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0389U - 设备带 - Google Patents

设备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0389U
CN210250389U CN201822212420.2U CN201822212420U CN210250389U CN 210250389 U CN210250389 U CN 210250389U CN 201822212420 U CN201822212420 U CN 201822212420U CN 210250389 U CN210250389 U CN 210250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quipment
equipment belt
outle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24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荣
钟南山
何师聪
韩才旭
杨昆
黄茜华
杨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Xiamen Fuchen Baiao Bio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United Respirato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ngel Biosafe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ngel Biosafe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ngel Biosafe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24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0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0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0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设备带,包括设备带本体及气体消杀系统,设备带本体内部形成有空腔,气体消杀系统包括:进气口、消杀装置和出气口;其中消杀装置设置在空腔中,消杀装置形成从进气口到出气口的气流,气流由进气口进入,并经过消杀装置后从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设备带的空腔内直接设置集抽气和消杀功能于一体的消杀装置,通过消杀装置提供的负压,能够及时将病人呼出的气体吸走,并及时进行消杀处理,满足了病房内空气消杀处理的使用需求。此种将消杀装置直接设置在设备带内,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从而节约了病房空间,能够实现病房内气体消毒净化的简便易用和及时有效。

Description

设备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带。
背景技术
设备带是集合了氧气终端接口、吸引终端接口、呼叫按钮和插座等病房常用的设备模块的带状装置。设备带通常比较小型和轻薄,设置于医院病房的病床床头墙壁上,从而节省病房空间。
病房中由于病人携带病菌以及有些病人存在传染性风险,所以需要对病房进行消毒净化。常用的消毒净化方法包括常规的消毒水清洁病房,排气扇抽气过滤等,但对应的消杀病菌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尚不理想,对于传染性强的病菌并不能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为此,近来出现了专门的空气消杀设备,其中设置各个进气和出气管道以及风机和净化单元,对病人呼出的气体进行及时吸收和消杀。但是这类消杀设备为保证消杀效果,一般较为大型,作为单独的设备使用,占据空间较大,不适合常规病房的使用。如果在设备带上增加过滤空气的功能,则需要额外定制尺寸和内部空间更大的设备带,不利于节省病房空间。因此,对常规病房中的空气消毒净化尚没有轻便且及时有效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带,以解决目前没有轻便且及时有效消毒净化空气的设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带本体及气体消杀系统,
所述设备带本体内部形成有空腔,
所述气体消杀系统包括:进气口、消杀装置和出气口;其中所述消杀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消杀装置形成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气流,所述气流由所述进气口进入,并经过所述消杀装置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消杀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口、初效过滤模块、风机、除菌装置、高效过滤模块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相对。
优选地,所述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除菌装置相对,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风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机的排风口均对准于所述除菌装置,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设备带本体包括设备架、上盖和下盖,所述设备架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设备架的下边缘所述下盖连接;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盖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中。
优选地,所述设备带还包括氧气终端接头、吸引终端接口、呼叫按钮和开关插座。
优选地,所述设备带还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提示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记录当前工作时间的时钟单元,所述时钟单元将所述当前工作时间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出气口位置的出口风速的风速测量单元,所述风速测量单元将所述出口风速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或红外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和/或所述红外传感器输出信号值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信号值达到预设信号值时,调整所述风机的开关和/或功率。
优选地,所述提示装置为声音提示装置和/或光源提示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设备带包括:设备带本体及气体消杀系统,所述设备带本体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气体消杀系统包括:进气口,消杀装置和出气口;消杀装置形成从进气口到出气口的气流,气流由进气口进入,并经过消杀装置后从出气口排出。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设备带的空腔内直接设置集抽气和消杀功能于一体的消杀装置,通过消杀装置提供的负压,能够及时将病人呼出的气体吸走,并及时进行消杀处理,有效满足了病房内空气消杀处理的使用需求。此种通过设置集抽气和消杀功能于一体的消杀装置,并且设置在设备带内,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从而节约了病房空间,不需要采用专门的大型设备来实现病房内空气的消杀处理。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病房内气体消毒净化的简便易用和及时有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消杀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带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设备带本体11及气体消杀系统12,设备带本体11内部形成有空腔10,气体消杀系统 12包括:进气口121,消杀装置123和出气口124;其中消杀装置123设置在空腔中,该消杀装置123还具有抽吸功能,从而能够形成从进气口121到出气口124的气流,该气流由进气口121进入,并经过消杀装置123后从出气口124 排出。实现将含有病菌的空气从进气口121吸入后,经过消杀装置123的消杀处理,转变成不含有病菌的空气,再由出气口124排出。具体的,进气口121 和出气口124均可为一个或多个,每个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24均可以是设置设备带本体11上的一组通孔。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备带本体11的外形不做限制,例如可以是长条形结构。设备带本体11可选择为板型材料,厚度为2-20mm,由于厚度相对较薄,设备带还可以在设备带本体11内部形成的空腔10中设置加强筋(图中未示出)以增加设备带本体11的强度和刚度。消杀装置123设置在空腔10内,并可拆卸的与设备带本体11连接,从而能够实现消杀装置123的更换,具体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
具体的,设备带本体11可包括设备架111、上盖112和下盖113,设备架 111的上边缘与上盖112连接,设备架111的下边缘下盖113连接;即:设备架 111位于上盖112与下盖113之间,具体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卡扣连接,或通过滑槽和对应的凸边配合连接,从而便于设备带本体 11的拆卸,以及打开设备带本体11进行空腔10内消杀装置123的更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设备架111、上盖112和下盖113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
如图1所示,进气口121设置在下盖113和/或设备架111上,出气口124 设置在上盖112和/或设备架111上。设备带通常设置在病房内靠近病床床头的墙壁上,病人在睡姿时,头部位于下盖113的下方,将进气口121设置在下盖 113的下部,距离病人头部较近,能够及时有效吸走病人呼出的气;病人在坐姿时,头部位于设备架111的前方,将进气口121设置在设备架111的正面也有利于及时吸收气体。在上盖112的上部设置出气口124能够避免将净化后气体直接吹到病人身体上,不会引起病人不适;考虑净化的效率,也可在设备架111正面远离病人位置,例如走道对应位置,设置额外的出气口124。
如图1所示,设备架111上还可以设置氧气终端接口13,吸引终端接口14,呼叫按钮15以及开关插座16。这样,病人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对应的选择使用,提高设备带所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在设备带本体11上开设的进气口121,与病人的距离较近,进气口121连通消杀装置123与设备带外部空气,消杀装置123在进气口121处形成负压从而将进气口121附近的外部空气迅速有效的吸入空腔10,及时的吸走病房中病人呼出的气体。吸入的气体经过消杀装置123,消杀装置123复合了多种消杀模块,能够对含有病菌的气体进行过滤、吸附和消杀,得到净化后的气体再通过设备带本体11上的出气口124流入外界环境。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设置将抽吸空气的功能和气体消杀的功能集成于一体的小型消杀装置123,并有效利用设备带本体11内部的空腔10来安装消杀装置123,不会增加设备带的空间,仍然能够使用常规的设备带的尺寸,从而节省了专门消杀设备中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容纳腔的空间,在有效消杀病菌的基础上,实现了消杀系统的小型化。实现病房内气体消毒净化的简便易用和及时有效。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消杀装置123的组成示意图。从气体流入到流出的方向,消杀装置123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口1231,初效过滤模块1232,风机1233,除菌装置1234,高效过滤模块1235和出口1236。工作时,通过风机1233抽吸作用而形成负压,气体由进气口121和入口1231流入,然后经过初效过滤模块 1232,初效过滤模块1232是一个缝隙孔径较大的过滤网,能够过滤掉气体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病菌,然后经过风机1233之后再进入到除菌装置1234内,将气体中遗留的颗粒进行进一步的吸附,最后通过缝隙孔径很小的高效过滤网,由出口1236流出。由于病菌颗粒的半径通常在0.3-2μm之间,通过消杀装置 123内部各部件的处理后,能够实现有效、可靠去除病菌的效果。
消杀装置123中的上述初效过滤模块1232可采用贴附在入口1231处的设置方式,从而能够对刚吸入的空气及时进行过滤处理。而且,整个消杀装置123 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被使用或者更换,从而提升了消杀装置123更换的便利性。如图2所示,入口1231与风机1233的吸风口连通,风机1233的排风口与除菌装置1234相对设置,而出口1236与出气口124连通。将风机1233的排风口与除菌装置1234相对设置,能够确保从风机1233的排风口吹出的气体能够吹向除菌装置1234进行处理,然后再经过高效过滤模块1235的处理之后由出口1236排出,最终从出气口124而排入到病房内,实现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消杀处理。而此种将风机1233设置得较为靠近进气口121,那么对应的同样功率的情况下,风机1233越靠近进气口121对应在进气口121所形成的负压更大,吸气的效率更高,有利于及时充分的将病人呼出的气体从靠近病人的进气口 121吸入进行消杀处理,确保病房内空气消杀处理的及时性。
具体地,作为风机1233设置位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将风机 1233设置在出口1236与出气口124之间,此时,入口1231便与除菌装置1234 相对,初效过滤模块1232同样可以是贴附在入口1231上。而这样设置,通过风机1233产生的负压,同样能够实现抽吸空气进行过滤的使用功能。在该示例中,从气流流向来看,风机1233设置在出口1236与出气口124之间,这主要是考虑进气口121靠近病人,而出气口124相对距离病人较远,将风机1233 设置得相对远离进气口121能够减小风机1233噪音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具体地,作为消杀装置123整体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采用将风机1233设置有两个,而且两个风机1233的排风口均对准于除菌装置1234,出口则与出气口124连通。这样,通过两个风机1233来抽吸空气,能够提升消杀处理的效率。而为了提高进风量,也可以采用根据风机1233的个数来对应设置进气口121的个数以及对应设置消杀装置123上入口1231的个数,确保抽吸空气的顺畅性。
如图2和图3所示,设备带还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1237和提示装置,检测装置1237设置在消杀装置123内。控制装置与检测装置1237电连接,控制装置可控制检测装置1237进行相关信息的检测,检测装置1237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接收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输出控制指令,控制指示装置或其他装置进行相应的动作。
在一个示例中,检测装置1237包括记录当前工作时间的时钟单元,时钟单元将当前工作时间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当前工作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控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号。通过时钟单元记录消杀装置123的已经运行了多久的时间,当运行的时间量达到预设的时间值,提升进行消杀装置123的更换。从而能够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消杀装置123的有效性,避免消杀结果的不可控。
在另一个示例中,检测装置1237还包括用于测量出气口124位置风速的风速测量单元,风速测量单元将出气口124处的风速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出气口124处的风速达到预设风速值时,控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号。在风机1233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消杀装置123正常工作,对应的出气口124 处的风速是相对固定的值,通过出气口124附近风速的测量,来评估消杀装置 123是否有堵塞需要更换。从而实现消杀装置123更换的智能检测和提醒。如果风速值达到某个预设的临界值,则说明消杀装置123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需要进行更换,具体的风速测量可以采用在空腔10内靠近出气口124处设置风速探头进行测量。
在上述各示例中,提示装置的具体可为多种提醒方式,例如,为声音提示装置,采用发出声音进行消杀装置123更换提示;或为光源提示装置,通过光线闪烁或常亮来提示,或者结合声光进行提示。为了起到足够的提示作用,提示装置可设置于设备带本体11的正面面板上,例如设置在设备架111的正面。
在另一个示例中,检测装置1237还包括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用于感测环境光线和/或人体活动,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值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信号值达到预设信号值时,调整风机1233的开关和/或功率。具体的,检测传感器可设置在设备带本体11的正面,用以检测病床上是否有人以及病房内的光强度,如果通过上述检测传感器探测所获得的信号值达到预设值,说明病房内已经没有人或者光线很暗已经关灯(可能是病人已经休息)了,则控制风机1233 停止工作或者选择低功率模式工作。上述方式能够自动控制风机1233的工作模式,节约能源,避免病房没人情况下的耗能;以及在病人夜间或休息模式下降低风机1233功率,减小噪音,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本公开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带本体及气体消杀系统,
所述设备带本体内部形成有空腔,
所述气体消杀系统包括:进气口、消杀装置和出气口;其中所述消杀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所述消杀装置形成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气流,所述气流由所述进气口进入,并经过所述消杀装置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杀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口、初效过滤模块、风机、除菌装置、高效过滤模块和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除菌装置相对,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机的排风口均对准于所述除菌装置,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带本体包括设备架、上盖和下盖,所述设备架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设备架的下边缘所述下盖连接;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盖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带还包括氧气终端接头、吸引终端接口、呼叫按钮和开关插座。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带还包括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提示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记录当前工作时间的时钟单元,所述时钟单元将所述当前工作时间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出气口位置的出口风速的风速测量单元,所述风速测量单元将所述出口风速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或红外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和/或所述红外传感器输出信号值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信号值达到预设信号值时,调整所述风机的开关和/或功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装置为声音提示装置和/或光源提示装置。
CN201822212420.2U 2018-12-26 2018-12-26 设备带 Active CN210250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2420.2U CN210250389U (zh) 2018-12-26 2018-12-26 设备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2420.2U CN210250389U (zh) 2018-12-26 2018-12-26 设备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0389U true CN210250389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2420.2U Active CN210250389U (zh) 2018-12-26 2018-12-26 设备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0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349A (zh) * 2018-12-26 2019-06-07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带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349A (zh) * 2018-12-26 2019-06-07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带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68753U (zh) 一种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的电子口罩
WO2020132979A1 (zh) 设备带及其工作方法
US7396390B2 (en) Oxygen enrichment apparatus
CN102763917A (zh) 口罩
CN111194955A (zh) 一种紫外线杀菌口罩
CN209967465U (zh) 一种紫外消毒口罩
KR102403260B1 (ko) 멸균 기능을 갖춘 이동형 음압기
CN210250389U (zh) 设备带
CN111494695A (zh) 一种高效节能空气消毒器
CN215024359U (zh) 呼吸装置
CN212880326U (zh) 一种全反射式紫外线空气消毒罐
CN213020128U (zh) 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
CN210408870U (zh) 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
CN212014499U (zh) 一种医生用、警察执勤用防病毒的防护服
CN115297934A (zh) 用以在呼吸期间处理空气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2870511A (zh) 呼吸装置
CN112295124A (zh) 一种医用便携式呼吸净化系统
TWM589564U (zh) 具殺菌功能的吸鼻器
CN111513415A (zh) 消毒防疫帽子
CN220250187U (zh) 一种icu室内净化装置
CN111526854B (zh) 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净化装置
CN213154157U (zh) 一直滤芯可更换式口罩
CN215571047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智能空气净化装置
CN215175773U (zh) 一种可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的自洁净式手术室
CN213898314U (zh) 医用隔离病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NGEL BIOSAFET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3

Address after: 361000 unit 201-01, No. 835, Lianting Road,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Fuchen Baiao Bio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United Respirato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