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2194U - 一种颈椎固定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固定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42194U CN210542194U CN201921216660.8U CN201921216660U CN210542194U CN 210542194 U CN210542194 U CN 210542194U CN 201921216660 U CN201921216660 U CN 201921216660U CN 210542194 U CN210542194 U CN 2105421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ck
- pillow
- air bag
- plate
- fix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颈椎固定枕。该固定枕包括升降机构和枕体构件,升降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和顶板的之间连接有两个伸缩构件,伸缩构件包括两个限位自动伸缩板和位于两个限位自动伸缩板之间的高度调节气囊;枕体构件包括枕块,枕块的底面与顶板连接,枕块的顶面开设有头部固定凹槽和颈部固定凹槽,颈部固定凹槽的两侧面分别连接有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通过通气管连通。该颈椎固定枕可有效对不同体型患者的颈椎两侧和头部进行有效固定,且枕体构件可单向倾斜,利于患者在翻身侧躺时使身体和头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灵活性和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椎固定枕。
【背景技术】
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身体站姿、坐姿,特别是不良的睡姿极易诱发颈肩疾病,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人的正常生理曲线应当是头略突出颈部。目前,颈椎手术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基本方法,而颈椎手术的术后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颈椎手术后不能使用到合适的颈椎枕头,不但护理时费时费力,也在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此外,患者在翻身时,通常因为无法有效对颈部进行固定而导致恢复效果差。
现有的一些技术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920525U一种翻身枕,所述翻身枕主体设有与人体头部和颈部形状适配的固定位,患者在翻身时,颈部仍然可以很好的固定在颈部固定位上,但是此时患者的半个脸部将位于头部固定位内而被遮挡,容易引起患者不适;还有很多通过在上下两层板之间安装升降调节构件以调节枕头高度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方案大多存在枕头高度仅仅可一体调节、无法单边调节的问题,不利于在患者翻身时使患者的头颈在同一条直线上,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7259910U一种颈椎治疗枕、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524397U一种中药颈椎康复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9846290A一种头盔式颈椎枕头等;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693670U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通过与调节板、限位板、双向螺纹杆上连接的两个移动块来根据不同患者颈部的大小来调节移动块的位置以更好的固定患者的颈部,同时通过在底板和调节板之间设置四组伸缩杆来调节调节板的高度,虽然该技术方案既可对颈部进行灵活固定又可对枕头高度进行调节,但是结构过于复杂、操作较麻烦,此外,虽然该枕头可通过单侧伸缩杆的调节使得枕头向单侧倾斜,从而利于患者的翻身时使头颈部和身体保持直线,但是由于其仅仅通过两个移动块来固定颈部,受力面小且倾斜时颈部易倾向于单个移动块而易使该颈部侧边受到较大的压迫,同时头部没有固定也易向下倾斜,从而造成颈部的二次受伤,因此,该技术方案的护理枕头也仅仅适用于平躺的颈椎术后患者,不适用于翻身侧躺的患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固定枕,该颈椎固定枕可有效对不同体型患者的颈椎两侧和头部进行有效固定,且枕体构件可单向倾斜,利于患者在翻身侧躺时使身体和头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即该固定枕不仅仅适用于平躺的患者,也适用于侧躺的患者,灵活性和实用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固定枕,包括升降机构和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枕体构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连接有两个伸缩构件,两个所述伸缩构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顶板相对的两侧,所述伸缩构件包括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和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之间的高度调节气囊,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和所述高度调节气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的底面和所述底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枕体构件包括枕块,所述枕块的底面与所述顶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枕块的顶面开设有头部固定凹槽和颈部固定凹槽,所述头部固定凹槽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一端一体连通,且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枕块的侧边,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两侧面分别连接有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通过通气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和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均包括套板和一端套设于所述套板内的内板,所述套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内板与所述顶板连接,且所述内板可相对所述套板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固定凹槽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上均设有约束带。
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固定凹槽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表面均设有柔性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气囊和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均连接有充放气构件,所述充放气构件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排气管,所述充气管和所述排气管的头端均与所述高度调节气囊和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末端与所述充气球连接,所述充气管头端内设有单向出气阀,所述充气管靠近末端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排气管的末端设有开关。
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枕体构件上设有与人体头部和颈部形状相适配的固定凹槽,可有效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在颈部固定凹槽的两侧设置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通过对颈部固定气囊进行充放气来改变颈部固定气囊的充盈程度,从而就可改变颈部固定凹槽的大小,进而使得颈部固定凹槽可对不同体型患者的颈部进行有效固定。
其次,在底板和顶板的左右两端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气囊,通过对高度调节气囊进行充放气可改变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不仅可根据需要调节枕体构件的高度,有利于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而且可以根据患者的翻身需要调节枕体构件的左右倾斜程度,使得患者头颈部稳固固定且和身体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此外,在高度调节气囊的两侧设置限位自动伸缩板,用于固定支撑顶板,避免顶板随高度调节气囊左右或前后晃动,提升了枕体构件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颈椎固定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伸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图中,100-升降机构,11-底板,12-顶板,13-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4-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141-内板,142-套板,15-高度调节气囊,16-充放气构件,161-充气管,162-充气球,163-排气管,1631-开关,200-枕体构件,21-枕块,22-颈部固定凹槽,221-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2-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3-通气管,23-头部固定凹槽,24-约束带。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例中,一种颈椎固定枕,包括升降机构100和设于所述升降机构100上的枕体构件200,所述升降机构100包括底板11和顶板12,所述底板11和所述顶板12之间连接有两个伸缩构件,两个所述伸缩构件分为位于所述底板11/顶板12相对的两侧,用于调节所述枕体构件200的高度和左右倾斜程度,其包括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3、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14和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3和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14之间的高度调节气囊15,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3、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14和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12的底面和所述底板11的顶面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3和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14均包括套板142和一端套设于所述套板142内的内板141,所述套板142与所述底板11连接,所述内板141与所述顶板12连接,所述内板141可相对所述套板142滑动,且所述内板141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完全膨胀后的最大宽度;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从上端到下端呈波纹形,通过对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充放气可改变所述顶板12和所述底板11之间的距离,当需要调节所述枕体构件200的整体高度时,向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同时进行充气或放气即可,而当需要根据患者的翻身需要调节所述枕体构件200的左右倾斜程度,就可仅仅对一个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充气或放气,或者对一个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充气、对另一个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放气,使得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的高度不同,从而使得所述枕体构件200的左右两侧高度不同,进而使得患者侧卧时头颈部稳固固定且和身体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在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的高度升高或降低时,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两侧的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3和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14的内板141也随之相对所述套板142升高或降低,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13和所述第二限位伸缩板14用于对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限位,避免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受力左右晃动,从而使得所述顶板12仅可相对所述底板11上下移动或上下倾斜,进而提升了所述枕体构件200使用的稳定性。
所述枕体构件200包括枕块21,所述枕块21由枕芯和套在所述枕芯外的枕套制成,所述枕芯由海绵垫制成,所述枕套包括内套和套在所述内套外的外套,所述内套由防水材料制成,所述外套由棉质材料制成,所述枕块21的底面与所述顶板12的顶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枕块21的顶面开设有与人体头部形状和颈部形状相适配的头部固定凹槽23和颈部固定凹槽22,所述头部固定凹槽23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一端22一体连通,且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枕块21的侧边;所述头部固定凹槽23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的表面均设有柔性凸点,所述柔性凸点由软硅胶制成,利于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此外,所述头部固定凹槽23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上均设有约束带24,分别用于对患者的额部和颈部进行约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头部和颈部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内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2,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和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2通过位于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内侧面中部的通气管223连通,通过对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2或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3进行充放气就可改变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的大小,进而使得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可对不同体型患者的颈部进行有效固定,灵活性高。
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和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均连接有充放气构件16,所述充放气构件16包括充气管161、充气球162和排气管163,所述充气管161和所述排气管163的头端均与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连接,同时,所述充气管161和所述排气管163的头端也均与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连接,所述充气管161的末端与所述充气球162连接,所述充气管161头端内设有单向出气阀(图中未显示),使得所述充气球162内充入的气体只能通过所述单向出气阀进入气囊中,而不允许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单向阀中排出,所述充气管161靠近末端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图中未显示),所述通孔上设有单向进气阀(图中未显示),所述单向进气阀用于使外界的气体进入所述充气球162中,所述充气管161和所述充气球162用于向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或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充气,所述排气管163的末端设有开关1631,打开所述开关1631,即可排出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或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内221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2内的气体。在向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充气时,充气气体内虽然会先进入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内,待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内的气体充满时再通过所述通气管223进入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2内,但是固定患者颈部所填充的气体量是固定的,因此,当仅仅向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内充气即可对患者颈部进行固定时,在患者体位移动或受外力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内流动的情况下也依然使得患者的颈部得到有效固定。
上述颈椎固定枕的使用方法为:
(1)将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对应放置在所述头部固定凹槽23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内,并系上所述约束带24;
(2)根据患者颈部的大小,通过按压所述充气球162对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221和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2进行充气,或打开所述排气,163的开关1631对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进行放气221和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222,使得所述颈部固定凹槽22可刚好稳固的固定患者的颈部;
(3)若患者平卧,则根据患者的需要以及习惯,通过同时对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充气或放气来调节所述枕块21的高度;若患者需要翻身侧卧,则通过对患者翻身侧的所述高度调节气囊15进行放气处理,使得所述枕块向患者翻身侧倾斜,从而使得患者的头颈部和身体处在同一轴线上,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颈椎固定枕可有效对不同体型患者的颈椎两侧和头部进行有效固定,且枕体构件可单向倾斜,利于患者在翻身侧躺时使身体和头颈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即该固定枕不仅仅适用于平躺的患者,也适用于侧躺的患者,灵活性和实用性强。
Claims (5)
1.一种颈椎固定枕,包括升降机构和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枕体构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连接有两个伸缩构件,两个所述伸缩构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顶板相对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构件包括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和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之间的高度调节气囊,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和所述高度调节气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的底面和所述底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枕体构件包括枕块,所述枕块的底面与所述顶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枕块的顶面开设有头部固定凹槽和颈部固定凹槽,所述头部固定凹槽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一端一体连通,且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枕块的侧边,所述颈部固定凹槽内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第二颈部固定气囊,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和所述第二颈部固定气囊通过通气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自动伸缩板和所述第二限位自动伸缩板均包括套板和一端套设于所述套板内的内板,所述套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内板与所述顶板连接,且所述内板可相对所述套板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凹槽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上均设有约束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凹槽和所述颈部固定凹槽的表面均设有柔性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颈椎固定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气囊和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均连接有充放气构件,所述充放气构件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排气管,所述充气管和所述排气管的头端均与所述高度调节气囊和所述第一颈部固定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末端与所述充气球连接,所述充气管头端内设有单向出气阀,所述充气管靠近末端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排气管的末端设有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16660.8U CN210542194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颈椎固定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16660.8U CN210542194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颈椎固定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42194U true CN210542194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4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16660.8U Active CN210542194U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颈椎固定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4219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69983A (zh) * | 2021-03-01 | 2021-06-01 | 金华市人民医院 | 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 |
CN113350083A (zh) * | 2021-07-13 | 2021-09-07 | 绍兴市人民医院 | 一种可塑形的上肢及下肢偏瘫患者功能位摆放垫 |
CN114098480A (zh) * | 2021-11-23 | 2022-03-01 | 刁友香 | 一种医院婴幼儿护理可调节洗浴装置 |
-
2019
- 2019-07-30 CN CN201921216660.8U patent/CN2105421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69983A (zh) * | 2021-03-01 | 2021-06-01 | 金华市人民医院 | 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 |
CN112869983B (zh) * | 2021-03-01 | 2022-02-15 | 金华市人民医院 | 一种自动翻身气垫床及其充气方法 |
CN113350083A (zh) * | 2021-07-13 | 2021-09-07 | 绍兴市人民医院 | 一种可塑形的上肢及下肢偏瘫患者功能位摆放垫 |
CN114098480A (zh) * | 2021-11-23 | 2022-03-01 | 刁友香 | 一种医院婴幼儿护理可调节洗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42194U (zh) | 一种颈椎固定枕 | |
US7540050B1 (en) | Pregnancy support pillow | |
CN101700166B (zh) | 一种带有气囊的保健枕头 | |
WO2007128967A2 (en) | Improved mattress | |
CN208799460U (zh) | 气管切开术体位枕 | |
CN211049958U (zh) | 一种小儿俯卧位床垫 | |
CN210540257U (zh) | 一种防止新生儿吐奶的翻身垫 | |
CN206166466U (zh) | 一种睡眠枕头 | |
CN209694752U (zh) | 充气约束颈椎枕 | |
CN101836808A (zh) | 多功能保健枕头 | |
CN221229559U (zh) | 一种卧式颈椎固定枕 | |
CN217065959U (zh) | 一种可充气调节的乳胶枕 | |
CN215821483U (zh) | 一种儿童用多功能充气枕垫 | |
CN216877024U (zh) | 一种医用垫肩枕 | |
CN216393696U (zh) | 一种枕芯及枕头 | |
CN213373212U (zh) | 一种多功能抗胃食管反流气棉床垫 | |
CN214964274U (zh) | 一种充气式高低调节健康枕 | |
CN215229518U (zh) | 护理床垫 | |
CN215385591U (zh) | 一种可调节仰卧位体位垫 | |
CN2734038Y (zh) | 可调节高度矫形枕头 | |
CN212368729U (zh) | 一种可以改善睡眠的新型健康枕及其辅助调节装置 | |
CN216455780U (zh) | 一种有助于睡眠的神经内科护理枕 | |
CN218484791U (zh) | 一种适用于头颅骨盆牵引患者的高度调节卧床垫 | |
CN209713619U (zh) | 用于颈椎患者的护理肩枕 | |
CN220494735U (zh) | 一种充气颈椎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