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3105U -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43105U CN211143105U CN201921272987.7U CN201921272987U CN211143105U CN 211143105 U CN211143105 U CN 211143105U CN 201921272987 U CN201921272987 U CN 201921272987U CN 211143105 U CN211143105 U CN 2111431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concrete wall
- underground continuous
- underground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380 pervious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包括钢筋笼、预制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预制于钢筋笼内侧的中下部,其余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钢筋笼的内部埋设有呈竖向设置的圆管,圆管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中,圆管的上部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顶部伸出,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的内部埋设有带孔洞的暗管,所述的暗管与所述圆管的底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降水井提前预制、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基坑工程内侧无需再设置传统降水井,大大节省了降水井的工期与造价,实用性强;降水井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不占用施工空间,使用结束后如无特殊要求可不进行封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降水井,具体是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具有良好截水、防渗功能,当地下连续墙底部嵌入隔水层时,基坑工程四周的地下水无法渗透进入基坑内部,此时只需在基坑内侧设置降水井 (管井井点降水),将基坑内侧地下水位降至底板以下,如图1所示。
井点施工时,需经过钻机钻孔、清孔、吊放井管、填滤料、洗井、安装水泵等多个步骤,井点使用结束后还需拔井管、封井。一个较大规模的基坑工程往往需打设数量较多的降水井,总体费用偏高,且占用施工场地。
在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底部嵌入隔水层中,基坑外部地下水无法渗透进入基坑内部,若发展一种新型降水井对基坑内侧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进行井点降水,使其既能满足降水的相关要求,又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使得降水井预制、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中下部,无需再单独设置传统降水井,施工简单、造价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预制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预制于所述钢筋笼内侧的中下部,其余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钢筋笼的内部埋设有呈竖向设置的圆管,所述圆管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中,圆管的上部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顶部伸出,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的内部埋设有带孔洞的暗管,所述的暗管与所述圆管的底部相连通。
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由无砂混凝土或者多孔混凝土浇筑而成。
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不大于地下连续墙总厚度的一半。
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上的开孔率不小于50%,暗管的外侧绑定有滤网,暗管横向设置于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中。
所述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的底部从所述暗管上的孔洞插入暗管的内部,圆管与所述暗管形成连通的管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降水井提前预制、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侧中下部,地下连续墙底部嵌入隔水层中,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时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侧底部的降水井即可投入使用,地下连续墙阻隔了基坑外部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透,仅需对基坑内侧进行抽水降低水位即可,基坑内侧的地下水穿过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进入、储存在暗管中,再由置于圆管底部的潜水泵抽出地表排出,故基坑工程内侧无需再设置传统降水井,大大节省了降水井的工期与造价,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相对使用传统降水井降低基坑内部地下水位时,降水井位于基坑内侧,占用施工空间,对其它工种施工有干扰与影响,且使用结束后需进行封堵,所提降水井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不占用施工空间,使用结束后如无特殊要求可不进行封堵。
3、本实用新型由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暗管与圆管组成的排水井,既可用于抽水降压,也可作为地下水位观测孔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基坑内侧井点降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地下连续墙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开挖沟槽示意图。
图5为吊放钢筋笼示意图。
图6为浇筑混凝土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地下连续墙降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传统地下连续墙;2、传统降水井;3、降水后浸润线;4、钢筋笼;5、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6、圆管;7、沟槽;8、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A、含水层;B、隔水层;图中箭头表示抽水水流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传统地下连续墙1嵌入隔水层B中,传统地下连续墙1阻隔了基坑外部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透,仅需对基坑内侧采用传统降水井2进行抽水降低水位即可,基坑外侧地下水对基坑开挖无影响。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包括钢筋笼4、预制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8,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预制于所述钢筋笼4内侧的中下部,其余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8,所述钢筋笼4的内部埋设有呈竖向设置的圆管6,所述圆管6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 5中,圆管6的上部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8的顶部伸出,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的内部埋设有带孔洞的暗管,所述的暗管与所述圆管6的底部相连通。
上述提及的“内侧”基坑内部土方开挖的一侧,相应地“外侧”指基坑外部、四周。上述提及的“中下部”、“内部”、“底部”、“上部”等方位词,是基于所提地下连续墙施工时的姿态来确定的。施工时所提钢筋笼4悬吊于沟槽7上方,且处于铅锤状态,如图4~图6所示。在此姿态下,来确定各方位词的具体指向,说明书中其它地方所提的方位词也按此姿态推定得到。上述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方便,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由无砂混凝土或者多孔混凝土浇筑而成。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的厚度不大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8厚度的一半。
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的厚度不大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8厚度的一半,一方面使现浇施工时混凝土能有效的贯入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下部的钢筋笼4 中并能实现有效振捣,另一方面使挡土墙整体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在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处形成明显的强度薄弱层。
高强透水混凝土是指无砂大孔混凝土,孔隙率较大,透水系数大。如地下水丰富,水量非常大时,还可进一步在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中设置纵横交错的带进水孔的小管道,这些带孔小管道可直接置于混凝土的外壁与外界相连。这些带孔小管道与暗管、圆管6最终组成互通的排水体系。由于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 为预制制作,故可采取多种公知辅助措施,确保排水体系的有效性,使排水容量满足排水设计要求。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在地面预制完成,其施工质量可控,使其排水性能满足要求。
暗管上的开孔率不小于50%,暗管的外侧绑定有滤网,暗管横向设置于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中。圆管6的底部从暗管上的孔洞插入暗管的内部,圆管6 与暗管形成连通的管网。上述提及的“开孔率”是指暗管上孔洞总面积与暗管表面积之比。
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预制于钢筋笼4的一侧中下部,如图2所示。施工结束后的地下连续墙如图3所示,包括位于一侧中下部的预制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 5与其余部分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8。
设计时,应准确确定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的位置,使其位于隔水层B之上,且位于基坑底部的含水层A之中,即需确保施工结束后地下连续墙上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位于基坑内侧底部的含水层A之中,如图7所示。
圆管6相当于传统降水井2的井管,其可由塑料管或钢管制成。圆管6应具有足够的内径,使潜水泵基于圆管6的孔洞下沉至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内部。潜水泵上连接水带,启动潜水泵即可将渗入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内部的地下水提取至地表排出。降水结束后,可将潜水泵从圆管6提走、移除,而无需拔除圆管6。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浇筑导墙,开挖沟槽7,如图4所示。
(2)提前制作钢筋笼4,并在钢筋笼4一侧中下部预制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内部的暗管、圆管6组成互通的排水体系,如图2所示;将钢筋笼4起吊放入沟槽7中,并使带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的一侧位于基坑内侧,如图5所示。
设计时,应确保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位于隔水层B之上、基坑底部的含水层A之中。
(3)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除预制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之外的其余部分均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墙体8,如图6所示。
(4)基坑开挖施工,开挖过程中可基于设置于圆管6底部的潜水泵逐渐抽取地下水。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地下水基于地下连续墙内的降水井(由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暗管和圆管6组成,下同)降至设计水位,最终形成的降水后浸润线3满足施工要求,如图7所示。
由于地下连续墙嵌入隔水层B中,地下连续墙阻隔了基坑外部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透,故仅需对基坑内侧进行抽水降低水位即可,而设置于基坑内侧底部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中的抽水系统能够对基坑内部的地下水进行抽取排走。
一般地,根据设计方案一定数量的降水井均匀地分布于基坑四周。在设计布置降水井的位置才采用所提内设降水井的地下连续墙,使降水井设置地下连续墙内部。而在未设置降水井的位置,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传统地下连续墙1。可见,无需所有单元槽段的地下连续墙设置降水井,仅按需合理布置即可。
降水井提前预制、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侧中下部,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时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侧底部的降水井即可投入使用,故基坑工程内侧无需再设置传统降水井2,大大节省了降水井的工期与造价,实用性强;使用传统降水井2降低基坑内部地下水位时,降水井位于基坑内侧,占用施工空间,对其它工种施工有干扰与影响,且使用结束后需进行封堵;而本实用新型所提降水井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不占用施工空间,使用结束后如无特殊要求可不进行封堵;且由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5、暗管与圆管6组成的排水井,既可用于抽水降压,也可作为地下水位观测孔使用。
附图中仅展示了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的部分形状及部分连接方式,按照所提思路,可以改变各构件的形状、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形成其他相关类型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均属于本技术的等效修改与变更,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笼、预制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预制于所述钢筋笼内侧的中下部,其余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钢筋笼的内部埋设有呈竖向设置的圆管,所述圆管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中,圆管的上部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顶部伸出,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的内部埋设有带孔洞的暗管,所述的暗管与所述圆管的底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由无砂混凝土或者多孔混凝土浇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不大于地下连续墙总厚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上的开孔率不小于50%,暗管的外侧绑定有滤网,暗管横向设置于所述的高强透水混凝土墙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的底部从所述暗管上的孔洞插入暗管的内部,圆管与所述暗管形成连通的管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72987.7U CN211143105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72987.7U CN211143105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43105U true CN211143105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4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7298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43105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431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38458A (zh) * | 2022-10-26 | 2022-12-30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深厚粉细砂地层中的组合挡土止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08-07 CN CN201921272987.7U patent/CN2111431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38458A (zh) * | 2022-10-26 | 2022-12-30 |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深厚粉细砂地层中的组合挡土止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66791U (zh) | 一种用于基坑泄压降水和疏干降水的降水组合系统 | |
CN110318410A (zh) | 一种深基坑遇承压水突涌减压控水处理施工方法 | |
CN110409420B (zh) |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 |
CN110847199A (zh) | 深基坑地下水暗埋引流施工方法 | |
CN113931209A (zh) | 一种大面积深基坑弱透水层地下水位控制方法 | |
CN211143105U (zh) |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内侧的降水井 | |
CN105696611A (zh) | 用于高透水性砂层基坑降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143104U (zh) | 一种设置于地下连续墙底部的降水井 | |
CN213709595U (zh) | 一种基坑降排水系统 | |
CN205502044U (zh) | 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下砂性含水层的降水结构 | |
CN110925018B (zh) | 隧道联络通道内的泵房施工方法及泵房施工降水系统 | |
CN110409474B (zh) | 置于地下连续墙底部的管井降水井 | |
CN211036962U (zh) | 一种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 |
CN114045849B (zh) | 一种基坑高温基岩裂缝水排和封堵结构及方法 | |
CN211037023U (zh) | 置于地下连续墙底部的管井降水井 | |
CN110878557B (zh) | 一种用于基坑降水的分层双向疏水方法 | |
CN211143103U (zh) | 一种内设降水井的地下连续墙 | |
JP3777085B2 (ja) | 地下貯留構造物の構築方法および地下貯留構造物 | |
CN203213129U (zh) | 可控逆止式排水器 | |
JPS61211414A (ja) | 還元井戸工法 | |
CN206438498U (zh) | 一种自制降水井管 | |
CN113832952B (zh) | 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 |
CN105649098B (zh) | 适用于中粗砂地质轻型井点降水的多级套管取砂成孔法 | |
CN223034018U (zh) | 一种透水管桩支护结构 | |
CN222975950U (zh) | 地下建筑构造中抗浮桩泄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