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0650U -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0650U
CN211040650U CN201922246234.5U CN201922246234U CN211040650U CN 211040650 U CN211040650 U CN 211040650U CN 201922246234 U CN201922246234 U CN 201922246234U CN 211040650 U CN211040650 U CN 211040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lamp
reflection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62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俊
陈实
柳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d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62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0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0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0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包括灯体、光源、固定支架、反光杯、反光锥及遮光支架;灯体一侧设有散热器,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灯体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的固定;反光杯设置在光源前端,反光杯与固定支架相连,反光锥设置在反光杯内且位于光源正前方,其顶端与光源相对设置,遮光支架设置在反光锥与光源相背一侧,遮光支架包括遮光片以及设置在遮光片周向的多个卡部,反光杯在与光源相对应一端设有与卡部匹配的卡槽,遮光支架与反光杯相卡接以实现对反光锥的固定;遮光支架与反光锥相配合以实现对光源完全遮挡。该LED灯具从外部任何位置都无法看到光源,真正实现了0眩光,大大改善了灯具的防眩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照明灯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能否照明,对照明光线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特定场所,如酒店、博物馆、高端会所等,对LED灯具的照明要求更高。现有市面上的LED灯具多采用单反光杯或单透镜等直接出光的控光方法,这种控光方法虽然对光斑、光型的控制效果尚可,但却无法使LED灯具达到防眩效果。即使有部分LED灯具能够通过深藏光源实现一定的防眩,但防眩效果仍然不佳,而且为了达到深藏灯源的目的,通常需要将灯具整体结构加深,这不仅会影响灯具的整体外形,还不利于提高光线利用率。因此,研发一种防眩效果良好的LED灯具就显得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包括灯体、光源、固定支架、反光杯、反光锥及遮光支架;所述灯体一侧设有散热器,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灯体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的固定;反光杯设置在光源前端,且反光杯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光锥设置在反光杯内且位于光源正前方,其顶端与光源相对设置,反光锥外侧面形成反射面,所述遮光支架设置在反光锥与光源相背一侧,遮光支架包括与反光锥相匹配的遮光片以及设置在遮光片周向的多个卡部,所述反光杯在与光源相对应一端设有与卡部相匹配的卡槽,遮光支架与反光杯相卡接以实现对反光锥的位置固定;所述遮光支架与反光锥相配合以实现对光源的完全遮挡,使光源射出的光线依次经反光锥、反光杯的反射后才能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在与散热器相背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光源、固定支架、反光杯、反光锥及遮光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为与光源形状相匹配的圆环结构,圆环结构与光源的边缘相接触,以将光源固定在安装槽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杯在与光源相对应一端设有多个卡钩,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与卡钩相匹配的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的一端用于容纳卡钩穿过,另一端设置有与卡钩相配合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杯在与光源相背一端设有外翻结构,所述灯体在与散热器相背一端设有与外翻结构相匹配的L型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杯远离光源一端的内边缘与遮光支架外边缘的连线的延长线与光源外边缘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片上设有与反光锥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反光锥与光源相背一端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外侧面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弹片,所述安装弹片与灯体相螺接,所述安装弹片用于实现灯具的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支架由不透光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杯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连续设置的鳞甲状反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起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该LED灯具在光源前端设置了反光杯,反光杯内设有反光锥,反光锥设置在光源正前方,反光锥外侧面形成对光线的反射面,反光锥在与光源相背一端设置遮光支架,通过遮光支架与反光锥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光源的完全遮挡,使得从LED灯具外部任何位置都无法看到光源,光源射出的光线需要经过反光锥的一次反射和反光杯的二次反射才能输出,真正的实现了0眩光,大大改善了灯具的防眩光效果。此外,该LED灯具通过遮光支架与反光杯的连接实现了对反光锥位置的固定,固定方式新颖,便于对反光锥的快速拆卸,利于后期维护和更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剖面图。
图3为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光锥、反光杯反射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反光锥及遮光支架对光源的遮挡效果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固定支架、光源及灯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反光锥、反光杯及遮光支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反光锥、反光杯及遮光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反光杯与固定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灯体,2-散热器,3-安装槽,4-光源,5-固定支架,51-弧形通槽,52-螺钉,53-挡板,6-反光杯,61-卡钩,62-鳞甲状反光结构,63-外翻结构,64-卡槽,7-反光锥,8-遮光支架,81-遮光片,82-连接条,83-卡部,9-安装弹片。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包括灯体1、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本实施例中,光源4采用LED照明单元。灯体1一侧设有散热器2,灯体1在与散热器2相背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用于容纳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安装槽3底部依次设置光源4和固定支架5,光源4设置在安装槽3底部与固定支架5之间。固定支架5与灯体1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4的位置固定,即光源4贴合在散热器2的前端。为了加强散热传递效率,光源4与散热器2之间还设有导热硅胶。反光杯6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连续设置的鳞甲状反光结构62,反光杯6整体为两端开口的喇叭状结构,反光杯6设置在光源4前端,反光杯6的小端与光源4相对设置,且反光杯6的小端与固定支架5可拆卸连接。反光锥7设置在反光杯6内且位于光源4正前方,反光锥7的顶端与光源4相对设置,反光锥7外侧面形成反射面。遮光支架8设置在反光锥7与光源4相背一侧,遮光支架8可以由不透光材料制备而成。遮光支架8包括与反光锥7相匹配的遮光片81以及设置在遮光片81周向的多个卡部83,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对应一端设有与卡部83相匹配的卡槽64,遮光支架8与反光杯6通过卡部83与卡槽62的配合相卡接以实现对反光锥7的位置固定。本实施例中,遮光片81由不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以实现良好的挡光效果,遮光片81的周向设置有三个卡部83,三个卡部83沿遮光片81的边缘均匀分布,各卡部83通过连接条82与遮光片81相连,连接条82设置在遮光片81与光源4相对应一侧,连接条82与遮光片81垂直设置,连接条82的一端与遮光片81相连,连接条82的另一端连有卡部83,卡部83为外翻卡部。在安装过程中,遮光片81与反光锥7大端相抵接,卡部83向上伸入反光杯6小端的卡槽64内以实现卡接。而设置在遮光片81周向的三个连接条82会对位于遮光片81上的反光锥7进行限位,实现了对反光锥7的位置固定,所述连接条82采用透光材料或半透光材料制备而成,以便经反射锥7反射后的光线进一步到达反光杯6的内表面。
遮光支架8与反光锥7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光源4的完全遮挡,使得从LED灯具外部的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光源4,光源4射出的光线只有依次经反光锥7的一次反射和反光杯6的二次反射后才能输出,利用多次反射的光学原理,真正实现了见光不见灯,达到了0眩光效果,有效解决了灯具直射出光产生的眩光问题。同时,该结构的LED灯具还具有一定优化副光斑及光型的效果,大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
由于本实施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利用遮光支架8和反光锥7完全遮挡光源4,所以反光锥7的大小和尺寸会随着光源4及反光杯6的规格而改变,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的大小做特定限制,只要遮光支架8与反光锥7配合能够将光源4整体遮蔽,阻挡光线直接输出即可。
作为优选的,所述光源4为圆形结构,圆形的光源4贴合在固定片上,固定支架5为与光源4形状相匹配的圆环结构,圆环结构与光源4的外边缘相接触,以将光源4紧密的抵接固定在安装槽3底部,光源4发出的光线则通过圆环中心的通孔通过进入反光杯6内。此外,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对应一端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卡钩61,固定支架5上设有与卡钩61相匹配的弧形通槽51,弧形通槽51的一端用于容纳卡钩61穿过,另一端设置有与卡钩61相配合的挡板53。卡钩61穿过弧形通槽51后,再转动一定角度便可与挡板53相扣合,以实现反光杯6与固定支架5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反光杯6、反光锥7、遮光片81、固定支架5及光源4的中心均处于同一直线上,光源4发出的光线穿过固定支架5圆环中心的通孔后,会全部进入反光杯6内,无光线外露。
作为优选的,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背一端设有外翻结构63,灯体1在与散热器2相背一端设有与外翻结构63相匹配的L型限位槽。组装后的灯具中,外翻结构63刚好卡合在L型限位槽内,使得LED灯具的底部保持平整,避免划伤工作人员,同时也利于改善产品外观。本实施例中,在保证0眩光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提高光线利用率,特使反光杯6远离光源4一端的内边缘与遮光支架8外边缘的连线的延长线与光源4外边缘相切,也就是说,遮光支架8和反光锥7巧妙的配合,与反光杯6的出光口边缘形成的夹角刚好遮挡住了全部的光源4。
作为优选的,遮光片81上设有与反光锥7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反光锥7与光源4相背一端设置在环形凹槽内,即反光锥7的大端卡接在环形凹槽内。环形凹槽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反光锥7位置的限制,避免反光锥7在遮光片81上出现晃动,造成LED灯具防眩光效果的不稳定。
作为优选的,灯体1外侧面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弹片9,安装弹片9一端与灯体1相螺接,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安装弹片9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需要安装灯具时,只要将安装弹片9向灯体1所在一侧挤压后放入天花板上的安装孔内即可,一旦灯体1进入安装孔后,便可以松开安装弹片9,安装弹片9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以实现灯具的快速安装。灯具的拆卸过程与上述安装过程恰好相反。
在上述LED灯具的组装过程中,首先通过螺钉52将固定支架5安装在安装槽3的底部,以实现对光源4的位置固定。然后将反光锥7的大端放置在遮光片81上,随后将反光锥7和遮光支架8一并移入反光杯6中,推动遮光支架8向反光杯6的小端(即进光口)移动,使遮光支架8带着反光锥7逐渐靠近反光杯6的进光口,直至卡部83穿过反光杯6上的卡槽64实现卡接为止,即完成反光锥7、遮光支架8与反光杯6的组装。最后将带有反光锥7和遮光支架8的反光杯6推入安装槽3内,使反光杯6上的卡钩61从弧形通槽51的一端穿过,与此同时,转动反光杯6,将卡钩61旋至挡板53所在位置,通过卡钩61与挡板53相配合以实现反光杯6与固定支架5的可拆卸连接,至此便完成了可防眩光的LED灯具的组装。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所述灯体(1)一侧设有散热器(2),另一侧依次设置光源(4)和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与灯体(1)相螺接以实现对光源(4)的固定;反光杯(6)设置在光源(4)前端,且反光杯(6)与固定支架(5)可拆卸连接,所述反光锥(7)设置在反光杯(6)内且位于光源(4)正前方,其顶端与光源(4)相对设置,反光锥(7)外侧面形成反射面,所述遮光支架(8)设置在反光锥(7)与光源(4)相背一侧,遮光支架(8)包括与反光锥(7)相匹配的遮光片(81)以及设置在遮光片(81)周向的多个卡部(83),所述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对应一端设有与卡部(83)相匹配的卡槽(64),遮光支架(8)与反光杯(6)相卡接以实现对反光锥(7)的位置固定;所述遮光支架(8)与反光锥(7)相配合以实现对光源(4)的完全遮挡,使光源(4)射出的光线依次经反光锥(7)、反光杯(6)的反射后才能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在与散热器(2)相背一端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用于容纳光源(4)、固定支架(5)、反光杯(6)、反光锥(7)及遮光支架(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5)为与光源(4)形状相匹配的圆环结构,圆环结构与光源(4)的边缘相接触,以将光源(4)固定在安装槽(3)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对应一端设有多个卡钩(61),所述固定支架(5)上设有与卡钩(61)相匹配的弧形通槽(51),所述弧形通槽(51)的一端用于容纳卡钩(61)穿过,另一端设置有与卡钩(61)相配合的挡板(5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6)在与光源(4)相背一端设有外翻结构(63),所述灯体(1)在与散热器(2)相背一端设有与外翻结构(63)相匹配的L型限位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6)远离光源(4)一端的内边缘与遮光支架(8)外边缘的连线的延长线与光源(4)外边缘相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81)上设有与反光锥(7)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反光锥(7)与光源(4)相背一端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外侧面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弹片(9),所述安装弹片(9)与灯体(1)相螺接,所述安装弹片(9)用于实现灯具的可拆卸安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8)由不透光材料制备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6)的内表面分布有若干连续设置的鳞甲状反光结构(62)。
CN201922246234.5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Active CN211040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6234.5U CN211040650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6234.5U CN211040650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0650U true CN21104065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3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6234.5U Active CN211040650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0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617A (zh) * 2020-11-30 2021-06-22 江西嘉捷鑫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泡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7617A (zh) * 2020-11-30 2021-06-22 江西嘉捷鑫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泡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57896A1 (zh) 照明灯具及其光源系统
CN211040650U (zh) 一种可防眩光的led灯具
CN210687843U (zh) 一种灯具
WO2018228224A1 (zh) 一种灯具
CN205026513U (zh) 一种led射灯
CN210088588U (zh) 一种防眩光led商业照明灯具
CN209084568U (zh) 一种偏光洗墙防炫罩
CN111623267A (zh) 灯具及其泡壳
KR101870013B1 (ko) 반사식 광학장치를 구비한 조명 기구
CN219674043U (zh) 一种基于反射器的光学系统
CN216079540U (zh) 一种可变出光角度的吸顶灯透镜模组
CN218153863U (zh) 一种发光结构及灯具
CN209926090U (zh) 一种可变光束角led筒灯
CN105674158A (zh) Led筒灯
EP4215807A1 (en) Light source system of illuminating lamp and illuminating lamp
CN219222248U (zh) 一种光源固定器
CN216693202U (zh) 一种多点反射光学节能灯具
CN217482569U (zh) 一种便捷式灯具
CN208124033U (zh) 一种新型led线形洗墙灯
CN213272376U (zh) 灯罩
EP4215802A1 (en) Light source system of lighting fixture, and lighting fixture
CN217875686U (zh) 一种反光杯及照明灯
CN21024144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透镜灯
CN212204143U (zh) 灯具及其泡壳
CN111006185B (zh) 一种透镜和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