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0290U -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0290U
CN211110290U CN201921782151.1U CN201921782151U CN211110290U CN 211110290 U CN211110290 U CN 211110290U CN 201921782151 U CN201921782151 U CN 201921782151U CN 211110290 U CN211110290 U CN 211110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
turntable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21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龙
郭宏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21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0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0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0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于起支撑作用;旋转放线组件,所述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旋转,所述旋转放线组件用于设置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手持杆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形成L形结构。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旋转放线组件后,把线缆的端部从绕线盘内抽出并固定,然后操作人员握住手持杆推动绕线盘连同旋转放线组件朝着一个方向滚动,旋转放线组件会带动绕线盘一起以旋转轴为中心轴发生旋转,从而逐渐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用弯腰便可进行操作,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视、冰箱、空调和电脑等等,都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力和网络支持。可以说,没有电力和网络支持,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在现代家居装修中,为了满足设备运行需求和保证人们生活品质,不可避免地需要安装大量的线缆。
考虑到居室环境美化,现代家居装修的布线施工中,一般是先将数根线缆纠合成线缆束后,再将线缆束放置于预先埋设的线缆凹槽中,最后再封上线缆凹槽,完成布线。纠合,即将原本盘绕在不同绕线盘内的多个线缆并排捆成一个线缆束的过程。
在线缆纠合前,通常需要先将盘绕在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市面上的绕线盘的中部设置有旋转通孔,为了把线缆从绕线盘内释放出现,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方式通常为:先把线缆的端部从绕线盘内抽出并固定,然后通过在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内插入一根直杆,操作人员手持直杆的两端,推动绕线盘朝着一个方向滚动,如此一来,就可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可以想像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驱动绕线盘,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操作人员必须弯着腰才能驱动绕线盘滚动,从而释放线缆,非常不便于操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便于操作人员释放线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于起支撑作用;
旋转放线组件,所述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旋转,所述旋转放线组件用于设置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手持杆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形成L形结构,所述手持杆的长度设置采用与操作人员的身高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包括固定内杆、轴承和旋转外套管;
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固定内杆的端部与所述手持杆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内杆外,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外套管内;所述旋转放线组件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外套管外而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包括第一放线转盘和第二放线转盘,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放线转盘的半径大于所述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半径;
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外套管外,所述第一放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外套管紧密配合,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外套管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之间设置有多个转动支杆,多个所述转动支杆用于支撑绕线盘;所述转动支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线转盘上,所述转动支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
所述转动支杆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转动支杆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为蝶形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杆外套设有弹性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杆设置有至少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内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连接部和手杆连接部,所述转轴连接部为一圆形块,所述手杆连接部为一方形块,所述转轴连接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手杆连接部上;
所述连接组件上还设置有贯穿于所述转轴连接部和所述手杆连接部的连接通孔,所述固定内杆的端部固定套设于所述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手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手杆连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手持杆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杆的上端还设置有握柄。
进一步地,所述握柄外套设有防滑套。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旋转放线组件后,把线缆的端部从绕线盘内抽出并固定,然后操作人员握住手持杆推动绕线盘连同旋转放线组件朝着一个方向滚动,旋转放线组件会带动绕线盘一起以旋转轴为中心轴发生旋转,从而逐渐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用弯腰便可进行操作,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中旋转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中旋转放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中旋转轴与手持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中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旋转轴1、旋转放线组件2、手持杆3、连接组件4;
固定内杆11、轴承12、旋转外套管13;
第一放线转盘21、第二放线转盘22、转动支杆23、锁紧组件24;
握柄31;
转轴连接部41、手杆连接部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直接从市面上采购得到的线缆都是装载在绕线盘中,在室内装修的过程中,需要在布线前进行线缆纠合操作。而在线缆纠合前,通常需要先将盘绕在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众所周知,市面上的绕线盘的中部设置有旋转通孔。为了把线缆从绕线盘内释放出现,现有技术一般通过驱动绕线盘来释放线缆,具体为:先把线缆的端部从绕线盘内抽出并固定,然后通过在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内插入一根直杆,操作人员手持直杆的两端,推动绕线盘朝着一个方向滚动,如此一来,就可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但是,这样的驱动绕线盘的方式存在很大弊端,操作人员需要弯下腰来才能手持直杆的两端,而弯着腰推动绕线盘前进,一方面不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操作人员难以同时观察周围状况,不利于在施工现场保证安全。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方便地驱动绕线盘前进以释放线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具体包括旋转轴1、旋转放线组件2和手持杆3三个部分,通过旋转轴1、旋转放线组件2和手持杆3组成放线装置,从而驱动绕线盘旋转,进而实现释放线缆的功能。
具体地,旋转轴1主要起到支撑作用,旋转放线组件2可旋转地设置于旋转轴1上。旋转轴1的端部与手持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手持杆3与旋转轴1之间形成L形结构。手持杆3的作用在于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操作,操作人员不用弯腰即可驱动绕线盘向前滚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手持杆3的长度应该与操作人员的身高相匹配,以保证操作人员无需弯腰即可进行操作。手持杆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地,手持杆3的长度为1.0m-1.6m;更具体地,手持杆3的长度可设置为1.1m、1.3m和1.5m。
本实用新型中的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从市面上采购回来的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载于旋转放线组件2上;其次,从绕线盘内抽出线缆的端部,并将线缆端部固定住;最后,握紧手持杆3,向同一个方向推动。在此过程中,旋转放线组件2与地面接触并在地面上滚动,又或者,绕线盘与地面接触并在地面上滚动。无论如何,绕线盘都会与旋转放线组件2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滚动,从而逐渐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由于线缆的端部被固定而绕线盘与旋转放线又在向前驱动,因此,绕线盘内的线缆被释放出来后,会直接平铺在地面上。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多个平铺于地面上的线缆纠合在一起,即可形成线缆束。
总的来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旋转放线组件2后,把线缆的端部从绕线盘内抽出并固定,然后操作人员握住手持杆3推动绕线盘连同旋转放线组件2朝着一个方向滚动,旋转放线组件2会以旋转轴1为中心轴发生旋转,从而逐渐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
与现有技术通过在绕线盘的旋转通孔内插入直杆后操作人员手持直杆两端推动绕线盘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方式相比,本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通过旋转轴1、旋转放线组件2和手持杆3的相互配合,一方面,能够使得操作人员不用弯腰便可进行操作,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观察周围状况,有利于在施工现场保证操作安全。
旋转放线组件2的作用在于带动绕线盘旋转来实现释放线缆功能,而旋转放线组件2设置于旋转轴1上,旋转放线组件2以旋转轴1为中心轴旋转,因此,旋转轴1是保证旋转放线组件2能够旋转的重要部件。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旋转放线组件2能够正常运转,所述旋转轴1包括固定内杆11、轴承12和旋转外套管13,优选地,所述轴承12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旋转轴1通过所述固定内杆11的端部与所述手持杆3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手持杆3与旋转轴1之间形成L形结构,操作时,旋转轴1基本保持水平。
轴承12包括内圈、外圈和设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珠。在旋转轴1中,固定内杆11、至少两个轴承12和旋转外套管13之间的结构关系为:轴承12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固定内杆11外,固定内杆11的外壁与轴承12的内圈的外壁相抵接;轴承12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旋转外套管13内,旋转外套管13的内壁与轴承12的外圈的外壁相抵接。在本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运转的过程中,固定内杆11保持静止,而旋转外套管13则以固定内杆11的中轴线为轴进行旋转;对应地,旋转放线组件2与旋转外套管13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旋转放线组件2随着旋转外套管13一起旋转。如此一来,旋转放线组件2便可通过旋转轴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上。
由固定内杆11、轴承12和旋转外套管13组成旋转轴1,旋转放线组件2通过旋转轴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上,从而使得旋转放线组件2能够实现旋转。当操作人员握住手持杆3前进时,绕线盘连同旋转放线组件2发生旋转,从而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因此,通过固定内杆11、轴承12和旋转外套管13组成旋转轴1,能以简单的结构保证旋转放线组件2的正常运转。
在使用本装置时,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载于旋转放线组件2内,旋转放线组件2的作用在于带动绕线盘一起旋转滚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转放线组件2包括第一放线转盘21和第二放线转盘22,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旋转轴1的旋转外套管13外,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旋转轴1的旋转外套管13紧密配合,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旋转轴1的旋转外套管1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之间设置有多个转动支杆23,多个所述转动支杆23用于支撑绕线盘;所述转动支杆2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上,所述转动支杆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所述转动支杆23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转动支杆23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24。
一方面,在第一放线转盘21和第二放线转盘22之间设置有多个转动支杆23,通过多个转动支杆23起到支撑绕线盘的作用。根据现有技术可知,绕线盘的中部设置有旋转通孔。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绕线盘装载在旋转放线组件2上后,通过多个转动支杆23分别与绕线盘中部的旋转通孔抵接,即可将绕线盘固定于旋转放线组件2内,使得绕线盘能够随着旋转放线组件2的旋转而旋转,从而释放线缆。
另一方面,在第一转动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且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24,通过锁紧组件24与外螺旋部的配合,实现第二放线转盘22的装卸,从而便于将绕线盘装载于旋转放线组件2上,或者将绕线盘从旋转放线组件2上卸下。
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放线转盘21的半径大于所述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的半径。本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的使用方式至少有两种:当绕线盘的半径较大时,将绕线盘装载在旋转放线组件2内后,绕线盘的外圈位于第一放线转盘21和第二放线转盘22外;放线时,通过手持杆3的手持操作,可以使绕线盘的外圈直接与地面接触并在地面上滚动。当绕线盘的半径较小时,将绕线盘装载在旋转放线组件2内后,绕线盘的外圈位于第一放线转盘21和第二放线转盘22的范围以内;放线时,旋转放线组件2不与地面接触,而是通过第一放线转盘21的外圈与地面接触,并通过第一放线转盘21实现在地面上滚动。因此,第一放线转盘2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放线转盘22的半径,能够扩大本装置的适用范围,使得本装置能够适用于更多尺寸不同的绕线盘。
优选地,为了便于装载和卸下线缆盘,所述锁紧组件24为蝶形螺母。采用蝶形螺母作为锁紧组件24,施工时,操作人员可直接拧松或拧紧蝶形螺母,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工具便可完成装载或者卸下绕线盘的操作,具有便于操作的优点。
优选地,为了保证线缆盘与转动支杆23之间能够紧密配合,所述转动支杆23外套设有弹性套筒。具体地,所述弹性套筒采用泡沫套筒或者硅胶套筒。弹性套筒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当线缆盘与转动支杆23之间存在空隙,不能实现紧密配合时,弹性套筒能够通过填满线缆盘与转动支杆23之间的空隙而使得二者紧密配合。更具体地,弹性套筒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总的来说,在转动支杆23外套设有弹性套筒,使得绕线盘的旋转通孔与旋转放线组件2的转动支杆23之间能够紧密配合,防止绕线盘的旋转通孔与旋转放线组件2的转动支杆23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保证绕线盘能够连同旋转放线组件2发生旋转,保证能够顺利释放线缆。
优选地,所述转动支杆23设置有至少三个;具体地,所述转动支杆23设置有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以便更好地保证转动支杆23对绕线盘的支撑效果。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旋转轴1与手持杆3之间的合理连接,所述固定内杆1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4。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转轴连接部41和手杆连接部42,所述转轴连接部41为一圆形块,所述手杆连接部42为一方形块,所述转轴连接部41固定设置于所述手杆连接部42上;所述连接组件4上还设置有贯穿于所述转轴连接部41和所述手杆连接部42的连接通孔,所述固定内杆11的端部固定套设于所述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手持杆3的下端与所述手杆连接部42固定连接。连接组件4通过转轴连接部41在一个方向上固定连接旋转轴1,再通过手杆连接部42在另一个方向上固定连接手持杆3,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实现旋转轴1与手持杆3之间的合理连接。
若旋转轴1与手持杆3之间的夹角过小,在旋转放线组件2带动绕线盘旋转的过程中,手持杆3便可能会阻碍旋转放线组件2和绕线盘的运转;而若旋转轴1与手持杆3之间的夹角过大,又不利于保持重心稳定。因此,优选地,所述旋转轴1与所述手持杆3之间的夹角为90°,既能够保证旋转放线组件2能够正常旋转,同时又有助于保持装置重心稳定。
优选地,所述手持杆3的上端还设置有握柄31,所述握柄31外套设有防滑套,更加便于操作人员手握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包括: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用于起支撑作用;旋转放线组件2,所述旋转放线组件2设置于所述旋转轴1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2以所述旋转轴1为中心轴旋转,所述旋转放线组件2用于设置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手持杆3,所述手持杆3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轴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手持杆3与所述旋转轴1之间形成L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装入旋转放线组件2后,把线缆的端部从绕线盘内抽出并固定,然后操作人员握住手持杆3推动绕线盘连同旋转放线组件2朝着一个方向滚动,旋转放线组件2会带动绕线盘一起以旋转轴1为中心轴发生旋转,从而逐渐将绕线盘内的线缆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用弯腰便可进行操作,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用于起支撑作用;
旋转放线组件,所述旋转放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放线组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旋转,所述旋转放线组件用于设置盘绕有线缆的绕线盘;
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手持杆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形成L形结构,所述手持杆的长度设置采用与操作人员的身高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固定内杆、轴承和旋转外套管;
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固定内杆的端部与所述手持杆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内杆外,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外套管内;所述旋转放线组件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外套管外而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放线组件包括第一放线转盘和第二放线转盘,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上均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放线转盘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半径;
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分别通过中央通孔套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外套管外,所述第一放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外套管紧密配合,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中央通孔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外套管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放线转盘和所述第二放线转盘之间设置有多个转动支杆,多个所述转动支杆用于支撑绕线盘;所述转动支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线转盘上,所述转动支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
所述转动支杆穿过所述第二放线转盘的一端设置有外螺旋部,所述转动支杆的外螺旋部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锁紧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为蝶形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杆外套设有弹性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杆设置有至少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轴连接部和手杆连接部,所述转轴连接部为一圆形块,所述手杆连接部为一方形块,所述转轴连接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手杆连接部上;
所述连接组件上还设置有贯穿于所述转轴连接部和所述手杆连接部的连接通孔,所述固定内杆的端部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手持杆的下端与所述手杆连接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手持杆之间的夹角为90°。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的上端还设置有握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外套设有防滑套。
CN201921782151.1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Active CN211110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2151.1U CN211110290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2151.1U CN211110290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0290U true CN211110290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2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2151.1U Active CN211110290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0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8147B1 (en) Reel winder
JP2009527430A (ja) 線状物質を入れるための三角開口を有する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るリール
US20120056030A1 (en) Cord winder assembly
CN211110290U (zh) 一种手动绕线盘放线装置
CN110562799B (zh) 一种线缆纠合装置及线缆纠合方法
US3974980A (en) Wire dispensing device
CN113003310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有纠偏结构的电缆铺设装置
CN211393326U (zh) 一种用于电线电缆施工过程中的放线装置
CN210884635U (zh) 一种线缆纠合装置
CN213170961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收放装置
CN217322883U (zh) 一种收放线装置
CN111039076A (zh) 一种电缆用收放装置
JP2003040531A (ja) 索条物巻取り装置
CN220351388U (zh) 一种光缆电动绕线盘架
CN215478973U (zh) 电缆收放线装置
CN220998768U (zh) 一种光缆收放线装置
CN216302971U (zh) 线缆收放装置
CN215666396U (zh) 一种卷线装置
GB2444791A (en) Tables equipped with electric cable spools
CN220642035U (zh) 一种绞线导线盘
CN215755781U (zh) 一种电力线路施工放线装置
CN214455680U (zh) 一种电线释放机
CN218893338U (zh) 一种线缆收放装置
CN220165514U (zh) 一种充电桩自动绕缆装置
CN214003610U (zh) 一种线缆布线卷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