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05767U - 电枢加工车床 - Google Patents

电枢加工车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05767U
CN210305767U CN201920860076.XU CN201920860076U CN210305767U CN 210305767 U CN210305767 U CN 210305767U CN 201920860076 U CN201920860076 U CN 201920860076U CN 210305767 U CN210305767 U CN 210305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clamping
driving
seat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00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彬
宋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aoj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Baoj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Baoj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Baoj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00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05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05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05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枢加工车床,包括工作台、主动装置、从动装置、车削装置、输送链装置和上下料装置;输送链装置设置在工作台的一侧用于输送电枢,上下料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夹取电枢上下,主动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主动装置包括夹紧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夹紧机构用于夹紧电枢的一端;旋转驱动机构与夹紧机构连接并用于带动夹紧机构转动;从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并用于与夹紧机构配合以定位电枢;车削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对电枢换向器进行车削,无需人工全程操作,降低了人工的工作强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成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电枢加工车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枢加工车床。
背景技术
微电机电枢换向器的车削是电枢制造的关键工序,换向器的表面粗糙度、换向器外圆与电枢轴的同轴度、换向器外表面的圆度等项精度直接影响电机的噪声、寿命以及运转的可靠性。
现有的电枢换向器加工的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生产成品合格率低,随着当前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劳动力需求缺口加大等因素,已经很难满足电机生产企业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枢加工车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对电枢换向器的加工中,全程需要人工操作导致的生产成品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枢加工车床,包括工作台、第一支撑架、主动装置、从动装置和车削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放置电枢;所述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且所述主动装置包括夹紧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并用于夹紧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电枢的一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夹紧机构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夹紧机构转动;所述从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与所述夹紧机构配合以定位电枢;所述车削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车削装置包括刀杆,所述刀杆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枢换向器进行车削的刀具。
可选地,所述电枢加工车床还包括上下料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龙门架、线性模组、竖直驱动机构、旋转气缸和手指气缸,所述龙门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线性模组呈水平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竖直驱动机构与所述线性模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竖直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旋转气缸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中,且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并驱动所述手指气缸转动以夹持电枢。
可选地,所述电枢加工车床还包括输送链循环装置,所述输送链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输送链循环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一链条输送机、第二链条输送机和多个载料板;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和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各所述载料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待加工电枢的载料台,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与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一驱动组件、主轴箱、中空主轴和弹簧夹头机构;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滑动;所述主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中空主轴横向安装在所述主轴箱中且相对所述主轴箱转动,所述中空主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主轴箱外;所述弹簧夹头机构设置在所述中空主轴中,且与所述中空主轴的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弹簧夹头机构包括弹簧夹头、夹紧座、中空拉杆和伸缩组件;所述夹紧座设置在所述中空主轴的前端,所述弹簧夹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夹紧座中,且所述弹簧夹头的一端伸出所述夹紧座之外,所述中空拉杆与所述弹簧夹头的末端连接,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中空拉杆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簧夹头在所述夹紧座中滑动。
可选地,所述夹紧座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壁设置有挤压斜面;所述弹簧夹头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簧夹头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枢的夹持部,所述弹簧夹头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挤压斜面相匹配的收缩斜面。
可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气缸和滑板,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一侧,所述滑板与所述中空拉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滑板与所述气缸的活动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多根导柱,所述滑板通过导套滑动设置在多根所述导柱上,多根所述导柱的末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避让所述中空拉杆末端的避空孔。
可选地,所述中空拉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清洁所述中空主轴的气嘴,所述伸缩组件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中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气嘴的限位缺口。
可选地,所述从动装置包括:第二滑座、第二驱动组件和尾座;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移动,所述尾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尾座上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尾座转动并用于定位电枢的顶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工作时,将电枢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夹紧机构与从动装置相互靠近且相互配合,将电枢定位在夹紧件机构上,夹紧机构夹紧电枢的一端,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夹紧机构转动,从而带动电枢高速旋转,如此,使得待电枢在旋转的时候产生一轴向力,车削装置靠近待电枢换向器,刀具与电枢换向器的表面接触,在电枢的轴向力作用下,完成一次对电枢的换向器表面车削工序,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对大量电枢的换向器的表面进行车削的时候,无需人工全程操作,降低了人工的工作强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成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隐藏上下料装置和输送链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隐藏车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主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主动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上下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主动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主动装置的A-A线的剖切视图。
图9为图8中提供的电枢加工车床中主动装置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工作台 20—第一支撑架 30—主动装置
31—夹紧机构 311—第一滑座 312—第一驱动组件
313—主轴箱 314—中空主轴 315—弹簧夹头机构
3151—弹簧夹头 3152—夹紧座 3153—中空拉杆
3154—活动腔 3155—挤压斜面 3156—收缩斜面
3157—顶轴 3158—气缸 3159—滑板
316—导柱 317—限位板 318—气嘴
319—限位座 32—旋转驱动机构 40—从动装置
41—第二滑座 42—第二驱动组件 43—尾座
44—顶尖 50—车削装置 51—刀杆
52—刀具 53—调节座 60—上下料装置
61—龙门架 62—线性模组 63—竖直驱动机构
64—旋转气缸 65—手指气缸 66—安装架
70—输送链循环装置 71—第二支撑架 72—第一链条输送机
73—第二链条输送机 74—载料板 75—载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9,提供一种电枢加工车床,包括工作台10、第一支撑架20、主动装置30、从动装置40和车削装置50;所述第一支撑架2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并用于放置电枢;所述主动装置30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0,且所述主动装置30包括夹紧机构31和旋转驱动机构32,所述夹紧机构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的一侧并用于夹紧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0上的电枢的一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2与所述夹紧机构31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夹紧机构31转动;所述从动装置4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并用于与所述夹紧机构31配合以定位电枢;所述车削装置5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且所述车削装置50包括刀杆51,所述刀杆51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枢换向器进行车削的刀具52。
具体地,将电枢放置在第一支撑架20上,夹紧机构31与从动装置40相互靠近且相互配合,将电枢定位在夹紧件机构上,夹紧机构31夹紧电枢的一端,旋转驱动机构32带动夹紧机构31转动,从而带动电枢高速旋转,使得待电枢在旋转的时候产生一轴向力,车削装置50靠近待电枢换向器,刀具52与电枢换向器的表面接触,在电枢的轴向力作用下,完成一次对电枢的换向器表面车削工序,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对大量电枢的换向器的表面进行车削的时候,无需人工全程操作,降低了人工的工作强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成品合格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所述电枢加工车床还包括上下料装置60,用于将电枢输送到夹紧机构31和所述从动机构40之间,所述上下料装置60包括龙门架61、线性模组62、竖直驱动机构63、旋转气缸64和两个手指气缸65。其中,所述龙门架6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龙门架61的两支撑端分别位于所述夹紧机构31和所述从动机构40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模组62成水平安装在所述龙门架61的横梁上,且所述线性模组62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竖直驱动机构63并用于驱动所述竖直驱动机构63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驱动机构63发的驱动端设置有安装架66,所述安装架66悬空在所述夹紧机构31和所述从动机构40的上方,以便所述竖直驱动机构63驱动所述安装架66能够上下运动,各所述手指气缸65和所述旋转气缸64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架66中,且所述旋转气缸64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壁,各所述手指气缸65均安装在所述旋转气缸64的驱动端上,所述手指气缸65的驱动端用于夹紧电枢,所述旋转气缸64驱动所述手指气缸65转动,各所述手指气缸65分为上料手指气缸和下料手指气缸。
具体地,当夹紧机构上31没有电枢的情况下,线性模组62驱动竖直驱动机构63水平移动至待加工电枢的上方,所述竖直驱动机构63驱动所述安装架66竖直方向移动至待加工电枢的一侧,所述旋转气缸64驱动所述手指气缸65旋转以便于所述手指气缸65能够夹紧待加工电枢,此时,上料手指气缸夹取待加工电枢并移载放置到第一支撑架20上,然后主动装置30和从动装置40相对靠近移动,并夹取待加工电枢,而后,竖直驱动机构63移动到待加工电枢的上方,上料手指气缸夹取另一待加工电枢,当前一个待加工电枢加工完成之后,竖直驱动机构63驱动下料手指气缸夹取加工好的电枢后,上料手指气缸将夹取的待加工电枢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由此循环工作,通过在安装架66上同时设置上料手指气缸和下料手指气缸,可以在车床对电枢加工完成之后,能够快速上料,实现自动化的上下料,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上下料,提供工作效率,并且一台上下料装置60即可满足上述步骤,节约了设备的投入成本。本实施例中的竖直驱动机构63本身结构属于成熟和技术成型的设备,其本身结构在此不做详细赘述,本实施例将其应用到上下料装置60中,与所述龙门架61结合,以驱动所述安装架66上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述电枢加工车床还包括输送链循环装置70,所述输送链循环装置70用于将待加工电枢输送至所述上下料装置60的一侧,以便于所述上下料装置60能够将待加工电枢夹取至所述夹紧机构和所述从动机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链循环装置70包括第二支撑架71、第一链条输送机72、第二链条输送机73和多个载料板74,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72和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73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71上,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72设置在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73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72与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73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载料板74的厚度,以便于所述载料板74能够在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73上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72和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73的输送方向相反,承载待加工电枢芯的所述载料板74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上,夹取后的所述载料板74经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73输送至上料的一端。
进一步地,各所述载料板74上均设置只有多个间隔分布在所述载料板74上的载料台75,个所述载料台75用于放置待加工电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上设置有多个缓冲阻挡器(图中未标出),各所述缓冲阻挡器用于缓冲各所述载料板74在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72的移动。
具体地,第一链条输送机72将承载待加工电枢的载料板74输送至龙门架61的一侧,线性模组62驱动竖直驱动机构63移动至载料板74的上方,手指气缸65将夹取载料板74上的待加工电枢,空载的载料板74输送至另一端后,工人将空载的载料板74放置于第二链条输送机73上,输送至上料的一端,重新承载待加工电枢,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待加工电枢放置在载料台75上,经过竖直驱动机构63夹取待加工电枢后,空载的载料板74输送到第一链条输送机72的一端,然后将空载的载料板74放置在第二链条输送机73上,由第二链条输送机73将空载的载料板74输送至上料一端,在每次夹取完后的载料板74能输送回上料一端,能够重复地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链条输送机72和第二链条输送机73本身结构属于技术成熟和技术成型的设备,其本身结构在此不作详细赘述,本实施例将其应用到输送链循环装置70中,与所述载料板74配合,以实现将输送所述载料板74。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5,所述夹紧机构31包括:第一滑座311、第一驱动组件312、主轴箱313、中空主轴314和弹簧夹头机构315;所述第一滑座311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2与所述第一滑座311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311滑动;所述主轴箱31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311上,所述中空主轴314横向安装在所述主轴箱313中且相对所述主轴箱313转动,所述中空主轴314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主轴箱313外;所述弹簧夹头机构315设置在所述中空主轴314中,且与所述中空主轴314的轴线重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2与所述中空主轴314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中空主轴314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2驱动所述第一滑座31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20一侧移动,所述弹簧夹头机构315与所述从动装置40相互配合将电枢的一端定位在所述弹簧夹头机构315中,所述弹簧夹头机构315夹紧电枢,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2带动所述中空主轴314转动,由于弹簧夹头机构315与中空主轴314的轴线重合,使得夹紧后的电枢的轴线与中空主轴314的轴线重合,电枢在转动的时候,其回转中心线保持与主轴线重合,确保加工过程中换向器外圆与电枢轴的同轴度,解决了人工在夹紧电枢轴的过程中出现位置的偏差,导致换向器外圆与电枢轴不同轴度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图9,所述弹簧夹头机构315包括弹簧夹头3151、夹紧座3152、中空拉杆3153和伸缩组件;所述夹紧座3152设置在所述中空主轴314的前端,所述弹簧夹头3151滑动设置在所述夹紧座3152中,且所述弹簧夹头3151的一端伸出所述夹紧座3152之外,所述中空拉杆3153与所述弹簧夹头3151的末端连接,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中空拉杆3153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簧夹头3151在所述夹紧座3152中滑动。具体地,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中空拉杆3153往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弹簧夹头3151移动,与所述夹紧座3152配合下,所述弹簧夹头3151伸出所述夹紧座3152的一端收拢,从而将电枢夹紧,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弹簧夹头3151只能沿所述中空主轴314的同一直线做相对运动,防止所述弹性夹头在转动的时候出现偏心的情况,并且通过所述伸缩组件,方便对电枢的安装和夹取,操作简单,无需人工调整安装位置,降低加工误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8~图9,所述夹紧座3152内设置有活动腔3154,所述活动腔3154的内壁设置有挤压斜面3155;所述弹簧夹头3151设置在所述活动腔3154内,所述弹簧夹头315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枢的夹持部,所述弹簧夹头315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挤压斜面3155相匹配的收缩斜面3156。具体地,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中空拉杆3153的时候,所述弹簧夹头3151往所述夹紧座3152内移动,所述夹紧座3152的活动腔3154上的挤压斜面3155与弹性夹头上的收缩斜面3156相配合从而使弹簧夹头3151的夹持部收缩从而夹紧电枢,装夹速度快。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7,所述夹持部的上均布有多个沿径向贯穿所述弹簧夹头3151的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夹持部分割成三部分。具体地,通过三部分所述加持部,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夹紧的进度,保证电枢安装在所述弹簧夹头3151上时,电枢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保持重合,确保加工的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8~图9,所述弹簧夹头3151中还设置有用于与电枢一端抵接的顶轴3157。具体地,所述从动装置40将电枢往所述弹簧夹头3151内推动,使得电枢的一端与所述顶轴3157抵接,避免了所述电枢安装在所述弹簧夹头3151时的位置不对,影响后续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气缸3158和滑板3159,所述气缸3158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311的一侧,所述滑板3159与所述中空拉杆3153的末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滑板3159与所述气缸3158的活动杆连接,具体地,所述气缸3158的活动杆推动所述滑板3159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中空拉杆3153移动,使得所述弹簧夹头3151能够夹紧电枢,所述气缸3158驱动迅速,保证了弹簧夹头3151装夹电枢的速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所述底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多根导柱316,所述滑板3159通过导套滑动设置在多根所述导柱316上,多根所述导柱316的末端均设置有限位板317,所述限位板317上设置有避让所述中空拉杆3153末端的避空孔。具体地,所述滑板3159沿所述导柱316滑动,在所述气缸3158快速的驱动下,提高了滑板3159移动的稳定性,保证所述中空拉杆3153沿所述中空主轴314做相对直线运动,使得所述弹性夹头与所述中空主轴314的轴线保持重合。所述限位板317防止了所述气缸3158驱动所述滑板3159移动过度,提高设备运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述中空拉杆315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清洁所述中空主轴314的气嘴318,所述伸缩组件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座319,所述限位座319中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气嘴318的限位缺口。具体地,所述中孔拉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气嘴318,所述气嘴318外接气源,当外接气源与所述中空拉杆3153连通的时候,气源通过所述中空拉杆3153到所述中空主轴314,将中空主轴314内的碎屑清理干净,避免碎屑在所述中空主轴314转动的时候导致所述中空主轴314出现磨损,影响加工。所述限位座319限位所述气嘴318,防止所述气嘴318随所述中空拉杆3153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所述从动装置40包括:第二滑座41、第二驱动组件42和尾座43;所述第二滑座41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与所述第二滑座41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41移动,所述尾座43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41上,所述尾座43上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尾座43转动并用于定位电枢的顶尖44。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驱动所述第二滑座41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架20一侧移动,所述顶尖44与电枢的一端抵接并与所述弹簧夹头3151相配合以定位电枢,使得电枢的两端分别与顶尖44和顶轴3157抵接,电枢转动的时候,所述顶尖44一起转动,提高了电枢转动的同轴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所述车削装置50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刀杆51位置的调节座53,所述调节座53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刀杆51设置在所述调节座53上。具体地,所述调节座53包括横向调节座和所述纵向调节座,通过所述横向调节座和所述纵向调节座调节刀具52在加工的位置,能够满足对不同规格的电枢换向器进行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第一支撑架、主动装置、从动装置和车削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放置电枢;所述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且所述主动装置包括夹紧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并用于夹紧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电枢的一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夹紧机构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夹紧机构转动;所述从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与所述夹紧机构配合以定位电枢;所述车削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车削装置包括刀杆,所述刀杆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枢换向器进行车削的刀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加工车床还包括上下料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包括龙门架、线性模组、竖直驱动机构、旋转气缸和手指气缸,所述龙门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线性模组呈水平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竖直驱动机构与所述线性模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竖直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旋转气缸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中,且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并驱动所述手指气缸转动以夹持电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加工车床还包括输送链循环装置,所述输送链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输送链循环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第一链条输送机、第二链条输送机和多个载料板;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和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各所述载料板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待加工电枢的载料台,所述第一链条输送机与所述第二链条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一驱动组件、主轴箱、中空主轴和弹簧夹头机构;所述第一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座滑动;所述主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中空主轴横向安装在所述主轴箱中且相对所述主轴箱转动,所述中空主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主轴箱外;所述弹簧夹头机构设置在所述中空主轴中,且与所述中空主轴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夹头机构包括弹簧夹头、夹紧座、中空拉杆和伸缩组件;所述夹紧座设置在所述中空主轴的前端,所述弹簧夹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夹紧座中,且所述弹簧夹头的一端伸出所述夹紧座之外,所述中空拉杆与所述弹簧夹头的末端连接,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中空拉杆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簧夹头在所述夹紧座中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座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壁设置有挤压斜面;所述弹簧夹头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簧夹头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枢的夹持部,所述弹簧夹头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挤压斜面相匹配的收缩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气缸和滑板,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一侧,所述滑板与所述中空拉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且所述滑板与所述气缸的活动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多根导柱,所述滑板通过导套滑动设置在多根所述导柱上,多根所述导柱的末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避让所述中空拉杆末端的避空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拉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清洁所述中空主轴的气嘴,所述伸缩组件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中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气嘴的限位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枢加工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装置包括:第二滑座、第二驱动组件和尾座;所述第二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座移动,所述尾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尾座上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尾座转动并用于定位电枢的顶尖。
CN201920860076.XU 2019-06-06 2019-06-06 电枢加工车床 Active CN210305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0076.XU CN210305767U (zh) 2019-06-06 2019-06-06 电枢加工车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0076.XU CN210305767U (zh) 2019-06-06 2019-06-06 电枢加工车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05767U true CN210305767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2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0076.XU Active CN210305767U (zh) 2019-06-06 2019-06-06 电枢加工车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05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03456A (en) Machining equipment for production lines
EP2163334B1 (en) Machine comprising a drum having workpiece supporting spindles mov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drum
CN110549190B (zh) 一种纸筒打磨装置
CN210305767U (zh) 电枢加工车床
CN110405254A (zh) 一种中心孔钻孔机床
CN214979165U (zh) 一种倾斜式双主轴车铣设备
KR100633571B1 (ko) 머시닝 센터의 가공장치
CN103506856B (zh) 卧式加工中心多工作台自动交换装置
CN210305817U (zh) 电枢芯夹紧装置及车床
KR20150111827A (ko) 오토로딩수단을 가지는 브로칭 머신
CN211516386U (zh) 激光切割机的机架
CN217045625U (zh) 一种用于管料加工的自动上料车床
CN216758174U (zh) 转子换向器用双向精车机
CN216227927U (zh) 一种卧式数控车铣滚花复合机
KR102254835B1 (ko) 내부를 절삭가공하기 위한 가공장치
CN215239583U (zh) 一种防偏移的精密砂型数控铣削加工用上料装置
CN218362498U (zh) 一种圆柱形工件两端倒角机
CN210161329U (zh) 一种数控钻孔中心的自动送料机
CN217045390U (zh) 一种用于电机换向器绞内孔和车削外圆的双工位加工装置
CN212653189U (zh) 一种能自动上下料的小零件非标磨床
CN217076112U (zh) 旋转送料结构
CN216370238U (zh) 一种双工位自动钻孔机
CN217371037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焊接平台
CN215747074U (zh) 一种双工位切割机
CN215903312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下料机构的双面磨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