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引起了人们对于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来解决水污染问题;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现有的市政水利污水处理中,收集池内易含有大量雨水,雨水一般不用处理,却增加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有些雨污水合流的初期雨水收集缺乏自动分流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其可在雨污水合流的初期雨水收集时,实现自动分流,结构合理且简单,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包括雨污水收集池,所述雨污水收集池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分流槽,所述雨污水收集池的一侧侧壁上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雨污水收集池的另一侧侧壁上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雨污水收集池的一侧侧壁上贯穿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与其位置相对应的闸板,所述闸板的形状设置为面积大于排污口的圆板形,所述闸板与雨污水收集池之间设有联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设置在雨污水收集池的正对进水管一侧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上设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排水管和排污口的高度依次递减,所述排污口的下端侧壁与分流槽的底部内壁相抵接触。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分流槽的内壁上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闸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筒,所述闸板和浮筒靠近分流槽内壁的一侧侧壁与分流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且相抵接触。
优选地,所述浮筒为中空圆筒形,所述浮筒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雨污水收集池、分流槽、进水管、排水管、排污口和闸板,使用时,雨污水收集池安装设置在雨污水合流处,分流槽和进水管可用于初期雨污水收集,排水管可用于排走大量雨水,排污口可用于排走沉淀剩下的污水,闸板则用于控制排污口的开闭和流量大小。
2、通过设置联动机构,可在雨污水合流的初期雨水收集时,实现自动分流,结构合理且简单,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使用时,在无降雨时,雨污水收集池的分流槽内全部为污水,水量小水位低,浮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闸板与排污口相分离,使得排污口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污水全部经排污口流向污水管网,在降雨初期时,进水管和分流槽的雨污水逐渐增加,水位也随之逐渐上升,此时浮筒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闸板逐渐关闭排污口,此时排污口并未完全关闭,使得少量的雨污水经排污口流向污水管网,在降雨中后期时,雨污水收集池内的水位进一步上升,此时浮筒带动闸板完全关闭排污口,从而避免了大量雨水通过排污口进入到污水管网,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此时,上层雨水从排水管排出,可直接用于灌溉用,在降雨结束时,随着进水量不断下降,且上层雨水从排水管排出,使得雨污水收集池的分流槽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浮筒带动闸板逐步开启排污口,并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自动分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在雨污水合流的初期雨水收集时,实现自动分流,结构合理且简单,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雨污水收集池、2分流槽、3进水管、4排水管、5排污口、6闸板、7转轴、8联动杆、9浮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包括雨污水收集池1,雨污水收集池1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分流槽2,雨污水收集池1的一侧侧壁上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雨污水收集池1的另一侧侧壁上贯穿并固定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设置在雨污水收集池1的正对进水管3一侧的侧壁上,排水管4上设有阀门,排水管4与,雨污水收集池1的一侧侧壁上贯穿设有排污口5,排污口5与外界污水管网相连通,排污口5上设有与其位置相对应的闸板6,闸板6的形状设置为面积大于排污口5的圆板形,进水管3、排水管4和排污口5的高度依次递减,排污口5的下端侧壁与分流槽2的底部内壁相抵接触,通过设置雨污水收集池1、分流槽2、进水管3、排水管4、排污口5和闸板6,使用时,雨污水收集池1安装设置在雨污水合流处,分流槽2和进水管3可用于初期雨污水收集,排水管4可用于排走大量雨水,排污口5可用于排走沉淀剩下的污水,闸板6则用于控制排污口5的开闭和流量大小。
其中,闸板6与雨污水收集池1之间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在分流槽2的内壁上的联动杆8,联动杆8的一端与闸板6的侧壁固定连接,联动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筒9,闸板6和浮筒9靠近分流槽2内壁的一侧侧壁与分流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且相抵接触,浮筒9为中空圆筒形,浮筒9的材质为不锈钢,通过设置联动机构,可在雨污水合流的初期雨水收集时,实现自动分流,结构合理且简单,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使用时,在无降雨时(如图1所示),雨污水收集池1的分流槽2内全部为污水,水量小水位低,浮筒9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闸板6与排污口5相分离,使得排污口5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污水全部经排污口5流向污水管网,在降雨初期时,进水管3和分流槽2的雨污水逐渐增加,水位也随之逐渐上升,此时浮筒9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闸板6逐渐关闭排污口5,此时排污口5并未完全关闭,使得少量的雨污水经排污口5流向污水管网,在降雨中后期时(如图3所示),雨污水收集池1内的水位进一步上升,此时浮筒9带动闸板6完全关闭排污口5,从而避免了大量雨水通过排污口5进入到污水管网,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此时,上层雨水从排水管4排出,可直接用于灌溉用,在降雨结束时,随着进水量不断下降,且上层雨水从排水管4排出,使得雨污水收集池1的分流槽2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浮筒9带动闸板6逐步开启排污口5,并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自动分流。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雨污水收集池1安装设置在雨污水合流处,分流槽2和进水管3可用于初期雨污水收集,排水管4可用于排走大量雨水,排污口5可用于排走沉淀剩下的污水,闸板6则用于控制排污口5的开闭和流量大小,在无降雨时(如图1所示),雨污水收集池1的分流槽2内全部为污水,水量小水位低,浮筒9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闸板6与排污口5相分离,使得排污口5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污水全部经排污口5流向污水管网,在降雨初期时,进水管3和分流槽2的雨污水逐渐增加,水位也随之逐渐上升,此时浮筒9在浮力的作用下带动闸板6逐渐关闭排污口5,此时排污口5并未完全关闭,使得少量的雨污水经排污口5流向污水管网,在降雨中后期时(如图3所示),雨污水收集池1内的水位进一步上升,此时浮筒9带动闸板6完全关闭排污口5,从而避免了大量雨水通过排污口5进入到污水管网,降低了污水处理的工作量,此时,上层雨水从排水管4排出,可直接用于灌溉用,在降雨结束时,随着进水量不断下降,且上层雨水从排水管4排出,使得雨污水收集池1的分流槽2内的水位不断下降,浮筒9带动闸板6逐步开启排污口5,并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自动分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