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4463U -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4463U
CN210734463U CN201921741408.9U CN201921741408U CN210734463U CN 210734463 U CN210734463 U CN 210734463U CN 201921741408 U CN201921741408 U CN 201921741408U CN 210734463 U CN210734463 U CN 210734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hull
shell
resc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414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开勇
闫秀涛
鲍学路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lai Rescu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lai Resc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lai Resc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lai Resc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414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4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4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4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救援设备,该水上救援设备包括:底部船体,所述底部船体包括船身壳体,所述船身壳体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船身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设置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所述电机组件动力连接;救援装置,所述救援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的所述开口所在的一侧,所述救援装置与所述船身壳体相配合以使所述容置腔形成密封腔,所述救援装置用于在所述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水上无人救援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水上救援工作由于水环境的特性,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种代价昂贵,充满风险性的任务,待救人员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救援,而一旦出现天气恶劣或者地理环境复杂的情况则救援工作更加无法展开,待救人员在水上无漂浮物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失温、曝晒、缺水或遇到危险生物而失去被救援的机会。
现有的水上救援工作大多采用人工施救的方式,在救援过程中,待救人员往往会因为本能而抓紧救援人员,从而增加救援风险;而在水上环境复杂时也会威胁救援人员的安全;另外,由于救援船的承载人数有限,因此若采用人工救援的方式,则会占用一定的救援船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救援设备,能够实现水上无人救援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上救援设备,所述水上救援设备包括:底部船体,所述底部船体包括船身壳体,所述船身壳体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船身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设置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所述电机组件动力连接;救援装置,所述救援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的所述开口所在的一侧,所述救援装置与所述船身壳体相配合以使所述容置腔形成密封腔,所述救援装置用于在所述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救援装置包括与所述船身壳体相连接的浮板,所述浮板表面包覆有布包层,所述布包层上远离所述船身壳体的一面的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把手,所述浮板为EVA浮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部船体还包括船身盖板,所述船身盖板与所述船身壳体盖合以使所述容置腔形成密封腔,所述船身盖板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救援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盖板的远离所述船身壳体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推进器包括位于所述船身壳体内侧的推进腔和设置于所述推进腔内的动力泵;所述推进腔包括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底部的第一进水口以及延伸出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的喷口,所述喷口远离所述船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动力泵的轴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推进器还包括转向导流罩和舵机组件,所述转向导流罩套设在所述喷口上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处,且所述转向导流罩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喷口铰接,所述舵机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驱动件、穿设于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的球头连杆和与所述转向导流罩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球头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动力连接,所述球头连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球头连杆运动,以带动所述转向导流罩绕所述铰接件相对所述喷口左右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电源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源组件耦接的控制模组和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所述信号收发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所述底部船体还包括水冷却装置,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水冷却泵、进水管和水冷管组件,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上,所述进水管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水冷却泵之间,所述水冷管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水冷却泵之间,所述水冷却泵用于将自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水冷管组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接触器和变压器,所述信号收发器和所述水冷却泵均通过所述变压器和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电源组件耦接;所述信号收发器、所述水冷却泵、所述接触器和所述变压器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模组底座和控制模块,所述模组底座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模组底座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罩设于所述电机外部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通道;所述水冷管组件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所述第一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水冷却泵和所述模组底座之间,用于将自所述水冷却泵输送出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二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模组底座和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三水冷管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信号收发器外侧设置有水冷板组件,所述水冷板组件设置有第三冷却水通道;所述接触器外部盘装有接触器盘管,所述接触器盘管作为第四冷却水通道;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模组底座和控制模块,所述模组底座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模组底座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水冷管组件包括第四水冷管、第五水冷管、第六水冷管和第七水冷管;所述第四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水冷却泵和所述水冷板组件之间,用于将自所述水冷却泵输送出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三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五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水冷板组件和所述接触器盘管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三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四冷却水通道;所述第六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接触器盘管和所述模组底座之间,用于将所述第四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七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模组底座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自所述第二进水口向所述船身壳体外部延伸有第一管道,自所述第一管道位于所述船身壳体外部的一端向所述船身壳体底部一侧延伸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船身壳体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和/或,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水上救援设备包括:底部船体,底部船体包括船身壳体,船身壳体形成有一侧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机组件,船身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船身壳体的尾部设置有推进器,推进器与电机组件动力连接;救援装置,救援装置设置于船身壳体具有开口的一侧,救援装置与船身壳体相配合以使容置腔形成密封腔,救援装置用于在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本申请通过在船身壳体的前端设置摄像头,使水上救援设备在行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待救人员;又通过在底部船体上设置救援装置,而救援装置用于在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因此在水上救援设备发现并行驶至待救人员所在的位置后,待救人员可以通过救援装置浮于水面上,从而可以实现水上无人救援作业;另外,由于通过救援装置可以保证待救人员浮于水面上,因此可以快速进行对其他待救人员的救援工作,降低了救援工作量,加快了救援速度,使水上救援设备可以发现更多待救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上救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底部船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底部船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底部船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底部船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底部船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信号收发器和水冷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上救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底部船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水上救援设备包括底部船体10和救援装置12;底部船体10包括船身壳体100,船身壳体100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内设置有电机组件102,船身壳体100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103,船身壳体100的尾部设置有推进器104,推进器104与电机组件102动力连接;救援装置12设置于船身壳体100的开口所在的一侧,救援装置12与船身壳体100相配合以使容置腔101形成密封腔,救援装置12用于在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
本申请的水上救援设备中,通过在船身壳体100的前端设置摄像头103,使水上救援设备在行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待救人员;又通过在底部船体10上设置救援装置12,而救援装置12用于在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因此在水上救援设备发现并行驶至待救人员所在的位置后,待救人员可以通过救援装置12浮于水面上,从而可以实现水上无人救援作业;另外,由于通过救援装置12可以保证待救人员浮于水面上,不需要进一步使待救人员进入船中,因此可以快速进行对其他待救人员的救援工作,降低了救援工作量,加快了救援速度,使水上救援设备可以发现更多待救人员。另外,由于救援装置12设置于船身壳体100具有开口的一侧,救援装置12与船身壳体100相配合以使容置腔101形成密封腔,因此,即使救援装置12承载较多的待救人员,也可以避免水上救援设备中的各种电气装置因为环境中的水进入容置腔101中而损坏。可以理解的是,当通过摄像头103发现待救人员后,电机组件102可以驱动推进器104工作,以使水上救援设备行驶至待救人员所在的位置;然后待救人员可以通过抓住救援装置12等方式保持浮于水面上,从而避免溺水,实现水上无人救援作业。
进一步地,救援装置12包括与船身壳体100相连接的浮板120,浮板120表面包覆有布包层(未图示),布包层上远离船身壳体100的一面的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把手121,浮板120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浮板。本申请的浮板12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可以理解的是,在水上救援设备行驶至待救人员所在的位置后,待救人员可以通过抓住浮板120上的把手121来保持浮于水面上,从而避免溺水;本申请的浮板120为EVA浮板,该EVA浮板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浮力损失小于5%,因此,本申请的救援装置12具有足够的浮力。本申请的布包层可以采用防水牛津布,把手121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例如为8个、10个或者其他数量。另外,浮板120上还可以设置船旗122,船旗122的旗杆上部悬挂有旗帜,便于待救人员发现水上救援设备并做出相应的求救行动,以便于摄像头103能及时发现待救人员。
请结合图1至图3,其中,图3是图1中的底部船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底部船体10还包括船身盖板105,船身盖板105与船身壳体100盖合以使容置腔101形成密封腔,船身盖板105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1050,救援装置12设置于船身盖板105的远离船身壳体100一侧。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船身盖板105与船身壳体100盖合以使容置腔101形成密封腔,使得容置腔101内不会进水,从而保证水上救援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另外,通过在船身盖板105上设置可拆卸的端盖1050,使得在端盖1050安装于船身盖板105上时可以保证容置腔101为密封腔,在将端盖1050自船身盖板105上拆卸后,使得作业人员可以进入容置腔101内,便于对容置腔101内的各类元器件的检修或更换。
请结合图2至图6,其中,图4是图2的底部船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底部船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的底部船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推进器104包括位于船身壳体100内侧的推进腔1040和设置于推进腔1040内的动力泵(图未示);推进腔1040包括设置于船身壳体100底部的第一进水口1041以及延伸出船身壳体100的尾部的喷口1042,喷口1042远离船身壳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043;动力泵的轴与电机组件102的输出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进水口1041设置于船身壳体100的底部,故在水上救援设备行驶于水中时,第一进水口1041位于水面以下,于是水可以从船身壳体100底部的第一进水口1041进入推进器104的推进腔1040中;而设置于推进腔1040内的动力泵的轴与电机组件102的输出端连接,于是可以由电机组件102驱动动力泵工作,以将推进腔1040中的水通过喷口1042而从第一出水口1043排出;由于第一出水口1043设置于船身壳体100的尾部,因此利用水流的反作用力可以推动水上救援设备整体前进。
进一步地,推进器104还包括转向导流罩1044和舵机组件1045,转向导流罩1044套设在喷口1042上的第一出水口1043处,且转向导流罩1044通过铰接件1046与喷口1042铰接,舵机组件1045包括位于容置腔101内的驱动件10450、穿设于船身壳体100的尾部的球头连杆10451和与转向导流罩1044固定连接的连接杆10452,球头连杆10451一端与驱动件10450动力连接,球头连杆10451另一端与连接杆10452铰接,驱动件10450用于驱动球头连杆10451运动,以带动转向导流罩1044绕铰接件1046相对喷口1042左右摆动。具体地,球头连杆10451两端为球头铰链结构,中间是金属杆,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到一起;当驱动件10450驱动球头连杆10451第一端的球头铰链结构运动时,球头连杆10451中间的金属杆会相对第一端的球头铰链结构摆动,同时金属杆会带动与第二端的球头铰链结构铰接的连接杆10452移动,由于连接杆10452与转向导流罩1044固定连接,因此可以带动转向导流罩1044移动;由于转向导流罩1044通过铰接件1046与喷口1042铰接,而喷口1042相对船身壳体100而言固定不动,因此球头连杆10451的运动可以带动转向导流罩1044绕铰接件1046转动,即转向导流罩1044相对喷口1042左右摆动;又因为转向导流罩1044套设在喷口1042上的第一出水口1043处,故转向导流罩1044相对喷口1042左右摆动使得推进腔1040中的水在通过喷口1042并从第一出水口1043排出时,与喷口1042的延伸方向或者当前的行驶方向发生变化,故可以利用水流的反作用力使得水上救援设备向前行驶时可以调整行驶的方向。
请结合图2至图9,其中,图7是图2中的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的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中的信号收发器和水冷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容置腔101内还设置有电源组件106、分别与电源组件106耦接的控制模组107和信号收发器108,控制模组107与电机组件102连接,信号收发器108与摄像头103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源组件106用于向控制模组107和信号收发器108供电,而信号收发器108与摄像头103连接,故信号收发器108可以实时接收到位于船身壳体100前端的摄像头103所拍摄的水上救援设备周围的画面,当画面中发现待救人员信息时,信号收发器108可以将待救人员信息发送给控制模组107,因为控制模组107与电机组件102连接,故控制模组107可以根据该待救人员信息控制电机组件102驱动推进器104工作或停止工作,以实现水上救援设备的行驶操作,进而完成对该待救人员的救助。
进一步地,底部船体10还包括水冷却装置109,水冷却装置109包括第二进水口(图未示)、第二出水口1090、水冷却泵1091、进水管(图未示)和水冷管组件(图未示),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1090均设置于船身壳体100上,进水管安装于第二进水口与水冷却泵1091之间,水冷管组件安装于第二出水口1090和水冷却泵1091之间,水冷却泵1091用于将自第二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水通过水冷管组件从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由于容置腔101内设置有电机组件102、电源组件106、控制模组107和信号收发器108等,这些电气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又由于容置腔101为封闭结构,故这些电气装置的温度会升高,容易损坏,因此可以通过水冷却装置109来对这些电气装置进行降温。具体地,在水上救援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中的水作为冷却水从第二进水口进入,并通过安装于第二进水口与水冷却泵1091之间的进水管进入水冷却泵1091中,而水冷管组件安装于第二出水口1090和水冷却泵1091之间,因此水冷却泵1091可以将冷却水送入水冷管组件中,并最终从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至环境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冷却水经过水冷管组件并从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因此水冷管组件所布置的路径中的各电气装置均可以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容置腔101内固定设置有导轨110,导轨1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1、第二安装板112和第三安装板113;控制模组107与第一安装板111可拆卸连接;电源组件106与第二安装板112可拆卸连接;容置腔101内还设置有接触器1094和变压器1095,信号收发器108和水冷却泵1091均通过变压器1095和接触器1094与电源组件106耦接;信号收发器108、水冷却泵1091、接触器1094和变压器1095分别与第三安装板113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接触器1094控制水冷却泵1091的供电,使得水冷却装置109可以在水上救援设备工作时开启,而在水上救援设备不工作时关闭;另外电源组件106可以提供直流电,相对应地,接触器1094是直流接触器,接触器1094能够接通或切断信号收发器108和水冷却泵1091与电源组件106之间的电路,且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适用于频繁操作的应用;并且,接触器1094也可以作为整个水上救援设备的总开关,以接通或切断电源组件106与控制模组107等其他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路。而电源组件106所提供的标准电压可能与信号收发器108和水冷却泵1091的额定电压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在信号收发器108和水冷却泵1091与电源组件106之间的电路中增加变压器1095,通过变压器1095调整供电电压。另外,由于容置腔101内的空间限制,在将各类电气装置安装于容置腔101内的过程较复杂,安装难度较大;因此,在需要将各类电气装置安装于容置腔101时,可以先将各电气装置在容置腔101外安装于安装板上,然后再将安装板连同各电气装置一同安装于容置腔101内,便于各电气装置的装配;例如,在容置腔101外,先将控制模组107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11上,将电源组件106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12上,将信号收发器108、水冷却泵1091、接触器1094和变压器1095分别安装在第三安装板113上,然后将第一安装板111、第二安装板112和第三安装板113分别安装在容置腔101内的导轨110上;由于第一安装板111、第二安装板112和第三安装板113滑动设置在导轨110上,故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板111、第二安装板112和第三安装板113在导轨110上滑动来调整具体安装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107包括模组底座1070和控制模块1071,模组底座1070表面具有凹槽,控制模块1071位于凹槽内,模组底座1070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图未示),模组底座1070外部设置有至少一组分别与第一冷却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电机组件102包括电机1020和罩设于电机1020外部的电机壳体1021,电机壳体1021与电机1020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通道(图未示),电机壳体1021外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二冷却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管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第一水冷管连接于水冷却泵1091和模组底座1070之间,用于将自水冷却泵1091输送出的冷却水运往第一冷却水通道;第二水冷管连接于模组底座1070和电机壳体1021之间,用于将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第二冷却水通道;第三水冷管连接于电机壳体1021和第二出水口1090之间,用于将第二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由于控制模组107包括模组底座1070和控制模块1071,模组底座1070表面具有凹槽,控制模块1071位于凹槽内,模组底座1070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具体地,第一冷却水通道靠近凹槽;因此在水上救援设备工作的过程中,水冷却泵1091可以将冷却水通过第一水冷管送至模组底座1070的第一冷却水通道,此时位于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对位于凹槽内的控制模块1071进行降温;由于电机组件102包括电机1020和罩设于电机1020外部的电机壳体1021,电机壳体1021与电机1020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通道,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水冷管将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至第二冷却水通道中,而位于第二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对被第二冷却水通道包裹的电机1020的表面进行降温,另外,在电机壳体1021的表面可以朝向电机1020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槽1022,通过散热槽1022可以增大电机壳体1021的表面与外部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机壳体1021与电机1020之间的第二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通过散热槽1022进行散热,进一步加快对电机1020表面的降温;由于第三水冷管连接于电机壳体1021和第二出水口1090之间,因此第三水冷管可以将第二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至环境中;此时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组成第一冷却路径,第一冷却路径可以对控制模块1071和电机1020进行降温。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107包括模组底座1070和控制模块1071,模组底座1070表面具有凹槽,控制模块1071位于凹槽内,模组底座1070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信号收发器108外侧设置有水冷板组件114,水冷板组件114设置有第三冷却水通道(图未示),水冷板组件114可以包括至少一块冷水板,且每块冷水板的外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接触器1094外部盘装有接触器盘管(图未示),接触器盘管作为第四冷却水通道;水冷管组件包括第四水冷管、第五水冷管、第六水冷管和第七水冷管;第四水冷管连接于水冷却泵1091和水冷板组件114之间,用于将自水冷却泵1091输送出的冷却水运往第三冷却水通道;第五水冷管连接于水冷板组件114和接触器盘管之间,用于将第三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第四冷却水通道;第六水冷管连接于接触器盘管和模组底座1070之间,用于将第四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第一冷却水通道;第七水冷管连接于模组底座1070和第二出水口1090之间,用于将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水冷却泵1091可以将冷却水通过第四水冷管送至水冷板组件114的第三冷却水通道,由于水冷板组件114位于信号收发器108外侧,因此位于第三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对位于水冷板组件114附近的信号收发器108进行降温;由于接触器1094外部盘装有接触器盘管,接触器盘管作为第四冷却水通道,而第五水冷管连接于水冷板组件114和接触器盘管之间,因此可以通过第五水冷管将冷却水从水冷板组件114的第三冷却水通道运至接触器盘管,此时接触器盘管中的冷却水可以对接触器1094进行降温;由于控制模组107包括模组底座1070和控制模块1071,模组底座1070表面具有凹槽,控制模块1071位于凹槽内,模组底座1070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具体地,第一冷却水通道靠近凹槽,又由于第六水冷管连接于接触器盘管和模组底座1070之间,故可以通过第六水冷管将接触器盘管中的冷却水运至模组底座1070的第一冷却水通道,此时位于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对位于凹槽内的控制模块1071进行降温;第七水冷管连接于模组底座1070和第二出水口1090之间,因此第七水冷管可以将模组底座1070的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口1090排出至环境中;此时第四水冷管、第五水冷管、第六水冷管和第七水冷管组成第二冷却路径,第二冷却路径可以对信号收发器108、接触器1094和控制模块1071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自第二进水口向船身壳体100外部延伸有第一管道1097,自第一管道1097位于船身壳体100外部的一端向船身壳体100底部一侧延伸有第二管道1098,第二管道1098靠近船身壳体100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109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道1097与第二管道1098连通,且由于第一管道1097自第二进水口向船身壳体100外部延伸,而第二管道1098自第一管道1097末端向船身壳体100底部一侧延伸,而第二管道1098靠近船身壳体100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1099,因此在水上救援设备行驶于水中时,过滤器1099位于水面以下,于是水可以经过过滤器1099过滤之后,作为冷却水沿着第二管道1098和第一管道1097进入第二进水口。过滤器1099采用表面具有多网孔的设计,通过将过滤器1099设置于船身壳体100外部,使得在实现过滤冷却水的的同时,可以方便清理过滤留下的杂物,防止水冷却装置109的各个部件发生堵塞。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容置腔101内设置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图未示),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设置于船身壳体100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可以利用水的感应电容来检测是否有液体存在,在没有液体接近感应器时,感应器上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因此感应器对地存在一定的静态电容,当液面慢慢升高接近感应器时,液体的寄生电容将耦合到这个静态电容上,使感应器的最终电容值变大;利用这种特性,通过在船身壳体100的内侧的底部安装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则可以探测出水上救援设备是否处于水环境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探测出水上救援设备处于水环境时才允许水上救援设备工作,而在探测出水上救援设备不处于水环境时则水上救援设备不能启动,从而可以避免水上救援设备在非水环境下启动,防止水上救援设备出现“飞车”现象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水上救援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水上救援设备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各功能部分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功能部分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若干个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部分单独物理存在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原理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救援设备包括:
底部船体,所述底部船体包括船身壳体,所述船身壳体形成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船身壳体的前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设置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所述电机组件动力连接;
救援装置,所述救援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的所述开口所在的一侧,所述救援装置与所述船身壳体相配合以使所述容置腔形成密封腔,所述救援装置用于在所述水上救援设备使用时浮于水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援装置包括与所述船身壳体相连接的浮板,所述浮板表面包覆有布包层,所述布包层上远离所述船身壳体的一面的两侧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把手,所述浮板为EVA浮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船体还包括船身盖板,所述船身盖板与所述船身壳体盖合以使所述容置腔形成密封腔,所述船身盖板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救援装置设置于所述船身盖板的远离所述船身壳体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器包括位于所述船身壳体内侧的推进腔和设置于所述推进腔内的动力泵;所述推进腔包括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底部的第一进水口以及延伸出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的喷口,所述喷口远离所述船身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动力泵的轴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器还包括转向导流罩和舵机组件,所述转向导流罩套设在所述喷口上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处,且所述转向导流罩通过铰接件与所述喷口铰接,所述舵机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驱动件、穿设于所述船身壳体的尾部的球头连杆和与所述转向导流罩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球头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动力连接,所述球头连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球头连杆运动,以带动所述转向导流罩绕所述铰接件相对所述喷口左右摆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电源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源组件耦接的控制模组和信号收发器,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所述信号收发器与所述摄像头连接;
所述底部船体还包括水冷却装置,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水冷却泵、进水管和水冷管组件,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上,所述进水管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水冷却泵之间,所述水冷管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水冷却泵之间,所述水冷却泵用于将自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水冷管组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
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接触器和变压器,所述信号收发器和所述水冷却泵均通过所述变压器和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电源组件耦接;所述信号收发器、所述水冷却泵、所述接触器和所述变压器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模组底座和控制模块,所述模组底座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模组底座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罩设于所述电机外部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电机之间形成有第二冷却水通道;
所述水冷管组件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所述第一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水冷却泵和所述模组底座之间,用于将自所述水冷却泵输送出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二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模组底座和所述电机壳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三水冷管连接于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收发器外侧设置有水冷板组件,所述水冷板组件设置有第三冷却水通道;
所述接触器外部盘装有接触器盘管,所述接触器盘管作为第四冷却水通道;
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模组底座和控制模块,所述模组底座表面具有凹槽,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模组底座内部具有第一冷却水通道;
所述水冷管组件包括第四水冷管、第五水冷管、第六水冷管和第七水冷管;所述第四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水冷却泵和所述水冷板组件之间,用于将自所述水冷却泵输送出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三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五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水冷板组件和所述接触器盘管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三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四冷却水通道;所述第六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接触器盘管和所述模组底座之间,用于将所述第四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运往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所述第七水冷管连接于所述模组底座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第二进水口向所述船身壳体外部延伸有第一管道,自所述第一管道位于所述船身壳体外部的一端向所述船身壳体底部一侧延伸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船身壳体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器;和/或,
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船身壳体的底部。
CN201921741408.9U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Active CN210734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1408.9U CN21073446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41408.9U CN21073446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4463U true CN210734463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41408.9U Active CN210734463U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44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6128A (zh) * 2021-05-18 2021-07-09 威海森荣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援遥控推进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6128A (zh) * 2021-05-18 2021-07-09 威海森荣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援遥控推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9852A (zh) 具有自主避障巡航功能的河道水质检测无人船
KR20160056902A (ko) 자체추진 선박
CN208248462U (zh) 一种智能救生装置
CN210734463U (zh)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CN106240817A (zh) 可潜水探测飞行器
CN108327875A (zh) 一种低耗能潜水器
CN112429175A (zh) 一种飞行救生圈
CN108945346B (zh) 一种水中救援机器人
CA3189882A1 (en) Hydrofoil watercraft
CA2145544A1 (en) Submersible marine vessel
CN204415688U (zh) 一种便携式遥控救生装置
CN213921429U (zh) 一种飞行救生圈
CN110239678A (zh) 一种多功能遥控无人船
CN113998081A (zh) 一种水上水下搜救机器人
CN113386964A (zh) 一种水面救生无人机
CN208325585U (zh) 一种低耗能潜水器
CN115180098B (zh) 一种水面救生系统
CN105253258A (zh) 一种遥控钓鱼船
CN206984279U (zh) 一种船体清洁器
CN108438171A (zh) 一种太阳能机器人
CN216153987U (zh) 一种水面垃圾回收器
CN215415356U (zh) 一种用于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数据采集装置
CN207510683U (zh) 一种智能无人救生圈
CN209241280U (zh) 一种多用途水上移动体遥控驱动系统及水上移动体
CN208683079U (zh) 一种漂浮式潜水供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