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9917U - 涂布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涂布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99917U CN211099917U CN201921553693.1U CN201921553693U CN211099917U CN 211099917 U CN211099917 U CN 211099917U CN 201921553693 U CN201921553693 U CN 201921553693U CN 211099917 U CN211099917 U CN 2110999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ch roller
- coating
- substrate
- coating head
- bas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6255 coating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1000974044 Puck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21190 leftov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81 slurry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涂布设备,其包括第一涂布头,用于对基材的第一面涂覆浆料;第二涂布头,用于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调整辊,设于第一涂布头下游、第二涂布头上游,涂覆好第一面的基材绕经调整辊,向第二涂布头运动;第一压带机构,设于第二涂布头下游,基材穿过第一压带机构,第一压带机构配合调整辊张紧基材,便于第二涂布头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烘箱,设于第一压带机构下游,涂覆好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材进入烘箱,以烘干浆料;第二压带机构,设于第一压带机构下游、烘箱上游,基材穿过第二压带机构,第二压带机构配合第一压带机构张紧基材,便于基材稳定地进入烘箱;本申请能够缩减生产线、减少工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基材涂覆浆料的涂布设备。
背景技术
制备电池前,需要制备极片,即在基材上涂覆浆料,使得基材构成极片。基材具有两面,均需要涂覆浆料。传统设备中,为提供一个稳定的涂覆位置,通常需要两根过辊,使得基材绕经两根过辊的面互为正反面。用于涂覆浆料的涂布头正对过辊,对在过辊上传送的基材进行涂布。由于浆料会粘在过辊上,基材的第一面被涂覆后,不能马上进入下一根过辊,所以,在基材的第一面完成涂覆后,需要对该面进行烘干,待浆料干固后,再进入另一根过辊,对第二面进行浆料涂覆,待第二面涂完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烘干,使得基材成型。传统设备生产线长、工序多、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卷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线长、工序多、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涂布设备,用于对基材涂覆浆料,其包括第一涂布头,第一涂布头用于对基材的第一面涂覆浆料;第二涂布头,第二涂布头用于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调整辊,调整辊设于第一涂布头下游、第二涂布头上游,涂覆好第一面的基材进入调整辊,绕经调整辊后,朝向第二涂布头运动;第一压带机构,第一压带机构设于第二涂布头下游,基材穿过第一压带机构,第一压带机构配合调整辊张紧基材,便于第二涂布头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烘箱,烘箱设于第一压带机构下游,涂覆好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材进入烘箱,以烘干浆料;第二压带机构,第二压带机构设于第一压带机构下游、烘箱上游,基材穿过第二压带机构,第二压带机构配合第一压带机构张紧基材,便于基材稳定地进入烘箱。
进一步地,涂布设备还包括第一涂布驱动件,第一涂布驱动件连接并驱动第一涂布头旋转,以调整第一涂布头输出浆料的角度;和/或第二涂布驱动件(21),第二涂布驱动件连接并驱动第二涂布头旋转,以调整第二涂布头输出浆料的角度。
进一步地,涂布设备还包括调整组件,调整辊与调整组件连接,调整组件能够调整调整辊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配合第一压带机构调整被张紧在调整辊和第一压带机构间的基材的水平度。
进一步地,第一压带机构包括:第一压轮组件,第一压轮组件包括第一托板、第一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一压轮,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托板和第一压轮相对运动;第二压轮组件,第二压轮组件包括第二托板、第二驱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轮,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托板和第二压轮相对运动;其中,第一压轮组件和第二压轮组件对应相对设置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基材自第一托板和第一压轮、第二托板和第二压轮间穿过,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托板和第一压轮夹紧基材一侧,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托板和第二压轮夹紧基材另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压带机构还包括第一旋转调整件,第一旋转调整件能够调整第一压轮在水平面内的角度;和/或第二旋转调整件,第二旋转调整件能够调整第二压轮在水平面内的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压带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托板、第一压轮、以及被第一托板和第一压轮夹住的基材靠近或远离第二涂布头,以调整基材的水平度;和/或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托板、第二压轮、以及被第二托板和第二压轮夹住的基材靠近或远离第二涂布头,以调整基材的水平度。
进一步地,第二压带机构包括第三压轮组件,第三压轮组件包括第三压轮、第四压轮和第五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相对运动;第四压轮组件,第四压轮组件包括第五压轮、第六压轮和第六驱动件,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五压轮和第六压轮相对运动;其中,第三压轮组件和第四压轮组件相对设置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基材自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第五压轮和第六压轮间穿过,第五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夹紧基材一侧,第六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五压轮和第六压轮夹紧基材另一侧。
进一步地,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中的一个轮面向内凹陷,第三压轮和第四压轮中的另一个轮面向外凸出,凸出的轮面可以陷入凹陷的轮面内;和/或第五压轮和第六压轮中的一个轮面向内凹陷,第五压轮和第六压轮中的另一个轮面向外凸出,凸出的轮面可以陷入凹陷的轮面内。
进一步地,第二压带机构还包括第二水平调整组件,第二水平调整组件能够调整第三压轮组件和第四压轮组件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基材。
进一步地,第一涂布头和/或第二涂布头输出浆料的出料端设置有接料盒,第一涂布头和/或第二涂布头输出的浆料喷溅时,能被接料盒承接。
本申请通过第一涂布头对基材的第一面涂覆浆料、第二涂布头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同时,通过调整辊和第一压带机构张紧基材,便于第二涂布头对基材涂覆浆料;通过第一压带机构和第二压带机构进一步张紧基材,便于基材稳定地进入烘箱、最终烘干基材上的浆料;调整辊和第一压带机构张紧基材,能够避免基材涂好浆料的第一面接触过辊,而使得基材的第二面暴露在第二涂布头的出料端,实现基材第二面的涂覆,最终实现缩减生产线、减少工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传统涂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涂布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压轮与基材空白区的设置示意图;
图4是图2中调整辊和调整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调整辊和调整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第二涂布头和涂布头驱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第二涂布头和涂布头驱动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第一压带机构100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第一压带机构100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第二压带机构200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第二压带机构200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1是传统的、针对基材正反两面进行浆料涂覆的涂布装置,其包括引导极片向下游运动的第一过辊1’、第二过辊2’、第一涂布器3’、第二涂布器4’、第一加热器5’和第二加热器6’、基材绕经第一过辊1’和第二过辊2’时,其背离辊面的面互为正反面(也就是基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由此,第一涂布器3’对绕经第一过辊1’的基材一面进行浆料涂覆,涂覆完后,基材进入第一加热器5’,由第一加热器5’对基材上的浆料进行烘干;随后,基材绕经第二过辊2’,第二涂布器4’对基材的另一面进行浆料涂覆,涂覆完后,基材进入第二加热器6’,由第二加热器6’对基材上的浆料进行烘干。
容易理解的,在涂覆浆料时,需要保证基材的状态稳定,避免基材抖动、折弯或存在褶皱,以保证浆料被均匀、一致地涂覆在基材表面。由此,传统涂布装置中,第一过辊1’和第二过辊2’即用于稳定基材状态的“涂布平台”,基材绕经过辊时,过辊提供一个平台,使得基材贴合过辊辊面,沿过辊运动,进而便于第一涂布器3’和第二涂布器4’对绕经过辊的基材进行浆料涂覆。
由于浆料为溶液,若不加以烘干,容易沾黏在其贴合的部件,例如过辊辊面上;由此,基材第一面涂好浆料后,需要先在第一加热器5’中烘干;再使得第一面贴合第二过辊2’辊面,而第二面暴露在第二涂布器4’的涂覆范围内,实现第二面的浆料涂覆;最终,基材经由第二加热器6’全面烘干。
由此,对传统涂布装置而言,其至少需要经过两组加热器,实现两次烘干;同时,溶液浆料的烘干时间长。所以,一方面,传统涂布装置设备大、占地广,另一方面,传统涂布装置工艺步骤多、工作效率低。
请参阅图2-11,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涂布设备,用于对基材涂覆浆料,其包括第一涂布头1,用于对基材的第一面涂覆浆料;第二涂布头2,用于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调整辊3,设于第一涂布头1下游、第二涂布头2上游,涂覆好第一面的基材进入调整辊3,绕经调整辊3后,朝向第二涂布头2运动;第一压带机构100,设于第二涂布头2下游,基材穿过第一压带机100,第一压带机构100配合调整辊3张紧基材,便于第二涂布头2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烘箱4,设于第一压带机构100下游,涂覆好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材进入烘箱4,以烘干浆料;第二压带机构200,设于第一压带机构100下游、烘箱4上游,基材穿过第二压带机构200,第二压带机构200配合第一压带机构100张紧基材,便于基材稳定地进入烘箱4。
本申请通过第一涂布头1对基材的第一面涂覆浆料、第二涂布头2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同时,第二涂布头2设置在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之间,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配合,能够张紧基材。通过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张紧基材,便于第二涂布头2对基材涂覆浆料;通过第一压带机构100和第二压带机构200进一步张紧基材,便于基材稳定地进入烘箱4、最终实现基材上浆料的烘干。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涂布设备,相较于传统涂布装置,至少省去了“第二过辊2’”和“第一加热器5’”,使得基材在两面涂覆完毕后,即在烘箱4内实现两面浆料的烘干。
其中,通过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一方面,能够张紧二者间的基材,使得基材状态稳定、便于料浆的涂覆;另一方面,基材“悬空”在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之间,能够避免基材已经涂覆好浆料、但未烘干的第一面接触“第二过辊2’”,而使得基材的第二面暴露在第二涂布头2的出料端,实现基材第二面的涂覆;最终实现缩减生产线、减少工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保证第一涂布头1和/或第二涂布头2用于输出浆料的出料端与基材对正,实现浆料的准确涂覆,本申请提供的涂布设备还包括第一涂布驱动件11和/或第二涂布驱动件;第一涂布驱动件11连接并驱动第一涂布头1旋转,以调整第一涂布头1输出浆料的角度;第二涂布驱动件连接并驱动第二涂布头2旋转,以调整第二涂布头2输出浆料的角度。
其中,第一涂布驱动件11、第二涂布驱动件可为电机。电机能够驱动连接的涂布头绕其输出轴自转,由此调整涂布头出料端的角度,使得出料端能够便捷地出浆,且输出的浆料能够准确涂覆到基材上。
第一涂布头1和第二涂布头2为专门用于输出浆料的机构,是现有技术,若第一涂布驱动件11和第二涂布驱动件直接连接对应的涂布头,以驱动涂布头转动,需要改变结构,不方便。由此,具体参照图6和图7,涂布头设置在安装板6上,安装板6通过转轴连接对应的涂布驱动件。由此,涂布驱动件驱动转轴及安装板6、进一步带动涂布头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涂布头1和/或第二涂布头2输出浆料的出料端设置有接料盒5,第一涂布头1和/或第二涂布头2输出的浆料喷溅时,能被接料盒5承接。
参照图2,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材自左向右走带,路过第一涂布头1或第二涂布头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涂布头1可设置在基材上方,对基材的第一面进行浆料涂覆;第二涂布头2可设置在基材下方,对基材的第二面进行浆料涂覆。此时,第二涂布头2向上输出浆料。涂布头输出浆料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一些情况下,浆料可能会喷溅,由此,在第二涂布头2出料端设置接料盒5,能够承接喷溅出的浆料,以防浆料滴在设备上。同时,由于浆料是液体,基材表面涂覆的浆料也可能会滴落。此时,接料盒5设置在涂布头的右侧,涂好的浆料滴落时,能被接料盒5承接,防止浆料滴在设备上。
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有需要,第一涂布头1也可以设置接料盒5。
进一步地,对第二涂布头2而言,其设置在第一压带机构100和调整辊3之间,且其出料端需要接触基材;由此,第二涂布头2所在的位置与第一压带机构100、调整辊3所在的位置基本处于同一高度。为避免在基材穿带时,第二涂布头2干涉基材,本申请提供的涂布设备还包括涂布头驱动装置400,涂布头驱动装置400能够驱动第二涂布头2靠近或远离被第一压带机构100和调整辊3张紧的基材。
参照图6和图7,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涂布头驱动装置400包括涂布头驱动件410和涂布头导向件420。涂布头导向件420朝向被第一压带机构100和调整辊3张紧的基材延伸设置,第二涂布头2与涂布头导向件420滑动连接,涂布头驱动件410连接并驱动第二涂布头2沿涂布头导向件420运动,以使得第二涂布头2靠近或远离被第一压带机构100和调整辊3张紧的基材。其中,涂布头驱动件410可为气缸,涂布头导向件420可为导轨。
进一步地,为避免涂布头驱动装置400和第二涂布驱动件对第二涂布头2的驱动相互干涉,优选设置涂布头驱动装置400驱动第二涂布驱动件和第二涂布头2同步动作。例如,参照图7,第二涂布驱动件与安装板6的位置相对固定,涂布头驱动装置400的输出端直连安装板6,通过驱动安装板6,带动第二涂布驱动件和第二涂布头2同步动作。
为了张紧基材,且不干涉浆料的涂覆,第一压带机构100和第二压带机构200主要用于压住基材不需要涂布的边缘。具体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为保证涂覆出预设大小的浆料,基材通常需要宽于涂布头输出的浆料的预设长度;此时,基材宽度方向,也就是图示基材的左右方向具有不会被涂布的空白区,而第一压带机构100和第二压带机构200就压住空白区,实现对基材的控制。
其中,第一压带机构100包括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第一压轮组件110包括第一托板111、第一驱动件112和至少一个第一压轮113,第一驱动件112用于驱动第一托板111和第一压轮113相对运动;第二压轮组件120包括第二托板121、第二驱动件122和至少一个第二压轮123,第二驱动件122用于驱动第二托板121和第二压轮123相对运动;其中,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相对设置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基材自第一托板111和第一压轮113、第二托板121和第二压轮123间穿过,第一驱动件112能够驱动第一托板111和第一压轮113夹紧基材一侧,第二驱动件122能够驱动第二托板121和第二压轮123夹紧基材另一侧。
其中,以第一压轮组件110为例,第一驱动件112可以驱动第一托板111朝向第一压轮113运动,也可以驱动第一压轮113朝向第一托板111运动,还可以同时驱动第一托板111和第一压轮113相对运动,本申请不做限定。第二压轮组件120的设置方式类似,不做赘述。
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托板111和第二托板121相对固定地设置在基材两侧;穿带时,第一驱动件112驱动第一压轮113远离第一托板111,第二驱动件122驱动第二压轮123远离第二托板121,便于基材自第一托板111和第一压轮113、第二托板121和第二压轮123间穿过;基材到位,第一驱动件112驱动第一压轮113靠近至抵压基材于第一托板111,而第二驱动件122驱动第二压轮123靠近至抵压基材于第二托板121;由此,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被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拉住,而正对第二涂布头2的部分基材的长度方向被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张紧,从而实现基材状态的稳定。
其中,第一托板111和和第二托板121可以是板状结构,便于承托基材的边缘;第一托板111和和第二托板121也可以是滚轮结构,基材边缘自滚轮轮面上通过。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可以是滚轮结构,其辊面压住基材边缘。第一驱动件112和第二驱动件122可以是气缸。容易理解的,基材在涂布设备中需要向前走带,以便于涂覆好浆料的部分向下游运动,而没涂覆好浆料的部分向涂布头运动。通过设置至少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为滚轮结构,第一压轮113压紧基材于第一托板111、第二压轮123压紧基材于第二托板121上时,第一压带机构100不会限定基材的运动,基材依然可以平稳地向前走带,带动滚轮自转。
进一步地,第一压轮组件110包括多个第一压轮113,多个第一压轮113沿基材的走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第二压轮组件120包括多个第二压轮123,多个第二压轮123沿基材的走带方向间隔设置。
容易理解的,若只设置一个第一压轮113,其只能压住较短的一部分基材,对基材的控制效果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压轮113,能够沿基材的走带方向、也就是基材的长度方向压住一长段基材,以更好地控制基材状态、保证拉紧基材。第二压轮123的设置同理,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压带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或第二旋转调整件124;第一旋转调整件114能够调整第一压轮113在水平面内的角度;第二旋转调整件124能够调整第二压轮123在水平面内的角度。
通过设置第一旋转调整件114,能够调整第一压轮113至第一压轮113的滚轮转动方向与基材的走带方向平行或者其他所需的角度,便于基材向前走带。第二旋转调整件124的设置同理,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是,对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第二旋转调整件124而言,其可以只用于驱动第一压轮113或第二压轮123在水平面内旋转,也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压轮113和第一托板111、或者第二压轮123和第二托板121在水平面内旋转。
其中,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第二旋转调整件124可为旋转气缸、马达等自动驱动构件,也可以是滑台等手动调整构件,只要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对应的压轮在水平面内的角度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涂布压带机构100包括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第二旋转调整件124,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第二旋转调整件124能够调整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沿基材的走带方向呈八字形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能够张紧基材。具体参照图3,沿基材的走带方向,也是就图示的上下方向,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轮面的转动方向,呈八字形相对设置。例如,基材自下而上向前走带,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轮面的转动方向自下而上逐渐相互远离。如此,基材自下而上向前走带时,滚轮能够将基材“延展”开,使得基材呈现一个较好的张紧状态,便于基材的状态稳定、浆料的均匀涂覆。
更进一步地,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可设置为多个;经由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第二旋转调整件124的调整,多个第一压轮113的延伸方向与多个第二压轮123的延伸方向沿基材走带方向逐渐相互远离,以更好地展开基材。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呈八字形相对设置”,并不是指第一压轮113和第二压轮123一定要对称设置,只要其滚轮轮面的转动方向、或者多个滚轮的延伸方向沿基材的走带方向相互远离即可,该方向与基材的走带方向之间的夹角不需要完全一致。通过第一旋转调整件114和第二旋转调整件124,能够随时根据基材的走带情况进行角度的调整,保证基材被展开。
进一步地,第一压带机构10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115和/或第四驱动件125;第三驱动件115能够驱动第一托板111、第一压轮113、以及被第一托板111和第一压轮113夹住的基材靠近或远离第二涂布头2,以调整基材的水平度;第四驱动件125能够驱动第二托板121、第二压轮123、以及被第二托板121和第二压轮123夹住的基材靠近或远离第二涂布头2,以调整基材的水平度。
容易理解的,由于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被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拉住,若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压住基材的高度不一致,基材就会倾斜,这样,第二涂布头2就无法均匀地对基材表面进行浆料涂覆。由此,设置第三驱动件115或第四驱动件125,能够驱动第一压轮组件110夹住的一侧,或者第二压轮组件120夹住的一侧靠近或远离第二涂布头2,最终使得两侧处于同一高度,进而使得基材的水平度与第二涂布头2的水平度相一致,便于进行涂布。或者,同时设置第三驱动件115和第四驱动件125,使得二者调整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到达同一高度,满足涂布需要。
其中,第三驱动件115和第四驱动件125可为气缸、电缸、模组等任意驱动装置。
为了便于调整基材的高度,优选设置第三驱动件115和第四驱动件125沿竖直方向驱动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及其夹持的基材靠近或远离第二涂布头2。此时,第二涂布头2设于基材下方,被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夹住的基材能在第三驱动件115和第四驱动件125沿竖直方向运动,至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处于同一高度。
对第二涂布头2而言,基材的水平度还和调整辊3有关。由此,本申请提供的涂布设备还包括调整组件300,调整辊3与调整组件300连接,调整组件300能够调整调整辊3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配合第一压带机构100调整基材的水平度。
容易理解的,对应第二涂布头2的部分基材被张紧在调整辊3和第一压带机构100之间,若调整辊3承接基材的位置、和第一压带机构100压紧基材的位置处于同一高度,则基材是水平的;若调整辊3承接基材的位置、和第一压带机构100压紧基材的位置处于不同的高度,则基材是倾斜的。由此,设置调整组件300能够调整调整辊3的高度,以配合第一压带机构100调整基材至所需的水平度。
具体地,调整组件300可以是电机、电缸、模组等自动驱动装置。或者参照图4和图5,调整组件300包括两套,分别连接调整辊3的一端;每套调整组件300均包括第一导向件310、第二导向件320、调节螺杆330和手调盘340;其中,第一导向件310和第二导向件320为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块,卡块卡接在卡槽中并可沿卡槽在竖直方向运动;调节螺杆330固定连接卡块,手调盘340连接调节螺杆330;人工手动转动手调盘340,能够使得调节螺杆330沿螺孔板350升降,进而带动卡块沿卡槽升降,以调整调整辊3、及绕经调整辊3的基材的高度。
进一步地,第一压带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能够调整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基材。
容易理解的,根据工艺需要,基材具有不同的宽度,为了保证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能够始终压在基材宽度方向两侧的空白区内,需要调整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的相对位置。
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仅设置一组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用于驱动第一压轮组件110或第二压轮组件120靠近或远离对方。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两组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相对运动。
其中,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可以是电机、电缸、模组等自动驱动装置。或者参考图8和图9,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包括手调螺杆,第一压轮组件110或第二压轮组件120的主体通过螺母与手调螺杆螺纹连接,通过人工手动转动手调螺杆,能够驱动第一压轮组件110或第二压轮组件120沿螺杆延伸方向,也就是基材的宽度方向运动,实现第一压轮组件110和第二压轮组件120相对位置的调整。
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轮组件110设置在第一旋转调整件114的输出端,第一旋转调整件114设置在第三驱动件115的输出端,第三驱动件115设置在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的输出端。由此,第一压轮组件110能够自由地实现基材的压紧和释放;第一旋转调整件114能够调整第一压轮组件110在水平面内的角度;第三驱动件115能够驱动第一旋转调整件114、第一压轮组件110及第一压轮组件110夹住基材在竖直方向运动,以调整基材所在的高度;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能够驱动第三驱动件115、进而驱动第一旋转调整件114、第一压轮组件110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调整件114、第三驱动件115和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的连接、位置关系也可以改变,本申请不做限定。
第二压轮组件120与第二旋转调整件124、第四驱动件125和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压轮组件110的近似,此处不做赘述。
第二压带机构200包括第三压轮组件210和第四压轮组件220,第三压轮组件210包括第三压轮211、第四压轮212和第五驱动件213,第五驱动件213用于驱动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相对运动;第四压轮组件220包括第五压轮221、第六压轮222和第六驱动件223,第六驱动件223用于驱动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相对运动;其中,第三压轮组件210和第四压轮组件220相对设置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基材自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间穿过,第五驱动件213能够驱动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夹紧基材一侧,第六驱动件223能够驱动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夹紧基材另一侧。
容易理解的,第二压带机构200的设置与第一压带机构100的结构近似。对第二压带机构200而言,其通过第三压轮组件210和第四压轮组件220对基材宽度方向两侧的空白区进行夹持,从而控制基材的宽度方向;同时第二压带机构200配合第一压带机构100,控制第一压带机构100和烘箱4之间的基材的长度方向,由此稳定基材的状态,便于稳定输送基材。
其中,第三压轮211、第四压轮212、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可以是滚轮;第五驱动件213和第六驱动件223可以是气缸,气缸可以驱动两个压轮中的任意一个朝向另一个运动,以夹紧基材在两个压轮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夹紧基材,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中的一个压轮的轮面向内凹陷,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中的另一个压轮的轮面向外凸出,凸出的轮面可以陷入凹陷的轮面内;和/或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中的一个压轮的轮面向内凹陷,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中的另一个压轮的轮面向外凸出,凸出的轮面可以陷入凹陷的轮面内。
具体参照图10和图11,以第三压轮组件210为例,第五驱动件213驱动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相互靠近至压紧基材时,基材侧边被凸出的轮面压入凹陷的轮面内,由此,能够提升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的压合力,保证压紧效果。且由于压轮轮面可滚动,不会影响基材向烘箱4走带。第四压轮组件220设置的结构与第三压轮组件210近似,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二压带机构200还包括第三旋转调整件214和/或第四旋转调整件224;第三旋转调整件214能够调整第三压轮211和第四压轮212在水平面内的角度;第四旋转调整件224能够调整第五压轮221和第六压轮222在水平面内的角度。具体地,第三旋转调整件214、第四旋转调整件224和第一旋转调整件114、第二旋转调整件124近似,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的,为适应不同宽度的基材,第二压带机构200还包括第二水平调整组件230,第二水平调整组件230能够调整第三压轮组件210和第四压轮组件220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基材。
其中,第二水平调整组件230可与第一水平调整组件116类似。或者,具体参照图11,第二水平调整组件230包括沿基材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水平导向件231,第三压轮组件210和/或第四压轮组件220与水平导向件231滑动连接,能够沿水平导向件231运动,以调整二者间的间距。
烘箱4构成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能够起到保温和控温的作用。烘箱4内设置有加热机构(未图示);加热机构启动后,烘箱4内会产生温度。由此,涂覆好浆料的基材进入烘箱4,能够在烘箱4实现烘干,以使得浆料内的导电材料干固在基材上。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部件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部件,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部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涂布设备,用于对基材涂覆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涂布头(1),所述第一涂布头(1)用于对基材的第一面涂覆浆料;
第二涂布头(2),所述第二涂布头(2)用于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
调整辊(3),所述调整辊(3)设于所述第一涂布头(1)下游、所述第二涂布头(2)上游,涂覆好第一面的基材进入所述调整辊(3),绕经所述调整辊(3)后,朝向所述第二涂布头(2)运动;
第一压带机构(100),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设于所述第二涂布头(2)下游,基材穿过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配合所述调整辊(3)张紧基材,便于所述第二涂布头(2)对基材的第二面涂覆浆料;
烘箱(4),所述烘箱(4)设于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下游,涂覆好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材进入所述烘箱(4),以烘干浆料;
第二压带机构(200),所述第二压带机构(200)设于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下游、所述烘箱(4)上游,基材穿过所述第二压带机构(200),所述第二压带机构(200)配合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张紧基材,便于基材稳定地进入所述烘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涂布驱动件(11),所述第一涂布驱动件(11)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涂布头(1)旋转,以调整所述第一涂布头(1)输出浆料的角度;
和/或第二涂布驱动件(21),所述第二涂布驱动件(21)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涂布头(2)旋转,以调整所述第二涂布头(2)输出浆料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组件(300),所述调整辊(3)与所述调整组件(300)连接,所述调整组件(300)能够调整所述调整辊(3)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配合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调整被张紧在所述调整辊(3)和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间的基材的水平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包括:
第一压轮组件(110),所述第一压轮组件(110)包括第一托板(111)、第一驱动件(112)和至少一个第一压轮(113),所述第一驱动件(1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板(111)和所述第一压轮(113)相对运动;
第二压轮组件(120),所述第二压轮组件(120)包括第二托板(121)、第二驱动件(122)和至少一个第二压轮(123),所述第二驱动件(12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托板(121)和所述第二压轮(123)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压轮组件(110)和所述第二压轮组件(120)对应相对设置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基材自所述第一托板(111)和所述第一压轮(113)、所述第二托板(121)和所述第二压轮(123)间穿过,所述第一驱动件(112)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托板(111)和所述第一压轮(113)夹紧基材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122)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托板(121)和所述第二压轮(123)夹紧基材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还包括:
第一旋转调整件(114),所述第一旋转调整件(114)能够调整所述第一压轮(113)在水平面内的角度;
和/或第二旋转调整件(124),所述第二旋转调整件(124)能够调整所述第二压轮(123)在水平面内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带机构(100)还包括:
第三驱动件(115),所述第三驱动件(115)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托板(111)、所述第一压轮(113)、以及被所述第一托板(111)和所述第一压轮(113)夹住的基材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涂布头(2),以调整基材的水平度;
和/或第四驱动件(125),所述第四驱动件(125)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托板(121)、所述第二压轮(123)、以及被所述第二托板(121)和所述第二压轮(123)夹住的基材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涂布头(2),以调整基材的水平度。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带机构(200)包括:
第三压轮组件(210),所述第三压轮组件(210)包括第三压轮(211)、第四压轮(212)和第五驱动件(213),所述第五驱动件(213)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压轮(211)和所述第四压轮(212)相对运动;
第四压轮组件(220),所述第四压轮组件(220)包括第五压轮(221)、第六压轮(222)和第六驱动件(223),所述第六驱动件(223)用于驱动所述第五压轮(221)和所述第六压轮(222)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第三压轮组件(210)和所述第四压轮组件(220)相对设置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侧,基材自所述第三压轮(211)和所述第四压轮(212)、所述第五压轮(221)和所述第六压轮(222)间穿过,所述第五驱动件(213)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压轮(211)和所述第四压轮(212)夹紧基材一侧,所述第六驱动件(223)能够驱动所述第五压轮(221)和所述第六压轮(222)夹紧基材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轮(211)和所述第四压轮(212)中的一个轮面向内凹陷,所述第三压轮(211)和所述第四压轮(212)中的另一个轮面向外凸出,所述凸出的轮面可以陷入所述凹陷的轮面内;
和/或所述第五压轮(221)和所述第六压轮(222)中的一个轮面向内凹陷,所述第五压轮(221)和所述第六压轮(222)中的另一个轮面向外凸出,所述凸出的轮面可以陷入所述凹陷的轮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带机构(200)还包括第二水平调整组件(230),所述第二水平调整组件(230)能够调整所述第三压轮组件(210)和所述第四压轮组件(220)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基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头(1)和/或所述第二涂布头(2)输出浆料的出料端设置有接料盒(5),所述第一涂布头(1)和/或所述第二涂布头(2)输出的浆料喷溅时,能被所述接料盒(5)承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3693.1U CN211099917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涂布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3693.1U CN211099917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涂布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99917U true CN211099917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0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53693.1U Active CN211099917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涂布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99917U (zh)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53693.1U patent/CN2110999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87732A (zh) | 一种木料的自动化拼接装置 | |
CN210098071U (zh) | 一种具有均匀涂抹功能的印刷涂布装置 | |
CN107685002B (zh) | 一种具有调节张紧度功能的涂布机 | |
CN211099917U (zh) | 涂布设备 | |
CN211099939U (zh) | 涂布压带机构及涂布设备 | |
CN209613393U (zh) | 一种用于热熔胶涂布的刮刀调整装置 | |
CN210357884U (zh) | 一种控制胶层厚度的涂布机 | |
CN214077477U (zh) | 一种宽幅面均匀涂布装置 | |
CN106914386B (zh) | 人造革制造设备及其方法 | |
CN209631501U (zh) | 一种自动化涂布设备 | |
CN108016118A (zh) | 三合一涂布复合机 | |
CN209189116U (zh) | 一种高效可调节滚胶机 | |
CN209189101U (zh) | 一种对纸板施胶的喷雾型涂布机 | |
CN112974117B (zh) | 一种涂布机 | |
CN210079932U (zh) | 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涂抹厚度的上涂布涂抹装置 | |
CN212189690U (zh) | 薄膜涂胶装置 | |
CN112570208A (zh) | 一种用于pe膜的单面喷涂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9362875U (zh) | 中空玻璃生产涂胶系统 | |
CN105363641A (zh) | 一种胶带涂布机 | |
CN206868499U (zh) | 卷材表面涂布设备及包含其的湿式复合机 | |
CN216396927U (zh) | 一种往复涂料装置 | |
CN109821704A (zh) | 一种线棒涂布机 | |
CN207331364U (zh) | 一种涂布白卡纸用印刷涂布机 | |
CN216993479U (zh) | 涂膜装置 | |
CN209255106U (zh) | 一种擦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