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3228U - 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53228U CN210053228U CN201921013913.1U CN201921013913U CN210053228U CN 210053228 U CN210053228 U CN 210053228U CN 201921013913 U CN201921013913 U CN 201921013913U CN 210053228 U CN210053228 U CN 2100532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side
- portable power
- shell
- power source
- por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57 h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的前侧设置有卡动机构,所述移动电源的前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前侧顶端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导杆的外壁并分别与外壳的内腔顶端和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底端且位于外壳的前侧表面固定有矩形盖,所述外壳的前侧底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角形盖。该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能够稳固的将手机与移动电源固定在一起,便于携带,也可防止数据线脱落或充电失败,操作简单,易看管,不易掉落或丢失,节省精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MPP),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使用方便快捷,移动电源是一种非常轻便,小巧,便于携带的随身充电器,它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地充电或待机供电,内置大容量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适用范围非常广,而且寿命长,性价比也是相当高的,可见移动电源的功能是多么的强大,而现有移动电源在携带时需要单独归纳,使用时多数人选择将手机与移动电源同时紧握在手里,用来防止数据线的脱落导致充电失败,非常麻烦,并且在一些奔波繁忙的行程中两个单独的物品及其不宜看管,容易造成掉落,甚至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的前侧设置有卡动机构;
卡动机构包括外壳、导杆、滑块、第一弹簧、通孔、拉杆、挡块、卡柱、卡槽、第二弹簧、矩形盖、角形盖和外罩;
所述移动电源的前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前侧顶端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杆,且导杆的外壁底端套接有滑块,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导杆的外壁并分别与外壳的内腔顶端和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前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通孔的外罩,所述挡块插接在外罩的内腔后侧,所述挡块的前侧中心位置与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延伸出外罩的前侧表面,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拉杆的外壁且分别与外罩的前侧内壁和挡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挡块的后端固定有贯穿滑块的卡柱,且卡柱与卡槽的内腔插接,所述外罩的底端且位于外壳的前侧表面固定有矩形盖,所述外壳的前侧底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角形盖。
优选的,两个所述导杆相对于滑块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形状为“T”字形。
优选的,所述卡柱的后侧形状为圆锥形。
优选的,所述矩形盖的前侧为水平面,所述矩形盖的侧壁为“U”字形。
优选的,所述角形盖的内腔形状为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拉杆、挡块和弹簧的配合下,使卡柱移出卡槽的内腔解除对滑块的固定,向上拉动拉杆,通过滑块、导杆、第一弹簧、矩形盖、外罩和角形盖的配合下实现手机的固定,可使用移动电源对手机进行充电,在繁忙的行程中也无需单独归纳,能够稳固的将手机与移动电源固定在一起,便于携带,也可防止数据线脱落或充电失败,操作简单,易看管,不易掉落或丢失,节省精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左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形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电源,2、外壳,3、导杆,4、滑块,5、第一弹簧,6、通孔,7、拉杆,8、挡块,9、卡柱,10、卡槽,11、第二弹簧,12、矩形盖,13、角形盖,14、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1,移动电源1的前侧设置有卡动机构;
卡动机构包括外壳2、导杆3、滑块4、第一弹簧5、通孔6、拉杆7、挡块 8、卡柱9、卡槽10、第二弹簧11、矩形盖12、角形盖13和外罩14;
移动电源1的前侧设置有外壳2,可将卡动机构与移动电源设置成一体更便于使用者使用,外壳2的前侧顶端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通孔6,外壳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杆3,导杆3用于对滑块4进行限位,使滑块4只能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且导杆3的外壁底端套接有滑块4,通过滑块4的移动可带动外罩14同时移动,第一弹簧5套接在导杆3的外壁并分别与外壳2的内腔顶端和滑块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35N/CM,第一弹簧5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滑块4的前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通孔6的外罩14,挡块8插接在外罩14的内腔后侧,挡块8在第一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用于辅助卡柱9向后侧移动与卡槽10稳定插接,挡块8的前侧中心位置与拉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拉杆7的另一端延伸出外罩14的前侧表面,第二弹簧11套接在拉杆7的外壁且分别与外罩14的前侧内壁和挡块8的前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1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40N/CM,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将卡柱9推进卡槽10内,外壳2的内腔后侧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卡槽10,挡块8的后端固定有贯穿滑块4的卡柱9,且卡柱9与卡槽10的内腔插接,外罩14的底端且位于外壳2的前侧表面固定有矩形盖12,矩形盖12与角形盖13 通过上下配合可以将手机进行固定,外壳2的前侧底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角形盖13。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移动电源1:型号为DLP2103,可存储电能,用于为手机充电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两个导杆3相对于滑块4的中心点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导杆3能够使滑块4更稳定的上下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拉杆7的形状为“T”字形,“T”字形拉杆7 防止受弹簧11的作用下缩进14的内腔,促使卡柱9无法移出卡槽10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柱9的后侧形状为圆锥形,便于卡柱9对准卡槽10插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盖12的前侧为水平面,矩形盖12的侧壁为“U”字形,通过矩形盖12可将手机的顶端罩住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角形盖13的内腔形状为三角形,通过两个角形盖13可将手机的底部两角固定,而且能使手机的充电口露出,便于移动电源对手机进行充电。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当需要对手机进行固定时,向前拉伸拉杆7,促使挡块8向前侧移动对第二弹簧11进行挤压,使卡柱9移出卡槽10的内腔解除对滑块4的固定,向上拉动拉杆7,促使滑块4沿着导杆3的外壁向上移动挤压第一弹簧5,从而使矩形盖12跟随外罩14向上移动,扩大矩形盖12与角形盖13之间的距离,使手机紧贴外壳2的前侧,将手机的底部插入角形盖13内,使手机的充电口朝下,松开拉杆7,第一弹簧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通过滑块4推动矩形盖12向下移动,使矩形盖12套在手机的顶部固定,同时第二弹簧1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通过挡块8推动卡柱9向后移动插入卡槽10内,对矩形盖12固定,完成手机的固定,便可使用移动电源1对手机进行充电,操作简单,方便携带,放置稳定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后侧”、“表面”、“前侧”、“外壁”、“内腔”、“中心位置”、“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插接”、“固定”、“套接”、“开设”、“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1)的前侧设置有卡动机构;
卡动机构包括外壳(2)、导杆(3)、滑块(4)、第一弹簧(5)、通孔(6)、拉杆(7)、挡块(8)、卡柱(9)、卡槽(10)、第二弹簧(11)、矩形盖(12)、角形盖(13)和外罩(14);
所述移动电源(1)的前侧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的前侧顶端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通孔(6),所述外壳(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杆(3),且导杆(3)的外壁底端套接有滑块(4),所述第一弹簧(5)套接在导杆(3)的外壁并分别与外壳(2)的内腔顶端和滑块(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的前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通孔(6)的外罩(14),所述挡块(8)插接在外罩(14)的内腔后侧,所述挡块(8)的前侧中心位置与拉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7)的另一端延伸出外罩(14)的前侧表面,所述第二弹簧(11)套接在拉杆(7)的外壁且分别与外罩(14)的前侧内壁和挡块(8)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内腔后侧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卡槽(10),所述挡块(8)的后端固定有贯穿滑块(4)的卡柱(9),且卡柱(9)与卡槽(10)的内腔插接,所述外罩(14)的底端且位于外壳(2)的前侧表面固定有矩形盖(12),所述外壳(2)的前侧底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角形盖(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杆(3)相对于滑块(4)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7)的形状为“T”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9)的后侧形状为圆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盖(12)的前侧为水平面,所述矩形盖(12)的侧壁为“U”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盖(13)的内腔形状为三角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13913.1U CN210053228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13913.1U CN210053228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53228U true CN210053228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96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13913.1U Active CN210053228U (zh) | 2019-07-02 | 2019-07-02 | 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53228U (zh) |
-
2019
- 2019-07-02 CN CN201921013913.1U patent/CN2100532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093277U (zh) | 一种手机 | |
CN103178559B (zh) | 连接设备及充电装置 | |
CN210053228U (zh) | 一种便于携带且稳固放置的移动电源 | |
CN214153093U (zh) | 一种可自主组装锂电池模组 | |
CN207442966U (zh) | 一种集无线充电接收功能及磁吸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 |
CN207624759U (zh) | 一种可快速充电的镍氢电池 | |
CN108762054A (zh) | 一种免脱充电式的智能手表 | |
CN212258447U (zh) | 一种配备风扇的移动电源 | |
CN213338670U (zh) | 一种嵌套有蓝牙耳机的鼠标 | |
CN209169980U (zh) | 一种可对多个移动电源充电及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座 | |
CN209748765U (zh) | 一种与蓝牙耳机配套使用的充电收纳盒 | |
CN210196885U (zh) | 一种手机平板支架 | |
CN207426758U (zh) | 一种充电宝 | |
CN206022759U (zh) | 磁力吸合模块、磁吸组板及磁吸充电座 | |
CN212849959U (zh) | 一种双接口闪速可充电源 | |
CN213072172U (zh) | 一种储能电源的临时安装结构 | |
CN213937490U (zh) | 一种用于手电充电的移动电源 | |
CN210053229U (zh) | 一种便于固定手机的无线式移动电源 | |
CN213990215U (zh) | 一种通信用便携背夹式充电宝 | |
CN210492984U (zh) |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行李箱 | |
CN214506585U (zh) | 一种带可拆装式蓝牙耳机的移动电源 | |
CN215815117U (zh) | 一种智能旅游景点导游器 | |
CN216120602U (zh) | 一种具备移动电源功能的笔记本电池 | |
CN211894237U (zh) | 一种通讯手机数据线用收纳盒 | |
CN218771371U (zh) | 一种车载储能移动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