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5535U - 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95535U CN210795535U CN201921403480.0U CN201921403480U CN210795535U CN 210795535 U CN210795535 U CN 210795535U CN 201921403480 U CN201921403480 U CN 201921403480U CN 210795535 U CN210795535 U CN 2107955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crane
- gearless
- bracing piec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包括底座、电动气缸、滑轨和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电动气缸,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边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滑轨,并且滑轨的外侧安装有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该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可以调节支撑部分的高度来应对多种起吊环境或者高度,以及在不起吊时可以移动,起吊时可以增加其自身的承重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用于起吊物品的一种设备,它在工业生产和建筑建设中广泛被应用,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是一种新型的起重机类型,它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需要承载带动齿轮的负荷,进而它的起重小车自重更低,运转时候的稳定性更高,然而现有的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内转子永磁电机的支撑部分多是一个整体,这就导致其整体高度是基本不变的,使得对于一些特定的室内起吊作业或者一些需要起吊高度较高的起吊作业必须由特定的型号去完成,使得某一型号的起重机的适用性被大大降低;
2.现有的内转子永磁电机多是直接安装在固定位置处,这就导致其无法面对更为复杂的起吊作业,而另一部分的起吊机底部是安装有滚轮,方便起吊机的移动来面对更为复杂的起吊任务,但是由于底部是滚轮,承受压力的能力有限,无法完成重量较重的起吊任务。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现有的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的支撑部分无法调整高度,以及无法通过自身移动来应对更为复杂的起吊作业或者承重力较低无法完成重量较重的起吊任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包括底座、电动气缸、滑轨和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所述底座的两侧安装有电动气缸,且电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板,并且底座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弹簧,且弹簧远离底座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的外侧设置有滚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且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桶,所述支撑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且支撑桶的顶部固定有卡块,并且支撑桶的边侧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螺杆,并且螺杆远离安装环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螺帽,所述支撑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并且第二卡槽边侧的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边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滑轨,并且滑轨的外侧安装有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中心轴线与底座的横向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固定轴与第一凹槽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滚轮套设于固定轴的外侧,且固定轴与滚轮组成相对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支撑桶的纵向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且卡块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卡槽的横截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螺杆分别贯穿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螺杆分别与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可以调节支撑部分的高度来应对多种起吊环境或者高度,以及在不起吊时可以移动,起吊时可以增加其自身的承重能力;
1.通过在支撑部分增加或者减小安装支撑桶的数量,可以对该起重机的自身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同时应对一些室内较低的起吊作业和一些需要起吊高度较高的起吊作业,使得该起吊机的适用性大大增加;
2.通过在起吊时控制电动气缸带动支撑板与地面接触,使得该起吊机的支撑点和支撑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可以起吊更重的物品,同时在不起吊时,通过控制电动气缸带动支撑板离开地面,且在无起吊任务时起重机的自身重量更轻,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滚轮带动起重机本身小幅度上升,从而使得该起重机可以在大部分平坦的地面被牵引移动至需要起吊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电动气缸;3、支撑板;4、第一凹槽;5、弹簧;6、固定轴;7、滚轮;8、第二凹槽;9、支撑桶;10、第一卡槽;11、卡块;12、安装环;13、螺纹孔;14、螺杆;15、螺帽;16、第一支撑杆;17、第二卡槽;18、第三凹槽;19、第二支撑杆;20、滑轨;21、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包括底座1、电动气缸2、支撑板3、第一凹槽4、弹簧5、固定轴6、滚轮7、第二凹槽8、支撑桶9、第一卡槽10、卡块11、安装环12、螺纹孔13、螺杆14、螺帽15、第一支撑杆16、第二卡槽17、第三凹槽18、第二支撑杆19、滑轨20和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底座1的两侧安装有电动气缸2,且电动气缸2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板3,并且底座1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内部安装有弹簧5,且弹簧5远离底座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6,并且固定轴6的外侧设置有滚轮7,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8,且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桶9,支撑桶9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10,且支撑桶9的顶部固定有卡块11,并且支撑桶9的边侧设置有安装环12,安装环12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3,且螺纹孔13的内部安装有螺杆14,并且螺杆14远离安装环12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螺帽15,支撑桶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6,且第一支撑杆16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17,并且第二卡槽17边侧的第一支撑杆16上设置有第三凹槽18,第一支撑杆16的边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9,且第二支撑杆19的顶部设置有滑轨20,并且滑轨20的外侧安装有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
固定轴6的中心轴线与底座1的横向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固定轴6与第一凹槽4组成相对滑动结构,滚轮7套设于固定轴6的外侧,且固定轴6与滚轮7组成相对转动结构,使得当该起重机没有起重任务,自重较轻时,在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固定轴6可以带动该起重机小幅度上升,使得滚轮7可以使该起重机在大部分平坦的路面被牵引移动;
卡块11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支撑桶9的纵向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且卡块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卡槽10的横截面的面积,螺杆14分别贯穿第二凹槽8和第三凹槽18,且螺杆14分别与第二凹槽8和第三凹槽18螺纹连接,使得卡块11可以卡入第一卡槽10内,且通过将螺杆14分别穿过安装环12并拧入第二凹槽8、螺帽15和第三凹槽18内即可使得底座1、支撑桶9和第一支撑杆16固定在一起。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时,如图1所示,将支撑桶9放置在底座1的顶部,如图3所示,通过螺杆14与第二凹槽8的螺纹连接,将螺杆14穿过安装环12并拧入螺杆14的内部,从而使得支撑桶9固定在底座1的顶部,入图5所示,将支撑桶9上的卡块11卡入另一组支撑桶9上的第一卡槽10内,将螺杆14穿过安装环12并拧入螺帽15内,从而使得两组支撑桶9固定在一起,重复上述操作,将数组支撑桶9叠加安装,直至达到需要的高度,如图4所示,通过将卡块11卡入第二卡槽17内将第一支撑杆16安装在支撑桶9的顶部,并将螺杆14穿过安装环12拧入第三凹槽18内,使得第一支撑杆16以及与第一支撑杆16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槽17固定在支撑桶9的顶部,从而使得该起重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自身高度,大大增加其适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进行起吊时,控制电动气缸2带动支撑板3向地面移动,直至支撑板3完全接触地面,从而使得该起重机在起吊时与地面的接触点以及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使得其可以起吊更重的物品,控制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上的内转子永磁电机转动,将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上的吊钩下降至适度的高度并肩吊钩与需要起吊的物品连接好,控制内装子永磁电机转动带动吊钩向上移动至指定高度,如图6所示,通过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上的驱动机构带动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沿着滑轨20滑动至指定位置,控制内转子永磁电机转动将物品缓缓下降至指定位置即可完成起吊任务,需要进行移动时,控制电动气缸2带动支撑板3向上移动,直至支撑板3完全离开地面,且此时没有起吊任务,该起重机自身的重量更低,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凹槽4与固定轴6的滑动连接,以及弹簧5的弹性作用,使得滚轮7位于底座1外部的部分足够该起重机在大部分平坦的地面被牵引移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包括底座(1)、电动气缸(2)、滑轨(20)和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安装有电动气缸(2),且电动气缸(2)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板(3),并且底座(1)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内部安装有弹簧(5),且弹簧(5)远离底座(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轴(6),并且固定轴(6)的外侧设置有滚轮(7),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8),且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桶(9),所述支撑桶(9)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槽(10),且支撑桶(9)的顶部固定有卡块(11),并且支撑桶(9)的边侧设置有安装环(12),所述安装环(12)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13),且螺纹孔(13)的内部安装有螺杆(14),并且螺杆(14)远离安装环(12)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螺帽(15),所述支撑桶(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6),且第一支撑杆(16)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17),并且第二卡槽(17)边侧的第一支撑杆(16)上设置有第三凹槽(18),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边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9),且第二支撑杆(19)的顶部设置有滑轨(20),并且滑轨(20)的外侧安装有无齿轮起重小车主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6)的中心轴线与底座(1)的横向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固定轴(6)与第一凹槽(4)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7)套设于固定轴(6)的外侧,且固定轴(6)与滚轮(7)组成相对转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1)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支撑桶(9)的纵向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且卡块(11)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卡槽(10)的横截面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4)分别贯穿第二凹槽(8)和第三凹槽(18),且螺杆(14)分别与第二凹槽(8)和第三凹槽(18)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03480.0U CN210795535U (zh) | 2019-08-27 | 2019-08-27 | 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03480.0U CN210795535U (zh) | 2019-08-27 | 2019-08-27 | 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95535U true CN210795535U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24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03480.0U Active CN210795535U (zh) | 2019-08-27 | 2019-08-27 | 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95535U (zh) |
-
2019
- 2019-08-27 CN CN201921403480.0U patent/CN2107955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74187U (zh) | 一种壁式旋臂起重机 | |
CN206357221U (zh) | 一种车间用搬运机器人 | |
CN204675670U (zh) | 一种平衡双臂悬臂吊 | |
CN106744349A (zh) | 一种可全方位起吊的起重机 | |
CN113184713A (zh) | 一种无人自动化起重机的自旋转式钢卷吊具 | |
CN202089704U (zh) | 悬臂吊 | |
CN210795535U (zh) | 一种内转子永磁电机无齿轮起重机 | |
CN211109975U (zh) | 一种具备限位功能的码垛机 | |
CN209158323U (zh) | 一种升降旋转平台 | |
CN209815481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维修吊装架 | |
CN211282906U (zh) | 一种新型码垛机 | |
CN211644414U (zh) | 一种机电工程用吊装设备 | |
CN210340051U (zh) | 一种建筑设备吊装装置 | |
CN207845072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建筑升降装置 | |
CN208022598U (zh) | 一种悬吊装置防脱机构 | |
CN206203726U (zh) | 一种悬臂吊起重机立柱加固装置 | |
CN214935519U (zh) | 一种载有悬臂吊的全向移动吊装平台 | |
CN212374711U (zh) | 一种路桥吊装机构 | |
CN211141385U (zh) | 一种起重机用调节支架 | |
CN213738275U (zh) | 一种移动式轧机起吊专用装置 | |
CN210313142U (zh) | 一种超长物件起吊工装 | |
CN218926663U (zh) | 一种大型液压缸焊接工装 | |
CN210710469U (zh) | 一种便于维修保养的移动式起重机械底座 | |
CN213356799U (zh) | 一种空调生产用吊运装置 | |
CN212249052U (zh) | 一种升降式抹墙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