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246U -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246U
CN210688246U CN201921297235.6U CN201921297235U CN210688246U CN 210688246 U CN210688246 U CN 210688246U CN 201921297235 U CN201921297235 U CN 201921297235U CN 210688246 U CN210688246 U CN 210688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guide board
base station
guide pl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7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猛
炼峰
杨海廷
汤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ougang Bioma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ougang Bioma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ougang Bioma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ougang Biomass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97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包括进料斗本体以及位于进料斗本体周围的基台,进料斗与垃圾坑之间的基台为边缘基台,边缘基台上固接有导料结构,导料结构包括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两者远离边缘基台的一侧相互靠近后整体截面成锥形设置并且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遮挡边缘基台。本实用新型具有垃圾不容易积存在进料斗周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生活垃圾产量不仅基数大,而且增长迅速,对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是当前以及今后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由于对生活垃圾减量化明显,同时又能够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另外又能够控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工艺流程为垃圾称重系统、卸货平台、垃圾抓斗起重机系统、焚烧炉及余热锅炉系统、发电系统以及烟气净化和排气系统,在垃圾抓斗起重机系统中所用到的设备结构主要为垃圾仓结构:垃圾由汽车运到处理厂后倒入垃圾仓内,垃圾新入仓的垃圾在仓内存放若干天发酵、排出渗滤水,提高进炉垃圾的热值后就可入炉燃烧,在仓内,用吊车的抓斗将垃圾送至炉前料斗。
现有的可参考公布号为CN10687112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污泥直接混合掺烧系统,该系统包括:卸料单元、暂存搅拌单元、转运单元、焚烧单元、热能转化单元、发电单元和烟气处理单元,焚烧单元通常包括焚烧炉,而焚烧炉的进料口(即进料斗)通常设置在垃圾坑(即垃圾发酵室)旁,方便垃圾抓吊将垃圾坑中的垃圾运输至焚烧炉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进料斗为一矩形的槽体,进料斗的内壁向内倾斜设置,以减少垃圾在进料斗内的残留,而进料斗周围设置有基台,以方便后续对进料斗进行清理。而在进料斗和垃圾坑之间形成的基台,在垃圾运送过程中容易堆积垃圾,清理不便也较为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不容易积存在进料斗周围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包括进料斗本体以及位于进料斗本体周围的基台,进料斗本体与垃圾坑之间的基台为边缘基台,边缘基台上固接有导料结构,导料结构包括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两者远离边缘基台的一侧相互靠近后整体截面成锥形设置并且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遮挡边缘基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垃圾抓吊对进料斗本体上料时通常是从边缘基台一侧到达进料斗本体,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即使有垃圾掉落,也会先掉落在第一引导板或者第二引导板上,之后可以沿着第一引导板滑落至进料斗本体内或者沿着第二引导板回落至垃圾坑中,从而使得边缘基台上不会残留垃圾,第一引导板上也不容易残留垃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引导板靠近进料斗本体内部一侧,第二引导板靠近垃圾坑一侧,第一引导板倾斜设置且远离与第二引导板连接的一侧位于进料斗本体的边缘,第二引导板竖直设置且远离与第一引导板连接的一侧位于垃圾坑的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引导板竖直设置可以尽可能的扩大第一引导板的引导空间,同时保证第二引导板对第一引导板有较为良好的支撑,使得第一引导板较为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铰接,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之间设置有驱动第二引导板绕着铰接处转动后与第一引导板平行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使是有垃圾挂在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的连接处,此时启动驱动装置,使得垃圾也可以沿着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滑落,进一步保证垃圾不容易残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固接在基台内的液压缸以及一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的连杆,连杆与液压缸铰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引导板铰接,连杆与活塞杆之间始终为一个钝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可以较为稳定的使得第二引导板绕着铰接处翻转,驱动较为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引导板向上延伸超出第一引导板的高度,且第二引导板翻转后超出部分层叠在第一引导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突出的第二引导板使得垃圾更加不容易调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的连接处,同时在第二引导板转动后遮挡住连接处,垃圾滑落时也不容易卡在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边缘基台相邻两侧的基台上也设置有导料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侧的导料结构也起到一定的引导效果,虽然运送垃圾不经过相邻两侧的导料结构,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散落的垃圾掉落至周围的基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引导板与边缘基台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导板的内侧和边缘基台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对第一引导板支撑更为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引导板的端部固接有遮挡板,遮挡板延伸至第二引导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使得垃圾不会从端部处到达边缘基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导料结构的设置,对掉落的垃圾进行引导,使得垃圾不容易残留在边缘基台上;
2.通过驱动结构驱动第二引导板翻转,使得垃圾不容易残留在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的连接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料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引导板翻转后的导料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边缘基台相邻两侧的基台上也设置有导料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垃圾坑;2、进料斗本体;21、基台;211、边缘基台;3、导料结构;31、第一引导板;32、第二引导板;4、遮挡板;5、让位空间;6、驱动机构;61、连杆;62、液压缸;621、活塞杆;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包括进料斗本体2以及位于进料斗本体2周围的基台21,焚烧炉进料斗设置在垃圾坑1一侧,进料斗本体2与垃圾坑1之间的基台21为边缘基台211,边缘基台211上设置有导料结构3,导料结构3遮挡住边缘基台211。在垃圾通过垃圾抓吊运输时,掉落的垃圾落至导料结构3上通过导料结构3将掉落的垃圾引导至进料斗本体2内或者垃圾坑1内。
导料结构3包括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两者远离边缘基台211的一侧相互靠近且铰接,第一引导板31靠近进料斗本体2内部一侧,第一引导板31倾斜设置,第一引导板31远离与第二引导板32铰接一侧位于进料斗本体2内部的边缘且与进料斗本体2固定;第二引导板32靠近垃圾坑1一侧,第二引导板32可以竖直设置,第二引导板32远离与第一引导板31铰接一侧位于垃圾坑1的边缘。参照图2,第一引导板31与边缘基台211之间设置有支撑架7,支撑架7至少设置一个,支撑架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导板31和边缘基台211固定,支撑架7与第一引导板31的固定处靠近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的铰接处。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驱动第二引导板32绕着铰接处转动,第二引导板32转动后与第一引导板31平行。驱动机构6包括液压缸62和连杆61,液压缸62与边缘基台211固定,可以在边缘基台211上开设有放置槽,液压缸62缸体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放置槽中,液压缸62的缸体通过螺栓与边缘基台211固定。连杆61的一端与液压缸62活塞管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引导板32铰接,连杆61与活塞杆621之间始终为一个钝角,即使第二引导板32翻转后连杆61与活塞杆621之间依旧为钝角。
第二引导板32向上延伸超出第一引导板31的高度,在第二引导板32翻转后超出部分层叠在第一引导板31上,在第二引导板32转动后遮挡住连接处,垃圾滑落时也不容易卡在连接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通过垃圾抓吊对进料斗本体2上料时通常是从边缘基台211一侧到达进料斗本体2,而在运输的过程中即使有垃圾掉落,也会先掉落在第一引导板31或者第二引导板32上,掉落在第一引导板31或者第二引导板32可以沿着第一引导板31滑落至进料斗本体2内或者沿着第二引导板32回落至垃圾坑1中;即使有垃圾掉落在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的连接处,也可以通过液压缸62驱动第二引导板32进行翻转,从而使得垃圾也可以沿着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滑落,进一步保证垃圾不容易残留。
实施例二
参考图4,为了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散落的垃圾掉落至周围的基台21,边缘基台211相邻两侧的基台21上也设置有导料结构3,当然边缘基台211相对一侧的基台21也可以设置导料结构3。同时靠近进料斗本体2两侧垃圾坑1的侧壁倾斜设置,在垃圾坑1的侧壁与导料结构3之间形成有让位空间5。
第一引导板31的端部固接有遮挡板4,遮挡板4延伸至第二引导板32处,通过遮挡板4可以遮挡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端部之间的开口。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包括进料斗本体(2)以及位于进料斗本体(2)周围的基台(21),其特征在于:进料斗本体(2)与垃圾坑(1)之间的基台(21)为边缘基台(211),边缘基台(211)上固接有导料结构(3),导料结构(3)包括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两者远离边缘基台(211)的一侧相互靠近后整体截面成锥形设置并且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遮挡边缘基台(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板(31)靠近进料斗本体(2)内部一侧,第二引导板(32)靠近垃圾坑(1)一侧,第一引导板(31)倾斜设置且远离与第二引导板(32)连接的一侧位于进料斗本体(2)的边缘,第二引导板(32)竖直设置且远离与第一引导板(31)连接的一侧位于垃圾坑(1)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铰接,第一引导板(31)和第二引导板(32)之间设置有驱动第二引导板(32)绕着铰接处转动后与第一引导板(31)平行的驱动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6)包括固接在基台(21)内的液压缸(62)以及一端与液压缸(62)的活塞杆(621)铰接的连杆(61),连杆(61)与液压缸(62)铰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引导板(32)铰接,连杆(61)与活塞杆(621)之间始终为一个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二引导板(32)向上延伸超出第一引导板(31)的高度,且第二引导板(32)翻转后超出部分层叠在第一引导板(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边缘基台(211)相邻两侧的基台(21)上也设置有导料结构(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板(31)与边缘基台(211)之间设置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导板(31)的内侧和边缘基台(211)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板(31)的端部固接有遮挡板(4),遮挡板(4)延伸至第二引导板(32)处。
CN201921297235.6U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Active CN210688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7235.6U CN210688246U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7235.6U CN210688246U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246U true CN21068824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7235.6U Active CN210688246U (zh) 2019-08-10 2019-08-10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8637B (zh) 一种易清理的垃圾固液分离热解装置
CN210688246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斗
CN207936089U (zh) 一种用于垃圾处理的低温磁化裂解燃烧炉
CN201053681Y (zh) 集中紧凑型垃圾焚烧预处理系统
CN208475334U (zh) 一种生物除臭及热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
CN109028076A (zh) 一种急速冷却除尘垃圾热解装置
CN210367471U (zh) 一种基于烟囱抬升效应的垃圾堆肥处理装置
CN204063098U (zh)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上料装置
CN108662587A (zh) 一种生物除臭及热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05299539U (zh) 一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系统
CN114620382B (zh) 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站的垃圾入炉系统及其方法
CN201978936U (zh) 特大型自然村垃圾处理系统
CN206981406U (zh) 一种有机垃圾分类及预处理装置
CN206724220U (zh) 新型生物质燃料锅炉的进料料斗
CN216079811U (zh) 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CN218599724U (zh) 一种农村垃圾高温热解装置
CN100446879C (zh) 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装置
CN205155965U (zh)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CN210425047U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物处理焚烧炉
CN216591731U (zh) 一种垃圾堆负压除臭系统
CN104829084B (zh) 负压热解析装置
CN108787708A (zh)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CN206310508U (zh) 竖井式半封闭自动固、液渣排出装置
CN212126814U (zh)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桶装废物的卸料装置
CN215951423U (zh) 一种垃圾回收用可降解环保袋焚烧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