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2067U -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2067U
CN210552067U CN201921051882.9U CN201921051882U CN210552067U CN 210552067 U CN210552067 U CN 210552067U CN 201921051882 U CN201921051882 U CN 201921051882U CN 210552067 U CN210552067 U CN 210552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plate
mould
die press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18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晶晶
解亚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0518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2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2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2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包括旋转工作台和取模部件,旋转工作台包括工作台组件和驱动工作台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工作台组件包括第一桌面板、固定轨和第一机架,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伺服电机、减速器、外齿轮、圆形齿条和电控柜,取模部件包括第二机架、固定架、压模机构、至少一个取模机构,压模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压模气缸、位于第一固定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压模板和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可调节压模杆取模机构的数量与可调节压模杆的数量相等,且取模机构和可调节压模杆一一相对设置,取模机构均包括导模块、取模气缸和卡模件。设置旋转工作台来控制石膏凹模凝固时间,控制气缸工作,减低取模过程中石膏凹模发生损坏变形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制造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背景技术
涡轮制造行业中,制造涡轮零件中,需要用到制作涡轮的模具组件。制作时,将石膏溶液浇注到模具组件中的石膏凸模中,石膏凝固即可形成石膏凹模。但浇注到模具组件中石膏溶液需要凝固一定的时间才能将其取出,否则石膏凹模会不合格,而且现有技术中在石膏凝固形成石膏凹模后一般是直接通过人工将石膏凹模取出,石膏凹模在人力拔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通过设置一个旋转工作台来控制石膏凹模凝固时间,通过设置取模部件来防止取模过程中损坏石膏凹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包括旋转工作台和靠近旋转工作台设置的取模部件,
旋转工作台包括工作台组件和驱动工作台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工作台组件包括第一桌面板、固定轨和第一机架,第一桌面板上开设有圆形通槽,
固定轨设置在第一桌面板下方,且固定轨与第一桌面板之间滑动连接,固定轨的底面与第一机架固定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伺服电机、减速器、外齿轮、圆形齿条和电控柜,安装座位于第一桌面板下方,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均固定设置在安装座上,伺服电机与电控柜电连接,且伺服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外齿轮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圆形齿条位于圆形通槽内且圆形齿条与第一桌面板固定连接,圆形齿条与外齿轮啮合连接,
取模部件包括第二机架、固定架、压模机构、至少一个取模机构,
固定架与第二机架固定连接,压模机构设置在第二机架上方且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压模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压模气缸、位于第一固定板下方且水平设置的压模板和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可调节压模杆,第一固定板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压模气缸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压模板与压模气缸固定连接且压模板与固定架之间滑动连接,可调节压模杆从上往下贯穿压模板且可调节压模杆从上往下伸出压模板的长度可调,
取模机构的数量与可调节压模杆的数量相等,且取模机构和可调节压模杆一一相对设置,取模机构均包括导模块、取模气缸和卡模件,导模块位于可调节压模杆下方,导模块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第二机架上,模具可卡设在导模块中且从导模块底部伸出,卡模件位于导模块下方,且卡设在导模块中的模具的底部可卡设在卡模件内,取模气缸位于卡模件下方且取模气缸与卡模件固定连接,取模气缸固定连接在一第二固定板上,且第二固定板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轨的上表面下凹开设有第一滑槽,工作台组件中还包括运动轨,所述运动轨固定设置在第一桌面板的下表面,运动轨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可沿第一滑槽滑动。
通过在第一桌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运动轨,运动轨上固定设置与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动件,从而实现第一桌面板与固定轨之间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轨的外壁内凹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桌面板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均可沿第二滑槽滑动。
设置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动件,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在不影响第一桌面板的转动下,防止第一桌面板与在固定轨上滑动过程中第一桌面板发生脱落状况的出现,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架包括若干个均匀设置在固定轨底面且与固定轨固定连接的支架单元,工作台组件还包括若干与支架单元数量相等的挡板单元,挡板单元与支架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挡板单元的底部与相应的支架单元固定连接,挡板单元的顶部向上延伸高出第一桌面板。
将机架设置成若干个支架单元,方便加工且便于运输,设置挡板单元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模具从桌面板上掉落。
进一步地,压模机构中还包括压模板限位板,压模板限位板位于压模板的下方且固定设置在第二机架上,压模板限位板的高度高于导模块的高度。
设置压模板限位板对压模板进行限位,压模板向下移动碰到压模板限位板后停止移动,从而控制可调节压模杆对卡设在导模块中模具向下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导模块包括卡设块,所述卡设块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凹型块且两个凹型块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凹型块之间有间隙。
模具可以卡设在两个凹型块之间,两个凹型块之间有间隙使得模具底部可以从间隙中伸出导模块底部并可卡设进卡模件中。
进一步地,导模块还包括挡块,挡块与卡设块的后侧固定连接。
将模具推入导模块时设置的挡块可以对模具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操作者因为用力过猛将模具推落导模块。
进一步地,压模板上开设有通孔,可调节压模杆上开设有外螺纹,可调节压模杆底部穿过通孔并通过螺母螺纹连接。
可调节压模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压模板上,可以根据使用需求便捷调节可调节压模杆向下伸出压模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每个取模机构中还包括取模气缸限位块,取模气缸限位块设置在卡模件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取模气缸限位块顶部与卡模件固定连接,取模气缸限位块的底部与取模气缸伸缩杆端部处的螺纹段螺纹连接。
设置取模气缸限位块,可以限制取模气缸伸缩杆收缩的长度,从而限制卡模件向下移动的距离,进而限制模具向下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卡模件的前侧开口,且卡模件的顶端开设有卡模槽。
卡模件前侧开口且顶端开设卡模槽,使得操作者将模具推入导模块中时模具的底部也将通过卡模槽进入卡模件并且卡设在卡模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一个旋转工作台来控制石膏凹模凝固时间,电控柜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精确控制石膏凹模凝固时间,确保石膏凹槽成型的一致性;设置取模部件来防止取模过程中损坏石膏凹模,通过控制压模气缸和取模气缸工作,使得石膏凹模相对模框发生松动,橡胶凸模相对石膏凹模发生松动,压模气缸和取模气缸工作过程中方向和力度变化一致,减少石膏凹模发生损坏的情况出现,压模气缸和取模气缸工作结束后人工即可轻松分离模框、橡胶凸模和石膏凹模;相对于传统作业,本方案部分工作采用取模器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省略摆放桌和模具)。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中旋转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中第一桌面板、运动轨和固定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省略部分运动轨、固定轨和安装块)。
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中第一桌面板、运动轨和固定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第一桌面板和运动轨)。
图7是第一桌面板、运动轨和固定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中安装座、伺服电机、减速器和外齿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中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中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模部件中取模机构、橡胶凸模和模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模部件中导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模部件中卡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模具组件的整体示意图(包括石膏凹模)。
图16是图15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结构分解图。
图18是图1的俯视图((省略摆放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本方案,先对制作涡轮的模具组件进行介绍。如图15-17示,现有的模具组件一般包括模座8、橡胶凸模7和模框9,现有技术中橡胶凸模7一般只有一个涡轮凸模71,本实施例中橡胶凸模7是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凸模71中设置固定杆72 和卡板73,即橡胶凸模7包括涡轮凸模71、固定杆72和卡板73,固定杆72竖直设置且与橡胶凸模7的中间处固定连接,卡板73水平设置且与固定杆72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卡板73为圆形结构,且卡板73的直径大于固定杆72的直径,并且卡板73的直径大于卡模件20中卡模槽201的长度。制造时,将模座8放置在工作面上,橡胶凸模7放置在模座8上,然后模框9放置在模座8上且橡胶凸模7位于模框9内,然后往模框9 内浇注石膏溶液,待石膏溶液凝固后形成石膏凹模1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包括旋转工作台1和靠近旋转工作台1设置的取模部件2。操作者将在旋转工作台1上浇模后凝固形成的石膏凹模和模具组件从旋转工作台上取下,然后手工将模座8取下,然后将此时仍组合在一起的橡胶凸模7、石膏凹模10和模框9整体从取模器前侧推入导模块27中。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工作台1包括工作台组件和驱动工作台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工作台组件包括第一桌面板11、固定轨12和第一机架13,第一桌面板11 中间处开设有圆形通槽111,固定轨12设置在第一桌面板11下方,且固定轨12与第一桌面板11之间滑动连接使得固定轨不仅能支撑第一桌面板且不会干涉第一桌面板11的转动,固定轨12的底面与第一机架13固定连接。
如图6、图7所示,第一桌面板11为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第一扇环形板单元113依次拼合形成的圆环形板,运动轨3为由与第一扇环形板单元113数量相等的第二扇环形板单元32依次拼合形成的圆环形板(此时拼合成圆环形板的中间处形成的开口即为圆形通槽111,第二扇环形板单元32的大小均一致,第二扇环形板单元32固定设置在第一扇环形板单元113的下表面,且第二扇环形板单元32与第一扇环形板单元113相互交叉设置,即每个第二扇环形板单元32同时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扇环形板单元113相接触,然后通过螺钉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扇环形板单元113有4个,第二扇环形板单元 32有4个。如此设置第一桌面板11和运动轨3,降低由于体积和质量大带来的加工难度,便于加工,且利于运输。本实施例中第一桌面板11用铝制成,有利于减轻第一桌面板11 的重量。
如图3所示,工作台组件还包括由不锈钢制成的第二桌面板29,第二桌面板29覆盖在第一桌面板11上表面,第二桌面板29与第一桌面板11上通槽111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开设有通槽。增加第二桌面板29,避免使用时模具组件对第一桌面板11造成磨损。若第二桌面板29受到磨损影响使用时,只需要更换第二桌面板即可,更换便捷,且成本低。
如图3、图9、图10所示,第一机架13包括若干个均匀设置在固定轨12底面且与固定轨12固定连接的支架单元131。工作台组件还包括若干与支架单元131数量相等的挡板单元4,挡板单元4与支架单元1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挡板单元4的底部与相应的支架单元131固定连接,挡板单元4的顶部向上延伸高出第一桌面板11。本实施例中支架单元131和挡板单元4均为8个,数量,支架单元间隔设置合理。
本实施例中支架单元131均包括框架132、第一连接板133和第二连接板1313,框架132竖直设置,第一连接板133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板133的一侧与框架132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33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331,第二连接板1313竖直设置且第二连接板 1313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13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313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1341,安装时,将螺钉穿过第二固定槽1341拧入固定轨12中实现固定轨与机架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挡板单元4均包括与第二连接板1313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1、过渡板42和挡板43,第三连接板41竖直设置且第三连接板41上开设有通孔411,过渡板4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41固定连接,过渡板42的另一端与挡板43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板43 顶部向上延伸高出第一桌面板11,且挡板43靠近第一桌面板11设置。本实施例中,挡板43为与第一桌面板11外侧壁弧度一致的弧形板,弧形板贴合第一桌面板11外侧壁设置且挡板43顶部向上延伸高出第二桌面板29。安装时,将第三连接板41上的通孔对准支架单元中第二连接板1313的第二固定槽1341,然后通过螺母、螺钉配合即可实现挡板单元与支架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设置挡板43,可以防止使用时模具组件因为离心力从第二桌面板29上掉落。
如图4所示,固定轨12包括第一固定轨121和第二固定轨122,第一固定轨121为由若干大小相一致的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依次拼合形成的圆环形板,第二固定轨122 为由与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数量相等的第四扇环形板单元1221依次拼合形成的圆环形板,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的大小均一致,且每个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的大小与第四扇环形板单元1221的大小相一致,第四扇环形板单元1221均固定设置在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下表面,且第四扇环形板单元1221与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相互交叉设置,即每个第四扇环形板单元1221均同时与相邻的两个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相接触,然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固定轨,方便固定轨的加工、运输,将第一固定轨121和第二固定轨122中的第三扇环形板单元1211、第四扇环形板单元1221交叉设置,然后通过螺钉即可将两个固定轨固定连接成整体。
如图6所示,固定轨12的上表面下凹开设有第一滑槽124,本实施例中是在第一固定轨121的上表面下凹开设第一滑槽124。工作台组件中还包括运动轨3,运动轨3固定设置在第一桌面板11的下表面,运动轨3底部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滑动件31,第一滑动件31可沿第一滑槽124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31为圆柱型牛眼轮,牛眼轮的滚珠可沿第一滑槽124滑动。运动轨3固定设置在第一桌面板11的下表面,且运动轨 3上固定设置牛眼轮,牛眼轮的滚珠可沿着第一滑槽124在第一固定轨121上滑动,实现固定轨与第一桌面板之间的滑动连接。
如图4、图5所示,固定轨12的外壁内凹开设有第二滑槽123,第一桌面板11下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滑动件112,第二滑动件112均可沿第二滑槽123滑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滑槽123开设在第一固定轨121的外周壁,第二滑动件112均包括安装块 1121和牛眼轮1122,安装块1121的顶部与第一桌面板11固定连接,牛眼轮1122固定设置在安装块1121上,且牛眼轮1122的滚珠可沿第二滑槽123滑动。设置第二滑槽123 和第二滑动件112,运动轨3沿着第一滑槽124滑动时,第一桌面板11上下表面固定的第二滑动件112也沿着固定轨12外壁上的第二滑槽123滑动,第二滑动件112和第二滑槽123之间的配合起到卡设固定的作用,防止第一桌面板11在与固定轨滑动过程中发生脱落,保持结构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工作稳定性。
如图3、图8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14、伺服电机15、减速器16、外齿轮17、圆形齿条18和电控柜19,安装座14位于第一桌面板11下方,安装座14上固定设置有一电机座141,电机座141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伺服电机15固定安装在电机座141上,伺服电机15与电控柜19电连接,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0与蜗轮蜗杆减速器 16的输入轴连接,蜗轮蜗杆减速器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齿轮17,圆形齿条18位于圆形通槽111内且圆形齿条18与第一桌面板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圆形齿条18与外齿轮 17啮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圆形齿条18是由六个大小相一致的弧形齿条依次拼合形成的。
电控柜19控制伺服电机15转动,伺服电机15通过联轴器带动蜗轮蜗杆减速器16的输入轴转动,蜗轮蜗杆减速器16的输出轴带动外齿轮17转动,外齿轮17的转动带动圆形齿条1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桌面板11匀速转动,此时覆盖在第一桌面板11上的第二桌面板29随着第一桌面板11转动的转动而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工作台在使用时,为了便于说明清楚工作原理,设定图17中的 A处为上料处即操作者固定站在此处将模具组件放上旋转工作台中第二桌面板29上并且进行浇模,靠近取模部件的B处为下料处,即操作者站在此处将到达此处的凝固好后的石膏凹模和模具组件整体取下,然后手工将模座8取下放到取模部件中的工作台211上,并将此时仍组合在一起的橡胶凸模7、石膏凹模10和模框9整体从取模器前侧推入导模块27中。确认好上料处、下料处后,操作者根据所制作的石膏凹模需要凝固的时间,通过电控柜设定伺服电机的速度,然后启动伺服电机,当某模具组件在上料处浇模后,随着旋转工作台旋转运送到下料处时,操作者即可将该模具组件和凝固好后的石膏凹模一起取下,如此可以保证生产的石膏凹模是经过同样的凝固时间凝结成型的,确保石膏凹模成型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取模部件2包括第二机架21、固定架22、压模机构、至少一个取模机构,固定架22与第二机架21固定连接。
如图1、图2、图11所示,第二机架21包括一工作台211和固定支撑在工作台211 底面四个端角的支腿212,工作台211上设置有开口,导模块27位于开口内且导模块27 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工作台211上位于开口的边侧处。
如图11所示,固定架22包括四根竖直设置的固定立杆221,四根固定立杆221的顶部分别与压模机构中第一固定板23的四个端角固定连接,压模板25的四个端角处均开设有一通孔,四根固定立杆221的底部分别通过压模板25上的通孔穿过工作台211后与第二固定板28固定连接,四根固定立杆221与工作台211之间均为焊接固定。
如图2、图11所示,压模机构设置在工作台211上方,压模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3、竖直设置的压模气缸24、位于第一固定板23下方且水平设置的压模板25 和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可调节压模杆26,第一固定板23与固定架中四根固定立杆221的顶部固定连接,压模气缸24位于第一固定板23的中间处且与第一固定板23固定连接,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朝下设置,压模板25与压模气缸24固定连接且压模板25与固定立杆221之间滑动连接,可调节压模杆26与压模板25固定连接,可调节压模杆26从上往下贯穿压模板25且可调节压模杆26从上往下伸出压模板25的长度可调。压模板25上开设有通孔,可调节压模杆26上开设有外螺纹,可调节压模杆26底部穿过通孔并通过螺母螺纹连接固定。通过调节可调节压模杆26向下伸出压模板25的长度然后通过螺母固定,使得压模机构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模具。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可调节压模杆26有3个,定义为左可调节压模杆261,中可调节压模杆262和右可调节压模杆263,本实施例中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通过中可调节压模杆262与压模板25固定连接,其中中可调节压模杆262位于压模板25的中间处,且中可调节压模杆262的上部为中空结构且开设有内螺纹,中可调节压模杆262顶部与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自由端部处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增长中可调节压模杆262底部伸出压模板25的长度的长度时,先相对于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旋动可调节压模杆262,减少中可调节压模杆262在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自由端部处的螺纹段上的螺纹连接长度,如此即可增长中可调节压模杆262伸出压模板25的长度,然后通过螺母固定。调节左可调节压模杆261和右可调节压模杆263的伸出长度时,拧松螺母后即可往上或往下移动左可调节压模杆261和右可调节压模杆263,调节好伸出长度后,再拧紧螺母。
如图11、图13所示,压模机构中还包括压模板限位板5,压模板限位板5位于压模板25的下方且固定设置在工作台211上,压模板限位板5的高度高于导模块27的高度。设置压模板限位板5对压模板25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推动压模板 25往下滑动直至压模板25触碰到压模板限位板5时,压模板25停止往下滑动。
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伸出并且推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压模板25沿着固定立杆221往下滑动,此时固定在压模板25上的可调节压模杆26也随之往下移动,可调节压模杆26的底部将施力于卡设在导模块上的模具组件中的石膏凹模10,使得石膏凹模10相对于模框 9发生移动,当压模板25停止往下滑动时石膏凹模10相对于模框9停止移动,此时石膏凹模10并没有从模框9中脱落,仍与模框9组合在一起。
如图2、图11、图12所示,取模机构的数量与可调节压模杆26的数量相等,本实施例中取模机构均为3个,取模机构位于压模机构下方,取模机构和可调节压模杆26一一相对设置。取模机构均包括导模块27、取模气缸29、第二固定板28和卡模件20,导模块27位于可调节压模杆26下方,导模块27的底部固定在工作台211上,取模气缸29、第二固定板28和卡模件20均位于工作台211下方,模具可卡设在导模块27中且从导模块27底部伸出,卡模件20位于导模块27下方,且卡设在导模块27中的模具的底部可卡设在卡模件20内,第二固定板28水平设置且第二固定板28的四个端角分别与四根固定立杆221固定连接,取模气缸29与第二固定板28固定连接,取模气缸29伸缩杆朝上伸出第二固定板28,取模气缸29与卡模件20固定连接。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模块27包括卡设块271和挡块272,卡设块27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凹型块且两个凹型块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凹型块之间留有间隙,挡块272 与卡设块271的后侧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挡块272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弧度与模框的外壁弧度一致。模具可卡设在两个凹型块之间,设置挡块272防止往导模块 27中推入模具时用力过猛将模具推落导模块。本实施例中挡块272的后侧与压模板限位板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模块27不包括挡块272,卡设块271的后侧直接与压模板限位板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压模板限位板5不仅起到对压模板的限位作用,还能起到阻挡模具被推落导模块的作用。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取模机构中还包括取模气缸限位块6,取模气缸29和卡模件20之间通过取模气缸限位块6固定连接,取模气缸限位块6顶部与卡模件 20的底部固定连接,取模气缸限位块6的底部与向上伸出第二固定板28的取模气缸29 伸缩杆端部处的螺纹段螺纹连接。设置取模气缸限位块6可以限制取模气缸29伸缩杆带动卡模件20向下移动的距离。调节取模气缸限位块6在取模气缸29伸缩杆上的螺纹连接长度可调节卡模件向下移动的距离。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模件20的前侧开口,且卡模件20的顶端开设有卡模槽201。本实施例中卡模件20为一前后两相对侧面开口的方形框架,且方形框架的顶面沿方形框架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卡模槽201,石膏凝固后,手工取下模座8,然后将此时仍组合在一起的橡胶凸模7、石膏凹模10和模框9一起从取模器前侧推入导模块27中两个凹型块之间,在推入过程中,橡胶凸模7中的固定杆72的底部也将通过卡模槽201进入卡模件20中,当取模气缸29带动卡模件20往下移动时,橡胶凸模7中的卡板73将卡在卡模件20上位于卡模槽201的内壁上,从而带动橡胶凸模7往下移动,当取模气缸限位块6 碰到第二固定板28时,橡胶凸模7停止往下移动,此时橡胶凸模7相对于石膏凹模10 发生移动但橡胶凸模7并没有从石膏凹模10中脱落,两者仍然组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模部件在使用时,操作者将到达下料处的模具组件(此时石膏凹模凝固在模具组件内)取下,操作者先手工将模座8取下,然后将橡胶凸模7、模框9(连同石膏凹模10)整体从取模器前侧推入导模块27中两个凹型块之间,且橡胶凸模7中固定杆72也将通过卡模槽201进入卡模件20中;启动压模气缸24,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伸出推动压模板25向下滑动,从而带动可调节压模杆26向下移动直至压模板25底部触碰到压模板限位板5时压模气缸停止工作,可调节压模杆26向下移动时其底部将触碰石膏凹模10并施力推动石膏凹模10使得石膏凹模10相对于模框9发生移动,当压模板25 底部触碰到压模板限位板5时,可调节压模杆26底部停止对石膏凹模10施力,至此,模具组件中石膏凹模10在模框9中发生松动以便后续进行人工分离;压模气缸24的伸缩杆收缩,带动压模板25向上滑动回到初始位置;启动取模气缸29,取模气缸29的伸缩杆收缩,带动卡模件20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卡设在其中的橡胶凸模7向下移动,使得橡胶凸模7相对于石膏凹模10发生移动,当取模气缸限位块6碰到第二固定板6时取模气缸伸缩杆停止收缩,橡胶凸模7停止移动;取模气缸29的伸缩杆伸出,推动卡模件10向上移动回到初始位置;最后手工将模框9、橡胶凸模7、石膏凹模10三个零件组合一起从导模块27中取出,然后手工就可以轻松将这三个零件分离,将分离后的模框9、橡胶凸模7 和石膏凹模10摆放在摆放桌113上,完成取模,该取模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工作台(1)和靠近旋转工作台(1)设置的取模部件(2),
旋转工作台(1)包括工作台组件和驱动工作台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工作台组件包括第一桌面板(11)、固定轨(12)和第一机架(13),第一桌面板(11)上开设有圆形通槽(111),固定轨(12)设置在第一桌面板(11)下方,且固定轨(12)与第一桌面板(11)之间滑动连接,固定轨(12)的底面与第一机架(13)固定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14)、伺服电机(15)、减速器(16)、外齿轮(17)、圆形齿条(18)和电控柜(19),安装座(14)位于第一桌面板(11)下方,伺服电机(15)和减速器(16)均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4)上,伺服电机(15)与电控柜(19)电连接,且伺服电机(15)与减速器(16)连接,外齿轮(17)与减速器(16)的输出端连接,圆形齿条(18)位于圆形通槽(111)内且圆形齿条(18)与第一桌面板(11)固定连接,圆形齿条(18)与外齿轮(17)啮合连接,
取模部件(2)包括第二机架(21)、固定架(22)、压模机构、至少一个取模机构,
固定架(22)与第二机架(21)固定连接,压模机构设置在第二机架(21)上方且与固定架(22)固定连接,压模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3)、压模气缸(24)、位于第一固定板(23)下方且水平设置的压模板(25)和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可调节压模杆(26),第一固定板(23)与固定架(22)固定连接,压模气缸(24)与第一固定板(23)固定连接,压模板(25)与压模气缸(24)固定连接且压模板(25)与固定架(22)之间滑动连接,可调节压模杆(26)从上往下贯穿压模板(25)且可调节压模杆(26)从上往下伸出压模板(25)的长度可调,
取模机构的数量与可调节压模杆(26)的数量相等,且取模机构和可调节压模杆(26)一一相对设置,取模机构均包括导模块(27)、取模气缸(29)和卡模件(20),导模块(27)位于可调节压模杆(26)下方,导模块(27)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第二机架(21)上,模具可卡设在导模块(27)中且从导模块(27)底部伸出,卡模件(20)位于导模块(27)下方,且卡设在导模块(27)中的模具的底部可卡设在卡模件(20)内,取模气缸(29)位于卡模件(20)下方且取模气缸(29)与卡模件(20)固定连接,取模气缸(29)固定连接在一第二固定板(28)上,且第二固定板(28)与固定架(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固定轨(12)的上表面下凹开设有第一滑槽(124),
工作台组件中还包括运动轨(3),所述运动轨(3)固定设置在第一桌面板(11)的下表面,运动轨(3)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滑动件(31),所述第一滑动件(31)可沿第一滑槽(124)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12)的外壁内凹开设有第二滑槽(123),所述第一桌面板(11)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滑动件(112),第二滑动件(112)均可沿第二滑槽(123)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13)包括若干个均匀设置在固定轨(12)底面且与固定轨(12)固定连接的支架单元(131),
工作台组件还包括若干与支架单元(131)数量相等的挡板单元(4),挡板单元(4)与支架单元(1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挡板单元(4)的底部与相应的支架单元(131)固定连接,挡板单元(4)的顶部向上延伸高出第一桌面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压模机构中还包括压模板限位板(5),压模板限位板(5)位于压模板(25)的下方且固定设置在第二机架(21)上,压模板限位板(5)的高度高于导模块(27)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导模块(27)包括卡设块(271),所述卡设块(27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凹型块且两个凹型块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凹型块之间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导模块(27)还包括挡块(272),挡块(272)与卡设块(271)的后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压模板(25)上开设有通孔,可调节压模杆(26)上开设有外螺纹,可调节压模杆(26)底部穿过通孔并通过螺母(261)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取模机构中还包括取模气缸限位块(6),取模气缸限位块(6)设置在卡模件(20)和第二固定板(28)之间,取模气缸限位块(6)顶部与卡模件(20)固定连接,取模气缸限位块(6)的底部与取模气缸(29)伸缩杆端部处的螺纹段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卡模件(20)的前侧开口,且卡模件(20)的顶端开设有卡模槽(201)。
CN201921051882.9U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Active CN210552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1882.9U CN210552067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1882.9U CN210552067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2067U true CN210552067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1882.9U Active CN210552067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20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372A (zh) * 2019-07-08 2019-09-27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1372A (zh) * 2019-07-08 2019-09-27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CN110281372B (zh) * 2019-07-08 2024-08-20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1372B (zh)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CN104526339A (zh) 一种橱柜调节脚全自动装配系统
CN210552067U (zh) 一种模具转运取模机构
CN111015809B (zh) 一种带有防过载组件的云母片压型装置及其压型方法
CN113561429B (zh) 一种健身器材生产用塑料配件自动脱模装置
CN111516207B (zh) 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219381453U (zh) 一种注塑件的注塑嘴切除清理设备
CN210552068U (zh) 一种模具取模器
CN216633467U (zh) 一种带有定位槽的塑胶模具精铣机构
CN210590466U (zh) 一种塑料灯罩挤出机模头的辅助安装机构
CN208728745U (zh) 一种用于汽车钥匙的双面铣槽机
CN211467351U (zh) 一种用于生产硅胶吸嘴的注塑机取料机械手
CN109759545B (zh) 一种建筑板材浇注系统及建筑板材浇注方法
CN112496805A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定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20806355U (zh) 一种机械加工的可调式治具
CN111618605A (zh) 一种用于精密铸件加工中心的底座结构
CN220388737U (zh) 一种模具生产夹持装置
CN220073231U (zh) 一种便于调节限位的模架
CN218053587U (zh) 圆形pu滤芯半自动拔模装置
CN215849216U (zh) 一种具有全自动取模功能的塑料加工用注塑机
CN220995253U (zh) 注塑模具安装用工装夹具
CN222946059U (zh) 一种高铁机车空气过滤材料热压成型设备
CN220864544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柱蜡灌装装置
CN219788310U (zh) 一种可调节多层模具架
CN213259097U (zh) 一种模具零件自定心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