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4733U -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4733U
CN210564733U CN201921006471.8U CN201921006471U CN210564733U CN 210564733 U CN210564733 U CN 210564733U CN 201921006471 U CN201921006471 U CN 201921006471U CN 210564733 U CN210564733 U CN 210564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heat
heat shield
bord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64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增旭
贠鹏菲
俞东海
朱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64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4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4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4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涉及隔热结构领域。旨在缓解现有隔热结构以及后处理器表面易被损坏的问题。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顶部配合,第二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侧部配合,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具有夹角,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设置有翻边。后处理器总成包括后处理器和隔热罩,隔热罩安装于后处理器上。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的有益效果包括,第一罩体与后处理器的顶部配合,第二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侧部配合,隔热罩的边沿具有翻边,有助于改善隔热罩的强度,提高隔热罩的整体支撑防护能力,使得隔热罩表面以及后处理器表面不易受损。

Description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热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背景技术
后处理器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主要用于处理排放物,使排放物满足要求后进行排放。
后处理器外侧设置有隔热结构,发明人发现,隔热结构以及后处理器表面存在易被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隔热罩,其能够缓解现有的隔热结构以及后处理器表面易被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器总成,其能够改善现有的隔热结构以及后处理器表面易被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热罩,用于安装于后处理器的外侧,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顶部配合,第二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侧部配合,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具有夹角,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设置有翻边。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罩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均设置有翻边。
可选地:第一罩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沿、第二边沿、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第二罩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五边沿、第六边沿、第七边沿和第八边沿,第四边沿与第六边沿连接,第一边沿、第三边沿、第五边沿和第七边沿均部分翻折形成翻边。
可选地:隔热罩包括用于与后处理器配合的安装壁,翻边由隔热罩的边沿向安装壁的一侧弯折形成。
可选地:隔热罩包括用于与后处理器配合的安装壁,第一罩体上和第二罩体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一侧凸起的加强筋或者朝向远离安装壁的一侧凸起的加强筋。
可选地:第一罩体上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一侧凸起的加强筋,加强筋上开设有通孔。
可选地:第一罩体的顶部设置有凸起,第一罩体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开设于凸起上。
可选地:第一罩体上设置有加强筋,第一散热孔和加强筋交替设置。
可选地:第二罩体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和加强筋,第二散热孔和加强筋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器总成,后处理器总成包括后处理器和隔热罩,隔热罩安装于后处理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隔热罩,隔热罩的边沿设置有翻边,翻边有助于提高隔热罩的强度,从而提高隔热罩的支撑防护能力,使得隔热结构表面以及后处理器表面不易受损。
后处理器总成,包括隔热罩,隔热罩的边沿具有翻边,翻边有助于提高隔热罩的强度,从而提高隔热罩的支撑防护能力,使得隔热罩表面以及后处理器表面不易受损,同时使隔热罩具有作为操作平台的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隔热罩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隔热罩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隔热罩中的第一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隔热罩中的第二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隔热罩中的第二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隔热罩;11-安装壁;100-第一罩体;101-第一边沿;102- 第二边沿;103-第三边沿;104-第四边沿;110-第一散热孔;120-凸起; 200-第二罩体;201-第五边沿;202-第六边沿;203-第七边沿;204-第八边沿;210-第二散热孔;300-翻边;400-加强筋;410-通孔;500-LOGO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后处理器的外侧设置有隔热结构,发明人发现,当施加外力较大时,隔热结构难以支撑,隔热结构以及后处理器表面易被损坏,隔热结构存在支撑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支撑防护能力,主要采用增设支撑辅助结构的方式,但是支撑辅助结构复杂,整体结构重量增大,仍然存在支撑能力不足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通过增强隔热罩强度的方式,改善上述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罩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结合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热罩10,用于安装于后处理器的外侧。隔热罩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地,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垂直”,并不要求两者的夹角一定是90°,而是可以稍微倾斜,例如夹角的范围在88°-90°之内,依然可以认为两者是垂直的。示例:第一罩体100所在的平面和第二罩体200 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88°、89°等。同理,根据后处理器的形状,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00用于与后处理器的顶部配合,第二罩体200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侧部配合。具体地,第一罩体100位于后处理器的上方,第二罩体200位于后处理器的侧部。第一罩体100用于后处理器的顶部隔热以及支撑防护,第二罩体200用于后处理器侧部的隔热以及支撑防护。同理,隔热罩10还可以包括第三罩体,第三罩体与第二罩体200相对,第三罩体与第二罩体200通过第一罩体100连接形成U形结构,第三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侧部配合;或者隔热罩10还包括第四罩体,第一罩体100、第二罩体200和第三罩体的一端共同连接于第四罩体,第四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一端端部配合;或者后处理隔热罩10还包括第五罩体,第一罩体100、第二罩体200和第三罩体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第五罩体,第四罩体和第五罩体相对设置,第五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另一端端部配合;或者隔热罩10还可以包括第六罩体,第六罩体与第二罩体200相对,第六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底部配合。例如,在汽车后处理器中采用U形结构的隔热罩10,在重型卡车上,仅在后处理器的顶部设置第一罩体100,根据运载工具类型的不同,后处理器的设置位置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隔热罩10。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00与第二罩体200之间通过过渡罩体连接。具体地,过渡罩体是呈倒角结构的平板,同理,也可以是呈倒圆角结构的弧形板。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00、过渡罩体和第二罩体200,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同理,相邻的两个罩体之间也可以通过过渡罩体连接,例如,第一罩体100与第三罩体之间通过过渡罩体连接;第一罩体100、第二罩体200以及第三罩体一端分别与第四罩体之间通过过渡罩体连接;第一罩体100、第二罩体200以及第三罩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罩体通过过渡罩体连接。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隔热罩10的边沿设置有翻边300。可选地,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设置有翻边300。具体地,第一罩体100的边沿设置翻边300;或者第二罩体200的边沿设置翻边300,或者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的边沿均设置有翻边300。翻边300能够改善隔热罩10的强度,从而有助于改善隔热罩10的支撑防护能力。具体地,请参照图2,第一罩体100包括第一边沿101、第二边沿102、第三边沿103以及第四边沿104,第二罩体200包括第四边沿104、第五边沿201、第六边沿202以及第七边沿203,第四边沿104与第六边沿202连接,第一边沿101、第三边沿103、第五边沿201和第七边沿203均部分翻折形成翻边3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边沿101、第三边沿103、第五边沿201和第七边沿203上的翻边300可以包括多段间隔设置的翻折段,也可以是沿着边沿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的翻边300。同理,第二边沿102以及第八边沿 204也可以设置翻边300,翻边300可以采用多段间隔设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连续设置的方式。同理,各个罩体朝向外侧的边沿设置有翻边300,第三罩体与第一罩体100相邻的两侧以及远离第一罩体100的一侧边沿分别设置有翻边300;或者第四罩体远离第一罩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翻边300;或者第五罩体远离第一罩体100的一侧设置有翻边300。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隔热罩10包括用于与后处理器配合的安装壁11,翻边300由隔热罩10的边沿向安装壁11的一侧弯折形成。也就是说,隔热罩10安装于后处理器上时,朝向后处理器的内壁即是安装壁11,安装壁11的一侧即是隔热罩10朝向后处理器的一侧。翻边300朝向隔热罩10靠近后处理器的一侧翻折。翻边300朝向后处理器设置,不易被外力砸损变形。同理,翻边300也可以朝向隔热罩10远离后处理器的一侧翻折。
请参照图2,结合图1,可选地:隔热罩10包括用于与后处理器配合的安装壁11,第一罩体100上和第二罩体200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 120的加强筋400。具体地,第一罩体100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设置有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二罩体200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二罩体200设置有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同时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 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和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二罩体200同时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和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同时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同时设置有朝向远离安装壁 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第二罩体200设置有朝向远离安装壁11 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设置有朝向远离安装壁 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第二罩体200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 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上设置其中一种类型的加强筋400,第二罩体200上设置两种类型的加强筋400;或者第一罩体100上设置两种类型的加强筋400,第二罩体200上设置一种类型的加强筋400。同理,第三罩体、第四罩体、第五罩体以及第六罩体均可以设置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或者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 120的加强筋400,也即是呈凹槽状或者凸起120状的加强筋400。
具体地,“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也可以理解为呈凹槽状的加强筋400;“朝向远离安装壁11的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 400”,也可以理解为凸起120状的加强筋400。设置加强筋400有助于提高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的强度。
请参照图3,可选地:第一罩体100上设置有朝向靠近安装壁11一侧凸起120的加强筋400,加强筋400上开设有通孔410。设置通孔410能够防雨水淤积。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0在三维空间内横向分布。具体地,加强筋400在第一罩体100所在的平面内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或者加强筋400在第一罩体100所在的平面内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加强筋400在第一罩体100所在的平面内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垂直。具体地,第一罩体100上设置有第一段筋,第一段筋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段筋依次交替设置。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00设置有第一散热孔110,第一散热孔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孔110交替设置。具体地,第一罩体100的顶部设置有凸起120,第一散热孔110开设于凸起120上,从而在第一罩体100的第一散热孔110的周围具有部分凸起120,使第一罩体 100的顶部具有防滑的作用。第一散热孔110周围的凸起120,可以采用在第一罩体100内侧冲压成型第一散热孔110,在第一散热孔110的一侧形成周边凸起120。具体地,第一罩体100设置有加强筋400和散热孔,加强筋 400和散热孔间隔设置。具体地,结合第一罩体100上设置的第一段筋,相邻两个第一段筋之间的设置有第一散热孔110,第一段筋的外侧也设置有第一散热孔110。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罩体200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210,多个第二散热孔210间隔设置,并在第二罩体200的中部形成LOGO区500 (LOGO是徽标或者商标的外语缩写,是LOGOtype的缩写),以采用冲压成型、铆接、焊接等不同形式的LOGO固定方式体现产品LOGO。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第二罩体200上的加强筋400在三维空间内横向分布。具体地,加强筋400在第二罩体200所在的平面内沿第一预设方向设置;或者加强筋400在第二罩体200所在的平面内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加强筋400在第二罩体200所在的平面内沿第二预设方向设置,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垂直。具体地,加强筋400包括第二段筋和第三段筋,第二段筋的长度大于第三段筋,第二段筋的数量为两个,第三段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段筋和两个第三段筋相互平行,两个第二段筋在第二罩体200上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两个第三段筋在第二罩体200上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且位于两个第二段筋之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两个第三段筋的中心线重合。
请参照图5,可选地:第二散热孔210和加强筋400交替设置。具体地,结合第二罩体200上设置的第二段筋和第三段筋,在两个第二段筋与两个第三段筋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散热孔210,在两个第二段筋的外侧也设置有第二散热孔210;具体地,第二罩体200上预留有LOGO区500。进一步地,在两个第二段筋相邻一侧之间以及两个第三段筋相邻一端之间形成LOGO区 500。本实施例中,LOGO区500域所占大约占单个大面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除了上述分布方式,第一散热孔110、加强筋400与不同形式的LOGO 进行配合以达到不同的外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1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10,第二罩体 20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210。也就是说,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 上均设置有散热孔。
本实施例中,隔热罩10采用轻型合金材料制成。现有的隔热板一般采用铝合金结构;或者多采用普通薄钢板冲压成型,再做喷漆防锈处理,这种方式隔热板因受冷热交替及雨水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掉漆生锈的现象,严重影响外观质量,生产企业的环保压力很大;若采用不锈钢板进行冲压成型,成本较高且铁质不锈钢重量太重影响整车自重和装配的便利性。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罩10采用轻型合金材料,轻型合金主要指钛合金、镁合金和铝合金。强度增强的同时,产品重量可减少2/3,强度高、轻量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热罩10及后处理器总成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隔热罩10包括第一罩体100和第二罩体200,第一罩体100用于后处理器的顶部防护支撑,第二罩体200用于后处理器的侧部防护,提高对后处理器的防护支撑强度。隔热罩10的边沿设置有翻边300和加强筋400,有助于提高隔热罩10的强度,从而提高隔热罩10的支撑防护能力,使得隔热结构表面以及后处理器表面不易受损。隔热罩10设置有散热孔,有助于散热降低温度。第一罩体100顶部设置凸起120,有助于防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热罩,用于安装于后处理器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顶部配合,所述第二罩体用于与后处理器的侧部配合,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设置有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体和所述第二罩体均设置有所述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沿、第二边沿、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所述第二罩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五边沿、第六边沿、第七边沿和第八边沿,所述第四边沿与所述第六边沿连接,所述第一边沿、所述第三边沿、所述第五边沿和所述第七边沿均部分翻折形成所述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罩包括用于与后处理器配合的安装壁,所述翻边由所述隔热罩的边沿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弯折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罩包括用于与后处理器配合的安装壁,所述第一罩体上和所述第二罩体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朝向靠近所述安装壁一侧凸起的加强筋或者朝向远离所述安装壁的一侧凸起的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体上设置有朝向靠近所述安装壁一侧凸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开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罩体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凸起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体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加强筋交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罩体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和所述加强筋,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加强筋交替设置。
10.一种后处理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处理器总成包括后处理器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安装于所述后处理器上。
CN201921006471.8U 2019-06-28 2019-06-28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Active CN210564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6471.8U CN210564733U (zh) 2019-06-28 2019-06-28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6471.8U CN210564733U (zh) 2019-06-28 2019-06-28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4733U true CN21056473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6471.8U Active CN210564733U (zh) 2019-06-28 2019-06-28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4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1044B1 (en) Vehicle panel and emblem
EP3845439A1 (en) Front end fram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JP5105814B2 (ja) 車両用ドアの被覆部材
KR20190059818A (ko) 빛 샘 방지 하부 그릴 어셈블리
CN109278542A (zh) 冷却系统
CN210564733U (zh) 隔热罩及后处理器总成
CN102638014A (zh) 连接结构
JP2006143127A (ja) 取付金具
CN207896157U (zh) 电池组托盘和新能源汽车
JP2011117367A (ja) 遮熱カバー
EP3722186A1 (en) Cross beam for vehicle floor, vehicle floor, aluminum alloy extrusion formed member and vehicle
WO2019114634A1 (zh) 后轮罩总成、轮罩加强件、车身总成及汽车
JP2007139253A (ja) 冷蔵庫
CN107175858B (zh) 复合金属板材、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212991216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动车辆
CN207649052U (zh) 底壳安装结构、空调内机和壁挂空调
CN107842415A (zh) 一种汽车用排气管隔热罩
CN210591656U (zh) 前格栅显示屏装置及汽车
CN104512479B (zh) 车辆的车盖结构
CN215333135U (zh) 一种气缸盖罩隔热罩
JP2010115003A (ja) パワーケーブルカバー
CN216232547U (zh) 一种增程汽车悬置的安装基座总成
CN218101573U (zh) 一种箱体底部安装件及电池箱体
CN216684346U (zh) 线束支架、连接转向节组件及车辆
CN215436291U (zh) 用于车辆的隔热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