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2250U -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2250U
CN210522250U CN201922283625.4U CN201922283625U CN210522250U CN 210522250 U CN210522250 U CN 210522250U CN 201922283625 U CN201922283625 U CN 201922283625U CN 210522250 U CN210522250 U CN 210522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iological filter
pipeline
humidifying
filter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836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灿
陈文然
冯成义
谭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cep Both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cep Both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cep Both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cep Both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836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2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2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22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包括通过输送管道连通的加湿处理室、生物滤床室;加湿处理室内通过横置隔板分隔为加湿预处理空间、臭气储存空间,加湿预处理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湿喷淋部件、至少两层加湿填料层,横置隔板的上端等间距形成有多根竖直设置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上端设有水气分离头;生物滤床室内通过竖置隔板分隔为通气通道、生物滤料空间,生物滤料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床灌溉部件、至少三层生物滤料层。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对臭气中的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明显,不产生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除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医药化工、造纸业、化工厂、生活废水等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对周围居住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的重视,各种污水处理装置也相继出现,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恶臭气体污染一直是相关人员最头痛的问题。污水池中的臭气主要来源于污水在进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氨﹑硫醇﹑硫醚等恶臭气体。我国早在1994年1月15日就批准实施了控制恶臭污染物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 554_1993),对恶臭污染物及臭气的排放浓度等做出了相关规定。生物除臭主要用于解决由于垃圾处理引起的污水处理以及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产生废气中的污染物成分不同,从而对其进行分解,但是净化所需要的微生物种类也不同,分解后的产物也不同,因此产生了特殊污染臭味,而且对其处理也存在着污染弊端,从而需要对其进行改良。恶臭气体常见处理方法有燃烧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中和法和生物法等。各种恶臭气体处理方法的目的在于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恶臭气体的物质结构发生改变,直至消除臭味。生物除臭技术是通过专门培养在生物填料上生长的微生物膜对恶臭气体进行分解的处理技术。由于生物除臭具有处理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能避免二次污染的优点,因此有必要进行大力推广。因此,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对臭气中的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明显,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包括通过输送管道连通的加湿处理室、生物滤床室、用于向加湿处理室输送臭气的臭气收集管道和第一输气泵、用于向加湿处理室、生物滤床室输送水的进水管道,所述生物滤床室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排气管道、排水管路;所述加湿处理室内通过横置隔板分隔为加湿预处理空间、臭气储存空间,所述加湿预处理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湿喷淋部件、至少两层加湿填料层,所述横置隔板的上端等间距形成有多根竖直设置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上端设有水气分离头、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气孔、下端与臭气储存空间相连通;
所述生物滤床室内通过竖置隔板分隔为通气通道、生物滤料空间,所述生物滤料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床灌溉部件、至少三层生物滤料层。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为上下贯通的管体结构,所述输气管道呈阵列式排布于加湿预处理空间内,且所述输气管道高低错位设置,所述输气管道的上端位于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加湿填料层之间,所述输气管道上位于最下方的通气孔与隔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公分。
优选的,所述水气分离头呈蘑菇头形,其下端通过支撑骨架与输气管道的上端相连,所述水气分离头下端直径大小大于输气管道的直径大小,所述水气分离头与输气管道的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加湿喷淋部件包括布水主管、平行排布的若干根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位于布水主管下方并与布水主管垂直且相互连通,所述布水主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水管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第一高压水泵,所述加湿喷淋部件通过固定件与加湿处理室的顶壁相固定,所述布水支管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布水喷头。
优选的,所述加湿处理室的一侧还设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水管与加湿预处理空间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第二高压水泵,所述循环水箱的输出端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水管相连,所述进水管道通过第四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第四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手动阀。
优选的,所述臭气储存空间内通过一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储存空间、第二储存空间,所述第二储存空间上方的输气管道至少为一根,所述输送管道设有湿度传感器、单向阀,所述湿度传感器、单向阀之间的输送管道通过三通接头与反流管道相连,所述反流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储存空间相互连通,所述反流管道上设有第二输气泵。
优选的,所述加湿填料层、生物滤料层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呈网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竖置隔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开口,所述生物滤料层内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挡板,且上下相邻的所述生物滤料层内的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滤床灌溉部件包括若干根平行排布的喷淋管、一一对应套设于喷淋管外侧的散水套筒,所述散水套筒是由两侧封板、桶面一体成型构成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桶面上均匀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桶面的外周呈放射状均匀设有多个扇叶板,两侧的所述封板上分别连有空心轴,两个所述空心轴分别通过轴承与竖置隔板、生物滤床室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喷淋喷头,所述喷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有第五水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轴承与空心轴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杆远离喷淋管的一端穿过空心轴与生物滤床室侧壁固接,所述第五水管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五水管远离喷淋管的一端穿过空心轴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第五水管上设有第三水泵。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床室内还设有驱动各个所述散水套筒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装配于生物滤床室侧壁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装配有主动齿轮,其中一个所述空心轴的外壁上均装配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位于通气通道内的每个所述空心轴的外壁上均装配有一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床室的底面上铺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铺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砂砾。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路为横放的S形弯管,所述排水管路上安装有手动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加湿预处理空间内加湿填料层至少为两层,输气管道的上端位于最下方的两层加湿填料层之间的空间内,大大增加了臭气与空气、水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其充分加湿,以便于保证进入生物滤床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但有助于生物滤床室内微生物菌群的生存,而且防止生物滤料层的干燥。
2.本实用新型中,水气分离头的设置使得水无法通过输气管道进入到臭气储存空间内,不但起到气液分离效果,还有助于喷淋水的收集再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
2.本实用新型中,生物滤料空间内设有生物滤料层,生物滤料层为多层结构,臭气可与生物滤料层内的微生物菌群充分接触,通过生物降解作用,臭气中的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明显,不产生二次污染,结构简单。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滤床灌溉部件可间隔性的向生物滤料层洒水,以构造适当的微生物菌群生存及保持环境,使筛选出的硝化菌和硫化菌达到高效且稳定去除难降解物质的最佳除臭效果,保证最佳的生物滤料层工作状态。
4.本实用新型中,反流管道的设置可将湿度达不到要求的臭气回流至第二储存空间并经输气管道再次回至加湿预处理空间加湿,直至湿度达到要求,保障了空气加湿的效果,有助于生物滤床室内微生物菌群的生存,而且防止生物滤料层的干燥。
5.本实用新型中,倾斜设置的挡板可大大延长臭气在生物滤料层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填料与臭气的充分接触,提高生物降解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喷淋喷头向生物滤料空间间歇式的喷淋,能提供合适的湿度以保持微生物菌种的活性,此外,还能去除生物膜上的酸液,能够维持除臭所需的最合适环境。
7.本实用新型中,喷淋管设有散水套筒,散水套筒转动时有助于散水套筒内水的散洒,使得水滴大面积洒落,降低因喷洒死角而降低微生物菌种活性的情况的发生
8.在散水套筒转动过程中,扇叶板随之转动,产生一定的导向风力有助于生物滤料空间内上部空气经排气管道排出,排出的空气实现除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滤床灌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纵向剖面图;
图6是图4的右视图。
图中:1.输送管道、2.加湿处理室、3.生物滤床室、4.臭气收集管道、5.第一输气泵、6.进水管道、7.排气管道、8.排水管路、9.横置隔板、10.加湿预处理空间、1101.第一储存空间、1102.第二储存空间、12.加湿填料层、13.输气管道、14.水气分离头、15.通气孔、16.竖置隔板、17.通气通道、18.生物滤料空间、19.生物滤料层、20.支撑骨架、21.布水主管、22.布水支管、23.第一水管、24.布水喷头、25.第一高压水泵、26.循环水箱、27.第二水管、28.第三水管、29.第四水管、30.湿度传感器、31.单向阀、32.反流管道、33.第二输气泵、34.支撑框架、35.挡板、36.喷淋管、37.封板、38.桶面、39.扇叶板、40.空心轴、41.喷淋喷头、42.第五水管、43.支撑杆、44.第三水泵、45.驱动电机、46.主动齿轮、47.从动齿轮、48.传动链轮、49.传动链圈、50.过滤砂砾、51.第二高压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图1-图6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包括通过输送管道1连通的加湿处理室2、生物滤床室3、用于向加湿处理室2输送臭气的臭气收集管道4和第一输气泵5、用于向加湿处理室2、生物滤床室3输送水的进水管道6,所述生物滤床室3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排气管道7、排水管路8;
所述加湿处理室2内通过横置隔板9分隔为加湿预处理空间10、臭气储存空间,所述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湿喷淋部件、至少两层加湿填料层12,所述横置隔板9的上端等间距形成有多根竖直设置的输气管道13,所述输气管道13的上端设有水气分离头14、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气孔15、下端与臭气储存空间相连通;所述生物滤床室3内通过竖置隔板16分隔为通气通道17、生物滤料空间18,所述生物滤料空间18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床灌溉部件、至少三层生物滤料层19。
工作原理:如图1-3所示,进水管道6用于向加湿处理室2、生物滤床室3输送水,臭气收集管道用于向加湿处理室2输送臭气,臭气收集管道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等耐腐蚀管道,当需要对臭气进行除臭时,首先打开第一输气泵5、第一高压水泵25,臭气经臭气收集管道进入到臭气储存空间并通过输气管道13、通气孔15、水气分离头14进入到加湿预处理空间10。其中,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加湿填料层12至少为双层结构,输气管道13的输出端位于上下相邻的两层加湿填料层12之间,优选的,位于最下方的两层加湿填料层12之间,部分臭气经通气孔15进入到最下层的加湿填料层12内并向上飘动,部分臭气经通气孔15、水气分离头14进入最下方的两层加湿填料层12之间的空间内并向上飘动,大大增加了臭气与空气、水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其充分加湿,且水气分离头14的设置使得水无法通过输气管道13进入到臭气储存空间内,不但起到气液分离效果,还有助于喷淋水的收集再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与此同时,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的加湿喷淋部件向下持续喷淋雾化的水滴,水滴可与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的臭气充分接触继而加湿臭气并沉降部分有害气体,另外,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加湿填料层12内向下移动,继而与加湿填料层12内向上飘动的臭气得到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臭气的加湿效果,以便于保证进入生物滤床室3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但有助于生物滤床室3内微生物菌群的生存,而且防止生物滤料层的干燥,需要说明的是,进入生物滤床室3的空气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98%以上;经加湿后的臭气经输送管道1、通气通道17到达生物滤料空间18,生物滤料空间18内设有生物滤料层19,生物滤料层19为至少三层结构,臭气从生物滤料层19的底部进入并持续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臭气可与生物滤料层19内的微生物菌群充分接触,恶臭成分溶解在生物滤料层19内的填料表面的水膜中,溶解于水的恶臭成分被栖息在填料上的微生物细胞膜吸收和通过酶(微生物分泌物)的水解作用被吸收,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对臭气中的硫化氢(H2S)、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其他有害气体(HAP)的净化效果明显,不产生二次污染,结构简单,且生物滤料层19中的填料无需更换、运行管理容易;生物滤床室3内上部还设有滤床灌溉部件,通过滤床灌溉部件可间隔性的向生物滤料层19洒水,以构造适当的微生物菌群生存及保持环境,使筛选出的硝化菌和硫化菌达到高效且稳定去除难降解物质的最佳除臭效果,保证最佳的生物滤料层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生物滤料层19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炭质生物载体填料,由于炭质生物载体填料为多孔性、保水性能好,所以无须持续喷水,采取在固定时间采用间歇式喷水。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输气管道13为上下贯通的管体结构,所述输气管道13呈阵列式排布于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且所述输气管道13采用高低错位布置,所述输气管道13的上端位于最下方的两层所述加湿填料层12之间的空间内,所述输气管道13上位于最下方的通气孔15与横置隔板9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公分,防止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的积水灌至输气管道13内。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水气分离头14呈蘑菇头形,其下端通过支撑骨架20与输气管道13的上端相连,所述水气分离头14下端直径大小大于输气管道13的直径大小,所述水气分离头14与输气管道13的竖直中轴线相互重合。水气分离头14的设置使得水无法通过输气管道13进入到臭气储存空间内,不但起到气液分离效果,还有助于喷淋水的收集再利用,大大节约水资源。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加湿喷淋部件包括布水主管21、平行排布的若干根布水支管22,所述布水支管22位于布水主管21下方并与布水主管21垂直且相互连通,所述布水主管2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水管23与进水管道6相连,所述第一水管23上设有第一高压水泵25,所述加湿喷淋部件通过固定件与加湿处理室的顶壁相固定,所述布水支管22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布水喷头24。开启第一高压水泵25,进水管道6内的水依次通过第一水管23、布水主管21、布水支管22、布水喷头24向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喷淋。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加湿处理室2的一侧还设有循环水箱26,所述循环水箱26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水管27与加湿预处理空间10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27上设有第二高压水泵51,所述循环水箱26的输出端通过第三水管28与第一水管23相连,所述进水管道6通过第四水管29与循环水箱26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23、第四水管29上分别安装有手动阀。开启第二高压水泵51,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的水经第二水管27回至第一水管23继而向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内喷淋,循环利用,大大节约的水资源。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臭气储存空间内通过一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储存空间1101、第二储存空间1102,所述第二储存空间1102上方的输气管道13至少为一根,所述输送管道1设有湿度传感器30、单向阀31,所述湿度传感器30、单向阀31之间的输送管道1通过三通接头与反流管道32相连,所述反流管道32的另一端与第二储存空间1102相互连通,所述反流管道32上设有第二输气泵33。经加湿预处理空间10加湿后的臭气经输送管道1进入到通气通道17,湿度传感器30用于检测经过输送管道1的臭气的湿度,由于要求进入生物滤床室3的空气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98%以上,当臭气的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开启第二输气泵33,在第二输气泵33作用下输送管道1内的臭气通过反流管道回流至第二储存空间1102并第二储存空间1102上方的输气管道13回至加湿预处理空间10再次加湿,直至湿度达到要求,保障了空气加湿的效果,有助于生物滤床室3内微生物菌群的生存,而且防止生物滤料层的干燥,其中,单向阀31的设置可防止通气通道17内的臭气发生反流。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加湿填料层12、生物滤料层19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支撑框架34,支撑框架34呈网孔结构,不妨碍臭气的上移。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竖置隔板16的下端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开口,所述生物滤料层19内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挡板35,且上下相邻的所述生物滤料层19内的挡板35的倾斜方向相反。倾斜设置的挡板35可大大延长臭气在生物滤料层19内的流动路径、时间,有助于填料与臭气的充分接触,提高生物降解效果。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滤床灌溉部件包括若干根平行排布的喷淋管36、一一对应套设于喷淋管36外侧的散水套筒,所述散水套筒是由两侧封板37、桶面38一体成型构成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桶面38上均匀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桶面38的外周呈放射状均匀设有多个扇叶板39,两侧的所述封板37上分别连有空心轴40,两个所述空心轴40分别通过轴承与竖置隔板16、生物滤床室3侧壁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喷淋管36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喷淋喷头41,所述喷淋管36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有第五水管42、支撑杆43,所述支撑杆43通过轴承与空心轴40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杆43远离喷淋管36的一端穿过空心轴40与生物滤床室3侧壁固接,所述第五水管42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轴40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五水管42远离喷淋管36的一端穿过空心轴40与进水管道6相连,所述第五水管42上设有第三水泵44。
由于炭质生物载体填料为多孔性、保水性能好,所以无须持续喷水,采取在固定时间采用间歇式喷水。间歇式的开启第三水泵44,进水管道6内的水经第五水管42、喷淋管36、喷淋喷头41向生物滤料空间18间歇式的喷淋,不但能提供合适的湿度以保持微生物菌种的活性;此外,还能去除生物膜上的酸液,能够维持除臭所需的最合适环境。喷淋管36外侧采用散水套筒结构,所述散水套筒是由两侧封板37、桶面38一体成型构成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桶面38上均匀开设有漏水孔,两侧的封板37上分别连有空心轴40,两个空心轴40分别通过轴承与竖置隔板16、生物滤床室3侧壁转动连接,使得散水套筒可在生物滤料空间18内转动,喷淋管36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有第五水管42、支撑杆43,支撑杆43通过轴承与空心轴40转动连接且支撑杆43远离喷淋管36的一端穿过空心轴40与生物滤床室3侧壁固接,第五水管42通过密封轴承与空心轴40转动连接,使得当散水套筒转动时,喷淋管36仍可保持相对静止,散水套筒转动时有助于散水套筒内水的散洒,使得水滴大面积洒落,降低因喷洒死角而降低微生物菌种活性的情况的发生,另外,桶面38的外周呈放射状均匀设有多个扇叶板39,在散水套筒转动过程中,扇叶板39随之转动,产生一定的导向风力有助于生物滤料空间18内上部空气经排气管道7排出,排出的空气实现除臭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生物滤床室内还设有驱动各个所述散水套筒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装配于生物滤床室3侧壁上的驱动电机45,所述驱动电机45的电机轴上装配有主动齿轮46,其中一个所述空心轴40的外壁上均装配有与主动齿轮46相啮合的从动齿轮47,位于通气通道17内的每个所述空心轴40的外壁上均装配有一传动链轮48,所述传动链轮48之间通过传动链圈49传动连接。驱动电机45通过带动主动齿轮46转动,继而带动从动齿轮47转动,由于位于通气通道17内的每个空心轴40的外壁上均装配有一传动链轮48,传动链轮48之间通过传动链圈49传动连接,使得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5即可驱动所有散水套筒同步转动,高效低耗,运行成本低。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生物滤床室3的底面上铺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铺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砂砾50。滤床灌溉部件所用水经过过滤砂砾50过滤后可循环使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排水管路8为横放的S形弯管,所述排水管路8上安装有手动阀。排水管路8用于排放生物滤料空间18内的积水,排水管路8为横放的S形弯管能够保证排水管路8始终有水,采用水封方式防止生物滤料空间18内的臭气通过排水管路8发生逃逸。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包括通过输送管道连通的加湿处理室、生物滤床室、用于向加湿处理室输送臭气的臭气收集管道和第一输气泵、用于向加湿处理室、生物滤床室输送水的进水管道,所述生物滤床室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排气管道、排水管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处理室内通过横置隔板分隔为加湿预处理空间、臭气储存空间,所述加湿预处理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加湿喷淋部件、至少两层加湿填料层,所述横置隔板的上端等间距形成有多根竖直设置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上端设有水气分离头、侧壁上均匀开设有通气孔、下端与臭气储存空间相连通;
所述生物滤床室内通过竖置隔板分隔为通气通道、生物滤料空间,所述生物滤料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滤床灌溉部件、至少三层生物滤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为上下贯通的管体结构,所述输气管道呈阵列式排布于加湿预处理空间内,且所述输气管道高低错位设置,所述输气管道的上端位于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加湿填料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分离头呈蘑菇头形,其下端通过支撑骨架与输气管道的上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喷淋部件包括布水主管、平行排布的若干根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位于布水主管下方并与布水主管垂直且相互连通,所述布水主管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水管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布水支管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布水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处理室的一侧还设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的输入端通过第二水管与加湿预处理空间的下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气储存空间内通过一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储存空间、第二储存空间,所述第二储存空间上方的输气管道至少为一根,所述输送管道设有湿度传感器、单向阀,所述湿度传感器、单向阀之间的输送管道通过三通接头与反流管道相连,所述反流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储存空间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置隔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开口,所述生物滤料层内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挡板,且上下相邻的所述生物滤料层内的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灌溉部件包括若干根平行排布的喷淋管、一一对应套设于喷淋管外侧的散水套筒,所述散水套筒是由两侧封板、桶面一体成型构成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桶面上均匀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桶面的外周呈放射状均匀设有多个扇叶板,两侧的所述封板上分别连有空心轴,两个所述空心轴分别通过轴承与竖置隔板、生物滤床室侧壁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的下端均匀分布有喷淋喷头,所述喷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有第五水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喷淋管的一端穿过空心轴与生物滤床室侧壁固接,所述第五水管远离喷淋管的一端穿过空心轴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生物滤床室内还设有驱动各个所述散水套筒转动的驱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床室的底面上铺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铺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砂砾,所述排水管路为横放的S形弯管。
CN201922283625.4U 2019-12-18 2019-12-18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22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3625.4U CN210522250U (zh) 2019-12-18 2019-12-18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83625.4U CN210522250U (zh) 2019-12-18 2019-12-18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2250U true CN210522250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8362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22250U (zh) 2019-12-18 2019-12-18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225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7961A (zh) * 2020-12-29 2021-05-18 石家庄磊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环保废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3731093A (zh) * 2021-09-23 2021-12-03 湖南民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CN113786725A (zh) * 2021-09-27 2021-12-14 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生物滤料使用周期的废气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7547960A (zh) * 2024-01-13 2024-02-13 福建众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催化反应环保型除臭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7961A (zh) * 2020-12-29 2021-05-18 石家庄磊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环保废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3731093A (zh) * 2021-09-23 2021-12-03 湖南民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
CN113786725A (zh) * 2021-09-27 2021-12-14 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生物滤料使用周期的废气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86725B (zh) * 2021-09-27 2022-03-25 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生物滤料使用周期的废气处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7547960A (zh) * 2024-01-13 2024-02-13 福建众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催化反应环保型除臭装置
CN117547960B (zh) * 2024-01-13 2024-04-09 福建众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催化反应环保型除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22250U (zh) 分层式生物除臭系统
CN104874285B (zh) 一种处理大气量高浓度臭气的复合生物除臭系统及方法
CN202497818U (zh) 一种多级式恶臭气体综合处理系统
CN202028340U (zh) 一种处理恶臭废气的装置
CN211913298U (zh) 一种用于厨余垃圾废气处理的集成式净化除臭塔
CN202497819U (zh) 一种生物滴滤除臭系统
CN104147921B (zh) 一种生物过滤‑活性炭联合法处理恶臭气体的装置与方法
CN201249097Y (zh) 多级多段复合脱臭装置
CN206996269U (zh) 组合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
CN212915162U (zh) 一种模块化生物除臭塔
CN205216574U (zh) 一种生物过滤净化臭气装置
CN210522249U (zh) 复合型高效生物除臭滤池
CN111545027A (zh) 一种双层封盖预曝气池、生化法废气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12476443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除臭装置
CN206273334U (zh) 一种污水站废臭气收集及净化处理系统
CN211384519U (zh) 一种造气循环水臭气治理系统
CN216171223U (zh) 一种新型的化学洗涤塔和生物滤池组合的废气除臭装置
CN216024108U (zh) 一种生物除臭箱
CN212632285U (zh) 除臭生物滤池
CN212701330U (zh) 一种喷淋好氧池
CN210495824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处理成套设备的除臭装置
CN109893972B (zh) 一种可降解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2356020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12701282U (zh) 一种双层封盖预曝气池及生化法废气处理系统
CN221310161U (zh) 一种适用冬季运行的生物过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