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3377U -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3377U
CN210403377U CN201921737723.4U CN201921737723U CN210403377U CN 210403377 U CN210403377 U CN 210403377U CN 201921737723 U CN201921737723 U CN 201921737723U CN 210403377 U CN210403377 U CN 210403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sulator
arc extinguishing
arc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77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萍
李心如
王巨丰
李籽剑
王锟
张清河
徐宇恒
彭斐
王嬿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ning Chaof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77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3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3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3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属于输配电架空线路防雷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绝缘子和连接杆,若干个绝缘子通过连接杆串接构成绝缘子串,绝缘子串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固相灭弧组件,固相灭弧组件包括导弧电极、导弧线、积污器皿和端位绝缘子。导弧电极设置在外部的金属连接件上,且通过导弧线连接到端位绝缘子上。积污器皿设置在端位绝缘子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灭弧时间提前,由传统的贯穿闪络绝缘配合提前到局部闪络绝缘配合。局部闪络后绝大多数绝缘没有击穿,仅仅出现沿面放电,此时灭弧对象只是极弱冲击电弧的流注,脆弱性高、灭弧难度低。

Description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配电架空线路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背景技术
在雷云聚集形成雷云与大地电位差时,总是在绝缘子处感应出极不均匀电场。研究表明,发生雷击时各绝缘子不同片数间的电场强度分布也很不均匀,表现为绝缘子串的两端绝缘子片的电场强度高、中间部位的电场强度低。由于首末两端绝缘子电场强度大,绝缘子中间部位电场强度低,雷击闪络电弧首先出现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然后从绝缘子串两端向中间部位发展。
如今电力线路中广泛采用的避雷器与并联间隙主要是在雷击发生时进行干预,传统避雷器存在诸多缺点,例如:维护困难、防雷效果低下、无法防护叠加雷击等。并联间隙也存在诸多缺点,例如:(1)并联间隙安装需附加金具,安装固定金具具有一定难度;(2)并联间隙的绝缘配合按绝缘子串首尾两片绝缘子最高击穿电压设计,由于局部放电首先出现在首末端,导致并联间隙的绝缘配合比需要很低才行,这样会降低线路的绝缘水平,绝缘配合导致的绝缘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雷击跳闸率升高;(3)并联间隙电极多次被工频续流电弧灼烧,会导致金属电极被烧蚀,降低并联间隙与绝缘子的绝缘配合能力。
针对避雷器和并联间隙存在的不足,现提出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防雷的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包括若干个绝缘子和连接杆,若干个绝缘子通过连接杆串接构成绝缘子串,所述绝缘子串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固相灭弧组件,所述固相灭弧组件包括导弧电极、导弧线、积污器皿和端位绝缘子,所述导弧电极设置在外部的金属连接件上,且通过导弧线连接到端位绝缘子上,所述积污器皿设置在端位绝缘子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端位绝缘子包括端位绝缘子本体,端位绝缘子本体内设置有污秽物通道和灭弧通道,所述污秽物通道一端与积污器皿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灭弧通道连通,所述灭弧通道的出口端与外部连通,且设置在端位绝缘子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灭弧通道设置有固相灭弧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固相灭弧单元包括感应线圈、感应传输线和气体增压灭弧组件,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外部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感应线圈经感应传输线与气体增压灭弧组件连接,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设置在灭弧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弧线从污秽物通道穿入,并伸入到灭弧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端位绝缘子的直径比绝缘子的直径大,所述积污器皿设置为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所述积污器皿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端位绝缘子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限位框、套筒、气丸底座、气丸和喷气孔,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设置在气丸底座上,所述气丸底座与气丸连接设置,所述套筒套设在气丸的外侧,所述限位框卡套在套筒和气丸底座的外侧,所述限位框上设置有喷气孔,所述气丸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框的增量压力或者和套筒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框和套筒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限位桶、套筒、气丸底座、气丸和喷气孔,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设置在气丸底座上,所述气丸底座与气丸连接设置,所述套筒套设在气丸的外侧,所述限位桶卡套在套筒和气丸底座的外侧,所述限位桶上设置有喷气孔,所述气丸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桶的增量压力和/或套筒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桶和套筒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上框体、套筒、气丸底座、气丸、下框体和喷气孔,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设置在气丸底座上,所述气丸底座与气丸连接设置,所述套筒套设在气丸的外侧,所述上框体与下框体可拆卸连接,且上框体与下框体卡套在套筒和气丸底座的外侧,所述喷气孔设置在下框体上,所述气丸的基础压力和上框体与下框体的增量压力和/或套筒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上框体、下框体和套筒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外套设有密封包,所述密封包出气口处设置为锥形管结构,所述灭弧桶组件上设置有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底部套入灭弧桶组件内,所述支撑壳体底部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部与灭弧桶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壳体内设置有U型密封圈,所述密封包的锥形管结构套入支撑壳体上端口,所述气体增压组件喷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从密封包的锥形管结构经过支撑壳体进入灭弧桶组件,密封包的锥形管结构套入支撑壳体内与U型密封圈密封连接,高压气体进入支撑壳体后,支撑壳体挤压弹簧,密封包的锥形管结构从支撑壳体脱开,转盘转动,支撑壳体与下一个密封包嵌套卡接。
绝缘子串的首末两片绝缘子的局部场强高,容易优先闪络,故在绝缘子串的首末两端设计两片面积较大的绝缘子,在首末两片绝缘子中安装有固相灭弧模块,用于保护绝缘子串首末两端。在雷电放电的先导阶段,针对不均匀电场局部放电特征部位,在绝缘子串的首末两端设计两片面积较大的绝缘子,在首末两片绝缘子中安装有固相灭弧模块,将传统的贯穿闪络绝缘配合提前到局部闪络绝缘,实现对局部放电电弧的有效熄灭,从而消除从局部放电发展成主放电的基础条件,极大降低灭弧难度,消除雷击闪络和建弧危害,确保雷击不跳闸。
在首末两片绝缘子顶部设计了积污器皿,积污器皿内壁为凹面,外观为碗状。在污秽器皿的底部设计了污秽物进口,进口与绝缘子内部的污秽物通道相通。污秽物进口为圆孔状,在积污器皿底部分布有若干个污秽物进口。积污器皿的作用:当灰尘、鸟粪等污秽物落在绝缘子上时,积污器皿能够对这些污秽物进行收集,并通过底部的污秽物进口进入到绝缘子内部的污秽物通道。
在首末两片绝缘子内部设有多个灭弧通道、污秽物通道,灭弧通道在绝缘子内部呈倾斜分布,污秽物通道呈垂直分布。灭弧通道上端设置有产气气丸,产气气丸上有两个触发信号输入端子,感应线圈上引出两根导线,与产气气丸上的两个触发信号输入端子相连,构成一个连通回路;灭弧通道下端与喷口相连。在灭弧通道上端内壁、产气气丸喷口稍下方有一污秽物通道出口,使得污秽物首先进入污秽物通道,然后再进入灭弧通道。污秽物通道上部为垂直通道,下部为弯曲通道。
感应线圈设置在绝缘子两端的金属部位,感应线圈围套在金属部位外。
固相灭弧的基本原理:
局部电弧在绝缘子两端产生后,由于绝缘子两端的金属部位外套有一个感应线圈,电弧的存在使感应线圈感应产生电流。感应线圈上引出两根导线,与产气气丸上的两个触发信号输入端子相连,构成一个连通回路。局部电弧一旦产生,整个回路就导通,产气气丸顺利动作,截断电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灭弧时间提前,由传统的贯穿闪络绝缘配合提前到局部闪络绝缘配合。局部闪络后绝大多数绝缘没有击穿,仅仅出现沿面放电,此时灭弧对象只是极弱冲击电弧的流注,脆弱性高、灭弧难度低;
(2)灭弧更易,建弧通道属于未贯穿通道,阻尼巨大。
(3)重燃更难,弱建弧一旦被中断,介质恢复更快,电弧通道脆弱性更大,去游离区域更大。
(4)功能强大,该装置既可熄灭局部闪络电弧,又能收集并清除污秽,防止发生污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位绝缘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积污器皿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子串的感应电场强度分布规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增压灭弧组件第一种结构的三种形状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增压灭弧组件第二种结构的四种形状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增压灭弧组件第三种结构的两种形状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增压灭弧组件第四种结构的四种形状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增压灭弧组件灭弧效果和普通气体发生器灭弧效果对比图。
图中:1-连接杆;2-绝缘子;3-感应线圈;4-感应传输线;5-导弧电极;6- 导弧线;7-积污器皿;8-端位绝缘子;9-喷口;10-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1-污秽物通道;12-灭弧通道;11A-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2A-包裹层;13A-气丸底座;14A-气丸;15A-喷气孔;16A-底壁;11B-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2B- 限位框;13B-套筒;14B-气丸底座;15B-气丸;16B-喷气孔;17B-密封圈垫;18B-底座支撑件;11C-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2C-限位桶;13C-套筒; 14C-气丸底座;15C-气丸;16C-喷气孔;17C-底壁;18C-密封圈垫;11D- 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2D-上框体;13D-套筒;14D-气丸底座;15D-气丸; 16D-下框体;17D-喷气孔;18D-密封圈垫;19D-框体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根据上述的原理说明和参阅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如图1和图4所示,绝缘子串的首末两片绝缘子的局部场强高,容易优先闪络,故在绝缘子串的首末两端设计两片面积较大的端位绝缘子8,在首末两片端位绝缘子8中安装有固相灭弧组件,用于保护绝缘子串首末两端。在雷电放电的先导阶段,针对不均匀电场局部放电特征部位,在绝缘子串的首末两端设计两片面积较大的端位绝缘子8,在首末两片端位绝缘子8中安装有固相灭弧组件,将传统的贯穿闪络绝缘配合提前到局部闪络绝缘,实现对局部放电电弧的有效熄灭,从而消除从局部放电发展成主放电的基础条件,极大降低灭弧难度,消除雷击闪络和建弧危害,确保雷击不跳闸。
如图2所示,导弧电极5将闪络电能经过导弧线6传进到污秽物通道11,然后在灭弧通道12发生电弧,然后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触发出高压气体经电弧熄灭。
如图1、3所示,当电弧在绝缘子首末两端开始起弧时,局部闪络首先在绝缘子两端发生,此时绝缘子两端的感应线圈3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线圈3 通过感应传输线与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的两个触发信号输入端子相连,构成一个连通回路。感应线圈3内产生感应电流后,会同步触发多个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引燃后在多个灭弧通道12内产生高速强气流,将局部电弧截断,避免了贯穿闪络的发生。
如图1、2、3所示,在首末两片端位绝缘子8顶部设计了积污器皿7,积污器皿7内壁为凹面,外观为碗状。当灰尘、鸟粪等污秽物落在绝缘子上时,积污器皿7能够对这些污秽物进行收集,并通过底部的污秽物通道11的入口进入到绝缘子内部的污秽物通道11。部分污秽物能够经过倾斜的灭弧通道12流出,然后从绝缘子表面的喷口9离开;剩余部分污秽物会堆积在灭弧通道内,当多个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同时在多个灭弧通道内产生高速强气流时,强气流能够将灭弧筒道内的污秽物冲出绝缘子,起到收集并清理污秽的作用,防止绝缘子发生污闪。
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设置在灭弧通道12的一端的底部,污秽物通道11与灭弧通道12的侧边连通,从而使得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放置的位置比污秽物通道11与灭弧通道12连接处的位置高,使得防止流水等对气体增压灭弧组件 10进行浸泡等,减短寿命。同时更好的给除污秽物留出通道。
气丸14A在接收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输入的触发信号后,气丸14A内迅速产生气体,由于包裹层12A的强度很好,远远大于了气丸14A产生的气体的压强,使包裹层12A不会破裂而产生爆轰情况。气丸4内产生的气体压强大于气丸4的表层,最大承受压力后,气丸4产生的气体均只能从喷气孔15A喷出,从而喷射的气体的压强增大,同时根据喷气孔15A的设置大小和位置实现喷气方向可控的操作。并且在气丸14A燃烧过程,内部气体压强增大,使得燃烧的速度更快,灭弧的反应时间更短。
喷气孔15A设置在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的对立端,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与气丸14A接触设置。通过把喷气孔15A和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设置在对立端,使得气丸14A结构内的火药燃烧完全后气压才会瞬间压到喷气孔5的材料束缚层,使得气丸14A内的产气材料燃烧的更加完全,气体压强更大,可以熄灭更高电压输电产生的电弧,使得灭弧的效果更好。
气丸14A包括材料束缚层、火药和固氧或者液氧,所述火药和固氧或者液氧混合密封放置在材料束缚层内,材料束缚层增量压力小于火药破裂的临界压力。
火药在被点燃后,固氧或者液氧提供燃烧的氧气,并且温度升高,固氧或者液氧均会气化,提供一个附加气体压强,形成二次增压的效果,使气体压强增大更快。在火药基本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强会比材料束缚层破裂的临界压力大,使得喷气孔5处的材料束缚层破裂,气体从喷气孔5喷出进行灭弧。
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通过设置若干根发热电阻丝与气丸内部的火药接触设置,若干根发热电阻丝并联设置,且与触发信号输入端子连接。通过发热电阻丝并联设置,实现了多点点火的效果,可以减短反应时间,即可减短灭弧的反应时间,灭弧更快。
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输入电流信号,电阻丝发热,气丸内的火药燃烧产生高压气体,包裹层12A对高压气体轴向和经向约束,高压气体的压力大于喷气孔处的材料束缚层弯矩,高压气体从喷气孔喷出,设置喷气孔15A的位置控制喷气方向。气丸4接收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的电信号时,会触发产生大量的灭弧气体;高强度包裹层12A对气流进行径向约束和轴向约束,包裹层12A内的增量压力迅速增大;由于出气口处强度远小于包裹层12A的强度,并且喷气孔15A的孔径变小,会产生很大的弯矩,当气丸14A的基础压力和包裹层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时,气流从未包裹的出气口喷射,出气口喷射方向可控,喷射气流集中且强烈,灭弧效果大大提升。通过提高密封强度,使气丸14A内的材料充分燃烧产生更大的临界释放气压,在建弧的同时产生高速灭弧气流,作用于电弧通道,阻断后续工频电弧建弧过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熄灭工频电弧,其熄弧时间远远小于断路器动作时间。其中灭弧单元的产气直接影响灭弧效果。
包裹层12A设置为圆筒结构,圆筒结构内壁与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 紧密贴合,圆筒结构底部设置为开口结构,圆筒结构底部侧边设置有底壁16A,套入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后,使用机械挤压底壁16A向内折合,与侧壁成90°,喷气孔15A设置在圆筒结构顶部,包裹层12A上设置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的输入口,在安装时,实用把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一起套入包裹层12A的内筒内,然后通过挤压机器进行挤压底壁16A向内折合。底壁16A主要是固定气丸底座13A,在产生高压气体时,会产生一个前后的张力,由底壁16A进行固定,底壁16A的厚度比圆筒结构的另一端的厚度厚。设置为圆筒结构具有安装方便,加工简单,可以大大的节省加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包裹层12A设置为箱体结构,箱体结构上设置有扣合盖,扣合盖通过设置的卡扣与箱体结构扣合设置。把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放入箱体结构内,其中箱体结构内设置的内部结构与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的结构相同,可以为圆柱形、方形或者凸头结构等,可以在对箱体结构进行加工时开模设置。套入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后,把扣合盖盖上,然后使用卡扣扣住,方便安装,直接通过手工就可以完成安装,加工速度快,经济小于高的优点。
喷气孔15A的大小为5-8mm,所述气丸14A产生的气体从喷气孔喷出。气流从未包裹的喷气孔15A喷射,喷气孔15A喷射方向可控,喷射气流集中且强烈,灭弧效果大大提升。普通原来的喷射孔一般为十几个毫米,使得喷射范围过大,喷射的时间变短,灭弧的效果不好。根据弯矩计算公式:M=θgEI/L,θ为转矩,EI为转动刚度,L为杆件的有效计算长度。θ为转矩和EI为转动刚度均相同时,L变短后,使得弯矩变大,即喷出的气体的压强变大,并且喷气孔16A较小,相同气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喷完,也就是灭弧的时间较长,达到灭弧气体压强增大,灭弧时间增长,达到更好的灭弧的效果。
包裹层12A和材料束缚层为同类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包裹层12A的厚度与火药的量成正比。由于防雷装置长期装在输电线上,会有太阳晒和雨淋的情况,如果使用不同的金属会使得材料束缚层与径向套件或者包裹层之间形成点位差,形成电位差之后就会容易出现腐蚀的情况,从而大大的减短了防雷装置的使用寿命,使用同类金属材料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他结构的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的原理与上述的优点基本相同。
如图9所示,为上述几个结构的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的效果与现有的产气器件的效果对比,曲线S1为普通气体发生器的灭弧效果的时间和气体压强关系图,曲线S2表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灭弧效果的时间和气体压强关系图。通过对比可以知道,普通气体发生器开始灭弧需要的反应时间为t2,而使用本申请的装置需要的反应时间为t1,t2大于t1。造成这个时间差的对比为,本申请装置设置的套筒和限位桶,气丸的基础压力和套筒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破裂的临界压力,同时气丸的基础压力和上框体和下框体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破裂的临界压力,使得气丸在被点燃的那一刻产生气体而上框体2和下框体不会发生形变,气体压强迅速升高,而普通的气体发生器在产生气体时会发生一定形变,体积增大,使得气体压强升高没有本申请的气体的压强高。根据燃速与压力的关系:压力越大,燃速越大,使得本装置的气丸4内燃烧的速度会比普通气体发生器内的燃料燃烧的速度更快,从而本装置的喷气的时间会比普通气体发生器的喷气时间块,及灭弧反应时间快。
同时对比灭弧的压强和灭弧的时间,在曲线S1普通气体发生器的爆轰瞬间的最大压强为P1,且达到该压强的时间段非常的短,只有爆轰的那一刻而已,使得灭弧的效果不好。而本申请装置中,在灭弧时达到P1压强的时间为 t1-t3这一段时间,也成为高压灭弧时间,时间t1-t3大于了普通气体发生器整个灭弧的全部时间,因此使得灭弧的效果非常好,对更大电压传输线产生的电弧均可以灭。造成上述的原因为,本装置的气体只能从喷气孔喷出,而普通气体发生器的是直接爆轰多个方向进行喷射,使得时间高压灭弧的时间非常的短。而本装置的高压强气体从喷气孔喷出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为t1-t3,因此灭弧的气体压强高,喷射气体的时间长,使得灭弧的效果更好,可以对特殊场合和更高的电压等级的电弧进行喷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包括若干个绝缘子(2)和连接杆(1),若干个绝缘子(2)通过连接杆(1)串接构成绝缘子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串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固相灭弧组件,所述固相灭弧组件包括导弧电极(5)、导弧线(6)、积污器皿(7)和端位绝缘子(8),所述导弧电极(5)设置在外部的金属连接件上,且通过导弧线(6)连接到端位绝缘子(8)上,所述积污器皿(7)设置在端位绝缘子(8)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位绝缘子(8)包括端位绝缘子本体,端位绝缘子本体内设置有污秽物通道(11)和灭弧通道(12),所述污秽物通道(11)一端与积污器皿(7)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灭弧通道(12)连通,所述灭弧通道(12)的出口端与外部连通,且设置在端位绝缘子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灭弧通道(12)设置有固相灭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灭弧组件包括感应线圈(3)、感应传输线(4)和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所述感应线圈(3)设置在外部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感应线圈(3)经感应传输线(4)与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连接,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设置在灭弧通道(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弧线(6)从污秽物通道(11)穿入,并伸入到灭弧通道(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位绝缘子(8)的直径比绝缘子(2)的直径大,所述积污器皿(7)设置为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所述积污器皿(7)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端位绝缘子(8)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包裹层(12A)、气丸底座(13A)、气丸(14A)和喷气孔(15A),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设置在气丸底座(13A)上,所述气丸(14A)设置在气丸底座(13A)的一侧,所述包裹层(12A)包裹在气丸底座(13A)和气丸(14A)的外侧,并贴合设置,所述包裹层(12A)与气丸(14A)的贴合处设置有喷气孔(15A),所述包裹层(12A)设置为硬质层,所述气丸(14A)的基础压力和包裹层(12A)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14A)破裂的临界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B)、限位框(12B)、套筒(13B)、气丸底座(14B)、气丸(15B)和喷气孔(16B),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B)设置在气丸底座(14B)上,所述气丸底座(14B)与气丸(15B)连接设置,所述套筒(13B)套设在气丸(15B)的外侧,所述限位框(12B)卡套在套筒(13B)和气丸底座(14B)的外侧,所述限位框(12B)上设置有喷气孔(16B),所述气丸(15B)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框(12B)的增量压力或者和套筒(13B)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15B)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框(12B)和套筒(13B)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C)、限位桶(12C)、套筒(13C)、气丸底座(14C)、气丸(15C)和喷气孔(16C),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C)设置在气丸底座(14C)上,所述气丸底座(14C)与气丸(15C)连接设置,所述套筒(13C)套设在气丸(15C)的外侧,所述限位桶(12C)卡套在套筒(13C)和气丸底座(14C)的外侧,所述限位桶(12C)上设置有喷气孔(16C),所述气丸(15C)的基础压力和限位桶(12C)的增量压力和/或套筒(13C)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15C)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限位桶(12C)和套筒(13C)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增压灭弧组件(10)包括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D)、上框体(12D)、套筒(13D)、气丸底座(14D)、气丸(15D)、下框体(16D)和喷气孔(17D),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D)设置在气丸底座(14D)上,所述气丸底座(14D)与气丸(15D)连接设置,所述套筒(13D)套设在气丸(15D)的外侧,所述上框体(12D)与下框体(16D)可拆卸连接,且上框体(12D)与下框体(16D)卡套在套筒(13D)和气丸底座(14D)的外侧,所述喷气孔(17D)设置在下框体(16D)上,所述气丸(15D)的基础压力和上框体(12D)与下框体(16D)的增量压力和/或套筒(13D)的增量压力之和大于气丸(15D)内产气材料破裂的临界压力,所述上框体(12D)、下框体(16D)和套筒(13D)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CN201921737723.4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Active CN210403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7723.4U CN210403377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7723.4U CN210403377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3377U true CN210403377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7723.4U Active CN210403377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3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7638B (zh) 一种实现动态绝缘配合的提前放电装置及方法
CN211238812U (zh) 一种基于脉冲气体力极快速切断短路故障电流的开关
CN102523675A (zh) 一种用于引燃长空气火花间隙的等离子体喷射装置及其电路
CN104075342B (zh) 一种工业燃烧器用预混式抗干扰点火枪
CN210403377U (zh)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CN110600213A (zh) 一种串接到绝缘子两端的固相气流灭弧组件
CN210325632U (zh) 一种多固相气流多段同步灭弧装置
CN210350368U (zh) 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的灭弧筒可变移动装置
CN112117656B (zh) 一种多固相气流多段同步灭弧方法及系统
CN112117655B (zh) 一种利用反冲力的伸缩性灭弧组件切换方法
CN110824303B (zh) 一种利用提前放电来消除档距中央直接闪络的方法
CN211958248U (zh) 一种气流密封限位切换组件
CN212162331U (zh) 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
CN210608012U (zh) 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
CN112117161A (zh) 一种多固相气流多段同步灭弧装置
CN209913238U (zh) 一种简单的一体式气体增压装置
CN210325579U (zh) 一种伸缩性灭弧组件切换装置
CN210224595U (zh) 一种低价的伸缩性灭弧组件快速切换装置
CN111834905B (zh) 一种气体增压方法及其应用
CN111834906A (zh) 一种一体式气体增压装置
CN110808537B (zh) 一种定点出气方法
CN213057548U (zh) 一种用于喷火无人机喷嘴的防风罩
CN110571648A (zh) 一种轮式固相灭弧防雷装置
CN111834909A (zh) 一种简单的一体式气体增压装置
CN209658602U (zh) 一种简易组装的一体式气体增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