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3421U -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3421U
CN210443421U CN201921591191.8U CN201921591191U CN210443421U CN 210443421 U CN210443421 U CN 210443421U CN 201921591191 U CN201921591191 U CN 201921591191U CN 210443421 U CN210443421 U CN 210443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groove
joint groove
stitch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11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常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911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3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3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3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所述缠绕组件包括安装架、装设于安装架的缠绕杆、位于缠绕杆一侧的裁剪器以及驱动缠绕杆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板和驱动安装板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缠绕组件装设于安装板。已经缠绕有导线的电感磁环装设于电子元器件壳体内,而导线会延伸出一段且该延伸出的一段导线位于电子元气件壳体针脚的一侧,随后治具移至缠绕组件的正下方,缠绕杆与针脚插接连接然后转动使得位于针脚一侧的导线缠绕于针脚上。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可靠,配合设计巧妙的缠绕杆直接插接针脚转动完成导线缠绕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制造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追求高效率,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越来越受倾睬,在电子行业中,变压器、电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应用的极为广泛,其中电感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将环绕于电感磁环的导线缠绕在元器件壳体上的针脚上,因该导线较为细小,同时元器件壳体本身也较为小型,所以缠绕过程非常繁琐,普通自动化设备难以完成,若采用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则成本大大高于生产该电子元器件的利润,导致目前大部分厂家仍采用人工来完成缠绕,而采用人工来完成缠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效率低下,同时缠绕情况难以保证,会经常出现漏缠针脚,又或缠绕的不够紧固导致电子元器件出现使用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可靠,配合设计巧妙的缠绕杆直接插接针脚转动完成导线缠绕工序,自动化程度高,制造使用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包括安装座和装设于安装座的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包括安装架、装设于安装架的缠绕杆、位于缠绕杆一侧的裁剪器以及驱动缠绕杆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板和驱动安装板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缠绕组件装设于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缠绕杆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缠绕杆均相互错开装设于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竖直向下凸出的抵接块。
优选的,所述裁剪器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裁剪器均装设于安装架并与至少两个的缠绕杆一一对应,所述裁剪器设置有剪断部,该剪断部延伸至缠绕杆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缠绕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缠绕组件排列装设于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为半圆弧形状,所述缠绕组件设置有两个,该两个缠绕组件水平排列装设于该半圆弧形状的安装板内侧。
优选的,所述缠绕杆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槽,该第一卡接槽的两端面延伸与缠绕杆的侧壁连通,所述缠绕杆对应第一卡接槽一端的端部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该第二卡接槽的一端面延伸与缠绕杆的端面连接,该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在同一直线上且相互连接,该第一卡接槽底面与第二卡接槽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100至165度,所述缠绕杆对应第一卡接槽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对位槽,该第一对位槽与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槽成水平横向贯穿缠绕杆侧壁设置,该第一卡接槽与缠绕杆的中轴线错开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宽度从连接缠绕杆端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槽从缠绕杆端面向上延伸的边线的高度为1.5至3.8毫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位槽的底面设置有贯穿至缠绕杆另一端面的通孔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槽和第一对位槽的深度均为0.4至1.5毫米。
优选的,所述缠绕杆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对位槽,所述缠绕杆对应第二对位槽一端的端部侧壁环绕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卡接槽,该第三卡接槽的一端面延伸与缠绕杆的端面连接,该第三卡接槽与第二对位槽连接,该第三卡接槽底面与第二对位槽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95至16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卡接槽的宽度从连接缠绕杆端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卡接槽的端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卡接槽的数量为6个,该6个第三卡接槽环绕缠绕杆侧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已经缠绕有导线的电感磁环装设于电子元器件壳体内,而导线会延伸出一段且该延伸出的一段导线位于电子元气件壳体针脚的一侧,当壳体装入至治具时延伸出的一段导线的末端会卡接于治具设置的边槽中,以使延伸出的一段导线稳定的位于针脚的一侧,随后治具移至缠绕组件的正下方,此时电子元器件壳体的针脚与装设于安装架的缠绕杆竖直对齐,随即第二驱动装置启动致使安装板带动缠绕组件下移,缠绕杆与针脚插接连接然后转动使得位于针脚一侧的导线缠绕于针脚上。当缠绕完成后延伸出的一段导线仍然会多余一部分出来,此时设于缠绕杆一侧边的裁剪器会将其剪断,使得多余部分的导线和缠绕于针脚上的导线分离,完成缠绕工序。
本实新通过普通自动化机构配合缠绕杆和裁剪器,全程自动化完成了电子元器件针脚的绕线工序,无需装设高精度的检测对位等装置,大大降低了购买使用成本,符合大部分厂家的实际生产要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缠绕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缠绕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缠绕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缠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缠绕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一种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包括安装座1和装设于安装座1的缠绕组件2,所述缠绕组件2包括安装架21、装设于安装架21的缠绕杆22、位于缠绕杆22一侧的裁剪器23以及驱动缠绕杆2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4,所述安装座1设置有安装板11和驱动安装板11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2,所述缠绕组件2装设于安装板11。
本实施例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已经缠绕有导线的电感磁环装设于电子元器件壳体内,而导线会延伸出一段且该延伸出的一段导线位于电子元气件壳体针脚的一侧,当壳体装入至治具时延伸出的一段导线的末端会卡接于治具设置的边槽中,以使延伸出的一段导线稳定的位于针脚的一侧,随后治具移至缠绕组件2的正下方,此时电子元器件壳体的针脚与装设于安装架21的缠绕杆22竖直对齐,随即第二驱动装置12启动致使安装板11带动缠绕组件2下移,缠绕杆22与针脚插接连接然后转动使得位于针脚一侧的导线缠绕于针脚上。当缠绕完成后延伸出的一段导线仍然会多余一部分出来,此时设于缠绕杆22一侧边的裁剪器23会将其剪断,使得多余部分的导线和缠绕于针脚上的导线分离,完成缠绕工序。
本实新通过普通自动化机构配合缠绕和裁剪器23,全程自动化完成了电子元器件针脚的绕线工序,无需装设高精度的检测对位等装置,大大降低了购买使用成本,符合大部分厂家的实际生产要求,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杆22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缠绕杆22均相互错开装设于安装架21,所述安装架21设置有竖直向下凸出的抵接块25。抵接块25用于下压时顶紧于电子元器件的壳体,防止缠绕杆22转动缠绕时出现位移导致缠绕情况不稳定。缠绕杆22的多个设置用于配合单个电子元器件壳体上的多个针脚。
本实施例中,所述裁剪器23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裁剪器23均装设于安装架21并与至少两个的缠绕杆22一一对应,所述裁剪器23设置有剪断部26,该剪断部26延伸至缠绕杆22的一侧。缠绕杆22与裁剪器23一一对应设置供于应对需多个引脚缠绕的电子元器件,而裁剪器23可采用市面上常规的气剪直接装入使用即可。增加剪断动作增加自动化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组件2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缠绕组件2排列装设于安装板11。多个缠绕组件2设置便于同时多个电子元器件进行针脚绕线工序,进一步提升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1为半圆弧形状,所述缠绕组件2设置有两个,该两个缠绕组件2水平排列装设于该半圆弧形状的安装板11内侧。采用半圆弧形状用于配合圆盘状的供料机构,更灵活配合完成绕线工序。
本实施例中,所述缠绕杆2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槽3,该第一卡接槽3的两端面延伸与缠绕杆22的侧壁连通,所述缠绕杆22对应第一卡接槽3一端的端部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4,该第二卡接槽4的一端面延伸与缠绕杆22的端面连接,该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在同一直线上且相互连接,该第一卡接槽3底面与第二卡接槽4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100至165度,所述缠绕杆22对应第一卡接槽3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对位槽27,该第一对位槽27与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连接。单槽缠绕杆22结构的端面和其侧壁均设置有一个卡接槽,且是相互连通成一条直线设置的,该单槽缠绕杆22的缠绕紧固程度最高,有效防止了出现缠绕后导线出现松动的情况发生,可应对生产要求较高的电器元器件,提升产品的使用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3成水平横向贯穿缠绕杆22侧壁设置,该第一卡接槽3与缠绕杆22的中轴线错开设置。第一卡接槽3的错开设置便于缠绕杆22与针脚同心竖直插入,同时也便于导线卡入至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槽4的宽度从连接缠绕杆22端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二卡接槽4设置为下大上小,下端部大开口便于导线更易卡入,而上端部宽度缩小则用于在转动时减少导线的浮动距离,致使缠绕后的导线更加的与针脚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槽4从缠绕杆22端面向上延伸的边线的高度为1.5至3.8毫米。第二卡接槽4的设置高度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使用积累经验得到的,该高度范围既达到了需要的缠绕紧固效果,也控制了生产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位槽27的底面设置有贯穿至缠绕杆22另一端面的通孔槽28。通孔槽28用于与针对对插,针脚插入至通孔槽28后导线便会深入于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中,使得缠绕杆22转动时导线达到更好的紧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3和第一对位槽27的深度均为0.4至1.5毫米。第一卡接槽3和第一对位槽27深度设置同于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使用积累经验得到的,该深度范围很好的实现预设于针脚一侧的导线初步于缠绕杆22的端面接触并通过初步转动致使导线深度卡入至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内,完成后续的高紧固性缠绕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缠绕杆22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对位槽5,所述缠绕杆22对应第二对位槽5一端的端部侧壁环绕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卡接槽6,该第三卡接槽6的一端面延伸与缠绕杆22的端面连接,该第三卡接槽6与第二对位槽5连接,该第三卡接槽6底面与第二对位槽5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95至160度。
多槽缠绕杆22结构的端面和其侧壁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多个卡接槽,通过该些卡接槽致使在插入针脚时导线更易于进入至卡接槽中跟随缠绕杆22转动完成缠绕针脚的工序,该多槽缠绕杆22更易于完成缠绕动作,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槽6的宽度从连接缠绕杆22端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卡接槽6的端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第三卡接槽6设置为下大上小,下端部大开口便于导线更易卡入,而上端部宽度缩小则用于在转动时减少导线的浮动距离,致使缠绕后的导线更加的与针脚紧固连接。第三卡接槽6的端面形状即与缠绕杆22的端面平行,从该视角观察第二卡接槽4的端面形状则是上大下小的梯形状,该形状的槽形设置减少导线卡入后缠绕杆22转动时出现的浮动距离,有助于增强旋转缠绕的紧固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槽6的数量为6个,该6个第三卡接槽6环绕缠绕杆22侧壁设置。第三卡接槽6的数量设计经过申请人的长时间使用积累经验得到的,采用6个第三卡接槽6在达到易于卡入导线的同时,也控制了生产难度,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包括安装座(1)和装设于安装座(1)的缠绕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组件(2)包括安装架(21)、装设于安装架(21)的缠绕杆(22)、位于缠绕杆(22)一侧的裁剪器(23)以及驱动缠绕杆(2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4),所述安装座(1)设置有安装板(11)和驱动安装板(11)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2),所述缠绕组件(2)装设于安装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杆(22)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缠绕杆(22)均装设于安装架(21),所述安装架(21)设置有竖直向下凸出的抵接块(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器(23)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裁剪器(23)均装设于安装架(21)并与至少两个的缠绕杆(22)一一对应,所述裁剪器(23)设置有剪断部(26),该剪断部(26)延伸至缠绕杆(2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组件(2)设置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缠绕组件(2)排列装设于安装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为半圆弧形状,所述缠绕组件(2)设置有两个,该两个缠绕组件(2)水平排列装设于该半圆弧形状的安装板(11)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杆(2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槽(3),该第一卡接槽(3)的两端面延伸与缠绕杆(22)的侧壁连接,所述缠绕杆(22)对应第一卡接槽(3)一端的端部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4),该第二卡接槽(4)的一端面延伸与缠绕杆(22)的端面连接,该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在同一直线上且相互连通,该第一卡接槽(3)底面与第二卡接槽(4)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100至165度,所述缠绕杆(22)对应第一卡接槽(3)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对位槽(27),该第一对位槽(27)与第一卡接槽(3)和第二卡接槽(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3)成水平横向贯穿缠绕杆(22)侧壁设置,该第一卡接槽(3)与缠绕杆(22)的中轴线错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槽(27)的底面设置有贯穿至缠绕杆(22)另一端面的通孔槽(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杆(22)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对位槽(5),所述缠绕杆(22)对应第二对位槽(5)一端的端部侧壁环绕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卡接槽(6),该第三卡接槽(6)的一端面延伸与缠绕杆(22)的端面连接,该第三卡接槽(6)与第二对位槽(5)连通,该第三卡接槽(6)底面与第二对位槽(5)底面之间的内夹角角度为95至16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槽(6)的宽度从连接缠绕杆(22)端面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卡接槽(6)的端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
CN201921591191.8U 2019-09-24 2019-09-24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Active CN210443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1191.8U CN210443421U (zh) 2019-09-24 2019-09-24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1191.8U CN210443421U (zh) 2019-09-24 2019-09-24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3421U true CN210443421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1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1191.8U Active CN210443421U (zh) 2019-09-24 2019-09-24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3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087A (zh) 电机端子、电源线固定组件、电机及其电源线的固定方法
CN210443422U (zh) 自动化针脚绕线设备
CN200956488Y (zh) 端子料带自动裁切结构
CN210443421U (zh) 自动化针脚绕线剪断机构
CN110581017A (zh) 自动化针脚绕线设备
CN109994914B (zh) 排线全自动压端整线插壳方法及设备
CN210926589U (zh) 一种线束剥线装置
CN217982992U (zh) 一种新型网络滤波器点焊结构
US6807719B2 (en) Automatic variable shear for bridged and unbridged terminal insertion
CN214254121U (zh) 变压器骨架绕线夹具
CN210587999U (zh) 一种连接器盲堵冲压装置
CN210453478U (zh) 一种模芯接线柱自动供给装置
CN218574863U (zh) 一种led灯丝自动点焊机芯柱压玻结装置
CN210443424U (zh) 针脚绕线设备用的单槽和多槽缠绕杆结构
CN113380536A (zh) 线圈自动拔线机构
CN215070834U (zh) 一种电机线外接端子用拨料组件
CN220763619U (zh) 管材脱芯设备
CN213602155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电缆线压接机
CN220475085U (zh) 一种用于压接模具端子料带切断和导线辅助定位的治具
CN217570635U (zh) 一种z形插针用折弯成型模具
CN218162163U (zh) 绕线机
CN209867926U (zh) 一种钎料剪切工装
KR20050037533A (ko) 단자결착기의 전선고정구조
CN211052404U (zh) 一种用于灯管加工的裁丝冲压一体式装置
CN212764401U (zh) 一种高效发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