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9900U -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 Google Patents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9900U
CN211149900U CN201921989992.XU CN201921989992U CN211149900U CN 211149900 U CN211149900 U CN 211149900U CN 201921989992 U CN201921989992 U CN 201921989992U CN 211149900 U CN211149900 U CN 211149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circulation
pulmonary
heart
bl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99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桂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9899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9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9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9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属于教学用具领域,包括心脏模型、以及与所述心脏模型连通的体循环模型、肺循环模型。所述体循环模型和肺循环模型均依照人体血管分布设置;所述心脏模型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体循环模型的体动脉、肺循环模型的肺动脉连通,所述体循环模型的体动脉末端与体静脉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体静脉回流至心脏模型;所述肺循环模型的肺动脉末端与肺静脉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心脏模型。本实用新型的体循环模型和肺循环模型均依照人体血管分布设置,能够对血管位置进行直观的演示,便于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位置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

Description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心脏和血液循环》多采用图片或人体半身模型进行教学演示,这种演示方法只是静态的展示,不能直观展示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并且不能展示出血液循环流动的状态,导致学生理解、记忆较为困难,教学效率不高。
基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CN207676555U)中分别公开了一种血液循环教学模型,包括心脏模型、体动脉模型、体静脉模型、体毛细血管模型、肺模型、肺动脉模型以及肺静脉模型,肺模型、肺静脉模型、左心房、左心室和体动脉模型内注入模拟动脉血;体毛细血管模型、体静脉模型、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模型内注入模拟静脉血。另一现有技术(CN209514995U)同样公开了一种血液循环教学模型,包括心脏各房室模型、体动脉模型、体静脉模型、体循环模型、肺循环模型、肺动脉模型、肺静脉模型、主动脉模型,肺循环模型为橡胶囊位于心脏各房室模型上方,心脏各房室模型位于体循环模型上方,体循环模型为橡胶囊;肺静脉模型、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模型和体动脉模型采用红色原料做外观涂色,代表流动的为动脉血;体静脉模型、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模型采用蓝色原料做外观涂色,代表流动的为静脉血。
虽然上述公开的现有模型能够模拟血液循环方向等,但是现有的血液循环动态模型把心脏、肺循环和体循环剥离于人体之外,过分强调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忽视血管在人体中的位置分布模拟,不能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演示。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能够对人体血管的位置分布进行直观的演示,增强了演示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包括心脏模型、以及与所述心脏模型连通的体循环模型、肺循环模型,所述体循环模型和肺循环模型均依照人体血管分布设置。
其中,所述体循环模型包括体动脉和体静脉,所述肺循环模型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所述体动脉、体静脉、肺动脉以及肺静脉均通过软管形成,所述软管内充有模拟血液,且所述软管依照人体血管分布。
其中,所述心脏模型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体循环模型的体动脉、肺循环模型的肺动脉连通。
其中,所述体循环模型的体动脉末端与体静脉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体静脉回流至心脏模型;所述肺循环模型的肺动脉末端与肺静脉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心脏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心脏模型包括:橡胶球,用于模拟心脏的跳动;容器,用于存储模拟血液,所述容器通过心脏模型输入管与橡胶球连通。
优选地,所述心脏模型还包括用于控制模拟血液流向的单向控制阀,所述单向控制阀连通在所述心脏模型输入管上。
优选地,所述模拟血液内添加有红白颗粒以模拟红细胞和白细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心脏模型、体循环模型、以及肺循环模型均设置在安装箱体上;所述橡胶球设置在安装箱体的侧面,所述容器固定在安装箱体内,所述体循环模型、肺循环模型分布在安装箱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箱体的表面还设有人体轮廓图,所述体循环模型以及肺循环模型的分布与人体轮廓图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体动脉设置为红色、体静脉设置为蓝色;所述肺动脉设置为蓝色、肺静脉设置为红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体循环模型和肺循环模型均依照人体血管分布设置,能够对血管位置进行直观的演示,便于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位置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
2、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血液就会冲击动脉形成脉搏,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让学生轻轻捏着体动脉模型手腕处的血管,就可以监测心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心率与脉搏次数的一致性。
3、本实用新型的心脏模型的心脏模型输入管上连通有单向控制阀,可以控制血液流向,避免血液倒流。
4、本实用新型在模拟血液内添加有红白颗粒以模拟红细胞和白细胞,当血管内的血液充满后看不出血液的流动时,可以借助红白细胞的流动观察血液的流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为了方便描述目,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如图1和2所示,包括心脏模型1、以及与所述心脏模型连通的体循环模型2、肺循环模型3,所述心脏模型1、体循环模型2以及肺循环模型3均设置在安装箱体4上,所述体循环模型2和肺循环模型3均依照人体血管分布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血管位置进行直观的演示,便于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位置分布。
具体的,所述安装箱体4的前表面设有人体轮廓图401,所述体循环模型2包括体动脉201和体静脉202,所述肺循环模型3包括肺动脉301和肺静脉302,所述体动脉201、体静脉202、肺动脉301以及肺静脉302均通过软管形成,所述软管内充有模拟血液,且所述软管依照人体血管分布,即软管的分布位置与人体轮廓图401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心脏模型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体循环模型2的体动脉201、肺循环模型3的肺动脉301连通,即心脏模型1的输出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体动脉201连通,第二支路与肺动脉301连通;所述体循环模型2的体动脉201末端与体静脉202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体静脉202回流至心脏模型1,具体是回流至后述的容器102内;所述肺循环模型3的肺动脉301末端与肺静脉302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肺静脉302回流至心脏模型1,具体是回流至后述的容器102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心脏模型1包括橡胶球101以及容器102,通过挤压和松开所述橡胶球101,可以模拟心脏的跳动;所述容器102用于存储模拟血液,且通过心脏模型输入管103与所述橡胶球101连通,容器102内留有一定的空气且容器102的开口处用橡皮塞塞紧。所述容器102固定在安装箱体4内,心脏模型输入管103的一端伸入容器102内,另一端延伸出安装箱体4并连通有橡胶球101,橡胶球101放置在安装箱体4外部便于使用者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橡胶球101模拟心脏跳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脉冲泵或蠕动泵或者电子组合元件控制的能对模拟血管产生脉冲压力的泵体代替橡胶球101来模拟心脏跳动,在体动脉201与体静脉202连接处、以及肺动脉301与肺静脉302连接处用毛细血管连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避免模拟血液倒流,本实施例的心脏模型输入管103上连通有单向控制阀104,控制模拟血液单向流动,单向控制阀104为现有产品,其结构不做具体赘述。
使用者挤压松开一下橡胶球101,如图2和3所示,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向,容器102内的模拟血液一部分顺着心脏模型输入管103,经过单向控制阀104、第一支路依次进入体动脉201以及体静脉202中,从体静脉202流出的模拟血液又回流至容器102内;另一部分模拟血液顺着心脏模型输入管103、经过单向控制阀104、第二支路依次进入肺动脉301以及肺静脉302中,从肺静脉302流出的模拟血液又回流至容器102内,从而完成血液循环的动态演示。
为了便于观察动脉和静脉,本实施例将体动脉201和体静脉202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具体可以设置体动脉201的软管的颜色为红色,设置体静脉202的软管的颜色为蓝色,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肺动脉301和肺静脉302同理也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具体设置肺动脉301的软管颜色为蓝色,设置肺静脉302的软管颜色为红色。
当软管内充满模拟血液时不便于观察血液的流动,为此,本实施例的模拟血液内添加有红白颗粒以模拟红细胞和白细胞,这样可以借助红白细胞的流动观察血液的流动。还可以把整个模型倒置,继续使心脏收缩,使血管中灌入空气,借助夹杂空气的血液的流动可以清楚看出血液的流向。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包括心脏模型、以及与所述心脏模型连通的体循环模型、肺循环模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循环模型和肺循环模型均依照人体血管分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循环模型包括体动脉和体静脉,所述肺循环模型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所述体动脉、体静脉、肺动脉以及肺静脉均通过软管形成,所述软管内充有模拟血液,且所述软管依照人体血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模型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体循环模型的体动脉、肺循环模型的肺动脉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循环模型的体动脉末端与体静脉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体静脉回流至心脏模型;
所述肺循环模型的肺动脉末端与肺静脉连通以使模拟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心脏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模型包括:
橡胶球,用于模拟心脏的跳动;
容器,用于存储模拟血液,所述容器通过心脏模型输入管与橡胶球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模拟血液流向的单向控制阀,所述单向控制阀连通在所述心脏模型输入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血液内添加有红白颗粒以模拟红细胞和白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模型、体循环模型、以及肺循环模型均设置在安装箱体上;
所述橡胶球设置在安装箱体的侧面,所述容器固定在安装箱体内,所述体循环模型、肺循环模型分布在安装箱体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体的表面还设有人体轮廓图,所述体循环模型以及肺循环模型的分布与人体轮廓图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动脉设置为红色,体静脉设置为蓝色;所述肺动脉设置为蓝色,肺静脉设置为红色。
CN201921989992.XU 2019-11-18 2019-11-18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Active CN211149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992.XU CN21114990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9992.XU CN21114990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9900U true CN211149900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5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9992.XU Active CN211149900U (zh) 2019-11-18 2019-11-18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9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17465U (zh) 仿真心脏血液循环模型
CN210535156U (zh) 一种血液循环动态模型
CN207517243U (zh) 先天性心脏病致肺动脉高压循环模型
CN207676555U (zh) 一种血液循环动态模型
CN105206156A (zh) 人体心脏及血液体循环系统动态模型
CN109686213B (zh) 一种可拆卸教学展示用心脏模型
CN211149900U (zh) 人体血液循环动态演示模型
WO2021156656A1 (en) A system for simulation training of extra corporeal life support therapies
CN213400207U (zh) 动静脉示教考核模型
CN202632610U (zh) 模拟肺循环、体循环演示模型
CN214098890U (zh) 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
Rodenbaugh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model demonstrating cardiovascular principles.
CN211087693U (zh) 一种血液净化模型人
CN205302800U (zh) 一种便于观察的病理学教学用冠心病病变模型
CN210836773U (zh) 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
CN112951059A (zh) 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
CN202720818U (zh) 一种血液循环教具
CN208422227U (zh) 一种动态演示心脏膜瓣开闭的血液循环模型
CN213025037U (zh) 一种血液循环的动态模型
CN208351785U (zh) 一种生物模型教具
CN111161613A (zh) 一种血液循环简易模型
CN220085548U (zh) 一种心脏血液循环教学演示模型
CN204270584U (zh) 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模型
CN211016162U (zh) 一种用于模拟血液循环的教具
CN210574600U (zh) 一种肾脏代谢教学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