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2996U -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82996U CN210082996U CN201920754378.9U CN201920754378U CN210082996U CN 210082996 U CN210082996 U CN 210082996U CN 201920754378 U CN201920754378 U CN 201920754378U CN 210082996 U CN210082996 U CN 2100829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seat
- driving mechanism
- seat
- reset
- backr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左后座和右后座,与左后座铰接的左后靠背,与右后座铰接的右后靠背;左旋转驱动机构,左前后驱动机构,左升降驱动机构,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与右后靠背连接的右旋转驱动机构,与右后座的底部连接的右升降驱动机构,与右后座的底部连接的右前后驱动机构,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及中央控制器,通过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排座椅固定,无法调节与前排座椅间距离,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一般不能移动,在后排乘客上、下车时,为了确保安全,避开后部车辆,后排乘客都会从靠近路边的一侧上、下车,而此时坐在外侧的乘客上、下车很方便,但是坐在内侧的乘客上、下车时由于前、后排座椅之间的距离较小,乘客通过十分的困难。
CN201821338985.9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当乘客按动调节角度按钮时,驱动电机通电,驱动电机上的螺杆旋转,驱动螺母驱动连接板旋转,并通过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驱动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旋转,靠背骨架即可旋转角度,从而达到靠背调节角度的目的。但是即使靠背移动,增加了一定的空间,但是这种增加的空间量有限,还是不方便后排的乘客的上、下车,乘坐体验不好。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通过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排座椅固定,无法调节与前排座椅间距离,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左后座和右后座,与左后座铰接的左后靠背,与右后座铰接的右后靠背;
与左后靠背连接的左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左后靠背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左后座底部连接的左前后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左后座的向后移动和复位;
置于左后座下方与左前后驱动机构连接的左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左后座的上升和复位;
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用于将左后靠背和左后座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用于将左后靠背和左后座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与右后靠背连接的右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右后靠背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右后座的底部连接的右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右后座的上升和复位;
与右后座的底部连接的右前后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右后座的后退和复位;
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用于将右后靠背和右后座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用于将右后靠背和右后座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接收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左后靠背的向前旋转、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左后座的上升,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驱动左后座的向后移动;接收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左后靠背的复位,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左后座的复位,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驱动左后座的复位;接收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右后靠背的向前旋转、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右后座的上升,以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驱动右后座的向后移动;接收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右后靠背复位,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右后座的复位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驱动右后座的复位。
进一步地,左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左后靠背固接的左转动杆,左转动杆一端与左旋转电机连接;右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右后靠背固接的右转动杆,右转动杆一端与右旋转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旋转电机和右旋转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左前后驱动机构包括置于左后座下方的左支撑板,左支撑板固定于左升降驱动机构上,左支撑板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左滑轨,置于两左滑轨间的左移动螺纹杆,左移动螺纹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后固定板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左支撑板上的左前固定板穿出与左前后驱动电机连接,左移动螺纹杆上穿接有左移动螺母,左移动螺母上端设有左移动块,左移动块与左后座的底部固接,左后座的底部设有与各左滑轨一一对应的左限位滑块;右前后驱动机构包括设有右后座下方的右支撑板,右支撑板固定于右升降驱动机构上,右支撑板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右滑轨,两右滑轨间设有右移动螺纹杆,右移动螺纹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右后固定板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右支撑板上的右前固定板穿出与右前后驱动电机连接,右移动螺纹杆上穿接有右移动螺母,右移动螺母上端设有右移动块,右移动块与右后座的底部固接,右后座的底部设有与各右滑轨一一对应的右限位滑块;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前后驱动电机和右前后驱动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左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左支撑板下方的左液压缸,左液压缸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左顶推杆,左顶推杆的顶部与左支撑板的下板面固接;右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右支撑板下方的右液压缸,右液压缸设有向上延伸的右顶推杆,右顶推杆的顶部与右支撑板的下板面固接;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和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和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两左滑轨均焊接于左支撑板上,两右滑轨均焊接于右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左后座的后端设有左铰接槽,左后靠背的底端嵌入左铰接槽槽内,左转动杆依次穿过左后座和左后靠背将左后靠背与左后座(1)铰接于一体;右后座的后端设有右铰接槽,右后靠背的底端嵌入右铰接槽槽内,右转动杆依次穿过右后座和右后靠背将右后靠背与右后座铰接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底板,左液压缸和右液压缸均固定于车底板上,左支撑板上穿装有左限位柱,左限位柱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车底板固接,右支撑板上穿装有右限位柱,右限位柱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车底板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将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受启动信号后并编辑左旋转驱动机构、左前后驱动机构及左升降驱动机构的启动信号依次发送给左旋转驱动机构,左前后驱动机构及左升降驱动机构,左旋转驱动机构先向前旋转,旋转到设定位置后,左旋转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左升降驱动机构将左前后驱动机构和左后座抬升,当左后座抬升到设定高度值时,左升降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左前后驱动机构启动,将左后座向后移动,增加左后座和前排座椅间的距离;启动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中央控制器接收到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的复位信号时,中央控制器编辑复位信号依次发送给左前后驱动机构、左升降驱动机构和左旋转驱动机构,左前后驱动机构将左后座向前移动,恢复到起始位置,紧接着,左升降驱动机构将左前后驱动机构和左后座一起下降到起始位置,最后,左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左后靠背向后转动,恢复到起始位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精准度高,便于左后排座椅的位置的调节,便于人们的上、下车,提高了驾乘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将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受启动信号后并编辑右旋转驱动机构、右前后驱动机构及右升降驱动机构的启动信号依次发送给右旋转驱动机构,右前后驱动机构及右升降驱动机构,右旋转驱动机构先向前旋转,旋转到设定位置后,右旋转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右升降驱动机构将右前后驱动机构和右后座抬升,当右后座抬升到设定高度值时,右升降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右前后驱动机构启动,将右后座向后移动,增加右后座和前排座椅间的距离;启动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中央控制器接收到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的复位信号时,中央控制器编辑复位信号依次发送给右前后驱动机构、右升降驱动机构和右旋转驱动机构,右前后驱动机构将右后座向前移动,恢复到起始位置,紧接着,右升降驱动机构将右前后驱动机构和右后座一起下降到起始位置,最后,右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右后靠背向后转动,恢复到起始位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精准度高,便于右后排座椅的位置的调节,便于人们的上、下车,提高了驾乘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电路关系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去除左后座和右后座);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后座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右后座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后座;2、右后座;3、左后靠背;4、右后靠背;5、左旋转驱动机构;6、左前后驱动机构;7、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8、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9、右旋转驱动机构;10、右升降驱动机构;11、右前后驱动机构;12、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3、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4、左升降驱动机构;51、左转动杆;52、左旋转电机;91、右转动杆;92、右前后驱动电机;61、左支撑板;62、左滑轨;63、左移动螺纹杆;64、左后固定板;65、左前固定板;66、左前后驱动电机;67、左移动螺母;68、左移动块;69、左限位滑块;111、右支撑板;112、右滑轨;113、右移动螺纹杆;114、右后固定板;115、右前固定板;116、右前后驱动电机;117、右移动螺母;118、右移动块;119、右限位滑块;141、左液压缸;142、左顶推杆;101、右液压缸;102、右顶推杆;15、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7、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001、左铰接槽;2001、右铰接槽;19、车底板;1111、右限位柱;611、左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左后座1和右后座2,与左后座1铰接的左后靠背3,与右后座2铰接的右后靠背4;
与左后靠背3连接的左旋转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左后座1底部连接的左前后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和复位;
置于左后座1下方与左前后驱动机构6连接的左升降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和复位;
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与右后靠背4连接的右旋转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右后靠背4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右后座2的底部连接的右升降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右后座2的上升和复位;
与右后座2的底部连接的右前后驱动机构11,用于驱动右后座2的后退和复位;
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用于将右后靠背4和右后座2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用于将右后靠背4和右后座2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接收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6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接收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左后靠背3的复位,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左后座1的复位,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6驱动左后座1的复位;接收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9驱动右后靠背4的向前旋转、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10驱动右后座2的上升,以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11驱动右后座2的向后移动;接收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9驱动右后靠背4的复位,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10驱动右后座2的复位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11驱动右后座2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将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受启动信号后并编辑左旋转驱动机构5、左前后驱动机构6及左升降驱动机构14的启动信号依次发送给左旋转驱动机构5,左前后驱动机构6及左升降驱动机构14,左旋转驱动机构5先驱动左后靠背3向前转动,使得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呈折叠状态,旋转到设定位置后,左旋转驱动机构5停止工作,左升降驱动机构14将左前后驱动机构6和左后座1抬升,当左后座1抬升到设定高度值时,左升降驱动机构14停止工作,左前后驱动机构6启动,将左后座1向后移动,增加左后座和前排座椅间的距离;启动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中央控制器接收到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的复位信号时,中央控制器编辑复位信号依次发送给左前后驱动机构6、左升降驱动机构14和左旋转驱动机构5,左前后驱动机构6将左后座1向前移动,恢复到起始位置,紧接着,左升降驱动机构14将左前后驱动机构6和左后座1一起下降到起始位置,最后,左旋转驱动机构5带动左后靠背3向后转动,恢复到起始位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精准度高,便于左后排座椅的位置的调节,便于人们的上、下车,提高了驾乘的舒适度。
同样,本实用新型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将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受启动信号后并编辑右旋转驱动机构9、右前后驱动机构11及右升降驱动机构10的启动信号依次发送给右旋转驱动机构9,右前后驱动机构11及右升降驱动机构10,右旋转驱动机构9先驱动右后靠背4向前旋转,与右后座呈折叠状态,旋转到设定位置后,右旋转驱动机构9停止工作,右升降驱动机构10将右前后驱动机构11和右后座2抬升,当右后座2抬升到设定高度值时,右升降驱动机构10停止工作,右前后驱动机构11启动,将右后座2向后移动,增加右后座2和前排座椅间的距离;启动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中央控制器接收到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的复位信号时,中央控制器编辑复位信号依次发送给右前后驱动机构11、右升降驱动机构10和右旋转驱动机构9,右前后驱动机构11将右后座2向前移动,恢复到起始位置,紧接着,右升降驱动机构10将右前后驱动机构11和右后座2一起下降到起始位置,最后,右旋转驱动机构9带动右后靠背4向后旋转,恢复到起始位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精准度高,便于右后排座椅的位置的调节,便于人们的上、下车,提高了驾乘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及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均选用温州美轮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MLM-014座椅调节开关,也可以选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其它型号,此处不再赘述;中央控制器选用浙江美宝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座椅电控控制器,也可以选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其它型号,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左旋转驱动机构5包括与左后靠背3固接的左转动杆51,左转动杆51一端与左旋转电机52连接;右旋转驱动机构9包括与右后靠背4固接的右转动杆91,右转动杆91一端与右旋转电机92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旋转电机52和右旋转电机9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旋转驱动机构5包括与左后靠背3固接的左转动杆51,左转动杆51一端与左旋转电机52连接;右旋转驱动机构9包括与右后靠背4固接的右转动杆91,右转动杆91一端与右旋转电机92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旋转电机52和右旋转电机92电连接的设计,左转动杆51在左旋转电机52的带动下,向前旋转或向后旋转,实现左后靠背3向后倾倒或复位;同样,右转动杆91在右旋转电机92的带动下,向前旋转或向后旋转,实现右后靠背4的向后倾倒或复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左旋转电机52选用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W02-00820068213N旋转座椅电机,也可以选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其它型号,此处不再赘述。
中央控制器选用恒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座椅控制器,也可以选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其它型号,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前后驱动机构6包括置于左后座1下方的左支撑板61,左支撑板61固定于左升降驱动机构14上,左支撑板6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左滑轨62,置于两左滑轨62间的左移动螺纹杆63,左移动螺纹杆6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后固定板6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左支撑板61上的左前固定板65穿出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连接,左移动螺纹杆63上穿接有左移动螺母67,左移动螺母67上端设有左移动块68,左移动块68与左后座1的底部固接,左后座1的底部设有与各左滑轨62一一对应的左限位滑块69;右前后驱动机构11包括设有右后座2下方的右支撑板111,右支撑板111固定于右升降驱动机构10上,右支撑板11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右滑轨112,两右滑轨112间设有右移动螺纹杆113,右移动螺纹杆11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右后固定板11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右支撑板111上的右前固定板115穿出与右前后驱动电机116连接,右移动螺纹杆113上穿接有右移动螺母117,右移动螺母117上端设有右移动块118,右移动块118与右后座2的底部固接,右后座2的底部设有与各右滑轨112一一对应的右限位滑块119;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和右前后驱动电机116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前后驱动机构6包括置于左后座1下方的左支撑板61,左支撑板61固定于左升降驱动机构14上,左支撑板6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左滑轨62,置于两左滑轨62间的左移动螺纹杆63,左移动螺纹杆6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后固定板6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左支撑板61上的左前固定板65穿出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连接,左移动螺纹杆63上穿接有左移动螺母67,左移动螺母67上端设有左移动块68,左移动块68与左后座1的底部固接,左后座1的底部设有与各左滑轨62一一对应的左限位滑块69;右前后驱动机构11包括设有右后座2下方的右支撑板111,右支撑板111固定于右升降驱动机构10上,右支撑板11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右滑轨112,两右滑轨112间设有右移动螺纹杆113,右移动螺纹杆11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右后固定板11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右支撑板111上的右前固定板115穿出与右前后驱动电机116连接,右移动螺纹杆113上穿接有右移动螺母117,右移动螺母117上端设有右移动块118,右移动块118与右后座2的底部固接,右后座2的底部设有与各右滑轨112一一对应的右限位滑块119;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和右前后驱动电机116电连接的设计,实现左后座1和左后座2的后退和复位,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升降驱动机构14包括设于左支撑板61下方的左液压缸141,左液压缸14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左顶推杆142,左顶推杆142的顶部与左支撑板61的下板面固接;右升降驱动机构10包括设于右支撑板111下方的右液压缸101,右液压缸101设有向上延伸的右顶推杆102,右顶推杆102的顶部与右支撑板111的下板面固接;左液压缸141和右液压缸101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升降驱动机构14包括设于左支撑板61下方的左液压缸141,左液压缸14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左顶推杆142,左顶推杆142的顶部与左支撑板61的下板面固接;右升降驱动机构10包括设于右支撑板111下方的右液压缸101,右液压缸101设有向上延伸的右顶推杆102,右顶推杆102的顶部与右支撑板111的下板面固接;左液压缸141和右液压缸101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的设计,实现左后座1和右后座2的上升和复位,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和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和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和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的设计,可以分别设定左旋转电机、左液压缸、左前后驱动电机、右旋转电机、右液压缸、右前后驱动电机的启动时间,从而保证左后座椅和右后座椅的向后移动,要是启动左后座椅的后移动时,即先使得左后靠背向前旋转,当左后靠背旋转一定角度后、左后靠背停止转动,接着左后座向上抬高,当左后座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停止升高,接着左后座向后移动,移动到设定位置停止向后移动;要是启动右后座椅的后移动时先使得右后靠背向前旋转,当右后靠背旋转一定角度后、右后靠背停止转动,接着右后座向上抬高,当右后座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停止升高,接着右后座向后移动,移动到设定位置停止向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和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的设计,设定左旋转电机、左液压缸、左前后驱动电机、右旋转电机、右液压缸、有前后驱动电机的复位的工作时间,从而保证左后座椅的复位和右后座椅的复位,启动左后座椅的复位与左后座椅的启动方向操作,此处不再赘述,或者右后座椅的复位与右后座椅的启动反向操作,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图3、图5所示,两左滑轨62均焊接于左支撑板61上,两右滑轨112均焊接于右支撑板111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左滑轨62均焊接于左支撑板61上,两右滑轨112均焊接于右支撑板111上,保证左滑轨62与左支撑板61的连接的稳固性,右滑轨112与右支撑板111连接的稳固性。
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均选用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和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均选用松下电器生产的定时器。
如图1、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左后座1的后端设有左铰接槽1001,左后靠背3的底端嵌入左铰接槽1001槽内,左转动杆51依次穿过左后座1和左后靠背3将左后靠背3与左后座1铰接于一体;右后座2的后端设有右铰接槽2001,右后靠背4的底端嵌入右铰接槽2001槽内,右转动杆91依次穿过右后座2和右后靠背4将右后靠背4与右后座2铰接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后座1的后端设有左铰接槽1001,左后靠背3的底端嵌入左铰接槽1001槽内,左转动杆51依次穿过左后座1和左后靠背3将左后靠背3与左后座1铰接于一体;右后座2的后端设有右铰接槽2001,右后靠背4的底端嵌入右铰接槽2001槽内,右转动杆91依次穿过右后座2和右后靠背4将右后靠背4与右后座2铰接于一体的设计,安装方便,便于左后靠背3和右后靠背4的转动。
左旋转电机52、右旋转电机92、左前后驱动电机66、右前后驱动电机116均选用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W02-008 20068213N旋转座椅电机,也可以选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其它型号,此处不再赘述。
左液压缸141和右液压缸101均选用常州市丰淳液压油缸厂生产的拉杆液压缸,也可以选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其它型号,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中任一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车底板19,左液压缸141和右液压缸101均固定于车底板19上,左支撑板61上穿装有左限位柱611,左限位柱611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车底板19固接,右支撑板111上穿装有右限位柱1111,右限位柱1111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车底板19固接;保证左支撑板61和右支撑板111上、下移动的平衡性,避免左后座1和右后座2的偏移。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的工作过程:
当乘客坐在左后座1上时,需要从车的右门下时,启动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将左后座1向后方移动,乘客下车后,启动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使得左后座1复位;
同样,当乘客坐在右后座2上时,需要从车的左门下时,启动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将右后座2向后方移动,乘客下车后,启动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使得右后座2复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左后座(1)和右后座(2),与左后座(1)铰接的左后靠背(3),与右后座(2)铰接的右后靠背(4);
与左后靠背(3)连接的左旋转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左后座(1)底部连接的左前后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和复位;
置于左后座(1)下方与左前后驱动机构(6)连接的左升降驱动机构(14),用于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和复位;
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用于将左后靠背(3)和左后座(1)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与右后靠背(4)连接的右旋转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右后靠背(4)的向前旋转和复位;
与右后座(2)的底部连接的右升降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右后座(2)的上升和复位;
与右后座(2)的底部连接的右前后驱动机构(11),用于驱动右后座(2)的后退和复位;
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用于将右后靠背(4)和右后座(2)的启动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用于将右后靠背(4)和右后座(2)的复位信号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接收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左后靠背(3)的向前旋转、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左后座(1)的上升,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6)驱动左后座(1)的向后移动;接收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左旋转驱动机构(5)驱动左后靠背(3)的复位,控制左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左后座(1)的复位,以及控制左前后驱动机构(6)驱动左后座(1)的复位;接收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的启动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9)驱动右后靠背(4)的向前旋转、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10)驱动右后座(2)的上升,以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11)驱动右后座(2)的向后移动;接收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的复位信号,依次控制右旋转驱动机构(9)驱动右后靠背(4)的复位,控制右升降驱动机构(10)驱动右后座(2)的复位及控制右前后驱动机构(11)驱动右后座(2)的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旋转驱动机构(5)包括与左后靠背(3)固接的左转动杆(51),左转动杆(51)一端与左旋转电机(52)连接;右旋转驱动机构(9)包括与右后靠背(4)固接的右转动杆(91),右转动杆(91)一端与右旋转电机(92)连接,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旋转电机(52)和右旋转电机(9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前后驱动机构(6)包括置于左后座(1)下方的左支撑板(61),左支撑板(61)固定于左升降驱动机构(14)上,左支撑板(6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左滑轨(62),置于两左滑轨(62)间的左移动螺纹杆(63),左移动螺纹杆(6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左后固定板(6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左支撑板(61)上的左前固定板(65)穿出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连接,左移动螺纹杆(63)上穿接有左移动螺母(67),左移动螺母(67)上端设有左移动块(68),左移动块(68)与左后座(1)的底部固接,左后座(1)的底部设有与各左滑轨(62)一一对应的左限位滑块(69);右前后驱动机构(11)包括设有右后座(2)下方的右支撑板(111),右支撑板(111)固定于右升降驱动机构(10)上,右支撑板(111)的上板面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右滑轨(112),两右滑轨(112)间设有右移动螺纹杆(113),右移动螺纹杆(11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右后固定板(114)上,另一端从固定于右支撑板(111)上的右前固定板(115)穿出与右前后驱动电机(116)连接,右移动螺纹杆(113)上穿接有右移动螺母(117),右移动螺母(117)上端设有右移动块(118),右移动块(118)与右后座(2)的底部固接,右后座(2)的底部设有与各右滑轨(112)一一对应的右限位滑块(119);中央控制器分别与左前后驱动电机(66)和右前后驱动电机(116)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升降驱动机构(14)包括设于左支撑板(61)下方的左液压缸(141),左液压缸(14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左顶推杆(142),左顶推杆(142)的顶部与左支撑板(61)的下板面固接;右升降驱动机构(10)包括设于右支撑板(111)下方的右液压缸(101),右液压缸(101)设有向上延伸的右顶推杆(102),右顶推杆(102)的顶部与右支撑板(111)的下板面固接;左液压缸(141)和右液压缸(101)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7)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右后排座椅位置调节启动开关(12)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左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5)和右后排座椅启动定时器(16)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后排座椅复位开关(8)内置有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右后排座椅复位开关(13)内置有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左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7)和右后排座椅复位定时器(18)均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两左滑轨(62)均焊接于左支撑板(61)上,两右滑轨(112)均焊接于右支撑板(1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左后座(1)的后端设有左铰接槽(1001),左后靠背(3)的底端嵌入左铰接槽(1001)槽内,左转动杆(51)依次穿过左后座(1)和左后靠背(3)将左后靠背(3)与左后座(1)铰接于一体;右后座(2)的后端设有右铰接槽(2001),右后靠背(4)的底端嵌入右铰接槽(2001)槽内,右转动杆(91)依次穿过右后座(2)和右后靠背(4)将右后靠背(4)与右后座(2)铰接于一体。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底板(19),左液压缸(141)和右液压缸(101)均固定于车底板(19)上,左支撑板(61)上穿装有左限位柱(611),左限位柱(611)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车底板(19)固接,右支撑板(111)上穿装有右限位柱(1111),右限位柱(1111)的底部向下延伸与车底板(19)固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54378.9U CN210082996U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54378.9U CN210082996U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82996U true CN210082996U (zh) | 2020-02-18 |
Family
ID=6947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54378.9U Active CN210082996U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82996U (zh) |
-
2019
- 2019-05-23 CN CN201920754378.9U patent/CN2100829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89044B (zh) | 一种汽车轮胎路面模拟智能检测装置 | |
JP2007253891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昇降速度可変スイッチ | |
CN210082996U (zh) | 一种自动调节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
CN110758184A (zh) | 可扩展驾驶员活动范围的调节机构和可调节座椅 | |
CN108909544B (zh) | 一种行动不便者使用的汽车全自动后座装置 | |
CN211519325U (zh) | 可扩展驾驶员活动范围的调节机构和可调节座椅 | |
CN111362208A (zh) | 一种电力高空作业车的稳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3619454A (zh) | 座椅结构及汽车 | |
CN116531192A (zh) | 基于多位姿变换的多功能智能电动轮椅及障碍物跨越方法 | |
CN114803927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检测用辅助装置 | |
CN113246817A (zh) | 汽车座椅的调节结构及其调节方法 | |
CN210821919U (zh) | 一种可滑动的汽车座椅 | |
CN210416303U (zh) | 智能多功能汽车座椅 | |
CN112009316A (zh) | 一种商务车智能座椅控制系统 | |
CN204567355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控制装置 | |
CN217048355U (zh) | 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座椅 | |
CN221023390U (zh) | 一种自动升降的汽车座椅头枕 | |
KR101441666B1 (ko) | 차량용 전동시트 높낮이 구동유니트 | |
CN110792144A (zh) | 一种壁挂式智能马桶 | |
CN210970753U (zh) | 一种多向调节座垫结构 | |
CN219312584U (zh) |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汽车座椅扶手 | |
CN209365950U (zh) | 一种记忆位置的一体式全集成开关 | |
KR101784153B1 (ko) | 헤드레스트용 리클라이닝 장치 | |
CN218966742U (zh) | 一种电动靠背肩部调节机构 | |
CN214396522U (zh) | 用于汽车的汽车床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