,并且为便于一体化管理并且降低本实施方所述推送机构的整体尺寸,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固定板441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传动齿轮444连接。
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为丝杠螺母副,所述第一储料架410通过托盘460与螺母副连接,从而螺母副移动带动第一储料架410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也可为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等。
为了进一步对第一储料架410的升降移动进行限位导向,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还包括沿升降方向设置的导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储料架410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图中未示出)。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460上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从而通过导轨滑槽的配合,进一步规范第一储料架410的升降轨迹,避免升降过程中晃动。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上且用于检测第一隔板412上物料的传感组件(图中未示出)。为了防止在将面包预置在第一储料架410的过程中存在某一层第一隔板412漏放面包的情况,故而在执行动作前,本实施方式通过传感组件的检测,当上层或下层第一隔板412的检测结果为存在面包的基础上,第一升降组件420才升降一层,进入等待位置;若检测结果为该第一隔板412上不存在面包,则升降两层,以此类推,直至检测到面包为止。具体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顶部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用于检测第一隔板412上面包的第三传感器。传感组件固定于第一升降组件420顶部,不随第一升降组件420的螺母副进行升降。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上且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储料架410极限位置的第二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的升降方向的两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储料架410的底部,从而当第一储料架410的底部移动到两个第二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时,第一驱动件430停止驱动第一升降组件420。可通过在第一储料架410的底部,或者托盘460上,或者螺母副上设置感应片,配合第二传感器检测。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可减少人为干预,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自动化控制不易出错。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体积小,装配简单,利于自动化集成。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餐盒810配合的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所述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对内部物料保温后输送至餐盒810。
所述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包括用于存储物料即本实施方式的肉饼的第二储料架510,带动所述第二储料架510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520,驱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520运动的第二驱动件530,以及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储料架510上推出的第二推送组件540;所述第二储料架510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第二外壳51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511内的至少两层第二隔板512;所述第二隔板512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加热片。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储料架510与第一储料架510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二储料架510的第二隔板512内夹设有加热片。传统的人工制作面包制品,需要将煎好的牛肉饼或烘焙好的面包片装进保温柜,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由人工取出。由于本实施方式在牛肉饼煎制好后直接置于第二隔板512上,故为了保证牛肉饼的温度,在所述隔板512上添加保温功能。所述加热片自带引线,对引线通电即可开始加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片可间隔设置在第二隔板512中。本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片为加热电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为加热丝等。
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可减少人为干预,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自动化控制不易出错。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体积小,装配简单,利于自动化集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储料架510用于存储片状食物,后文以牛肉饼作为示例,将单片牛肉饼放置于每层第二隔板512上,第二推送组件540的推送方向与所述第二外壳411两相对开口侧的连线方向相同;且餐盒810可随着夹具300转动至在推送方向上位于第二储料架510上远离所述第二推送组件540一侧。当需要将牛肉饼推出至餐盒810中用于制作面包制品时,第二推送组件540启动,且第二推送组件540从一侧开口的侧壁进入至第二外壳511内,推动牛肉饼从另一相对侧开口落下至餐盒810中;完成牛肉饼的出料之后,第二推送组件540退回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第二驱动件530驱动第二升降组件520,第二升降组件520带动第二储料架510自动升降一段距离,使下层或上层第二隔板512上的牛肉饼与第二推送组件540对齐,进入就位状态,等待第二推送组件540顶出落至餐盒810中。升降距离可为一层的距离,也可为两层或多层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升降组件520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20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推送组件54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推送组件440的结构相同。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所述餐盒810配合的切料装置600,所述切料装置600对物料进行切料后将物料输送至餐盒810。
所述切料装置600包括用于投料的料筒650,用于切料和出料的自动出料刀盘,以及驱动所述自动出料刀盘转动的第四驱动件690;所述自动出料刀盘包括设有第一转轴连接部611的刀片610,以及位于所述刀片610下方,且设有第二转轴连接部621的托板620;所述第一转轴连接部611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部612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托板620具有缺口,具体地本实施方式所述托板620为圆缺形托板,且所述刀片610在所述托板620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托板620的圆缺部分重合;所述料筒650包括投料开口端,所述投料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刀片610的截面积以及所述托板620的截面积,且所述投料开口端紧贴刀片610设置,从而当料筒650的投料开口端紧贴刀片610或托板620上表面时,其内的物料不会漏出。本实施方式的料筒650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为立方形或其他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切料装置600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克服了常规设备体积大,动作复杂,难以集成在自动化产线上的缺点,并且利用重力而实现食材自动进给,达到连续切料的目的,同时,可切料可顺利落下至预设位置,避免过多的执行动作而增加成本。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刀片610和托板620通过转轴同轴连接,并且刀片610位于托板620上方,即二者存在高度差,不在同一平面,同时二者投影互补。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切料装置时,第四驱动件690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刀片610和托板620同时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刀片610移位,料筒650中的物料由于没有刀片610的遮挡而通过自身重力落在托板620上,然后在继续转动中被刀片610切除固定厚度,随后切料通过圆缺部分下落至预设位置,而料筒650开口端继续被刀片610挡住,料筒650内物料不下落,完成一轮切料。切料被切除的固定厚度即为刀片610和托板620二者的高度差。
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轴连接部611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部621之间设有调节垫片630。刀片610和托板620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调节垫片630完成,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调节垫片630来控制切片厚度。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第一转轴连接部611、第二转轴连接部621以及调节垫片630上均设有同轴孔,转轴插入其中即可带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出料刀盘转动。所述刀片610和托板620可一体成型,也可做成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刀片610。
为提高效率,当转轴转动一圈时,可切除更多物料,故所述刀片610的数量可设置为至少两片,至少两片所述刀片610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本实施方式所述刀片610的数量为两片,两片所述刀片610对称设置,即呈蝶形设置。由于两片刀片610位于同一平面,故两片刀片610可共用设有转轴孔的第一转轴连接部611。当转轴转动一圈时,可切下两片物料。
由于本实施方式所述托板620为圆缺形,故本实施方式所述刀片610为扇形结构,更利于同轴连接以及更利于切料下落至圆缺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片610也可为矩形或三角形。且所述刀片610的至少一侧直线边上设有刀刃612。即既可在一侧设置刀刃612,也可两侧均设置刀刃612,从而在转轴正转或反转时均能实现切料,对转轴转动方向无特殊要求。
为避免转动过程中离心力使切料飞出,故本实施方式还包括沿所述托板620边缘设置外圈固定环640,所述外圈固定环640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刀片610的高度。从而当切料切下时,被外圈固定环640挡住并从托板620的圆缺部分落下,避免其飞出而无法落入预设位置。
如图9结合图10、图11所示,为避免切菜下料的过程中,食材容易发生堆积,无法在小片区域均匀铺开,故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所述料筒650连接且驱动所述料筒650转动的料筒旋转组件680,料筒650转动实现食材均匀散开下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料筒旋转组件680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
本实施方式所述料筒旋转组件680包括与所述料筒650偏心连接的卡盘681,以及驱动所述卡盘681转动的齿轮传动机构682;所述齿轮传动机构682与所述第四驱动件690连接,所述卡盘681的外周设有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682啮合的卡盘轮齿683。由于料筒650偏心设置于卡盘681上,故当卡盘681受齿轮传动机构682的传动作用转动时,带动料筒650偏心转动,即所述料筒650做一定半径的公转运动,实现食材的均匀散开。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卡盘681的外廓为圆形,且所述卡盘681上偏离轴心的位置设有用于卡接料筒650的卡接孔。
另外,结合图8,还包括为所述卡盘681提供支撑的固定架684,以及设于所述卡盘681上且与所述固定架684连接的卡盘转轴685;所述卡盘转轴685上套设有卡盘轴承686,所述卡盘轴承686与所述固定架684连接,故而所述卡盘681固定于固定架684上,且可相对固定架684转动。具体地,所述卡盘转轴68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盘转轴685沿卡盘681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682包括与所述第四驱动件690连接的主动轮6821,以及与所述主动轮6821传动配合的从动组件;所述从动组件驱动所述自动出料刀盘以及所述卡盘681转动。即所述从动组件将第四驱动件690的驱动力传递,并分别驱动刀片610、托板620以及卡盘681转动,故本实施方式只需一个第四驱动件690即可完成切料和均匀撒料的动作。
如图11所示,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主动轮6821传动连接的第一从动轮6822,与所述第一从动轮6822同轴转动的第二从动轮6823,与所述第二从动轮6823啮合的第三从动轮6824,与所述第三从动轮6824同轴转动的第四从动轮6825,以及与所述第四从动轮6825啮合并传递转矩至卡盘681轮齿的第五从动轮6826,即将转矩通过第五从动轮6826传递至卡盘681使其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6822的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部611、第二转轴连接部621均连接,即所述第一从动轮6822的转轴即所述刀片610和所述托板620的转轴。
由于自动出料刀盘半径较大,故为了使第一从动轮6822的转轴更好地与自动出料刀盘配合而不受半径限制,本实施方式所述主动轮682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6822为同步带轮,且所述主动轮682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6822通过同步带6827传动连接,从而第四驱动件690以及主动轮6821的位置可根据实际运用情况灵活设置。
并且,为了节约空间,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五从动轮6826与所述第一从动轮6822同轴连接,且所述第五从动轮6826的转轴与齿轮环之间设有轴承,故而所述第五从动轮6826虽与第一从动轮6822同轴,但二者的转动互不干涉,所述第五从动轮6826可将动力顺利传递至卡盘681上。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对物料切片计数的感应元件660,以及与所述感应元件660配合的位置传感器670;所述感应元件660的数量与所述刀片610的数量匹配。即当转轴转动一圈时,刀片610的数量即与切下物料的数量相同,位置传感器670通过感应感应元件660经过的次数,对切片进行计数。本实施方式的刀片610为两片,故所述感应元件660的数量也为两片。
本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元件660设于所述托板620边缘。即沿所述托板620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感应元件660的间隔弧长与两刀片610的间隔弧长相同,故而保证计数的准确性。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元件660设于位于托板620边缘的外圈固定环640上,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位置传感器670以及所述齿轮传动机构682均设于机架691上,所述固定架684与所述机架691连接,所述机架691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所述餐盒810配合的淋洒装置700,所述淋洒装置700对餐盒810内的物料淋洒酱料。
所述淋洒装置700包括用于存储物料即酱料的储料桶710,与所述储料桶710连接且用于淋洒物料的料管720,用于将物料从储料桶710中抽出至料管720的输送泵730,搭载所述料管720的料管支架740,以及驱动所述料管支架740往复运动的移动机构750。
本实施方式的淋洒装置700解决了常规操作中需要人工手持酱料瓶在面包等食材上进行淋酱的问题,并且解决了传统淋洒设备在淋酱汁过程中常常导致酱料堆积,无法均匀涂抹于食品上的缺陷。具体地,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淋洒装置时,输送泵730对储料桶710内的酱汁或酱料进行抽取,并泵送至料管720,同时通过移动机构750带动料管支架740移动,料管支架740再带动料管720移动的方式,使得酱料从料管720的出料口洒出时能够均匀地涂抹或淋洒在食材表面,避免出料口无法移动而导致酱料堆积在食材上。
考虑到传统的淋酱汁设备所淋酱料单一,无法喷出多种酱料,故而若需要喷淋多种酱料,则需重复多次执行喷淋动作。本实施方式所述储料桶7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料管720与所述输送泵730的数量均与所述储料桶710的数量匹配。故而当需要对食材淋洒酱料时,至少两个输送泵730均启动,不同酱料同时喷淋,提高效率。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储料桶710的数量为三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酌情增减。本实施方式所述输送泵730为蠕动泵,在其他实施方式可为其他泵体或增压机构。并且,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储料桶710的储料桶支架711。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料管720包括至少两个出料口,即每种酱料可通过至少两个出料口淋洒,增大酱料对食材的覆盖面。本实施方式每根料管720包括三个出料口,三个所述出料口通过塑料宝塔分流。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料管720出料口处的单向阀(图中未示出),避免酱料残留滴落至预设位置之外,且能够提高下料精度。
所述料管支架740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料管720的定位孔741。即所述料管720的出料口端通过定位孔741固定在料管支架740上,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包括三根料管720,且每根料管720包括三个出料口,故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孔741的数量为9个,且9个定位孔741中每三个作为一组间隔设置,且每组定位孔741呈三角设置。当其他实施方式的定位孔741的数量为偶数个时,每组定位孔741可呈阵列设置。
如图13所示,所述移动机构750包括与所述料管支架740连接的移动限位组件751,以及驱动所述移动限位组件751运动的第六驱动件752。当实施酱料淋洒时,第六驱动件752和输送泵730均启动,使得移动限位组件751带动料管支架740在预设的轨迹运动,使酱料均匀淋洒。本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驱动件752为电机。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移动限位组件751和所述第六驱动件752的支撑架753。
具体地,所述移动限位组件751包括偏心转轮7511,套设于所述偏心转轮7511上且与所述偏心转轮7511活动配合的移动框7512,以及与所述移动框7512滑动配合且用于对所述移动框7512限位导向的限位导轨7513,所述限位导轨7513固定在所述支撑架753上。所述移动框7512与所述料管支架740连接,所述偏心转轮7511的转轴与所述第六驱动件752连接。当淋洒酱料时,第六驱动件752启动,偏心转轮7511转动,带动移动框7512在限位导轨7513上移动,从而使得料管支架740带动料管720移动均匀淋洒酱料。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六驱动件752为电机,故当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实现了料管720的往复移动,酱料淋洒更均匀。
本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框7512的内空宽度L与所述偏心转轮751的外径D匹配,所述移动框7512的内空长度S大于等于所述偏心转轮7511的两倍外径2D。且所述限位导轨75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移动框7512的内空宽度方向相同,因此当偏心转轮7511正反转时,可带动移动框7512在限位导轨7513上来回移动。所述偏心转轮7511可为圆轮或凸轮。
为保证滑动连接效果,本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框7512以及所述料管支架740均套设于所述限位导轨751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只套设移动框7512在限位导轨7513上,也可只套设料管支架740在导轨7513上,也可通过滑槽滑轨配合的方式实现移动框7512、料管支架740与限位导轨7513的滑动连接。
为便于料管支架740与限位导轨7513连接,同时对料管740的出料口进行定位,本实施方式所述料管支架740为L型支架或Z型支架或“凹”字型支架。
如图14-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转盘200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所述工作台100连接的底板210,设于所述底板210上且与所述底板210固定的轴承外圈220,与所述轴承外圈220配合的轴承内圈230,与所述轴承内圈230固定的内齿圈240,与所述内齿圈240啮合的驱动轮250,以及驱动所述驱动轮250转动的第五驱动件;所述夹具300与所述内齿圈240连接,或者,所述夹具300与所述轴承内圈230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转盘将轴承的轴承外圈220直接设置在底板210所在平面上,通过底板210与轴承外圈220的固定,可轻易实现轴承的垂直安装,即由于轴承位于平面上,只需调整轴承在水平面上X轴和Y轴的直线位移,使其与底板210配合固定,而无需调整沿X轴和Y轴的转动角度,并且,本实施方式无需使用轴承座,大大减少转盘的体积和重量,平面配合的方式为拆装提供便利。
本实施方式所述底板210和所述轴承外圈220通过螺栓260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底板210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外圈220的外径,所述轴承外圈220的外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用于穿设螺栓260的耳板221。通过塞打螺栓260的方式将轴承外圈220固定于底板210上,对轴承外圈220进行周向和轴向的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才底板210上设置螺纹孔,采用螺栓260拧紧的方式固定。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轴承外圈220与底板210卡槽配合的方式固定。
本实施方式所述内齿圈240上设有连接部270;和/或所述轴承内圈230上设有连接部270。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转盘用于多工位交替运行的情况,故可将被加工产品与连接部270连接,实现转盘转动带动产品运动。具体地,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270为连接孔,且所述夹具300通过连接孔与所述转盘200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70可为连接槽等。
本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内齿圈24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或者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轴承内圈23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夹具300为夹爪,每组夹爪与两个连接孔配合连接。
所述底板210上设有安装槽211和/或安装孔212。所述安装槽211和/或安装孔212用于安装工位。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槽211和/或安装孔212设于所述轴承孔所在区域,即所述安装槽211和/或安装孔212设于所述内齿圈240之内,充分利用转盘空间,结构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方便集成在产线中,利于商业推广。在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底板210可设置为尺寸远大于所述轴承外圈220,从而也可在轴承孔之外的区域设置安装槽211和/或安装孔。
本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内圈230与所述内齿圈240一体成型,简化了拆装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内圈230与所述内齿圈240可拆卸连接,当内齿圈240磨损时,方便更换零件,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驱动所述驱动轮250转动的驱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五驱动件可为电机。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所述夹具300配合的自动落餐盒装置800。即所述自动落餐盒装置800用于存储餐盒并自动发放餐盒至夹具300上。所述自动落餐盒装置800包括设有腔体的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壁用于拨动餐盒810使餐盒810下落的拨动轮,所述腔体用于放置餐盒810。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与将餐盒810推出的第三推送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100外沿,且用于接收第三推送组件所推出餐盒810的餐盒架910。所述第三推送组件与第一推送组件440的结构相同,通过推杆将餐盒810推出至餐盒架910中。并且,本实施方式为了使餐盒810顺利落至餐盒架910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餐盒810导向的导向板920,所述导向板920位于餐盒810下方且所述导向板920与餐盒架910对接,故而当第三推送组件将餐盒810推出时,餐盒810沿着导向板920落至餐盒架910中等待包装售卖,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餐盒架910呈角度倾斜,所述餐盒架910的高处与导向板920对接,当餐盒810落入后,沿低处滑移,避免在餐盒架910的接收口处堆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向板920还包括防止餐盒810在滑移过程中掉落的挡板921。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包括了面包制品制作中对面包片进行烘烤并自动出料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对肉饼或牛排类食材进行保温和出料的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对番茄、蔬菜类进行切片和下料的切料装置600,以及用于对面包制品进行酱料涂抹喷淋的淋洒装置700。并且,为了实现全程自动化,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开始制作面包制品初始时的自动落餐盒装置800,面包制品制作完毕后将餐盒810推出的第三推送组件,以及夹持餐盒810并随转盘200转动至上述各个工位的夹具3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酌情增减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切料装置600、淋洒装置700、自动落餐盒装置800以及第三推送组件。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的数量为两个,即本实施方式包括第一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和第二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分别用于面包制品中上面包片和下面包片的烘烤和出料;所述切料装置600的数量为两个,即本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切料装置和第二切料装置,分别用于面包制品中番茄片和绿叶类蔬菜的切料和下料。
本实施方式中各工位的分布如下:转盘200设于工作台100中心,转盘200上安装槽211或安装孔212内沿转盘200的轴承孔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自动烘烤出料装置,自动保温出料装置,第三自动烘烤出料装置以及第三推送组件;且转盘200外周的工作台100上,沿转盘200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自动落餐盒装置800,第一切料装置,第二切料装置,淋洒装置700及导向板920。并且,上述各转盘200内外各工位在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工位顺序如下:自动落餐盒装置800,第一自动烘烤出料装置,第一切料装置,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第二切料装置,淋洒装置700,第二自动烘烤出料装置,第三推送组件。为了提高效率,保证每个工位在转盘200运行过程中都不空运行,本实施方式的夹具300的数量为8个,8个所述夹具沿所述转盘200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上述各工位的设置位置与夹具300的间隔距离匹配。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餐盒810输送至搭载在转盘200的其中一个夹具300上;
当餐盒8710随夹具200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时,面包片从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落入餐盒810中;
夹具300连续或者间错转动的过程中,对餐盒810中的面包片添加肉类、蔬果、酱料的至少一种;
制作完成后将餐盒810输出收集。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将将餐盒810堆叠置放于自动落餐盒装置800上;
开启转盘200,当转盘200上的夹具300转动至自动落餐盒800位置时,餐盒810落下至夹具300上;
当餐盒810随夹具300转动至自动烘烤出料装置400时,置放于第一储料架410的面包片被第一推送组件440推出并落入餐盒810中;
当餐盒810随夹具300转动至切料装置600时,料筒650中的番茄或蔬菜被自动切片并落入餐盒810中;
当餐盒810随夹具300转动至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时,置放于第二储料架510的肉饼被第二推送组件540推出并落入餐盒810中;
当餐盒810随夹具300转动至淋洒装置700时,酱料经由料管720均匀淋洒于餐盒810中的食材上;
当制作完成后,第三推送组件将餐盒810推出至餐盒架910中。
本实施方式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控制方法,当夹具300随转盘200转动,经过自动落餐盒工位时,餐盒810落下至夹具300上并由夹具300夹持,随后随转盘200转动至其他工位,接收面包片、番茄、蔬菜、肉饼,并完成酱料的自动均匀涂抹,最终盛装有面包制品成品的餐盒被推出至餐盒架910中等待售卖。本实施方式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控制方法人工介入少,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利于快餐行业的商业推广。
具体地,夹具300转动至自动落餐盒装置800,接收餐盒810,随后转动至第一切料装置,烘烤后的上面包片落入餐盒810;继续转动至第二切料装置,接收番茄片;继续转动至自动保温出料装置500,接收牛肉饼;接着转动至第二切料装置,接收蔬菜;转动至淋洒装置700实现酱料的自动均匀淋洒,最后转至第二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完成下面包片的下料,完成整个面包制品的制作后,经由第三推送组件将已制作好面包制品的餐盒810推出至餐盒架910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与餐盒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转盘,设于所述转盘上且用于夹持餐盒的夹具,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餐盒配合的自动烘烤出料装置;所述夹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夹具沿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烘烤出料装置通过对对应物料升降、平移的至少一种方式输送至餐盒,并且在输送的过程中对物料烘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烘烤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物料的第一储料架,带动所述第一储料架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件,将物料从所述第一储料架上推出的第一推送组件,以及对推出的物料烘烤的烘烤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架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第一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至少两层第一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餐盒配合的自动保温出料装置,所述自动保温出料装置对内部物料保温后输送至餐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保温出料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物料的第二储料架,带动所述第二储料架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运动的第二驱动件,以及将物料从所述第二储料架上推出的第二推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料架包括两相对侧壁均开口的第二外壳,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至少两层第二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加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送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配合的推杆,设于所述推杆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推杆上,且对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送组件包括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滑动配合的推杆,设于所述推杆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推杆上,且对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推杆上的滑槽,以及穿设于所述滑槽内,且将所述推杆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的压紧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餐盒配合的切料装置,所述切料装置切料后将物料输送至餐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装置包括用于投料的料筒,用于切料和出料的自动出料刀盘,以及驱动所述自动出料刀盘转动的第四驱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出料刀盘包括设有第一转轴连接部的刀片,以及位于所述刀片下方,且设有第二转轴连接部的托板;所述第一转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部通过转轴同轴连接;所述托板具有缺口,且所述刀片在所述托板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托板的缺口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包括投料开口端,所述投料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刀片的截面积以及所述托板的截面积,且所述投料开口端紧贴刀片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餐盒配合的淋洒装置,所述淋洒装置对餐盒内的物料淋洒酱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洒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物料的储料桶,与所述储料桶连接且用于淋洒物料的料管,用于将物料从储料桶中抽出至料管的输送泵,搭载所述料管的料管支架,以及驱动所述料管支架往复运动的移动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夹具配合的自动落餐盒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将餐盒推出的第三推送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工作台外沿,且用于接收所推出餐盒的餐盒架。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的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底板固定的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外圈配合的轴承内圈,与所述轴承内圈固定的内齿圈,与所述内齿圈啮合的驱动轮,以及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的第五驱动件;所述夹具与所述内齿圈连接,或者,所述夹具与所述轴承内圈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2-17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夹具配合的自动落餐盒装置。
CN201921621275.1U 2019-09-26 2019-09-26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Active CN211211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1275.1U CN211211207U (zh) 2019-09-26 2019-09-26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1275.1U CN211211207U (zh) 2019-09-26 2019-09-26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11207U true CN211211207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1275.1U Active CN211211207U (zh) 2019-09-26 2019-09-26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11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0487A (zh) * 2019-09-26 2020-01-24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0487A (zh) * 2019-09-26 2020-01-24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35245T3 (es)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para fabricar pizzas.
CN109964970B (zh) 一种枣花糕的自动成型设备
JPH0191739A (ja) ハンバーガ等のサンドイッチ製造及び供給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11053091B (zh) 食材加工设备
CN106037460A (zh) 无人自动面条烹饪机
US11122810B2 (en) Material processing system
CN209950229U (zh) 一种蛋挞酥皮制作装置及包含其的蛋挞自动制作装置
CN211211207U (zh)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
CN111296516B (zh) 一种烤包子制作、烤制机器人
CN113875791A (zh) 一种快餐生产设备
CN209965096U (zh) 一种蛋挞自动制作装置
CN111096347A (zh) 食材加工设备
CN110720487A (zh) 面包自动化制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9814930U (zh) 一种蛋挞运输装置及包含其的蛋挞自动制作装置
CN212650702U (zh) 无人化汉堡自动加工生产线
US20040194640A1 (en) Pattern former for wrapped bakery products
CN111084203A (zh) 食材加工设备
CN209950221U (zh) 一种蛋挞脱模装置及包含其的蛋挞自动制作装置
CN111476944B (zh) 一种烤包子自动制作和烤制的售卖机
CN212061302U (zh) 存料出料装置及餐食售卖机
CN111685578B (zh) 一种无人化汉堡自动加工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CN210019029U (zh) 一种烤盘进出装置及包含其的蛋挞自动制作装置
CN210383661U (zh) 一种烤箱自动开门装置及包含其的蛋挞自动制作装置
CN209995944U (zh) 包子装盘系统及包子机
CN209882918U (zh) 一种披萨底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