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2779U - 一种o型圈装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o型圈装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92779U CN211192779U CN201921479007.0U CN201921479007U CN211192779U CN 211192779 U CN211192779 U CN 211192779U CN 201921479007 U CN201921479007 U CN 201921479007U CN 211192779 U CN211192779 U CN 211192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assembly
- type circle
- claw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O型圈装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O型圈装配机,本装配机包括装配平台,在所述装配平台的上方相邻设置有载盘和O型圈支撑治具,在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的上方还设有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所述载盘上端设有至少一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本方案自动化集成度高,装配效率高,装配效果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O型圈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O型圈装配机。
背景技术
O型密封圈是机械精密件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传统的O圈装配由于待装配的堵头螺丝小、光滑,容易掉落,而且为了保证合模线不扭曲,需操作人员手工操作完成。
由于工人操作熟练度不同,在装配时可能会导致O型圈损伤,需要拆下再次装配,费时费力,而且O圈装配数量多,操作人员易疲劳,影响生产效率。目前,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半自动或全自动的O圈装配机械,但普遍工作效率较低,适用面较窄,另外,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O型圈装配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O型圈装配机,本装配机包括装配平台,在所述装配平台的上方相邻设置有载盘和O型圈支撑治具,在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的上方还设有O 型圈取放装配机构,所述载盘上端设有至少一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
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多爪气缸、安装在所述多爪气缸卡爪处的撑爪以及滑动套设于所述撑爪外部的压圈固定板;
多爪气缸将位于O型圈支撑治具处的O型圈撑开,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将O型圈移动至位于所述待装配件支撑治具处的待装配件上方,压圈固定板带动O型圈下降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O型圈位于O型圈支撑治具处,待装配件位于待装配件支撑治具处,经载盘带动待装配件移动至设定位置,然后多爪气缸带动撑爪撑开从而将O型圈撑开并且令O型圈移动至待装配件的正上方,接下来滑动设置的压圈固定板下移,从而将O型圈脱离撑爪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的外部,本方案自动化集成度高,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爪气缸至少具有三个卡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爪气缸至少具有三个卡爪,同样的,也至少具有三个撑爪,通过多个撑爪可以将O型圈撑开,使得O型圈可以更好地套设至待装配件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沿着所述载盘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和成品下料机械手,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下方还设有O型圈平送机,所述O型圈平送机与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相连接,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用于将O型圈支撑治具处的O型圈抓取移动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用于将待装配件抓取移动至待装配件支撑治具处,然后待装配件随着载盘的转动而移动,O 型圈平送机将所述O型圈输送至O型圈支撑治具处,然后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将O型圈撑开并且移动至待装配件上方从而进行O型圈装配工序,自动化集成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还包括一多轴直线模组以及与所述多轴直线模组相连接的气缸固定板,所述多轴直线模组用于带动所述气缸固定板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多爪气缸,所述多爪气缸的一侧具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压圈固定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多轴直线模组用于带动所述气缸固定板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完成对O型圈的撑开、抓取移动和套装工序,当O型圈通过撑爪撑开时,O型圈位于撑爪处,当撑爪移动至待装配件的正上方后,升降气缸控制压圈固定板下移从而将O型圈套设至待装配件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圈固定板在靠近撑爪的位置具有安装孔,所述撑爪为L形结构,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压圈环,所述压圈环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压圈杆,所述压圈杆的数量与卡爪的数量相等;相邻的压圈杆之间具有供所述撑爪移动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压圈环的目的是为了将位于撑爪处的O 型圈套设至待装配件的外部,压圈杆与卡爪的数量相等,当多爪气缸控制撑爪撑开时,撑爪会向远离圆心方向移动,此时,相邻压圈杆之间设置的供撑爪移动的通道便可以供撑爪继续向远离圆心方向移动,从而将O型圈撑开,撑开的O型圈的内径大于待装配件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包括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装配平台上端的定位板、通过固定轴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下端的导杆定位板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板处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表面具有供所述O型圈放置的凹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O型圈位于凹座内即为O型圈的初始位置,撑爪在对O型圈进行撑开抓取运动时,为了便于O型圈套设在撑爪外部,多轴运动模组会控制撑爪下移,使得导向杆会向下方移动一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定位板在对应凹座的位置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外部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凹座和导杆定位板相接触,导向杆的下部穿过导杆定位板并通过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在下移过程中,弹簧会进行压缩,当压缩到一定距离时,即可确保O型圈已经套设在撑爪外部,然后当撑爪原理凹座时,弹簧因其本身的形变,会将凹座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O型圈平送机继续进行上料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的下方设有待装配件输送机,所述待装配件输送机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进料压板,两块进料压板之间具有供所述待装配件导向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进料压板之间具有供待装配件导向的通道,便于对待装配件进行上料,提高上料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品下料机械手的下方设有成品输送机,所述成品输送机的上方设置有吹气盒,所述吹气盒的侧壁和\或顶部固定吹气嘴,所述吹气嘴通过管道与气泵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套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粉尘或者其他颗粒物,吹气嘴的设置可以将粉尘或者颗粒物吹去,从而使得产品整洁度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设置的载盘,并且在载盘上端设置至少一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通过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将待装配件抓取移动至待装配件支撑治具处,然后转盘带动待装配件移动至设定位置,接下来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将O型圈撑开并且移动至待装配件上方并且将O型圈套接至待装配件外部,最后载盘带动成品转动至成品下料机械手工位,成品下料机械手将成品抓取移动至成品输送机处完成下料,本方案自动化集成度高,装配效率高,装配效果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设置的O型圈支撑治具,保证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更好地将O型圈套接至撑爪外部,从而便于进行下一步的装配工序,精确度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载盘和待装配件支撑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待装配件支撑治具的爆炸图。
图4是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用于表现整体。
图5是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用于表现压圈固定板。
图6是O型圈平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压圈固定板和压圈环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O型圈支撑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O型圈支撑治具的主视图。
图10是定位板和凹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待装配件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成品下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成品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其中:10-装配平台;20-载盘;30-O型圈支撑治具;40-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50-O型圈;60-待装配件;70-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80-成品下料机械手;90-O型圈平送机;201-待装配件治具;301-支撑杆;302-定位板; 303-固定轴;304-导杆定位板;305-导向杆;306-凹座;307-弹簧;401- 多爪气缸;402-撑爪;403-压圈固定板;404-多轴直线模组;405-气缸固定板;406-升降气缸;407-压圈环;408-压圈杆;701-待装配件输送机; 702-上进料压板;801-成品输送机;802-吹气盒;901-平震器;902-O型圈输送轨道;903-盖板;2011-夹紧主座;2012-夹紧组件;2013-夹紧块;2014- 夹紧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本装配机包括装配平台10,在所述装配平台10的上方相邻设置有载盘20和O型圈支撑治具30,在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30的上方还设有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所述载盘20上端设有至少一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多爪气缸401、安装在所述多爪气缸401 卡爪处的撑爪402以及滑动套设于所述撑爪402外部的压圈固定板403;多爪气缸401将位于O型圈支撑治具30处的O型圈50撑开,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将O型圈50移动至位于所述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处的待装配件 60上方,压圈固定板403带动O型圈50下降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60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载盘20带动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进行轴向转动,所述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位于所述载盘20上表面靠近圆周部位,位于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处的待装配件60随着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转动至O型圈取放机构40的下方,然后O型圈取放机构40将位于O型圈支撑治具30处的O型圈50撑开移动至待装配件60的上方,滑动设置的压圈固定板403下降从而将O型圈50套设至待装配件60的外部,从而完成装配工序,然后载盘20带动成品转动至出料工位进行出料;所述载盘20转动设置于所述装配平台10的上端,所述载盘20固定在转动机构的上端,所述转动机构为伺服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只要能达到控制载盘20进行指定方向的转动,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
本实用新型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优选为四组,四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均布于所述载盘20的上表面,结合图3所示,所述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包括设置于所述载盘20上端的夹紧主座2011,所述载盘20表面还插接固定有夹紧组件2012,所述夹紧组件2012为“凹”形结构,所述夹紧组件2012自载盘20下表面穿过并延伸至载盘20的上端,所述夹紧组件 2012与所述夹紧主座2011通过销轴固定,所述夹紧主座201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夹紧块2013,所述夹紧块2013滑动设置于所述夹紧主座2011的表面,所述夹紧块2013的内侧呈圆弧状,所述夹紧块2013的内侧与待装配件60的外壁相适应,所述夹紧块2013与所述夹紧组件2012也通过销轴固定,所述夹紧主座2011的上端还通过螺栓紧固有夹紧压盖2014,所述夹紧压盖2014将所述夹紧块2013紧固于所述夹紧主座2011内;
值得注意的是,每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至少为两个,即每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至少可以固定两个待装配件60;同样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即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只要实现对待装配件60的固定,采用其他结构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皆可实现该功能。
结合图4或图5所示,所述多爪气缸401至少具有三个卡爪。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爪气缸401也可以为多爪卡盘,该多爪气缸401 具有至少三个卡爪,这样便于对O型圈50撑开,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卡爪在靠近O型圈50的一侧(即所述卡爪的外侧)呈圆弧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案的卡爪优选为四个。
结合图1所示,沿着所述载盘20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70、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和成品下料机械手80,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下方还设有O型圈平送机90,所述O型圈平送机90与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30相连接,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用于将O型圈支撑治具30 处的O型圈50抓取移动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60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70可以抓取至少两个待装配件 60移动至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处,成品下料机械手80页可以抓取至少两个成品移动至出料工位进行出料;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图6所示,所述O型圈平送机90包括平震器901 和设置于所述平震器901上端的O型圈输送轨道902,所述O型圈输送轨道 902表面具有供O型圈50上料的通道,所述O型圈输送轨道902的上端还固定盖板903。
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还包括一多轴直线模组404以及与所述多轴直线模组404相连接的气缸固定板405,所述多轴直线模组404用于带动所述气缸固定板405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所述气缸固定板405的下表面安装有多爪气缸401,所述多爪气缸401 的一侧具有升降气缸406,所述升降气缸406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压圈固定板403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轴直线模组404可以带动气缸固定板405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和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带动气缸固定板405下表面多爪气缸401和升降气缸406进行运动,所述多轴直线模组404包括两条第一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端的第一滑动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相连接的第一推动气缸,所述第一滑轨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推动气缸用于推动第一滑动板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滑动板处还垂直固定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推动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板的一侧固定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滑轨处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气缸固定板405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气缸固定板405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气缸用于带动气缸固定板405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
结合图7所示,所述压圈固定板403在靠近撑爪402的位置具有安装孔,所述撑爪402为L形结构,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压圈环407,所述压圈环407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压圈杆408,所述压圈杆408的数量与卡爪的数量相等;相邻的压圈杆408之间具有供所述撑爪402移动的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圈固定板403的安装孔内具有凸缘,所述压圈环407通过螺栓紧固至该凸缘上方,所述压圈杆408与所述卡爪的数量相等,本实用新型的压圈杆408优选为四根,因此,压圈环407的下方具有四个供撑爪402移动的通道,所述压圈杆408在靠近撑爪402的一侧和远离撑爪402的一侧均为圆弧状;所述压圈环407具有十字形通孔,该十字形通孔用于供撑爪402通过,而且,相邻的两个压圈杆408均位于十字形通孔的边沿下方两侧。
结合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30包括通过支撑杆 301固定于所述装配平台10上端的定位板302、通过固定轴303固定于所述定位板302下端的导杆定位板304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板302处的导向杆305,所述导向杆305的上表面具有供所述O型圈50放置的凹座306;定位板302在对应凹座306的位置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305的外部还套设有弹簧307,所述弹簧307分别与所述凹座306和导杆定位板304相接触,导向杆305的下部穿过导杆定位板304并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均匀凸出有四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压圈杆408具有相同结构,导向孔内的四个限位块构成第二十字形通孔,所述导向孔的其中一个侧壁与O型圈输送轨道902相连通,所述凹座306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凹座306与第二十字形通孔相适应,所述凹座306的顶部外壁设有O型圈限位块,当撑爪402向O型圈50方向移动时,撑爪402将所述凹座306下压,压圈杆408与限位块相接触时,撑爪 402停止下压工作,然后多爪气缸401控制撑爪402撑开从而将O型圈50 固定至撑爪402,接下来多轴直线模组404带动撑爪402上升从而进行套装工序,凹座306则通过弹簧307的弹力回复至初始位置。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70的下方设有待装配件输送机701,所述待装配件输送机701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进料压板702,两块进料压板702 之间具有供所述待装配件60导向的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待装配件输送机701为皮带送料机,进料压板702 的设置便于对待装配件60进行导向。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成品下料机械手80的下方设有成品输送机801,所述成品输送机801的上方设置有吹气盒802,所述吹气盒802的侧壁和\或顶部固定吹气嘴,所述吹气嘴通过管道与气泵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成品输送机801也为皮带送料机,吹气嘴的设置便于除尘。
结合图15所示,所述待装配件60为堵头螺丝。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成品下料机械手、多轴直线模组和皮带送料机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本装配机包括装配平台(10),在所述装配平台(10)的上方相邻设置有载盘(20)和O型圈支撑治具(30),在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30)的上方还设有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所述载盘(20)上端设有至少一组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
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多爪气缸(401)、安装在所述多爪气缸(401)卡爪处的撑爪(402)以及滑动套设于所述撑爪(402)外部的压圈固定板(403);
多爪气缸(401)将位于O型圈支撑治具(30)处的O型圈(50)撑开,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将O型圈(50)移动至位于所述待装配件支撑治具(201)处的待装配件(60)上方,压圈固定板(403)带动O型圈(50)下降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60)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爪气缸(401)至少具有三个卡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载盘(20)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70)、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和成品下料机械手(80),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下方还设有O型圈平送机(90),所述O型圈平送机(90)与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30)相连接,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用于将O型圈支撑治具(30)处的O型圈(50)抓取移动并且套设至待装配件(60)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取放装配机构(40)还包括一多轴直线模组(404)以及与多轴直线模组(404)相连接的气缸固定板(405),所述多轴直线模组(404)用于带动所述气缸固定板(405)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气缸固定板(405) 的下表面安装有多爪气缸(401),多爪气缸(401)的一侧具有升降气缸(406),升降气缸(406)的活塞杆末端与压圈固定板(4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固定板(403)在靠近撑爪(402)的位置具有安装孔,所述撑爪(402)为L形结构,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压圈环(407),所述压圈环(407)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压圈杆(408),所述压圈杆(408)的数量与卡爪的数量相等;相邻的压圈杆(408)之间具有供所述撑爪(402)移动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支撑治具(30)包括通过支撑杆(301)固定于所述装配平台(10)上端的定位板(302)、通过固定轴(303)固定于所述定位板(302)下端的导杆定位板(304)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板(302)处的导向杆(305),所述导向杆(305)的上表面具有供所述O型圈(50)放置的凹座(3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定位板(302)在对应凹座(306)的位置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305)的外部还套设有弹簧(307),所述弹簧(307)分别与所述凹座(306)和导杆定位板(304)相接触,导向杆(305)的下部穿过导杆定位板(304)并通过螺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待装配件上料机械手(70)的下方设有待装配件输送机(701),待装配件输送机(701)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进料压板(702),两块进料压板(702)之间具有供待装配件(60)导向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O型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成品下料机械手(80)的下方设有成品输送机(801),所述成品输送机(801)的上方设置有吹气盒(802),所述吹气盒(802)的侧壁和\或顶部固定吹气嘴,所述吹气嘴通过管道与气泵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79007.0U CN211192779U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一种o型圈装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79007.0U CN211192779U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一种o型圈装配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92779U true CN211192779U (zh) | 2020-08-07 |
Family
ID=7188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79007.0U Active CN211192779U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一种o型圈装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92779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48469A (zh) * | 2020-12-23 | 2021-01-22 | 安费诺定制连接器(常州)有限公司 | O型圈自动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
CN112372267A (zh) * | 2020-11-28 | 2021-02-19 | 张学旺 | 一种用于生产保鲜盒的密封圈自动安装设备 |
CN113119018A (zh) * | 2021-05-10 | 2021-07-16 | 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夹片套圈抓取机构 |
CN113927269A (zh) * | 2021-11-05 | 2022-01-14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基于工业物联网制造的装配用吹出机构及装配系统 |
CN115351539A (zh) * | 2022-10-22 | 2022-11-18 | 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 | 内孔装o型圈设备 |
CN117140072A (zh) * | 2023-10-25 | 2023-12-01 |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组装设备 |
-
2019
- 2019-09-06 CN CN201921479007.0U patent/CN2111927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2267A (zh) * | 2020-11-28 | 2021-02-19 | 张学旺 | 一种用于生产保鲜盒的密封圈自动安装设备 |
CN112248469A (zh) * | 2020-12-23 | 2021-01-22 | 安费诺定制连接器(常州)有限公司 | O型圈自动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
CN112248469B (zh) * | 2020-12-23 | 2021-03-19 | 安费诺定制连接器(常州)有限公司 | O型圈自动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
CN113119018A (zh) * | 2021-05-10 | 2021-07-16 | 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夹片套圈抓取机构 |
CN113927269A (zh) * | 2021-11-05 | 2022-01-14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基于工业物联网制造的装配用吹出机构及装配系统 |
CN113927269B (zh) * | 2021-11-05 | 2023-06-02 |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基于工业物联网制造的装配用吹出机构及装配系统 |
CN115351539A (zh) * | 2022-10-22 | 2022-11-18 | 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 | 内孔装o型圈设备 |
CN117140072A (zh) * | 2023-10-25 | 2023-12-01 |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组装设备 |
CN117140072B (zh) * | 2023-10-25 | 2024-02-20 |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组装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92779U (zh) | 一种o型圈装配机 | |
CN107283166B (zh) | 一种燃油泵自动装配线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9273308B (zh) | 一种全自动键盘组装流水线 | |
CN110091142B (zh) |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 |
CN109894739B (zh) | 用于发动机气缸圈的全自动激光刻印装置 | |
CN108554681B (zh) | 一种喷涂线自动上下料设备 | |
CN210499426U (zh) | 一种旋转夹料机构及具有其的旋转储料装置 | |
CN106113248A (zh) | 陶瓷坯体自动成型生产线 | |
CN108015541A (zh) | 一种编码器成品组装机 | |
CN114905243A (zh) | 一种电机定子与轴承自动组装装置 | |
CN214347975U (zh) | 产品表面缺陷检测设备 | |
CN205237504U (zh) | 一种马达的自动组装设备 | |
CN209954139U (zh) |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 |
CN113458749B (zh) | 触摸屏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 |
CN211890016U (zh) | 一种适用于上下料的转台装置 | |
CN211276256U (zh) | 一种转台螺丝铆接装配线 | |
CN209867849U (zh) | 一种全自动梭芯套装配装置 | |
CN220055234U (zh) | 一种上料输送装置 | |
CN109332501B (zh) | 电感元件压铆装置和电感元件自动组装设备 | |
CN110740608A (zh) | 一种小型电池包pcb板自动安装设备 | |
CN217071399U (zh) | 一种薄壁变形件的组装机构 | |
CN212144394U (zh) | 一种自动供料的抽芯铆钉铆接机 | |
CN214134834U (zh) | 一种用于轴承齿轮卡圈自动组装的装置 | |
CN215830901U (zh) | 触摸屏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 |
CN210745801U (zh) | 一种小型电池包pcb板自动安装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