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7131U - 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37131U CN210437131U CN201921572545.4U CN201921572545U CN210437131U CN 210437131 U CN210437131 U CN 210437131U CN 201921572545 U CN201921572545 U CN 201921572545U CN 210437131 U CN210437131 U CN 2104371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ackplate
- bumper
- sides
- grou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包括护板和设置于该护板两侧的两组侧板,所述护板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撞风滤网,所述护板底部转动设置有调整板,且所述护板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调整板进行限位的定位板,所述护板背部设置有防护梁。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险杠正面设置为跟随吸能支架整体向后溃缩移动的分体式护板,防止撞击过程中车辆两侧翼子板被保险杠牵拉变形,设置撞击后可移动的护板,改善现有固定式保险杠撞击破裂碎片飞溅的安全问题,将保险杠底部设置为可向后转动式结构,提高车辆前部接近角,防止保险杠在起伏路面触底损坏,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同时汽车保险杠与防撞梁作为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的车身构件,在低速碰撞事故中,对于保护车身以及车身附件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造型设计的发展,以及行人保护的需要,大多数轿车的前保险杠都采用塑料壳体与加强梁相配合的方式分布。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目前所使用的保险杠大多为一体式结构,两侧向后延伸到翼子板位置,通过与翼子板相连而提高保险杠整体性,但是在车辆产生碰撞时,由于保险杠与翼子板直接连接,导致保险杠变形移动时会牵扯到翼子板,导致金属材质的翼子板变形,增大后续修复难度,同时由于目前的保险杠底部为固定式结构,在起伏路面行车容易造成保险杠触底,造成车辆结构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将保险杠正面设置为跟随吸能支架整体向后溃缩移动的分体式结构,防止撞击过程中造成车辆两侧翼子板牵拉变形,同时改善现有固定式保险杠撞击破裂碎片飞溅的安全问题,将保险杠底部设置为可向后转动式结构,提高车辆前部接近角,防止保险杠在起伏路面触底损坏,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包括护板和设置于该护板两侧的两组侧板,所述护板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撞风滤网,所述护板底部转动设置有调整板,且所述护板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调整板进行限位的定位板,所述护板背部设置有防护梁;
所述护板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孔,所述撞风滤网设置于该安装孔内,且所述护板两侧靠近所述侧板处设置有固定块;
两组所述侧板与所述护板共同组成一U形结构,且所述侧板背部内侧设置有翼子板连接块,该侧板与护板相接处设置有调整块,该调整块上贯穿设置有腰型孔,且所述调整块通过该腰型孔与固定块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在保险杠与外界物体产生碰撞时,所述护板与被撞击物直接接触,该护板受到撞击压力,同时护板将挤压力传递给防护梁和固定块,所述防护梁产生溃缩变形以吸收撞击能量,从而在防护梁的引导下带动护板向后移动,所述固定块与调整块相接处的螺栓在腰型孔内向后移动,此时护板与侧板产生分离移动,护板向后平移,侧板保持其正常安装位置,从而完成撞击能量的吸收过程;当车辆行驶在起伏路面时,所述护板下方的调整板接触到地面凸起,调整板受到凸起顶压并向后翻折,从而避免调整板被路面凸起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护板底部两侧设置有两组雾灯预留孔,且所述护板中部设置有四组以矩形分布的牌照孔。
作为优选,所述调整板背部上方设置有转动块,且该转动块与所述护板底部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锁紧孔,且该锁紧孔内均穿入设置有螺钉,所述定位板通过该螺钉与护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梁包括加强横梁和两组吸能支架,两组所述吸能支架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横梁背部。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横梁正面附着有缓冲橡胶层,且该缓冲橡胶层与所述加强横梁通过粘胶粘接固定。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险杠正面设置为跟随吸能支架整体向后溃缩移动的分体式护板,防止撞击过程中车辆两侧翼子板被保险杠牵拉变形,设置撞击后可移动的护板,改善现有固定式保险杠撞击破裂碎片飞溅的安全问题,将保险杠底部设置为可向后转动式结构,提高车辆前部接近角,防止保险杠在起伏路面触底损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护板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块的右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护板;101、安装孔;102、牌照孔;103、雾灯预留孔;104、固定块;2、侧板;201、调整块;201a、腰型孔;202、翼子板连接块;3、撞风滤网;4、调整板;401、转动块;5、定位板;6、防护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包括护板1和设置于该护板1两侧的两组侧板2,护板1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撞风滤网3,护板1底部转动设置有调整板4,且护板1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调整板4进行限位的定位板5,护板1背部设置有防护梁6。
护板1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孔101,撞风滤网3设置于该安装孔101内,且护板1两侧靠近侧板2处设置有固定块104。两组侧板2与护板1共同组成一U形结构,且侧板2背部内侧设置有翼子板连接块202,该侧板2与护板1相接处设置有调整块201,该调整块201上贯穿设置有腰型孔201a,且调整块201通过该腰型孔201a与固定块104螺栓连接,在保险杠与外界物体产生碰撞时,护板1带动固定块104沿腰型孔201a长度方向向后移动,从而实现护板1与侧板2的分离移动过程,防止保险杠受到撞击后造成其与翼子板连接处变形,防止损坏车辆翼子板。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护板1底部两侧设置有两组雾灯预留孔103,且护板1中部设置有四组以矩形分布的牌照孔102,调整板4背部上方设置有转动块401,且该转动块401与护板1底部铰接,定位板5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锁紧孔,且该锁紧孔内均穿入设置有螺钉,定位板5通过该螺钉与护板1固定连接,防护梁6包括加强横梁和两组吸能支架,两组吸能支架对称设置于加强横梁背部,加强横梁正面附着有缓冲橡胶层,且该缓冲橡胶层与加强横梁通过粘胶粘接固定,以增加防护梁6对碰撞能量的吸收防护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在保险杠与外界物体产生碰撞时,护板1与被撞击物直接接触,该护板1受到撞击压力,同时护板1将挤压力传递给防护梁6和固定块104,防护梁6产生溃缩变形以吸收撞击能量,从而在防护梁6的引导下带动护板1向后移动,固定块104与调整块201相接处的螺栓在腰型孔201a内向后移动,此时护板1与侧板2产生分离移动,护板1向后平移,侧板2保持其正常安装位置,从而完成撞击能量的吸收过程;当车辆行驶在起伏路面时,护板1下方的调整板4接触到地面凸起,调整板4受到凸起顶压并向后翻折,从而避免调整板4被路面凸起破坏;
通过将保险杠正面设置为跟随吸能支架整体向后溃缩移动的分体式护板1,防止撞击过程中车辆两侧翼子板被保险杠牵拉变形,设置撞击后可移动的护板1,改善现有固定式保险杠撞击破裂碎片飞溅的安全问题,将保险杠底部设置为可向后转动式结构,提高车辆前部接近角,防止保险杠在起伏路面触底损坏,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1)和设置于该护板(1)两侧的两组侧板(2),所述护板(1)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撞风滤网(3),所述护板(1)底部转动设置有调整板(4),且所述护板(1)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对调整板(4)进行限位的定位板(5),所述护板(1)背部设置有防护梁(6);
所述护板(1)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孔(101),所述撞风滤网(3)设置于该安装孔(101)内,且所述护板(1)两侧靠近所述侧板(2)处设置有固定块(104);
两组所述侧板(2)与所述护板(1)共同组成一U形结构,且所述侧板(2)背部内侧设置有翼子板连接块(202),该侧板(2)与护板(1)相接处设置有调整块(201),该调整块(201)上贯穿设置有腰型孔(201a),且所述调整块(201)通过该腰型孔(201a)与固定块(104)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1)底部两侧设置有两组雾灯预留孔(103),且所述护板(1)中部设置有四组以矩形分布的牌照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4)背部上方设置有转动块(401),且该转动块(401)与所述护板(1)底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5)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锁紧孔,且该锁紧孔内均穿入设置有螺钉,所述定位板(5)通过该螺钉与护板(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梁(6)包括加强横梁和两组吸能支架,两组所述吸能支架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横梁背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正面附着有缓冲橡胶层,且该缓冲橡胶层与所述加强横梁通过粘胶粘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72545.4U CN210437131U (zh) | 2019-09-20 | 2019-09-20 | 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72545.4U CN210437131U (zh) | 2019-09-20 | 2019-09-20 | 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37131U true CN210437131U (zh) | 2020-05-01 |
Family
ID=70410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7254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37131U (zh) | 2019-09-20 | 2019-09-20 | 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37131U (zh) |
-
2019
- 2019-09-20 CN CN201921572545.4U patent/CN2104371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26976U (zh) | 汽车发动机罩内板 | |
CN100377925C (zh) | 在冲击时防止窗户突入轨道车辆驾驶室的系统 | |
US3869164A (en) | Vehicle with impact-absorbing end portion | |
CN105564362A (zh) | 一种汽车前部防碰撞保护结构 | |
CN210437131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结构 | |
CN112810701B (zh) | 一种汽车前端安装骨架 | |
CN212422872U (zh) | 一种充电桩防撞装置 | |
CN205131178U (zh) | 一种保护行人小腿的汽车防撞梁结构 | |
CN111348109A (zh) | 一种汽车挡泥板 | |
US4002364A (en) | Back motion tire buffer | |
CN202225922U (zh) | 一种发动机罩锁扣固定板加强板 | |
CN214565701U (zh) | 一种吸能式挡帘 | |
CN213167933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 |
CN212148755U (zh) | 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及车辆 | |
CN210852656U (zh) |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 |
CN211646142U (zh) | 一种基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景观绿化隔离带结构 | |
CN113183907A (zh) | 一种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 |
CN200992181Y (zh) | 一种汽车防碰撞装置 | |
CN101934812B (zh) | 保护驾驶员腹部的方向盘及配备该方向盘的商用车 | |
CN212529557U (zh) | 一种充气式安全型汽车保险杠 | |
CN207193760U (zh) | 一种桥梁防撞装置 | |
CN218141198U (zh) | 一种实现保护作用的手把支架 | |
CN219382391U (zh) | 一种具有弹性缓冲效果的保险杠 | |
CN221642312U (zh) | 一种具备防撞功能的充电桩 | |
CN210917152U (zh) | 一种铁路桥梁桥墩防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