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9656U - 一种立式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注塑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69656U CN210969656U CN201922006433.9U CN201922006433U CN210969656U CN 210969656 U CN210969656 U CN 210969656U CN 201922006433 U CN201922006433 U CN 201922006433U CN 210969656 U CN210969656 U CN 2109696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mould
- sliding
- lower die
-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立式注塑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座、注塑机本体和模具快换机构,注塑机本体设有模具上模,模具快换机构包括滑台、压紧气缸和丝杠,机座设有活动槽,滑台承托有第一模具下模,滑台处于注塑点时,第一模具下模与模具上模抵触配合;机座承托有第二模具下模,机座上设有驱动组件;滑台处于换模点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模具下模移动,第二模具下模受驱动抵触于第一模具下模;第二模具下模移动至定位区时,第一模具下模脱离定位区移动至机座上;滑台上表面设有两个导向块,两个导向块形成有导向槽,机座设有限位组件。该立式注塑机可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下模进行更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立式注塑机。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注塑机将热塑性塑料加热塑化后,在一定压力和速度下注入塑料成型模具中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立式注塑机便是其中一种,并且,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将成型产品从模具中取出,立式注塑机上还会设有模具快换装置。
中国公告号为CN20719014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立式注塑机,包括立式注塑机机体,立式注塑机机体台面上安装有模具快换装置,模具快换装置上安装有模具下模,立式注塑机机体中部安装有模具上模,模具快换装置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上面安装有线性滑轨,线性滑轨上面设置有滑台,滑台上设置有旋转压紧气缸,底板上转动安装有丝杠,丝杠与电机连接。
上述立式注塑机中,利用电机驱动丝杠可使得滑台沿丝杠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模具下模带着成型产品离开注塑机工作的区域,工作人员将装有成型产品的模具下模更换成另一个空的模具下模,取出成型产品的同时也使得设备的利用率更高,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刚刚成型的产品通常温度较高,会使得模具下模的温度也较高而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下模进行更换,故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注塑机,该立式注塑机可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下模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包括机座、设于机座的注塑机本体和设于机座的模具快换机构,所述注塑机本体设有模具上模,所述模具快换机构包括滑台、设于滑台上的压紧气缸和驱动滑台移动的丝杠,所述机座设有供滑台移动的活动槽,且所述机座的上端面与滑台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滑台移动的两个端点分别设为注塑点和换模点,所述滑台承托有第一模具下模,所述第一模具下模处于滑台被压紧的位置设为定位区,所述滑台处于注塑点时,所述第一模具下模用于与模具上模抵触配合;所述机座承托有第二模具下模,所述第二模具下模与第一模具下模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所述机座上设有驱动组件;所述滑台处于换模点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模具下模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模具下模的移动方向竖直于滑台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模具下模用于受驱动抵触于第一模具下模;所述第二模具下模移动至定位区时,所述第一模具下模受第二模具下模抵触脱离定位区移动至机座上;所述滑台上表面沿滑台的移动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相互平行且形成有供第二模具下模滑移的导向槽;所述机座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模具下模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完成后丝杠驱动滑台带着第一模具下模自注塑点移动至换模点,压紧气缸上抬以对第一模具下模解除压紧作用,同时,位于机座上的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模具下模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的方向移动至滑台的定位区,并利用限位组件对第二模具下模的限位作用减少第二模具下模继续滑移而滑出定位区的情况;另外,通过第二模具下模与第一模具下模相对两个端面之间的抵触作用,使得第一模具下模脱离滑台的定位区移动至滑台另一侧的机座上;此时,压紧气缸下压将第二模具下模压紧,即便捷的完成了第一模具下模与第二模具下模之间的更换。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直线气缸和推板,所述直线气缸固定设于机座上,所述推板与直线气缸的活塞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远离直线气缸的一端用于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线气缸利用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侧壁的推板推动第二模具下模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的方向移动,即实现了对第二模具下模的驱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沿第二模具下模的移动方向间隔设于机座上,且所述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分别位于滑台相对的两侧,所述机座设有供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滑移的升降槽,所述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机座设有供连接杆滑移且与升降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于滑槽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于连接杆朝向滑槽槽底的端面;所述第一升降块位于滑台与第二模具下模之间,所述第一升降块朝向第二模具下模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模具下模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所述第二模具下模位于定位区时,所述第一升降块朝向第二模具下模的端面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模具下模受驱动靠近第一模具下模的过程中,第二模具下模与第一升降块上的第一斜面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升降块向下滑移至升降槽内,利用连接杆对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的连接作用,可使得第二升降块同时向下滑移至升降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模具下模能够受第二模具下模的抵触作用脱离滑台的定位区移动至滑台另一侧的机座上;当第二模具下模移动至滑台的定位区时,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均会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滑移,并利用第一升降块朝向第二模具下模的端面对第二模具下模侧壁的抵触作用对第二模具下模进行限位,以减少第二模具下模继续移动而滑出定位区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块远离第一升降块的端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模具下模的下端面靠近第二模具下模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二斜面用于与第一模具下模倒角处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模具下模靠近第二模具下模的一端还未完全离开滑台时,利用第二斜面与第一模具下模倒角处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使得第二升降块的上端可提前向上滑移并伸出升降槽,从而使得第二升降块能够对第二模具下模实现更好的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机座上端面沿活动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块滑移板,两块所述滑移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动槽的长度方向,两块所述滑移板形成有供第二模具下模滑移的滑移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滑移板形成有滑移槽,利用滑移槽与第二模具下模之间的滑移配合,即可实现第二模具下模与两块滑移板之间的滑移连接,且两块相互平行的滑移板分别与第二模具下模相背离的两个侧壁进行抵触,能够对第二模具下模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减少第二模具下模受驱动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方向移动的过程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
优选的,两块所述滑移板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均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模具下模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限位块,两块所述限位块分别与两块限位槽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与限位块滑移配合,即可沿竖直方向对第二模具下模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第二模具下模与机座之间的滑移连接稳定性更高。
优选的,两块所述滑移板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均设有导向板,两块所述导向板之间的间距沿靠近驱动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导向板形成有大端开口朝向驱动组件的八字形结构,从而便于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模具下模移动至滑移槽内。
优选的,所述压紧气缸的压紧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具下模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的插接配合,可对第一模具下模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直线气缸驱动第二模具下模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的方向移动至滑台的定位区,并通过第二模具下模与第一模具下模相对两个端面之间的抵触作用,使得第一模具下模脱离滑台的定位区移动至滑台另一侧的机座上,即可便捷的完成第一模具下模与第二模具下模之间的更换;
2、当第二模具下模移动至滑台的定位区时,第一升降块与第二升降块均会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滑移,并利用第一升降块朝向第二模具下模的端面对第二模具下模侧壁的抵触作用对第二模具下模进行限位,以减少第二模具下模继续移动而滑出定位区的情况;
3、第一滑移板与第二滑移板形成的滑移槽与第二模具下模滑移配合,对第二模具下模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可减少第二模具下模受驱动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方向移动的过程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隐去注塑机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放置有第一模具下模与第二模具下模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座;2、注塑机本体;3、滑台;4、压紧气缸;5、丝杠;6、电机;7、活动槽;8、第一模具下模;9、第二模具下模;10、导向块;10a、导向槽;10b、移动槽;11、直线气缸;12、推板;13、第一升降块;13a、第一斜面;14、第二升降块;14a、第二斜面;15、升降槽;16、连接杆;17、滑槽;18、弹簧;19、滑移板;19a、滑移槽;19b、限位槽;20、导向板;20a、避位槽;21、定位柱;22、定位槽;23、滑块;24、滑轨;25、移动块;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立式注塑机,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机座1、注塑机本体2和模具快换机构,其中,注塑机本体2固定安装于机座1上,且注塑机本体2沿竖直方向滑移安装有模具上模(图中未示出)。另外,模具快换机构包括滑台3、丝杠5和压紧气缸4,其中,滑台3呈长方形板状,且滑台3与机座1滑移连接,相应的,机座1上开设有供滑台3移动的活动槽7,以使得滑台3上端面与机座1上端面相平齐;本实施例中,滑台3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块滑块23,且在活动槽7的槽底固定安装有两条分别与两块滑块23滑移配合的滑轨24,利用滑块23与滑轨24之间的滑移配合即可实现滑台3与机座1之间的滑移连接。
此外,丝杠5沿活动槽7的长度方向转动安装于活动槽7内,相应的,滑台3的下端面安装有与丝杠5螺纹连接的移动块25,而丝杠5的一端还连接有用于驱动丝杠5转动的电机6。从而通过电机6带动丝杠5转动即可驱动滑台3沿活动槽7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同时,为了更好的区分滑台3所处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将滑台3移动的两个端点分别称为注塑点和换模点。
参照图1和图2,滑台3的上端面承托有第一模具下模8(结合图3),具体的,滑台3上端面沿滑台3的长度方向螺栓固定有两块呈长方体状的导向块10,两个导向块10相互平行,且两个导向块10形成有与第一模具下模8滑移配合的导向槽10a。另外,压紧气缸4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压紧气缸4分别安装于一个导向块10上端面沿导向块10长度方向的两端,另外两个压紧气缸4分别安装于另一个导向块10上端面沿导向块10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四个压紧气缸4的压紧端均安装有下端倒有圆角的定位柱21。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模具上模上开设有与定位柱21插接配合的定位槽22,利用定位柱21插接于定位槽22并对定位槽22槽底进行抵紧,将第一模具下模8固定在滑台3上。同时,将第一模具下模8被定位抵紧的位置称为定位区,当第一模具下模8处于定位区时,第一模具下模8沿定位槽22长度方向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均与滑台3相背离的两个侧壁相平齐。本实施例中,当滑台3处于注塑点时,位于滑台3定位区的第一模具下模8用于与模具上模(图中未示出)抵触配合。
另外,机座1上承托有第二模具下模9,第二模具下模9与第一模具下模8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同时,活动槽7一侧的机座1上端面沿活动槽7的长度方向间隔焊接有两块滑移板19,两块滑移板19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动槽7的长度方向,两块滑移板19形成有供第二模具下模9滑移的滑移槽19a,当滑台3处于换模点时,滑移槽19a与导向槽10a相连通,且两块滑移板19相对的两个侧壁与两块导向块10相对的两个侧壁均相平齐,第二模具下模9可沿滑移槽19a的长度方向移动至与第一模具下模8的侧壁抵接配合。为了使得第二模具下模9与两块滑移板19之间的滑移连接更加稳定,第二模具下模9沿活动槽7长度方向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均一体成型有限位块26,相应的,两块滑移板19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限位块26滑移配合的限位槽19b,同时,两块导向块10相对的两个侧壁也开设有供限位块26滑移配合的移动槽10b。
参照图2和图3,机座1上端面还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模具下模9沿滑移槽19a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直线气缸11和推板12,其中,直线气缸11通过螺栓与安装座(图中未示出)固定安装于机座1上,且直线气缸11的长方方向与滑移槽19a的长度方向相同,推板12固定连接于直线气缸11的活塞端,且推板12远离直线气缸11的一端用于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9靠近推板12的侧壁。同时,为了便于推板12将第二模具下模9推入至滑移槽19a内,两块滑移板19朝向直线气缸11的一端均焊接有导向板20,两块导向板20之间的间距沿靠近直线气缸11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两块导向板20相互靠近的两个侧壁还均开设有用于供限位块26活动的避位槽20a。
另外,机座1还安装有限位组件,具体的,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块13和第二升降块14,第一升降块13和第二升降块14沿第二模具下模9的移动方向间隔安装机座1上,且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分别位于滑台3相对的两侧,相应的,机座1上端面开设有供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滑移的升降槽15。同时,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之间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位于活动槽7的下方,机座1内部开设有供连接杆16滑移且与升降槽15相连通的滑槽17。另外,滑槽17沿竖直方向安装有弹簧18,并且,弹簧18的下端焊接于滑槽17槽底,弹簧18的上端焊接于连接杆16朝向滑槽17槽底的端面。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升降块13位于滑台3与第二模具下模9之间,并且,第一升降块13朝向第二模具下模9的一端倒有第一斜面13a,第一斜面13a可以与第二模具下模9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同时,当第二模具下模9位于定位区时,第一升降块13朝向第二模具下模9的端面能够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9的侧壁,以对第二模具下模9起到限位作用,减少第二模具下模9移动过度而滑离定位区的情况。此外,第二升降块14远离第一升降块13的端面倒有第二斜面14a,而第一模具下模8的下端面靠近第二模具下模9的一端则倒有倒角,第二斜面14a可与第一模具下模8倒角处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使得第二升降块14的上端可提前向上滑移并伸出升降槽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注塑完成后,电机6带动丝杠5转动从而驱动滑台3带着第一模具下模8自注塑点移动至换模点,此时,压紧气缸4上抬以使得定位柱21从定位槽22中脱离,从而使得压紧气缸4对第一模具下模8解除压紧作用;同时,位于机座1上直线气缸11通过推板12与第二模具下模9的抵触作用即可驱动第二模具下模9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8的方向移动。
同时,在第二模具下模9受推板12驱动而移动过程中,第二模具下模9与第一升降块13上的第一斜面13a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升降块13向下滑移至升降槽15内,利用连接杆16对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的连接作用,可使得第二升降块14同时向下滑移至升降槽15而解除对第一模具下模8的抵触限位作用。此时,第二模具下模9受推板12驱动继续移动,通过第二模具下模9与第一模具下模8相对两个端面之间的抵触作用,使得第一模具下模8受抵触而脱离滑台3的定位区移动至滑台3另一侧的机座1上。
此外,第一升降块13与滑台3之间存在间距,当第二模具下模9即将移动至滑台3的定位区时,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就会在弹簧18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滑移,并利用第一升降块13朝向第二模具下模9的端面可对第二模具下模9侧壁进行抵触,从而减少第二模具下模9继续移动而滑出定位区的情况。同时,压紧气缸4下压使得定位柱21插接于第二模具下模9的定位槽22实现对第二模具下模9的定位固定,即完成了第一模具下模8与第二模具下模9之间的更换。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立式注塑机,包括机座(1)、设于机座(1)的注塑机本体(2)和设于机座(1)的模具快换机构,所述注塑机本体(2)设有模具上模,所述模具快换机构包括滑台(3)、设于滑台(3)上的压紧气缸(4)和驱动滑台(3)移动的丝杠(5),其特征是:所述机座(1)设有供滑台(3)移动的活动槽(7),且所述机座(1)的上端面与滑台(3)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滑台(3)移动的两个端点分别设为注塑点和换模点,所述滑台(3)承托有第一模具下模(8),所述第一模具下模(8)处于滑台(3)被压紧的位置设为定位区,所述滑台(3)处于注塑点时,所述第一模具下模(8)用于与模具上模抵触配合;所述机座(1)承托有第二模具下模(9),所述第二模具下模(9)与第一模具下模(8)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所述机座(1)上设有驱动组件;所述滑台(3)处于换模点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模具下模(9)沿靠近第一模具下模(8)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模具下模(8)的移动方向竖直于滑台(3)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模具下模(9)用于受驱动抵触于第一模具下模(8);所述第二模具下模(9)移动至定位区时,所述第一模具下模(8)受第二模具下模(9)抵触脱离定位区移动至机座(1)上;所述滑台(3)上表面沿滑台(3)的移动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导向块(10),两个所述导向块(10)相互平行且形成有供第二模具下模(9)滑移的导向槽(10a);所述机座(1)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模具下模(9)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直线气缸(11)和推板(12),所述直线气缸(11)固定设于机座(1)上,所述推板(12)与直线气缸(11)的活塞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12)远离直线气缸(11)的一端用于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块(13)和第二升降块(14),所述第一升降块(13)和第二升降块(14)沿第二模具下模(9)的移动方向间隔设于机座(1)上,且所述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分别位于滑台(3)相对的两侧,所述机座(1)设有供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滑移的升降槽(15),所述第一升降块(13)与第二升降块(14)连接有连接杆(16),所述机座(1)设有供连接杆(16)滑移且与升降槽(15)相连通的滑槽(17),所述滑槽(17)沿竖直方向设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一端设于滑槽(17)槽底,所述弹簧(18)的另一端设于连接杆(16)朝向滑槽(17)槽底的端面;所述第一升降块(13)位于滑台(3)与第二模具下模(9)之间,所述第一升降块(13)朝向第二模具下模(9)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13a),所述第一斜面(13a)与第二模具下模(9)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所述第二模具下模(9)位于定位区时,所述第一升降块(13)朝向第二模具下模(9)的端面抵触于第二模具下模(9)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升降块(14)远离第一升降块(13)的端面设有第二斜面(14a),所述第一模具下模(8)的下端面靠近第二模具下模(9)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二斜面(14a)用于与第一模具下模(8)倒角处相互抵触且相互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所述机座(1)上端面沿活动槽(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块滑移板(19),两块所述滑移板(19)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活动槽(7)的长度方向,两块所述滑移板(19)形成有供第二模具下模(9)滑移的滑移槽(19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两块所述滑移板(19)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均设有限位槽(19b),所述第二模具下模(9)相背离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限位块(26),两块所述限位块(26)分别与两块限位槽(19b)滑移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两块所述滑移板(19)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均设有导向板(20),两块所述导向板(20)之间的间距沿靠近驱动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注塑机,其特征是:所述压紧气缸(4)的压紧端设有定位柱(21),所述第一模具下模(8)的上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柱(21)插接配合的定位槽(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06433.9U CN210969656U (zh) | 2019-11-19 | 2019-11-19 | 一种立式注塑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06433.9U CN210969656U (zh) | 2019-11-19 | 2019-11-19 | 一种立式注塑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69656U true CN210969656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4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0643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69656U (zh) | 2019-11-19 | 2019-11-19 | 一种立式注塑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69656U (zh) |
-
2019
- 2019-11-19 CN CN201922006433.9U patent/CN2109696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7597B (zh) | 一种多工位精锻压力机 | |
CN101811147A (zh) | 数控双动油压机 | |
CN201735620U (zh) | 零部件冷挤压成型模具 | |
CN210676615U (zh) | 一种组合模具安全防护装置 | |
CN210969656U (zh) | 一种立式注塑机 | |
CN203390135U (zh) | 一种多工位精锻压力机 | |
CN104338896A (zh) | 一种注蜡机 | |
CN208513438U (zh) | 冲裁与去毛刺两用模具 | |
CN213317053U (zh) | 一种负角成型结构 | |
CN210283115U (zh) | 联动型脱模装置及模具设备 | |
CN214639646U (zh) | 应用于汽车冲压产品负角型面的双滑块模具结构 | |
CN212857419U (zh) | 一种全周侧成型模具 | |
CN211164996U (zh) | 用于注塑模具的轴承滚轮自动放入机构 | |
CN215242652U (zh) | 一种自动夹取注塑产品的结构 | |
CN210940303U (zh) | 电器盖注塑模具 | |
CN216860568U (zh) | 一种全自动定型机 | |
CN216065054U (zh) | 一种冲压稳定的压模机 | |
CN212312664U (zh) | 一种塑料制品成型模具 | |
CN210497988U (zh) | 一种“负角”零件折弯成型的模具结构 | |
CN215236964U (zh) | 板材折弯成型模具 | |
CN217670863U (zh) | 一种用于模具的滑块推出结构 | |
CN210678980U (zh) | 一种泡棉生产用精密冲床下料装置 | |
CN212400170U (zh) | 一种用于模制翻盖闭合件的注塑模具 | |
CN216423310U (zh) | 汽车涨紧轮成型模具 | |
CN213500560U (zh) | 一种挂模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