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4823U -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4823U
CN210404823U CN201921791977.4U CN201921791977U CN210404823U CN 210404823 U CN210404823 U CN 210404823U CN 201921791977 U CN201921791977 U CN 201921791977U CN 210404823 U CN210404823 U CN 210404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reinforcing ribs
power supply
accommodating space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19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明
陈家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19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4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4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4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涉及太阳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该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太阳能板和蓄电装置。壳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起,并且凸起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连通于容置空间。蓄电装置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部。太阳能板连接于壳体,太阳能板封盖于安装口,并与蓄电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和气象站装置,其采用了上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能降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供电设备就是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再将转换的电能储存到锂电池,并电路调压后,提供稳定的电源,为其他设备供电,可以有效的解决户外设备无电网情况下,正常使用。
目前现有太阳能供电装置结构复杂,价格贵,功率过剩或不足,很难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能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采用了太阳能供电装置,并能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输出功率以满足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气象站装置,其采用的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能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太阳能板和蓄电装置。
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起,并且所述凸起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
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凸起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输入端用于输入电能,所述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均对应与所述通孔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通孔为多个,所述输出端对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输入端对应另外任一个所述通孔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凸起上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设置支架。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安装口连通,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为所述安装空间的底壁,并且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条。
可选择地,所述加强筋条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条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
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并行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并行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条交叉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加强筋条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条,所述第三加强筋条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均与所述第三加强筋条呈夹角设置。
可选择地,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共同形成多个交叉点,所述第三加强筋条延伸经过多个所述交叉点。
可选择地,多个所述加强筋条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可选择地,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还包括密封粘接结构,所述密封粘接结构呈环形,所述密封粘接结构粘接于所述太阳能板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容置空间内部设置有灌胶结构。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太阳能板和蓄电装置。
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起,并且所述凸起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
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多个所述蓄电装置相串联。
一种气象站装置,包括监测设备、支架和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壳体、太阳能板和蓄电装置。
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起,并且所述凸起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
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监测设备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凸起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监测设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能通过在壳体的第一表面上凸设凸起,并通过在凸起内部设置容置空间容置蓄电装置,并且通过设置太阳能板封盖安装口,进而实现蓄电装置的安装。通过凸起的设置,能简化壳体的结构,进而使得壳体的整体结构简单,并且使得太阳能供电装置的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施,能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和气象站装置,其采用了上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气象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气象站装置;11-太阳能供电装置;12-摄像头;13-支架;100-壳体;110-第一表面;120-第二表面;121-安装空间;122-加强筋条;1221-第一加强筋条;1222-第二加强筋条;1223-第三加强筋条;1224-环形结构;123-安装口;130-凸起;131-容置空间;132-通孔;133-安装槽;140-密封粘接结构;200-太阳能板;300-蓄电装置;310-输出端;320-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11,其能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向用电设备供电。其中,该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能保证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的强度,能延长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气象站装置10,其包括监测设备、支架13和上述太阳能供电装置11,其中,监测设备可以是摄像头12,摄像头12和太阳能供电装置11均安装于支架13上,以通过支架13向摄像头12和太阳能供电装置11提供支撑作用。另外,太阳能供电装置11与摄像头12电连接,进而能通过太阳能供电装置11向摄像头12提供电能,以保证摄像头12能稳定地进行运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监测设备作为用电设备,太阳能供电装置11则作为供电设备向监测设备供电,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监测设备也可以为其他设备,例如,土壤传感器或者应急灯等。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太阳能供电装置11包括壳体100、太阳能板200和蓄电装置300。其中,蓄电装置300和太阳能板200均安装于壳体100上,以通过壳体100向太阳能板200和蓄电装置300提供承载作用,并且,支架13能连接于壳体100上实现对于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支撑。太阳能板200用于接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且太阳能板200与蓄电装置300电连接,以使得太阳能板200能将转换的电能传输至蓄电装置300中,以通过蓄电装置300储蓄电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蓄电装置300与摄像头12电连接,以使得能通过蓄电装置300向摄像头12提供电能,进而保证摄像头12的稳定运作。应当理解,当用电设备为无人设备或者应急灯等时,蓄电装置300则与无人设备或者应急灯等用电设备电连接,以向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蓄电装置300可以是可充电锂电池,并且同时蓄电装置300还可以包括与锂电池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以便于控制整体的充电电压以及放电电压等,进而保证锂电池的安全稳定。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蓄电装置300可以是其他的可蓄电和可放电的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呈扁平状,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为壳体100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其中,第一表面110上凸设有凸起130,并且凸起130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131,第二表面120上开设有安装口123,并且安装口123连通于容置空间131。换言之,凸起130的设置也可以看作为,在第二表面120上形成凹陷部,凹陷部在第一表面110形成凸起130,并且凹陷部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31,容置空间131在第二表面120的开口则形成安装口123。其中,蓄电装置300设置于容置空间131内部,即蓄电装置300能从安装口123安装在容置空间131内部。太阳能板200连接于壳体100,并且太阳能板200封盖于安装口1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200呈板状,并且太阳能板200贴附于第二表面120,以便于太阳能板200充分地吸收太阳能。通过太阳能板200和蓄电装置300上述的设置方式,能保证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的结构紧凑简单,并且能保证蓄电装置300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通过凸起130的设置,能提高壳体100的整体强度,即可以将凸起看作设置于第一表面110上的加强结构,以通过凸起提高壳体100整体的抗弯曲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蓄电装置300上具有输出端310和输入端320,输出端310用于蓄电装置300输出电能以实现蓄电装置300的放电,其中,蓄电装置300能通过输出端310和摄像头12相连,进而能实现向摄像头12提供电能的目的;输入端320用于向蓄电装置300内部输入电能以实现蓄电装置300的储电,其中,太阳能板200能通过输入端320与蓄电装置300相连,进而实现太阳能板200向蓄电装置300供电实现蓄电装置300储电的目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30上开设有通孔132,并且该通孔132贯穿凸起130的周壁与容置空间131相连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32对应于输入端320和输出端310设置,以使得连接输入端320或者输出端310的导线能穿过通孔132并与输入端320或者输出端310相连接,进而便于实现蓄电装置300的放电和储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能按照实际需要将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串联,以便于改变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输出功率,例如,在一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供电不足时,能通过串联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并通过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向用电设备供电。其中,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并且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相互串联,即使得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中的多个蓄电装置300相互串联,需要说明的是,将两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串联的方式为,通过导线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输出端310,导向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另一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输入端320,便能实现两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串联,能通过该方式实现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串联连接,进而实现通过增减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数量的方式改变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输出功率的目的。即能通过串联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数量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整体输出功率,能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以满足需求。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32的数量为多个,并且输出端310对应于其中一个通孔132,输入端320对应于另外任一个通孔132,以通过设置多个通孔132的方式实现输出端310接口和输入端320接口相区别,以便于操作者对输出端310和输入端320的导线连接。可选地,通孔13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通孔132对应于输出端310设置,另一个通孔132对应于输入端320设置;另外,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32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等,其中一个通孔132对应于输出端310设置,另外的通孔132中的其中一个通孔对应于输入端320设置,剩余的通孔132可以作为闲置的通孔132,并可以作为备用插接口等。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输入端320和输出端310对应于同一个通孔132设置;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通孔132也可以对应多个输入端320或者多个输出端310设置。
另外,凸起130上远离容置空间131的一侧设置于安装槽133,安装槽133用于设置支架13,即支架13的一端能安装于安装槽133内部进而实现支架13和壳体100的连接,以使得支架13能向太阳能供电装置11提供支撑作用。其中,安装槽133为凸起130上向内凹陷形成的槽,支架13上设置有与安装槽133相适配的安装部(图未示),安装部能设置于安装槽133内部并与凸起130固定连接,以实现支架13和凸起130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支架13安装于凸起130上,在支架13造成凸起130的形变时,能避免凸起130产生的形变对太阳能板200造成抵触形变,进而能向太阳能板200提供保护作用,保证太阳能板200能充分地吸收太阳能并提高电能转换率。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取消安装槽133的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30呈长方体形,并且凸起130上具有多个侧面和大致与第一表面110相平行的顶面,其中,安装槽133设置于顶面上,进而能使得支架13安装于顶面上,以便于壳体100的安装设置;通孔132则开设于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侧面上,以便于连接输出端310或者输入端320的导线的走线,并便于多个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串联。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30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圆柱形或者椭圆柱形等。
另外,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20上设置有安装空间121,安装空间121与容置空间131通过安装口123连通,换言之,安装空间121的形成可以如下,在第一表面110的四周翻折形成翻边,并通过翻边在第二表面120围成安装空间121,此时第二表面120为安装空间121的底壁。进一步地,第二表面120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条122,即在安装空间12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条122,以通过多个加强筋条122的设置,能提高壳体100的抗弯曲强度,进而向壳体100提供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30的周壁也可以穿过壳体100并凸出于第二表面120,进而使得凸起130能和加强筋条122共同向壳体100提供加强作用,进一步提高壳体100整体的强度。
可选地,多个加强筋条122相对于第二表面120的高度相同,并且多个加强筋条122均与太阳能板200接触,进而能通过多个加强筋条122向太阳能板200提供支撑作用,便能对太阳能板200提供保护作用,避免太阳能板200内凹变形。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加强筋条122相对于第二表面120的高度也可以不等高;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加强筋条122也可以不接触太阳能板200。
进一步地,加强筋条12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相互并行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相互并行设置,并且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第二加强筋条1222交叉设置。换言之,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交叉设置于第二表面120上,并且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共同形成网状,以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在壳体100的多个方向上提供有效地抗弯曲能力,进而保证壳体100整体的强度,提高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整体强度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等间距设置;并且,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等间距设置。通过该方式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能简化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的制作工艺,使得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易于制作,降低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第二加强筋条1222相互垂直,进而使得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相互之间共同围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共同形成多个交叉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个交叉点处均设置有环形结构1224,该环形结构1224可以看作第一加强筋条1221或者第二加强筋条1222的一部分,并且该环形结构1224能用于加强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第二加强筋条1222的整体强度,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环形结构1224的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条122还可以包括第三加强筋条1223,第三加强筋条1223设置于第二表面120,并且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第二加强筋条1222均与第三加强筋条1223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第三加强筋条1223延伸经过多个交叉点,即第三加强筋条1223延伸经过多个环形结构1224,以通过第三加强筋条1223能进一步提高壳体100的抗弯曲强度,进而提高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强度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通过第三加强筋条1223的设置能提高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的强度稳定性。同理,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同样能向多个第三加强筋条1223提供加强作用,进而使得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和多个第三加强筋条1223相互提供加强作用,进而整体向壳体100提供稳定的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相互之间形成多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此时每个第三加强筋条1223则沿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对角线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和多个第三加强筋条1223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进而能避免第一加强筋条1221、第二加强筋条1222和第三加强筋条1223相互之间交叉的部分出现缝隙,能提高第一加强筋条1221、第二加强筋条1222和第三加强筋条1223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大致呈长方形,并且安装口123的形状与壳体100呈相似的长方形,并且安装口123的中心与壳体100的中心相重合。此时,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平行于壳体100的其中一个侧边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平行于壳体100的另一侧边设置,并且第三加强筋条122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壳体100的角上。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多个加强筋条122和多个第三加强筋条1223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三加强筋条1223沿壳体100形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延伸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和多个加强筋条12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加强筋条122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通过在第二表面120上进行转铣加工出多个加强筋条122,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多个加强筋条122设置于第二表面120上等。
太阳能供电装置11还可以包括密封粘接结构140,密封粘接结构140呈环形,并且密封粘接结构140粘接于太阳能板20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即能通过密封粘接结构140粘接太阳能板200和壳体100,能保证太阳能板20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密封粘接结构140密封太阳能板200和壳体100之间的间隙,避免水分或者杂质进入至安装空间121内部对内部电路造成影响。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粘接结构140粘接于第二表面120,并且密封粘接结构140靠近于安装空间121的内侧壁设置,进而能使得密封粘接结构140能粘附于太阳能板200的外周,进而能保证太阳能板200的粘接稳定性。同时能使得太阳能板200和壳体100的第二表面12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避免壳体100发生形变时对太阳能板200造成抵触形变。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粘接结构140采用双面背胶的EVA棉。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双面胶等其他粘接材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31内部设置有灌胶结构。其中,灌胶结构指代的是,对容置空间131进行灌封之后形成于容置空间131中的用于灌封的胶体。通过在容置空间131中设置灌胶结构,能进一步提高蓄电装置300的密封性,提高蓄电装置300的防水性能,进而保证蓄电装置300能稳定地进行蓄电和放电,避免出现短路等故障对电路造成损坏。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空间121内部同样可以设置灌胶结构,进而提高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的防水性能以及密封性。
综上,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11能通过在壳体100的第一表面110上凸设凸起130,并通过在凸起130内部设置容置空间131容置蓄电装置300,并且通过设置太阳能板200封盖安装口123,进而实现蓄电装置300的安装。通过凸起130的设置,能简化壳体100的结构,进而使得壳体100的整体结构简单,并且使得太阳能供电装置11的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施,能降低制作成本。并且能通过在第二表面120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条1221、多个第二加强筋条1222和多个第三加强筋条1223提高壳体100的整体强度,进而保证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的强度。另外,能通过密封粘接结构140和灌胶结构的设置,提高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能保证太阳能供电装置11整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太阳能板和蓄电装置;
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起,并且所述凸起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蓄电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
所述太阳能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蓄电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所述蓄电装置具有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输入端用于输入电能,所述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均对应与所述通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所述输出端对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输入端对应另外任一个所述通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上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设置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与所述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安装口连通,所述太阳能板封盖于所述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为所述安装空间的底壁,并且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条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条;
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并行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并行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条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条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条,所述第三加强筋条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均与所述第三加强筋条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条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条共同形成多个交叉点,所述第三加强筋条延伸经过多个所述交叉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条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还包括密封粘接结构,所述密封粘接结构呈环形,所述密封粘接结构粘接于所述太阳能板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设置有灌胶结构。
12.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多个所述蓄电装置相串联。
13.一种气象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设备、支架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监测设备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凸起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监测设备电连接。
CN201921791977.4U 2019-10-23 2019-10-23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Active CN210404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1977.4U CN210404823U (zh) 2019-10-23 2019-10-23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1977.4U CN210404823U (zh) 2019-10-23 2019-10-23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4823U true CN210404823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1977.4U Active CN210404823U (zh) 2019-10-23 2019-10-23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4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1252B1 (ko) 이차전지 팩
KR20220014027A (ko) 배터리 팩
JP5479302B2 (ja) バッテリアセンブリ
EP273117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N104170119B (zh) 蓄电装置
US9502738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1478707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용 베이스 플레이트
JP6120996B2 (ja) 新規な構造の電池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ー用ベースプレート
KR20160109428A (ko) 배터리 팩
US10056586B2 (en) Battery containing body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KR20140042059A (ko) 전지 모듈용 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JP2016503228A (ja) 新規な構造の電池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ー
KR2014005029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의 프레임,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제조 방법
KR101132120B1 (ko) 이차전지
KR20170095070A (ko) 배터리 팩
CN113131055A (zh) 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KR101465491B1 (ko) 전지 모듈용 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CN210404823U (zh) 太阳能供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气象站装置
CN215680837U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KR20200030225A (ko) 배터리 모듈
JP2022501770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KR101541365B1 (ko) 서비스 스위치와 접속 단자를 동시에 밀폐하는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팩
CN114122597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模块及电动车
KR20170123889A (ko)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모듈
CN214043760U (zh) 一种家庭储能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A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