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9385U - 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79385U CN210779385U CN201922109175.7U CN201922109175U CN210779385U CN 210779385 U CN210779385 U CN 210779385U CN 201922109175 U CN201922109175 U CN 201922109175U CN 210779385 U CN210779385 U CN 210779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connector
- connec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和充电接头,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充电接口,辅助装置包括充电衔接部,充电衔接部具有第二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可与充电接头插接配合;第二充电接口具有第一连接空间、第二连接空间和第三连接空间,第一连接空间内安装有第一电连接件,第二连接空间内安装有第二电连接件,在充电接头处于与第二充电接口插接配合的情况,充电接头插入第一连接空间内,且通过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上述方案不仅能确保电子设备通过充电设备正常充电,还可以阻断电子设备与充电设备中的信号端子连接,防止电子设备的信息泄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性能不断优化,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但是这也造成了电子设备相应的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电子设备电量不足的问题,商场、电影院、车站等这些公共场所,都会提供充电桩或者共享充电宝以供人们充电使用。
现在电子设备通过数据线接头与数据接口的插接配合来实现充电以及数据传输,具体的即是连通数据接口和数据线接头上的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从而实现充电,连通数据接口和数据线接头上的信号端子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当人们在公共场所使用充电桩或者共享充电宝时,虽然达到了为自己的电子设备充电的目的,但是也在电子设备与充电设备之间形成了数据传输链路,如果充电设备上植入了窃取信息程序,就可以非常轻易地从电子设备上盗窃信息,甚至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的远端控制,因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以解决目前的电子设备在使用数据接口充电时,存在泄露设备内部信息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和充电接头,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充电接口,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充电衔接部,所述充电衔接部具有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可与所述充电接头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具有第一连接空间、第二连接空间和第三连接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空间内安装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空间内安装有第二电连接件,在所述充电接头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插接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接头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空间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插入所述第二连接空间内,且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充电接头和上述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外部形成额外的充电接口,当充电接头与辅助装置插接配合时,由电连接件连接上充电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中的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从而实现正常充电,而且充电接头与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中的信号端子未连接,因此无法实现数据传输。
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数据接口充电时,特别是使用公共场所的充电桩和共享充电宝时,存在泄漏设备内部信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不仅能确保电子设备在各种场合通过充电设备正常充电,同时可以阻断电子设备与充电设备中的信号端子连接,从而不形成数据传输链路,防止电子设备内部的信息泄露。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的使用状态关系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充电衔接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充电衔接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110-第一充电接口、111-第一电源端子、112-第一接地端子、113-第一信号端子、
200-辅助装置、210-充电衔接部、211-第二充电接口、2111-第一连接空间、2112-第二连接空间、2113-第三连接空间、212-第一电连接件、2121-顶针、21211-挡板、2122-弹性件、213-第二电连接件、214-台阶、220-基体、
300-充电接头、310-第二电源端子、320-第二接地端子、330-第二信号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100、充电接头300和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电子设备100具有第一充电接口110,通常情况下,在电子设备100需要充电时,将充电设备连接数据线,再将充电接头300插接在第一充电接口110上即可实现正常充电。第一充电接口110内通常设置有第一电源端子111、第一接地端子112以及第一信号端子113,充电接头300通常具有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20以及第二信号端子330,具体的,充电接头300与第一充电接口110插接配合,实际上是第一电源端子111与第二电源端子310实现电连接,第一接地端子112与第二接地端子320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当然,第一信号端子113与第二信号端子330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电子设备与外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情况下,在USB接口连接中,电源端子即是指VBUS引脚,接地端子即是指GND引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辅助装置200用于连接第一充电接口110和充电接头300,也就是说,充电接头300通过辅助设备200间接地与第一充电接口110电性连接,并实现供电。辅助装置200包括充电衔接部210,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充电衔接部210与电子设备100的连接关系,充电衔接部210可以安装在电子设备100上来使用,也可以与电子设备100没有连接关系,即充电衔接部210为独立的构件。
充电衔接部210具有第二充电接口211,第二充电接口211可与充电接头300插接配合,应理解的是,第二充电接口211呈通孔状,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上文所述的辅助装置200连接充电接头300,即充电接头300插接在第二充电接口211中。
其中,第二充电接口211具有第一连接空间2111、第二连接空间2112和第三连接空间2113,第一连接空间2111、第二连接空间2112和第三连接空间2113作为容置充电接头300的空间的一部分。当充电接头300插接在第二充电接口211中时,为了实现第一电源端子111与第二电源端子310的电连接,第一接地端子112与第二接地端子320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连接空间2111内安装有第一电连接件212,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安装有第二电连接件213,进而充电接头300在插入到第一连接空间2111和第二连接空间2112时,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实现与第一充电接口的电连接,以达到充电的目的。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请参考图3,充电接头300处于与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第二电源端子310插入第一连接空间2111内、且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12与第一电源端子111电连接,具体的,第二电源端子310推移第一电连接件212进入到第一充电接口110中,第一电连接件212与第一电源端子111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电源端子310与第一电源端子111的间接电连接;第二接地端子320插入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且通过第二电连接件213与第一接地端子112电连接,具体的,第二接地端子320推移第二电连接件213进入到第一充电接口110中,第一电连接件213与第一接地端子112实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接地端子320与第一接地端子112的间接电连接。此时,即构成了电路回路,充电设备就可以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与此同时,第二信号端子330插入第三连接空间2113内、且与第一信号端子113间隔分布,具体的,充电接头300在插接配合第二充电接口211时,第二信号端子330位于第三连接空间2113内,但是与第二电源端子310和第二接地端子320不同的是,第二信号端子330没有电连接件与其配合,因此,第二信号端子330与第一信号端子113之间间隔开,二者之间不构成电连接关系,从而未形成数据传输链路。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限制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与充电衔接部210的连接关系,其连接关系可以有多种,例如,充电衔接部210内壁上可以设置有滑槽,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上可以设有滑块,滑块可以在滑槽中滑动配合,进一步地说明,滑槽对滑块具有限位作用,因此,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不会落入到第一充电接口110中。当电子设备100充电完毕后,可以倒转辅助设备200,将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滑落入第二充电接口211内。
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通过在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充电接口110外部形成额外的第二充电接口211,当充电接头300与辅助装置200插接配合时,由第一电连接件212连接上第一电源端子111和第二电源端子310,由第二电连接件213连接上第一接地端子112和第二接地端子320,从而实现正常充电,而且第一信号端子113和第二信号端子330未连接,因此无法实现数据传输。
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数据接口充电时,特别是使用公共场所的充电桩和共享充电宝时,存在泄漏设备内部信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不仅能确保电子设备100在各种场合通过充电设备正常充电,同时可以阻断电子设备100与充电设备(例如充电桩或共享充电宝)中的信号端子连接,从而不形成数据传输链路,防止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信息泄露。
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的操作便捷性,以及解决充电完毕后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如何更方便地从第一充电接口110中脱离的问题,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可以均为弹性电连接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请参考图2和图3,充电接头300处于与第二充电接口211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弹性特质,没有了第二电源端子310的阻挡,第一电连接件212自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回缩至第一连接空间2111,没有了第二接地端子320的阻挡,第二电连接件213自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回缩到第二连接空间2112。
在充电接头300处于与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弹性特质,结合第二电源端子310的推动,至少部分第一电连接件212自第一连接空间2111伸至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并与第一电源端子111电连接,结合第二接地端子320的推动,至少部分第二电连接件213自第二连接空间2112伸至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并与第一接地端子112电连接。当然,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时,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可以部分伸至第一充电接口110,也可以全部伸至第一充电接口110内,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充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电连接件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为,第一电连接件212和第二电连接件213均可以包括顶针2121和弹性件2122,弹性件2122的一端连接于充电衔接部210,弹性件2122的另一端连接于顶针2121,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结合前述内容,充电接头300处于与第二充电接口211分离的情况下,弹性件2122驱使顶针2121回缩到第一连接空间2111或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顶针2121与第一电源端子111或第一接地端子112就断开连接;在充电接头300处于与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弹性件2122被压缩,顶针2121至少部分伸出第一连接空间2111或第二连接空间2112,具体的,顶针2121进入到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并与第一电源端子111或第一接地端子112电连接,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100的充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弹性件2122的数量以及与充电衔接部210和顶针2121的安装关系不做限制,只要能够确保在充电接头300与辅助设备200分离的情况下弹性件2122能够从第一充电接口110拉回至第二充电接口211中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2122的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弹性件2122可以为后文所述的螺旋伸缩弹簧,也可以为其他折弯结构件,例如弹性橡胶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弹性件2122的具体类型。
为了提升顶针2121工作时的稳定性,以及与第一电源电子111和第一接地端子112的连接准确性,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顶针2121可以包括挡板21211,挡板21211位于顶针2121背离第一充电接口110的一端,具体的,在工作过程中挡板21211位于充电接头300和顶针2121之间,第二电源端子310或第二接地端子320通过推动挡板21211来推移顶针2121,由于挡板21211的受力接触面积更大,其受力的作用效果更小,以及挡板21211可以与第二充电接口211的内壁直接抵接,起到一定的限位稳定作用。顶针2121在垂直于挡板21211方向的投影位于挡板21211的板面内,具体的,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顶针2121与挡板21211的安装角度关系,只需要顶针2121能够伸出至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即可。当然,对于挡板21211的形状的各种变形结构,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精神,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挡板21211可以变形为挡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挡板21211作为顶针2121的一部分,因此弹性件2122可以连接于挡板21211上,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弹性件2122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制。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顶针2121工作时的稳定性,请参考图5,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弹性件2122为螺旋伸缩弹簧,弹性件2122套设在顶针2121的周侧、且与挡板21211的板面相连接。由于螺旋伸缩弹簧其被压缩或拉伸之后,产生的回弹力均位于其被压缩或拉伸的方向上,有效避免了顶针2121受到偏斜的作用力;与此同时,螺旋伸缩弹簧套设在顶针2121的周侧,并连接于挡板21211的板面,这种结构使得弹性件2122与挡板2121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更加均匀。
弹性件2122通常都为柔性材料,在其实现自身的弹性特质时,由于着力点跟起自身的延展或伸缩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往往会出现偏移弯折的情况,基于此,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充电衔接部211在靠近第一充电接口110的一侧设置有台阶214,弹性件2122远离顶针2121的一端与台阶214相连接,具体的,弹性件2122和台阶214的连接位置与弹性件2122与顶针2121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在同一直线上,如前文所述,如果弹性件2122连接于顶针2122的挡板21211的板面内,弹性件2122和台阶214的连接位置与弹性件2122与顶针2121的连接位置完全可以处于同一直线上,如此,避免了弹性件2122的偏移和弯折。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台阶的形状,例如其可以为环形台阶,或者间隔突出台阶等,同样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台阶的尺寸,以上,只需要能够满足顶针能够顺利地由第二充电接口211进出于第一充电接口110即可。
由于不同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标准中,信号端子的数量可能不同,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第三连接空间2113的数量,但应理解的是,第三连接空间2113的数量应与第一信号端子113的数量一一对应,如此当第二信号端子330插入到第三连接空间2113中时,才有足够数量的第三连接空间2113确保第二信号端子330与第一信号端子113间隔分布。例如,第三连接空间21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对应于第一信号端子113有两个,因此也需要使用有两个第二信号端子330的充电接头300,通常情况下,两个信号端子即为D+引脚和D-引脚。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空间2111和第二连接空间2112可以位于两个第三连接空间2113之间,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第一连接空间2111、第二连接空间2112和第三连接空间2113的分布方式,只需要能够与第一充电接口110内的相应端子一一对应即可。
为了辅助装置200更加方便应用于电子设备100上,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辅助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基体220,充电衔接部210与基体220相连,基体220为可套设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套接件,具体的,基体可以为保护套、保护壳等,当需要安全地进行充电时,则将基体220套设在电子设备100上;充电完毕后,可以取下基体220。
为了提升辅助装置200的使用便捷性,请参考图6和图7,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辅助装置200的结构形式,即充电衔接部210的一端与基体220铰接,充电衔接部21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需要给电子设备100进行安全充电时,可将充电衔接部210转动至抵靠在第一充电接口110处,即使在不充电时,也可以对电子设备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不需要安全充电或者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则可以转动充电衔接部210远离第一充电接口110,将充电接头300插接入第一充电接口110即可。
请参考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辅助装置200的结构形式,即充电衔接部210与基体220可拆卸相连,当需要给电子设备100进行安全充电时,可将充电衔接部210安装在第一充电接口110处即可;当不需要安全充电或者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充电衔接部210从第一充电接口110处卸下即可。当然,充电衔接部210与基体22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粘接,卡扣连接等。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充电衔接部210与基体220的具体连接方式,甚至充电衔接部210与基体220之间可以不存在连接关系,当需要给电子设备100进行安全充电时,将充电衔接部210放置在第一充电接口110处,充电接头300推动部分顶针2121进入到第一充电接口110中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指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装置等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200)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100)和充电接头(300),所述电子设备(100)具有第一充电接口(110),所述辅助装置(200)包括充电衔接部(210),所述充电衔接部(210)具有第二充电接口(211),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可与所述充电接头(300)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具有第一连接空间(2111)、第二连接空间(2112)和第三连接空间(2113),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内安装有第一电连接件(212),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安装有第二电连接件(213),在所述充电接头(300)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接头(300)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2)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头(30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且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213)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2)和所述第二电连接件(213)均为弹性电连接件,在所述充电接头(300)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2)自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回缩至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所述第二电连接件(213)自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内回缩至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在所述充电接头(300)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2)自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伸至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电连接件(213)自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伸至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2)和所述第二电连接件(213)均包括顶针(2121)和弹性件(2122),所述弹性件(21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充电衔接部(210),所述弹性件(21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针(2121),在所述充电接头(300)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分离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2122)驱使所述顶针(2121)回缩到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或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在所述充电接头(300)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2122)被压缩,所述顶针(2121)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或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2121)包括挡板(21211),所述挡板(21211)位于所述顶针(2121)背离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的一端,所述顶针(2121)在垂直于所述挡板(21211)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挡板(21211)的板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22)为螺旋伸缩弹簧,所述弹性件(2122)套设在所述顶针(2121)的周侧、且与所述挡板(21211)的板面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200)还包括基体(220),所述充电衔接部(210)与所述基体(220)相连,所述基体(220)为可套设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上的套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衔接部(210)与所述基体(220)可拆卸相连,或者所述充电衔接部(210)的一端与所述基体(220)铰接,所述充电衔接部(21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8.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100)、充电接头(300)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10)内设置有第一电源端子(111)、第一接地端子(112)以及第一信号端子(113),所述充电接头(300)具有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20)以及第二信号端子(330);
在所述充电接头(300)处于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211)插接配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10)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内、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2)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11)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2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内、且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21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112)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30)插入所述第三连接空间(2113)内、且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13)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13)为两个,所述第三连接空间(2113)为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13)与所述第三连接空间(2113)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空间(2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空间(2112)位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空间(2113)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9175.7U CN210779385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9175.7U CN210779385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79385U true CN210779385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6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09175.7U Active CN210779385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79385U (zh)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22109175.7U patent/CN2107793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02807B1 (ko) | 멀티 커넥터와, 그를 갖는 충전 케이블 및 데이터 케이블 | |
EP3051800A1 (en) | Smart phone and external micro-projector thereof | |
US8317528B2 (en) |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40299372A1 (en) | Link for Battery Power Transfer Betwe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09326902B (zh) | 具可调整安装高度及方位的电性连接器 | |
CN204538426U (zh) | 手机u盘 | |
CN204905623U (zh) | 一种独立转接器及充电转接组件 | |
US20160087384A1 (en) | USB and Micro USB T-Tip Connectors | |
KR100963886B1 (ko) | 멀티형 유에스비 젠더 조립체 | |
CN210779385U (zh) | 电子设备充电用辅助装置及电子设备组件 | |
KR20170098919A (ko) | 버튼 구조체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단말기 | |
CN215645364U (zh) | 可变换方位充电的电池充电器 | |
CN204706725U (zh) | 一种充电数据线 | |
CN104037548A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
KR101516321B1 (ko) | 스마트폰용 전원공급장치 | |
CN202454842U (zh) | 内建信号增益电路的电连接器 | |
US20090113103A1 (en) | Cascade type charge assembly | |
CN205864010U (zh) | 移动电子设备充电装置 | |
TWI538327B (zh) | 充電轉接頭及電子裝置的充電方法 | |
CN212136325U (zh) | 一种自带充电接线的墙壁插座 | |
CN203616992U (zh) | 一种两用u盘 | |
JP3188355U (ja) | Usbソケット | |
TWI713273B (zh) | 多國充電器結構 | |
CN217036129U (zh) | 一种新型连接器 | |
CN209860636U (zh) | 一种可供手机直接充电的电源适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