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37750U - 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37750U CN210937750U CN201921588706.9U CN201921588706U CN210937750U CN 210937750 U CN210937750 U CN 210937750U CN 201921588706 U CN201921588706 U CN 201921588706U CN 210937750 U CN210937750 U CN 210937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station
- automobile body
- mechanisms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其中,下车身焊接工位包括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间隔设有两对,并且每对定位机构对称设于支撑台长度方向两侧;还包括两组支撑机构,支撑台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安装两组支撑机构的两组安装位,两组安装位设于两对定位机构之间,每组安装位包括多对安装位,多对安装位沿支撑台长度方向排布,并且每对安装位对称设于支撑台长度方向的两侧;每组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支撑机构,每对支撑机构可根据不同车型对应地安装于一组安装位中的一对安装位处。本实用新型采用成本更低的支撑机构来替代定位机构,并且其可根据不同车型选择安装位置,具有适用性高、降低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下车身线,也即是三大总成(机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在进行拼接和焊接的生产线能适应加工多种车型。
其中,在补焊工位中,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切换生产不同车型,第一种分别采用四对翻转销(风车结构)进行切换生产不同车型;第二种分别采用六对NC机构(NumericalControl,数字控制,简称NC或数控)对下车身的总成进行定位,以切换生产不同的车型。
但是,第一种方式的补焊工位的风车机构定位销在XY方向通常在200mm以内,给不同平台车型的定位孔空间位置设计造成一定限制;第二种主要存在成本大,补焊工位需使用四对NC结构,使电控设备增加,也增加线体的故障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的下车身焊接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下车身焊接工位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车身焊接工位,用于焊接下车身总成,其包括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间隔设有两对,并且每对定位机构对称设于支撑台长度方向两侧;
还包括两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台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安装两组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组安装位,两组所述安装位设于两对定位机构之间,每组安装位包括多对安装位,多对安装位沿支撑台长度方向排布,并且每对安装位对称设于支撑台长度方向的两侧;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支撑机构,每对支撑机构可根据不同车型对应地安装于一组所述安装位中的一对安装位处。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座、支撑杆,以及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气缸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其伸缩杆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以驱动支撑杆进入支撑状态或脱离支撑状态。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在支撑杆转动至支撑状态时挡止所述支撑杆的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勾销缸和用于三向调节勾销缸位置的位移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勾销缸包括定位销座、定位销、驱动气缸,以及夹紧钩,所述定位销座与所述位移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定位销设于所述定位销座上,所述定位销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夹紧钩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紧钩相对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包括拼接工位、下车身焊接工位,以及用于将拼接完成的下车身总成传送至下车身焊接工位的传送机构,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设置成拼接工位到下车身焊接工位的连线方向为下车身总成传送的方向,所述拼接工位用于将下车身的多个总成预焊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以用于对拼接后的下车身总成的焊接点分区域进行补焊。
优选地,所述拼接工位包括辅助夹紧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所述拼接工位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两对所述定位机构,每对定位机构沿拼接工位长度方向对称设于拼接工位两侧,两端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用于定位固定下车身的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所述辅助夹紧机构设有一对,其设于拼接工位中部,且沿拼接工位长度方向对称设于拼接工位两侧,用于夹紧于前后地板总成靠近机舱总成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辅助夹紧机构包括安装座、转动杆、转动气缸、夹紧杆,以及夹紧气缸,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拼接工位,所述转动杆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转动气缸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夹紧杆连接于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气缸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夹紧杆可通过夹紧气缸驱动下,配合所述转动杆夹紧下车身总成的前后地板总成。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在转动杆转动至夹紧状态时挡止所述转动杆的阻挡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车身焊接工位通过设置两对定位机构与支撑机构配合来定位固定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一方面降低了不同车型的定位孔空间位置的设置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用于定位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的数控机构数量,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通过采用上述下车身焊接工位,降低了该生产线的成本,同时,拼接工位中的定位机构配合辅助夹紧机构来定位固定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同样能减少数控机构的数量,具有降低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下车身焊接工位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实线示出支撑机构处于支撑状态,虚线示出支撑机构脱离支撑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拼接工位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辅助夹紧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实线示出辅助夹紧机构处于夹紧状态,虚线示出其脱离夹紧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零/部件被“连接”到另一零/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零/部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作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车身焊接工位,其用于对已经预焊接为一体的下车身的机舱总成、前地板总成,以及后地板总成进行再焊接(即补焊),以加强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包括支撑台11,以及均设于所述支撑台11上的定位机构12和支撑机构13,所述支撑台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一对所述定位机构12,并且每对定位机构12沿支撑台11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支撑台11两侧,以从左右两侧支撑和定位下车身总成。
所述支撑机构13设于支撑台11的中部,并且所述支撑机构13沿支撑台11长度方向设有两组,以从前后两侧支撑所述下车身总成。所述支撑台11中部沿支撑台11长度方向设有两组安装位111,两组所述安装位111与两组支撑机构13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安装位111包括多对安装位111,多对所述安装位111沿支撑台11长度方向排布,并且每对安装位111的两个安装位111对称设于支撑台11长度方向的两侧。每组所述支撑机构13包括至少一对支撑机构13,每对支撑机构13可选择地安装于一组所述安装位111中的一对安装位111处。由此,每对支撑机构13可根据不同的车型,来选择性地安装于一组所述安装位111中与该车型对应的一对安装位111处,进而使该下车身焊接工位1能适用于多种车型的下车身总成的定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台11在两端均设有一对定位机构12,以分别对预焊接为一体的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进行定位固定,并且其配合支撑该下车身总成中部的支撑机构13,足以保证该下车身焊接工位1在定位固定下车身总成时的稳定,进而能通过成本更低的支撑机构13来替换定位机构12,减少定位机构12的数量,进而能降低成本。同时,每对支撑机构13可选择地安装于一组所述安装位111中的一对安装位111处,每对安装位111上安装的一对支撑机构13分别对应支撑不同车型的下车身总成,以使该下车身焊接工位1能适用于多种车型的下车身总成的定位固定,适用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安装位111设有四对所述安装位111,以使该下车身焊接工位1能适用于四种车型的下车身总成的定位,每组所述安装位111上安装有两对支撑机构13,其中一组安装位111上的两对支撑机构13安装于位于中间的两对安装位111上,另一组安装位111上的两对支撑机构13安装于间隔的两对安装位111上,使本实施例的下车身焊接工位1能定位固定两种车型。
优选地,所述安装位111可以是安装孔、卡夹、凸台等用于限位固定支撑机构13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安装位优选为安装孔,以方便所述支撑机构13放置于安装孔内并进行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安装位111可以在四对安装位111上均安装所述支撑机构13,以在一种车型的下车身总成定位于该下车身焊接工位1时,每组所述安装位111上对应有与该车型对应的一对支撑机构13支撑下车身总成,其他三对支撑机构13则处于脱离支撑的状态;又或者,在每组安装位111上只安装有一对所述支撑机构13,可在需要改变焊接的车型下车身总成时,更换该对支撑机构13在安装位111的固定位置,满足该车型的下车身总成的支撑需求。
请结合图2,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13包括固定座131、支撑杆132,以及支撑气缸133,所述固定座131固定于所述支撑台11上,所述支撑杆13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31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座131转动,所述支撑气缸133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31上,且其伸缩杆与所述支撑杆132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杆132沿竖直方向转动,进而可驱动支撑杆132支撑下车身总成。当所述支撑杆132支撑于下车身总成时,所述支撑杆132呈竖立状态(也即是支撑状态),且其顶部抵接于所述下车身总成,当所述支撑杆132无需支撑下车身总成时,所述支撑杆132上端朝远离支撑台11中部方向倾斜(也即是处于非支撑状态)。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131靠近所述支撑台11中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支撑杆132下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4,所述限位板134用于在所述支撑杆132转动至竖立状态时,所述支撑杆132抵接于所述限位板134上,起到挡止支撑杆132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13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支撑杆132处于支撑状态还是处于非支撑状态的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下同),以及与检测开关连接且用于警示的警示组件(图中未示出,下同),所述检测开关可以是点触开关,也可以是位移传感器等,所述警示组件可以是蜂鸣器、也可以是警示灯等警示手段。
本实用新型中,对应于该车型下车身总成的支撑机构13的支撑气缸133驱动支撑杆132转动并使其抵接于限位板134上,从而使得当该车型的下车身总成放置于该下车身焊接工位1后,所述支撑杆132能抵接于下车身总成。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定位机构12包括勾销缸121和用于三向调节勾销缸121位置的位移调节机构122,所述位移调节机构122包括三个分别沿X轴、Y轴,以及Z轴方向滑移的滑移组件(图中未标号,下同),且三个所述滑移组件均通过驱动件(图中未示出,下同)驱动,所述勾销缸121固定于沿Z轴方向滑移的滑移组件上,以通过位移调节机构122带动所述勾销缸121沿X轴、Y轴,以及Z轴方向移动,进而使该勾销缸121能定位固定所述下车身总成。
所述勾销缸121包括固定于沿Z轴方向滑移的所述滑移组件上的定位销座1211、固定于所述定位销座1211上的定位销1212、开设于所述定位销1212上的导向槽1213、设于所述导向槽1213内并可相对所述导向槽1213上下滑动的夹紧钩1214,以及连接于定位销座121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夹紧钩1214相对于所述导向槽1213滑动的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下同)。当所述下车身总成的上的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销1212后,所述驱动气缸能驱动所述夹紧钩1214相对于所述导向槽1213向下滑动,以将下车身总成压紧在定位销座1211上,进而该勾销缸121起到了定位并固定所述下车身总成的作用。
作为第二方面,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包括拼接工位2、上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以及用于将拼接工位2中拼接到一起的下车身总成传送至下车身焊接工位1的传送机构(图中未示出,下同),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设置成拼接工位2到下车身焊接工位1的连线方向为下车身总成传送的方向,所述拼接工位2用于将下车身的多个总成预焊接为一体,以方便后续对下车身的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进行补焊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拼接工位2之前,所述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已经预焊接为一体,也即是,所述拼接工位2可对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进行预焊接。
所述拼接工位2和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的中部沿长度方向均设有贯通整个工位的避让通道3,所述传送机构设于所述避让通道3内,以方便该传送机构传送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
优先地,该下车身组装生产线的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以用于对拼接好的下车身总成的多处焊接点分区域进行补焊。
通过设置两个下车身组装生产线来对下车身总成的焊接点分区域焊接,一方面是避免了由于同一型号的焊枪的结构在下车身总成内的局限性,避免焊枪与下车身总成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是从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将下车身总成的焊接点分区域和分为两个工位同时进行焊接,大大提高了该下车身总成在焊接生产的效率。
如图4所示,所述拼接工位2包括所述支撑台11,以及均设于所述支撑台11上的辅助夹紧机构21和所述定位机构12,所述拼接工位2的支撑台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两对所述定位机构12,每对定位机构12沿所述支撑台11长度方向对称设于拼接工位2两侧,位于所述拼接工位2远离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一端的一对所述定位机构12用于定位固定机舱总成,位于所述拼接工位2靠近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1一端的一对所述定位机构12用于定位固定前后地板总成,所述辅助夹紧机构21设有两对,且均设于拼接工位2的支撑台11中部,一对所述辅助夹紧机构21沿支撑台11长度方向对称设于拼接工位2两侧,以夹紧前后地板总成靠近机舱总成的一端。
如图6所示,所述辅助夹紧机构21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台11的安装座211、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11的转动杆212、设于所述安装座211上的转动气缸213,以及连接于转动杆212的夹紧杆214,所述转动杆21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11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211转动,所述转动气缸213的伸缩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212的下端,所述夹紧杆214连接于所述转动杆212上端,并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杆212转动,所述转动杆212上还设有夹紧气缸(图中未示出,下同),所述夹紧气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夹紧杆214上,以驱动所述夹紧杆214相对所述转动杆212转动。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211的靠近所述支撑台11中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转动杆2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215,以用于在所述转动气缸213驱动转动杆212转动至竖立状态时(也即是夹紧状态时),所述转动杆212抵接于所述阻挡板215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211上还设有所述检测开关和所述警示组件,以用于检测所述转动杆212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处于非工作状态。
所述拼接工位2首先通过机械手将机舱总成放置于拼接工位2上,接着通过机械手将前后地板总成放置于拼接工位2上,由于前后地板总成在放置于拼接工位2后,前后地板总成与所述机舱总成接触的一端容易发生干涉,使前后地板总成无法很好与机舱总成对接一起,通过设置辅助夹紧机构21压紧于前后地板总成靠近所述机舱总成的一端,可以是前后地板总成和机舱总成对接整齐,保证了前后地板总成和机舱总成在预焊接为一体时的顺利。
所述辅助夹紧机构21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在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放置于拼接工位2前,所述转动气缸213驱动所述转动杆212呈竖立状态,在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放置于拼接工位2后,所述夹紧气缸能驱动所述夹紧杆214转动并抵接于前后地板总成上部,以压紧于所述前后地板总成,使前后地板总成与机舱总成整齐对接,并且夹紧杆214配合所述转动杆212共同夹紧所述前后地板总成。
所述传送机构优选为往复杆输送机构,所述往复杆输送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于所述拼接工位2和下车身焊接工位1上且位于避让通道3内的往复杆主体(图中未示出,下同),往复杆主体沿所述拼接工位2和下车身焊接工位1设置方向布设,所述往复杆主体上连接有水平位移组件(图中未示出,下同)和升降组件(图中未示出,下同),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包括驱动齿条(图中未示出,下同)、驱动齿轮(图中未示出,下同),以及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下同),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地面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条固定于所述往复杆主体上,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往复杆主体平移。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于两个往复杆主体之间的滑动平台(图中未示出,下同)、设于所述滑动平台上的升降气缸(图中未示出,下同),以及连接于升降气缸伸缩杆的支座(图中未示出,下同),以通过升降气缸驱动所述支座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的具体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拼接工位2承载并定位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然后通过辅助夹紧机构21压紧所述前后地板总成,通过焊枪对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预焊接为一体,然后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往复杆主体平移,以带动所述滑动平台移动至拼接工位2处,再通过升降气缸驱动支座上升,并将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顶起,接着,驱动电机再带动滑动平台至下车身焊接工位1处,然后升降气缸带动所述支座下降,以将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定位至下车身焊接工位1进行补焊,之后,重复上述过程,将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带动至下一个下车身焊接工位1处进行补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下车身焊接工位,用于焊接下车身总成,其包括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定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机构间隔设有两对,并且每对定位机构对称设于支撑台长度方向两侧;
还包括两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台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安装两组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组安装位,两组所述安装位设于两对定位机构之间,每组安装位包括多对安装位,多对安装位沿支撑台长度方向排布,并且每对安装位对称设于支撑台长度方向的两侧;每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支撑机构,每对支撑机构可根据不同车型对应地安装于一组所述安装位中的一对安装位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焊接工位,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座、支撑杆,以及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气缸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其伸缩杆与所述支撑杆可转动连接,以驱动支撑杆进入支撑状态或脱离支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身焊接工位,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在支撑杆转动至支撑状态时挡止所述支撑杆的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焊接工位,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勾销缸和用于三向调节勾销缸位置的位移调节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车身焊接工位,其特征是:所述勾销缸包括定位销座、定位销、驱动气缸,以及夹紧钩,所述定位销座与所述位移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定位销设于所述定位销座上,所述定位销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夹紧钩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紧钩相对所述导向槽上下滑动。
6.一种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包括拼接工位、下车身焊接工位,以及用于将拼接完成的下车身总成传送至下车身焊接工位的传送机构,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设置成拼接工位到下车身焊接工位的连线方向为下车身总成传送的方向,所述拼接工位用于将下车身的多个总成预焊接为一体,其特征是: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为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下车身焊接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下车身焊接工位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以用于对拼接后的下车身总成的焊接点分区域进行补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拼接工位包括辅助夹紧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所述拼接工位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两对所述定位机构,每对定位机构沿拼接工位长度方向对称设于拼接工位两侧,两端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用于定位固定下车身的机舱总成和前后地板总成;所述辅助夹紧机构设有一对,其设于拼接工位中部,且沿拼接工位长度方向对称设于拼接工位两侧,用于夹紧前后地板总成靠近机舱总成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辅助夹紧机构包括安装座、转动杆、转动气缸、夹紧杆,以及夹紧气缸,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拼接工位,所述转动杆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可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转动气缸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夹紧杆连接于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气缸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夹紧杆可通过夹紧气缸驱动下,配合所述转动杆夹紧下车身总成的前后地板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车身组装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在转动杆转动至夹紧状态时挡止所述转动杆的阻挡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8706.9U CN210937750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88706.9U CN210937750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37750U true CN210937750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8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88706.9U Active CN210937750U (zh) | 2019-09-23 | 2019-09-23 | 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3775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43424A (zh) * | 2021-06-25 | 2021-09-28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限位装置及吊装输送机构 |
CN113523538A (zh) * | 2021-08-10 | 2021-10-22 | 宁波金凤焊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切换的单双工位焊接设备 |
CN114603299A (zh) * | 2022-03-14 | 2022-06-10 |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焊接生产线、拼装装置及其装夹工作台 |
CN116197585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焊装夹具 |
-
2019
- 2019-09-23 CN CN201921588706.9U patent/CN2109377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43424A (zh) * | 2021-06-25 | 2021-09-28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限位装置及吊装输送机构 |
CN113443424B (zh) * | 2021-06-25 | 2023-06-30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限位装置及吊装输送机构 |
CN113523538A (zh) * | 2021-08-10 | 2021-10-22 | 宁波金凤焊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切换的单双工位焊接设备 |
CN116197585A (zh) * | 2021-11-30 | 2023-06-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焊装夹具 |
CN114603299A (zh) * | 2022-03-14 | 2022-06-10 |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焊接生产线、拼装装置及其装夹工作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37750U (zh) | 下车身焊接工位及下车身组装生产线 | |
CN109877493B (zh) | 多车型工装夹具切换系统 | |
CN112296582A (zh) | 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多车型切换系统 | |
CN110732812A (zh) | 四轴车桥直环缝焊装置 | |
CN115592318A (zh) | 一种大型厚管壁型构件自动焊接设备 | |
CN211277135U (zh) | 一种自动焊接机械手 | |
CN210677434U (zh) | 多车型工装夹具切换系统 | |
CN208374605U (zh) | 后桥与前副车架焊接工作站 | |
CN211589000U (zh) | 柔性化机舱自动焊接线 | |
CN212122158U (zh) | 一种倍速移位带翻转机构 | |
CN108213793B (zh) | 汽车后侧围总成焊接生产线及后侧围总成焊接方法 | |
CN110977262A (zh) | 柔性化机舱自动焊接线及其焊接方法 | |
CN212599817U (zh) | 一种翻转踏台及其焊接输送线 | |
CN201895169U (zh) | 一种凸焊机结构 | |
CN216097130U (zh) | 一种车桥附件自动化焊接系统 | |
CN215036834U (zh) | 车辆前端模块的装配工装 | |
CN212444000U (zh) | 一种方管柱生产线 | |
JP2671605B2 (ja) | 汎用ボディサイド組立治具 | |
CN215880516U (zh) | 一种车厢焊接合拼机构 | |
CN210140245U (zh) | 车身部件定位输送流水线 | |
CN219379688U (zh) | 一种自动化脚轮组装机 | |
CN112605602A (zh) | 一种燃油箱隔板焊接变位机及焊接装置 | |
CN212470289U (zh) | 总拼多车型切换工装 | |
CN215034942U (zh) | 一种机器人同步焊接伺服变位机 | |
CN214868446U (zh) | 一种用于油缸外罩总成的自动焊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6 Address after: 510000 No.8 Songgang street, Cencu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P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aoqing Xiaopeng New Energy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8 Songgang street, Cencu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P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