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1114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1114U
CN210091114U CN201921068973.3U CN201921068973U CN210091114U CN 210091114 U CN210091114 U CN 210091114U CN 201921068973 U CN201921068973 U CN 201921068973U CN 210091114 U CN210091114 U CN 210091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touch panel
lead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689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荣兆
邝建邦
温扬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tia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tia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tia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tia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689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1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1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1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层、装饰油墨层、引线层以及触控感应层;装饰油墨层设置在薄膜层上,引线层设置在装饰油墨层上,装饰油墨层具有镂空区域,触控感应层设置在薄膜层上并位于镂空区域,触控感应层与引线层电性连接。上述触控面板,装饰油墨层、引线层以及触控感应层在同一薄膜层上制作形成,易于将触控区域做成曲面形状,并且整体可进行热压和冲切加工,减少了模具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内饰及家电的智能化发展,市场对触控面板的外观装饰要求越来越多样化,IML(In Molding Label,模内镶件注塑)技术在汽车内饰和家电面板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
目前,此类触控面板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通过注塑加工制作装饰面板之后,再在装饰面板的背面贴附触控传感器,然而这种制作工艺难以将触控区域做成曲面;另一种制作工艺是将触控传感器膜片与装饰膜片一起放入模具中,在触控传感器膜片与装饰膜片之间注塑塑胶料,然而需要独立制作触控传感器膜片及装饰膜片,每种膜片都需要独立制作热压和冲切模具,模具和膜片成本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以解决传统的触控面板难以将触控区域做成曲面、每种膜片都需要独立制作热压和冲切模具的问题。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薄膜层、装饰油墨层、引线层以及触控感应层;所述装饰油墨层设置在所述薄膜层上,所述引线层设置在所述装饰油墨层上,所述装饰油墨层具有镂空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设置在所述薄膜层上并位于所述镂空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引线层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层为有机聚合物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150μm~5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层设有感应触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触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层连接有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塑胶层,所述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引线层以及所述触控感应层远离所述薄膜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层以及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塑胶层之间还设置有保护油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油墨层与所述塑胶层之间还设置有粘合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层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与现有方案相比,上述触控面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触控面板,装饰油墨层、引线层以及触控感应层在同一薄膜层上制作形成,易于将触控区域做成曲面形状,并且整体可进行热压和冲切加工,减少了模具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薄膜层上制作装饰油墨层以及引线层的示意图;
图3为在装饰油墨层上制作触控感应层的示意图;
图4为在触控感应层以及引线层上制作保护油墨层和粘合层的示意图;
图5为对图4所示产品进行热压的示意图;
图6为在粘合层上制作塑胶层的示意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薄膜层110、装饰油墨层120、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
装饰油墨层120设置在薄膜层110上,引线层130设置在装饰油墨层120上。装饰油墨层120具有镂空区域,触控感应层140设置在薄膜层110上并位于镂空区域。触控感应层140与引线层130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薄膜层110为透明材质。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薄膜层110为有机聚合物薄膜。可选地,薄膜层110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薄膜层110的厚度为150μm~500μm。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薄膜层110的厚度为20μm~400μm。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薄膜层110的厚度为250μm、300μm、350μm、450μm。
其中,装饰油墨层120为不导电的油墨层,形成特定的图案,作为装饰功能。引线层130为导电材质,如引线层130可以使用导电银浆制作而成。引线层130上可留设感应触头132。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感应触头132连接有发光二极管(图未示)。发光二极管可作为背光功能,使得触控面板100的按键通电后即可实现发光。
此外,引线层130也可以连接其他电子元器件,如根据线路控制需要,使引线层130连接电阻等。发光二极管和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可采用透明胶水进行密封。
装饰油墨层120和引线层130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形成。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装饰油墨层120和引线层130分别通过丝印形成。
触控感应层140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触控感应层140使用透明的纳米银制作而成。
触控感应层140可以通过印刷的方式形成。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触控感应层140是通过在薄膜层110上印刷一层透明的纳米银导电层,并通过激光刻蚀形成触控图案而成,触控图案与对应的引线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触控面板100还包括塑胶层170,塑胶层170设置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
塑胶层170为塑胶材质。可选地,塑胶层170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
塑胶层170可以通过模内镶件注塑工艺(IML,In Molding Label),通过模具注塑塑胶料,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形成。电子元器件被包裹在塑胶层170内,能够防水防尘,且不易脱落。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与塑胶层170之间还设置有保护油墨层150。保护油墨层150可以保护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在塑胶层170制作过程中免受损伤。
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保护油墨层150与塑胶层170之间还设置有粘合层160。通过设置粘合层160,保护油墨层150与塑胶层170之间能够牢固连接,避免脱落分离。
保护油墨层150和粘合层160可采用丝印的方式制作而成。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触控面板100包括薄膜层110、装饰油墨层120、引线层130、保护油墨层150、粘合层160、触控感应层140以及塑胶层170。装饰油墨层120设置在薄膜层110上,引线层130设置在装饰油墨层120上。装饰油墨层120具有镂空区域,触控感应层140设置在薄膜层110上并位于镂空区域。触控感应层140与引线层130电性连接。引线层130上设有感应触头132,感应触头132连接有发光二极管。保护油墨层150设置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粘合层160设置在保护油墨层15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塑胶层170设置在粘合层16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
请参照图2至图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示例的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薄膜层110。
步骤二,在薄膜层110的一侧上制作装饰油墨层120,装饰油墨层120具有镂空区域。
步骤三,在装饰油墨层120上制作引线层130。
步骤四,在薄膜层110上且在镂空区域中制作触控感应层140,并使触控感应层140与引线层130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在薄膜层110上且在镂空区域中制作触控感应层140的方法包括:在薄膜层110上丝印纳米银导电层,并按图案设计对纳米银导电层进行激光刻蚀。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制作塑胶层170的步骤。
塑胶层170可以通过模内镶件注塑工艺,通过模具注塑塑胶料,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形成。通过IML技术将触控面板100加工成具有曲面的三维产品,适合各类产品的外观要求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在制作塑胶层170之前,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制作保护油墨层150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在制作塑胶层170之前,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保护油墨层150远离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的一侧制作粘合层160的步骤。
保护油墨层150和粘合层160可采用丝印的方式制作而成。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引线层130设有感应触头132,在制作塑胶层170之前,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感应触头132上连接发光二极管的步骤。
保护油墨层150和粘合层160需要预留发光二极管和电阻等电子元器件的连接位置以及引线层130尾端与FPC绑定的位置。制作完成保护油墨层150和粘合层160之后,再在预留位置粘结发光二极管和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并使用透明胶水进行密封。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在制作触控感应层140之后且在制作塑胶层170之前,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将产品进行压制形成所需的形状的步骤。将薄膜预成型形成所需的形状,并将周边废料裁切,引线处裁切成尾巴状,便于后续弯折固定。压制的方法为采用模具高压或热压。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触控面板1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薄膜层110,薄膜层110为PC薄膜。
步骤S2,如图2所示,在薄膜层110的一侧上丝印形成装饰油墨层120,装饰油墨层120具有镂空区域。
步骤S3,在装饰油墨层120上丝印导电银浆形成引线层130。
步骤S4,如图3所示,在薄膜层110上且在所述镂空区域中丝印透明的纳米银导电层,并通过激光蚀刻形成触控图案作为触控感应层140,触控图案与对应的银浆引线相连。
步骤S5,如图4所示,在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远离薄膜层110的一侧丝印透明的保护油墨层150。
步骤S6,在保护油墨层150远离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的一侧丝印粘合层160。保护油墨层150和粘合层160制作时,在引线层130的感应触头132预留发光二极管的连接位置以及引线层130尾端与FPC绑定的位置。
步骤S7,使用导电胶将发光二极管和电阻粘结在所预留的位置,并用透明胶水将二极管和电阻密封。
步骤S8,如图5所示,通过模具高压或热压成型,将薄膜预成型形成所需的形状,并将周边废料裁切,银浆引线处裁切成尾巴状,便于后续弯折固定。
步骤S9,如图6所示,通过模具注塑塑胶料,在粘合层160上制作塑胶层170,制作成一体的曲面触控面板100。
上述触控面板100及其制作方法,装饰油墨层120、引线层130以及触控感应层140在同一薄膜层110上制作形成,易于将触控区域做成曲面形状,并且整体可进行热压和冲切加工,减少了模具使用数量,降低了成本。
此外,先通过注塑加工制作装饰面板之后,再在装饰面板的背面贴附触控传感器的传统方式,需要花费许多人力,贴合也需要许多光学胶水,成本较高。上述触控面板100及其制作方法则可减少后工序组装,降低触控面板100成品的厚度和重量。
将触控传感器膜片与装饰膜片一起放入模具中,在触控传感器膜片与装饰膜片之间注塑塑胶料的方式,产品背部不能设计顶针和卡扣等突出结构,后期组装需使用胶水粘合剂,不利于成品组装。上述触控面板100及其制作方法,薄膜层110设置于产品前侧,塑胶层170可设计接顶针和卡扣等突出结构,后期组装无需使用胶水粘合剂,利于产品组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层、装饰油墨层、引线层以及触控感应层;所述装饰油墨层设置在所述薄膜层上,所述引线层设置在所述装饰油墨层上,所述装饰油墨层具有镂空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设置在所述薄膜层上并位于所述镂空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引线层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为有机聚合物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150μm~5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层设有感应触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触头连接有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触头连接有电阻。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胶层,所述塑胶层设置在所述引线层以及所述触控感应层远离所述薄膜层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层以及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塑胶层之间还设置有保护油墨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油墨层与所述塑胶层之间还设置有粘合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层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CN201921068973.3U 2019-07-10 2019-07-10 触控面板 Active CN210091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8973.3U CN210091114U (zh) 2019-07-10 2019-07-10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68973.3U CN210091114U (zh) 2019-07-10 2019-07-10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1114U true CN210091114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68973.3U Active CN210091114U (zh) 2019-07-10 2019-07-10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1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110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rface panel
JP7113027B2 (ja) 電子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アセンブリ
WO2019026636A1 (ja) 成形品、電気製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04772961A (zh) 通过注射压缩成型形成的聚合物制品
CN101093757B (zh) 薄形化按键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1028678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0091114U (zh) 触控面板
US20010041239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vided with a shell element
CN103324321A (zh) 立体化触控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24973B (zh) 覆膜注塑成型的电路结构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4527305A (zh) 在3d曲面上实现变色图案效果的方法及产品
CN101677495B (zh) 装饰薄膜及使用该装饰薄膜的外壳
CN101447354A (zh) 模内成型触控模组及其生产方法
WO2016059927A1 (ja) 成形品、電気部品シート、電気製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KR101428006B1 (ko)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한 플라스틱 원도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TWI781702B (zh) 模塑電子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N201122542Y (zh) 模内成型触控模组
CN215006604U (zh) 一种带有薄膜电路板的触控面板
KR102204529B1 (ko) 커넥터단자부 일체형 인몰드 전자회로 성형물의 제조방법
CN101677497B (zh)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96128B (zh) 一种电子光饰建材及其生产方法
JP6292579B2 (ja)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305961A (zh) 模塑電子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N211764621U (zh) 一种具有两层以上装饰面料的塑胶壳体
CN102218797A (zh) 电子装置机壳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