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5913U -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5913U
CN210795913U CN201921495738.4U CN201921495738U CN210795913U CN 210795913 U CN210795913 U CN 210795913U CN 201921495738 U CN201921495738 U CN 201921495738U CN 210795913 U CN210795913 U CN 210795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anaerobic reactor
anaerobic
treatment system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57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昌平
胡国云
李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aich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aich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aich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aich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957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5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5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5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厌氧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反应器和第二水解酸化池,第一水解酸化池的上端设有废水口,厌氧反应器下端的进水口与第一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相互连通,厌氧反应器上端的出水口与第二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为了防止经过厌氧反应器后的废水的可生化性能降低,还设置一个水解酸化池在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位置,从而保证系统的出水仍然具备可生化性,然后可以进入下一级的工艺进行废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高浓度医药化工废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范围大,高COD、难降解物质多、生化困难等特点。不少药厂、化工厂因为高浓度高浓度医药化工废水未处理好导致废水站出水不达标而被迫叫停。
传统处理高浓度医药化工废水经常用到厌氧处理工艺,具有去除率高,能耗低的特点,但是也存在抗冲击能力差,对难降解废水去除率低的缺点。因此研发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厌氧处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冲击能力强,同时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厌氧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水解酸化池、厌氧反应器和第二水解酸化池,第一水解酸化池的上端设有废水口,厌氧反应器下端的进水口与第一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相互连通,厌氧反应器上端的出水口与第二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生物选择池,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生物选择池与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生物选择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与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循环泵并联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的侧面通过第一回流管与第一水解酸化池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一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循环泵并联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回流管和第三循环泵,所述第二水解酸化池的侧面通过第二回流管与第二水解酸化池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二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三循环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循环泵并联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厌氧反应器为TIC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处理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处理系统能够将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其生化性能,水解酸化池去除其中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和悬浮物,生物选择池和厌氧反应器相互配合能够去除绝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2)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为了防止经过厌氧反应器后的废水的可生化性能降低,还设置一个水解酸化池在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位置,从而保证系统的出水仍然具备可生化性,然后可以进入下一级的工艺进行废水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处理系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第一水解酸化池、2-厌氧反应器、3-第二水解酸化池、4-生物选择池、5-第一循环泵、6-第一回流管、7-第二循环泵、8-第二回流管、9-第三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水解酸化池1、厌氧反应器2和第二水解酸化池3,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上端设有废水口,厌氧反应器2下端的进水口与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出水口相互连通,厌氧反应器2上端的出水口与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以上实施方式中,废水首先通过废水口进入并在第一水解酸化池1内进行降解,大分子有机物质会首先降解成为简单小分子有机物,同时还能够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废水再通过厌氧反应器2内进行讲解,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能够被厌氧反应器2降解,废水下一步再次进入第二水解酸化池3,继续提高可生化性,然后进入下一步的工艺处理。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生物选择池4,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出水口通过生物选择池4与厌氧反应器2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以上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水解酸化池1和厌氧反应器2之间设置生物选择池4,从而使经过第一水解酸化池1降解的废水能够预先经过一次生物选择,将部分可生化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转换,然后再进入厌氧反应器,降低厌氧反应器的负荷。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选择池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生物选择池4上设置有温度计,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温度计检测生物选择池4内的温度并将温度电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信号控制曝气管的曝气量,具体的曝气管上可以设置电控阀,控制装置与电控阀电性连接,从而达到控制电控阀开闭程度的目的,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控制过程以及控制装置、温度计和电控阀均为现有技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选择池4上还设置有pH计和碱液管,所述pH计的检测电机位于生物选择池4内部碱液管连通生物选择池4和外部,生物选择池4通向厌氧反应器2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泵5,pH计检测池内的pH值并输出电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pH值电信号控制第一循环泵5的泵送速度,从而调节系统的循环速度,达到调节pH值的目的,特别的,碱液管作为额外的调节pH值的手段,可以与水泵相互配合,达到更准确快速的调节目的,应当理解的是,上述pH计、碱液管、第一循环泵5以及控制过程均为现有技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生物选择池4与厌氧反应器2连接的管道上还设有电磁流量计,所述电磁流量计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电磁流量计直接用于测量实际流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循环泵5,所述生物选择池4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5与厌氧反应器2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以上实施方式中,第一循环泵5用于输送生物选择池4底部的废水,优选的,厌氧反应器2的进水口位于厌氧反应器2的底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循环泵5并联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中,两个并列的第一循环泵5保证了废水流量可调,同时能够提高废水的最大流量值,从而使整个厌氧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回流管6和第二循环泵7,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侧面通过第一回流管6与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一回流管6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7。
以上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一水解酸化池1内废水能够尽可能地达到降解要求,设置第一回流管6对第一水解酸化池1内的废水进行循环处理,第二循环泵7用于提供循环动力,防止第一水解酸化池1内的废水停留时间太短而导致降解不完全,降低整个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循环泵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循环泵7并联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中,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二循环泵7可以提高第一回流管6的流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回流管8和第三循环泵9,所述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侧面通过第二回流管8与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二回流管8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9。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循环泵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循环泵9并联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中,第二回流管8和第三循环泵9配合可以提高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处理能力和降解效果,同时并联设置的第三循环泵9提高了第二回流管8的流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2为TIC厌氧反应器。
以上实施方式中,采用TIC厌氧反应器可以不必提供外部的循环动力,更加节能,且其缓冲能力强,容积负荷高。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反应器2还包括厌氧循环泵,所述控制装置检测到生物选择池4的pH计的电信号不正常或温度电信号不正常时,关闭第一循环泵,开启厌氧循环泵,从而保证出水的稳定,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控制过程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解酸化池(1)、厌氧反应器(2)和第二水解酸化池(3),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上端设有废水口,厌氧反应器(2)下端的进水口与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出水口相互连通,厌氧反应器(2)上端的出水口与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物选择池(4),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出水口通过生物选择池(4)与厌氧反应器(2)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循环泵(5),所述生物选择池(4)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5)与厌氧反应器(2)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循环泵(5)并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流管(6)和第二循环泵(7),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侧面通过第一回流管(6)与第一水解酸化池(1)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一回流管(6)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泵(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循环泵(7)并联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回流管(8)和第三循环泵(9),所述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侧面通过第二回流管(8)与第二水解酸化池(3)的顶部相互连通,第二回流管(8)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泵(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循环泵(9)并联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2)为TIC厌氧反应器。
CN201921495738.4U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Active CN210795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5738.4U CN210795913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5738.4U CN210795913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5913U true CN210795913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5738.4U Active CN210795913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5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5478B (zh) 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
CN203904144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04198556U (zh) 一种印染污水处理系统
CN210795913U (zh) 一种厌氧处理系统
CN107434330B (zh) 一种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方法
CN205347122U (zh) 织带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201896098U (zh) 深井曝气装置
CN216998084U (zh) 一种基于罗茨风机驱动的污水处理站输送系统
CN202849187U (zh) 新型重金属废水回收利用一体化装置
CN105174611A (zh) 一种应用于处理污水的高效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01180698Y (zh) 内置列管式冷凝器的水喷射真空泵机组
CN108101284A (zh) 一种自动化控制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26819U (zh) 橡胶助剂废水处理系统
CN210528702U (zh) 电镀废水再生回用集成化处理装置
CN203683331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208603962U (zh) 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低温缺氧条件下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2464431A (zh) 一种黄姜皂素工艺废水处理方法
CN108793592B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CN201762170U (zh) 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7159054U (zh) 一种利用臭氧、厌氧及两级ao工艺处理竹制品废水装置
CN104418468A (zh) Cass两级小区污水处理系统
CN209923120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电絮凝-沉淀吸附装置
CN219297334U (zh) 一种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13327226U (zh) 节能一体化a/o设备处理系统
CN210193612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