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8350U - 乘客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8350U
CN210048350U CN201920691858.5U CN201920691858U CN210048350U CN 210048350 U CN210048350 U CN 210048350U CN 201920691858 U CN201920691858 U CN 201920691858U CN 210048350 U CN210048350 U CN 210048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ir
extension
vertical
passenger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18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井俊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8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8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客输送机。延长部件(36)具有固定于水平板的上表面的延长水平部(38)、从延长水平部(38)突出且配置于上框构件(11)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延长臂部(40)、以及设置于上框构件(11)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延长臂部(40)、以及载置在左右一对板支承部件(54)上的上下梯板(89、90)。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
相关申请的引用: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095107号(申请日:2018年5月17)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权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这样的乘客输送机通过在上楼层侧及下楼层侧的上下梯场所之间架设桁架而安装。该架设是通过将从桁架的端部突出的支承角板载置于形成在上楼层侧及下楼层侧的上下梯场所的被切缺的建筑物骨架内的锚板上来进行的。从该桁架的端部突出的支承角板的长度被设计成满足抗震基准。
然而,最近,抗震基准被变更,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加长从桁架的端部突出的支承角板的长度的必要性。但是,要更换既有的乘客输送机的支承角板的话不得不用重型机将乘客输送机整体吊起,因此不容易更换支承角板。
因此,提出了在既有的支承角板固定比既有的支承角向外侧长长地突出的延长部件的方案。
但是,在既有的乘客输送机中,在延长了支承角板时,存在载置于该支承角板的上下梯板的拆卸作业变得繁杂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延长了支承角板时载置于该支承角板的上下梯板的拆卸作业简单的乘客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具备:桁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框构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框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框构件与所述下框构件之间的纵框构件;支承角板,设置于所述桁架的两端部;以及延长部件,安装于所述支承角板,所述支承角板具有固定于所述桁架的所述端部的垂直板、以及从所述垂直板向外侧突出的水平板,所述延长部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的延长水平部、从所述延长水平部突出且配置于所述上框构件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延长臂部、以及与所述延长臂部分体且设置于所述上框构件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板支承部件,所述乘客输送机还具备载置于所述延长水平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及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之上的多张上下梯板,所述延长水平部具有载置于建筑物骨架之上的载置台、以及载置于所述载置台之上的水平主体,所述延长臂部从所述水平主体突出,所述上下梯板包括主上下梯板、追加上下梯板及左右一对端部上下梯板,所述板支承部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层面、以及配置于所述下层面的上方的上层面,所述下层面固定于所述上框构件之上,所述上层面与所述延长臂部的高度相同,在所述延长水平部之上载置着所述追加上下梯板,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载置着左右一对所述端部上下梯板,在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下层面载置着所述主上下梯板。
在第2实施方式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其中,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的内侧设置有左右一对第2板支承部件,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的高度为与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下层面相同的高度,在左右一对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之上载置着所述主上下梯板。
第3实施方式根据第2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乘客输送机,其中,所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是一体的。
在第4实施方式根据第2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乘客输送机,其中,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的外表面及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的外表面分别固定有左右一对凸缘板,沿着所述凸缘板的内侧配置有所述端部上下梯板。
第5实施方式根据第4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乘客输送机,其中,左右一对所述凸缘板的一端通过连结板而被连结,在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上层面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片,在所述凸缘板开设有卡合孔,在所述端部上下梯板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利用螺钉或螺栓而与所述连结板进行固定的突出片,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片从所述凸缘板的外侧突出。
第6实施方式根据第5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乘客输送机,其中,在所述主上下梯板的左右两侧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板腿部,所述板腿部载置于所述下层面及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
第7实施方式根据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中,在所述延长臂部沿垂直方向贯穿有高度调整螺栓,所述高度调整螺栓的下端与所述上框构件的上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延长了支承角板时,载置于该支承角板的上下梯板的拆卸作业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侧面说明图。
图2是下楼层侧的支承角板附近的纵剖视图。
图3是既有的支承角板载置于锚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5是第2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6是第3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第4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8是第5工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第6工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第7工序的立体图。
图11是第8工序的立体图。
图12是第8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3是第9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4是第10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5是第11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6是第12工序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7是在板支承部件载置了端部上下梯板及主上下梯板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8是端部上下梯板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9是将端部上下梯板安装于板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将端部上下梯板安装于连结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0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自动扶梯100进行说明。
(1)自动扶梯100的构造
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100的框体由桁架10构成,在桁架10的前后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支承角板30。前后一对支承角板30分别架设于建筑物1的上楼层侧的上下梯场所的地面4被切缺而成的建筑物骨架2及下楼层侧的上下梯场所的地面4被切缺而成的建筑物骨架3。在桁架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多个梯级20在上楼层与下楼层之间移动的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桁架10之上设置有左右一对栏杆22,在栏杆22设置有与梯级20同步移动的扶手带24。
如图1所示,桁架10具备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框构件11、以及在上框构件11的下方与上框构件11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框构件12。另外,桁架10在上楼层侧及下楼层侧的两端部具备(参照图2)将上框构件11与下框构件12连结的纵框构件13、以及将左右一对上框构件11连结并将左右一对下框构件12连结的横框构件14。此外,桁架10在上楼层侧及下楼层侧的两端部之间的多个部位具备将上框构件11与下框构件12连结的纵中间框构件15、将上框构件11与下框构件12在相对于该上框构件11及下框构件12倾斜的方向上连结的倾斜中间框构件16、以及将左右一对上框构件11连结并将左右一对下框构件12连结的未图示的横中间框构件。
(2)既有的自动扶梯10的支承构造
本实施方式在既有的自动扶梯10中,对支承构造实施抗震,首先,以下楼层的支承角板30为例,参照图1、图2及图3对既有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支承角板30具有:垂直板32,设置在桁架10的下楼层侧的端面的上部;以及水平板34,从该垂直板32水平地突出。如图1所示,在建筑物1的下楼层侧的上下梯场所的地面4设置有被切缺的建筑物骨架3。在该建筑物骨架3载置有金属制的锚板26,构成平坦的水平面。如图2所示,水平板34隔着多片下垫片28或直接载置于锚板26。上楼层侧的支承角板30也具有同样的支承构造。
(3)本实施方式的抗震构造
接着,以下楼层侧为例来说明对上述那样的既有的支承角板30实施抗震构造而延长支承角板30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
如图2及图6所示,在支承角板30的水平板34、桁架10的上框构件11之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延长部件36。该延长部件36具有(参照图2、图6):延长水平部38,载置于支承角板30的水平板34;以及延长臂部40,从该延长水平部38突出并配置于上框构件11的上方。延长水平部38具有(参照图2、图5、图6):载置台42,载置于锚板26;以及板状的水平主体44,与该载置台42分体且载置于载置台42。而且,延长臂部40从水平主体44突出(参照图2、图6)。
在水平主体44与水平板34之间配置有多片上垫片46(参照图5、图6),以成为与载置台42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的方式进行调整(参照图2)。在上垫片46设置有外端部开口的长孔48(参照图5)。而且,用于将水平主体44固定于水平板34的螺栓50从水平主体44的上表面贯穿,穿过上垫片46的长孔48,与水平板34螺合,通过螺栓51而被固定于载置台42(参照图2、图5)。
在延长臂部40的前端,沿垂直方向设置有高度调整螺栓52,该高度调整螺栓52贯穿延长臂部40,其下端与上框构件11的上表面接触(参照图2、图6)。在将水平主体44载置到载置台42的状态下,使高度调整螺栓52旋转以使延长部件36成为水平的方式进行调整(参照图2)。
板支承部件54在上框构件11的上表面上与延长臂部40连续地配置(参照图9)。该板支承部件54是将金属板弯折而形成的,具有侧面55、从侧面55的下端延伸的下层面56、以及从侧面55的上端延伸的上层面58(参照图17、图19),上层面58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为小于下层面5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在下层面56与上层面58之间沿纵向设置有多个加强用的肋60(参照图8、图9)。该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载置于多个台座62之上,利用螺栓64固定于上框构件11(参照图8、图9)。另外,该台座62既可以使用既有的台座,也可以新追加。从上层面58的内端部朝向下层面56的上表面垂下设置有固定片66。在该固定片66设置有螺纹孔68(参照图8~图11)。
第2板支承部件70设置于上框构件11的上表面且延长臂部40的内侧面(参照图10、图11)。该第2板支承部件70是将金属板弯折而形成的,由纵板72及从纵板72的下端向内侧突出的横板74形成。在横板74的后端部的下表面突出有连接片76(参照图10、图11)。纵板72利用螺栓78固定于延长臂部40的内侧面的螺纹孔79。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纵板72的螺栓78所贯穿的部分设置纵向较长的长孔73(参照图10)来调整纵板72的高度方向。在利用螺栓78安装了纵板72的情况下,连接片76与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的下表面抵接,利用平头螺钉80而被固定。由此,板支承部件54与第2板支承部件70成为一体,并且下层面56与横板74的高度相同。
在延长部件36的外表面、即延长水平部38、延长臂部40及板支承部件54的外表面,利用螺栓81固定有长方形的金属板即凸缘板82(参照图9~图12)。该凸缘板82的上端部位于比延长部件36的上表面及板支承部件54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起到凸缘的作用(参照图11、图12)。在该凸缘板82开设有两处的卡合孔83,该卡合孔83位于延长部件36及板支承部件54的上方(参照图11、图12)。
如图13所示,在左右一对凸缘板82、82的前端部之间利用螺纹固定而固定有长方形的连结板84。
如图2、图11、图14所示,左右一对长方形的端部上下梯板86分别载置于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左右一对的延长水平部38、延长臂部40及板支承部件54的上层面58。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端部上下梯板86的外端部突出有两个卡合片92,与凸缘板82的卡合孔83卡合。在端部上下梯板86的内端部垂下设置有固定板94,该固定板94与板支承部件54的固定片66位于相同位置,固定板94与固定片66利用螺钉96被螺止。如图14及图20所示,在端部上下梯板86的前端的下表面,朝向内侧突出有第2固定板98,第2固定板98与连结板84利用螺钉101被螺止。
如图15所示,长方形的追加上下梯板88载置于左右一对延长水平部38之上。
如图17所示,在主上下梯板89、90的左右两端部,通过沿前后方向弯折金属板而设置有左右一对支承腿102。支承腿102载置于左右一对的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的缘部及第2板支承部件70的横板74的缘部。而且,如图15所示,主上下梯板89的支承腿102载置于左右一对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如图16所示,主上下梯板90的支承腿102载置于左右一对的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及第2板支承部件70的横板74。
(4)既有的支承角板30的延长方法
接着,依次对既有的支承角板30的延长方法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说明的既有的支承角板30的水平板34隔着下垫片28而载置于锚板26。
作为第1工序,如图4所示,在锚板26之上载置左右一对载置台42、42。此时,在既有的锚板26的大小较小的情况下,将追加的锚板载置于建筑物骨架3。
作为第2工序,如图5所示,以与左右一对载置台42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的方式分别载置多张上垫片46。
作为第3工序,如图6所示,将左右一对延长部件36分别载置于左右一对载置台42之上,之后将该左右一对延长部件36利用多根螺栓50固定于水平板34,利用螺栓51固定于载置台42。另外,如图2所示,调整高度调整螺栓52的高度,调整成延长臂部40成为水平。
作为第4工序,如图7所示,在左右一对载置台42的外侧的位置,利用螺栓将长方体的宽度方向止振部件104固定于锚板26。
作为第5工序,如图8所示,在桁架10的上框材11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台座62。另外,在存在既有的台座62的情况下使该既有的台座。
作为第6工序,如图9所示,在多个台座62之上载置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并利用螺栓64进行固定。
作为第7工序,如图10及图12所示,利用螺栓81将凸缘板82固定于延长水平部38的外表面、延长臂部40的外表面、板支承部件54的外表面。
作为第8工序,如图11及图12所示,利用螺栓78将第2板支承部件70固定于延长臂部40的内侧面。此时,连接片76位于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的下表面,利用平头螺钉80固定成下层面56与第2板支承部件70的横板74平坦。
作为第9工序,如图13所示,利用螺钉将连结板84固定在左右一对的凸缘板82、82的前端之间。
作为第10工序,如图14所示,将左右一对端部上下梯板86分别载置于凸缘板82的内侧、且如图2、图11所示那样在同一直线上平坦的延长水平部38、延长臂部40、板支承部件54的上层面58。此时,也可以夹着用于高度调整的垫片。然后,将端部上下梯板86的卡合片92与凸缘板82的卡合孔83卡合,并且如图19所示,利用螺钉96对端部上下梯板的固定板94和板支承部件54的固定片66进行固定。进而,如图14及图20所示,利用螺钉101对第2固定板98和连结板84进行固定。
作为第11工序,如图15所示,为了覆盖支承角板30延伸的部分的大小,将追加上下梯板88载置于延长水平部38之上。此时,为了进行与端部上下梯板86之间的高度的调整,也可以夹有垫片。
作为第12工序,如图15及图16所示,将多张主板89、90载置于左右一对端部上下梯板86之间。此时,如图17所示,将各主上下梯板90的支承腿102载置于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及第2板支承部件70的横板74之上。
通过以上工序,能够对既有的支承角板30实施抗震构造而延长支承角板30。上楼层的支承角板30也具有同样的构造。
另一方面,在实施了这样的抗震构造后,在为了检修等而要将端部上下梯板86、追加上下梯板88、主上下梯板89、90拆下的情况下,拆下一张的主上下梯板90,使另一张的主上下梯板89的支承腿102从板支承部件54的下层面56向第2板支承部件70的横板74滑动,使其移动到容易拆卸的位置后拆下。另外,端部上下梯板86能够通过将螺钉96及螺钉101拆卸、将卡合片92从卡合孔83拆卸而简单地拆卸。
(5)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延长部件36简单地延长既有的支承角板30的长度。
另外,即使安装延长部件36,通过安装板支承部件54、第2板支承部件70,也能够简单地拆卸主上下梯板89、90、端部上下梯板86。
(6)变更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板支承部件54及第2板支承部件70分体设置,但也可以取代该情况而设为一体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于自动扶梯10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自动扶梯100而应用于自动人行道。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该乘客输送机具备:
桁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框构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框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框构件与所述下框构件之间的纵框构件;
支承角板,设置于所述桁架的两端部;以及
延长部件,安装于所述支承角板,
所述支承角板具有固定于所述桁架的所述端部的垂直板、以及从所述垂直板向外侧突出的水平板,
所述延长部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的延长水平部、从所述延长水平部突出且配置于所述上框构件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延长臂部、以及与所述延长臂部分体且设置于所述上框构件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板支承部件,
所述乘客输送机还具备载置于所述延长水平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及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之上的多张上下梯板,
所述延长水平部具有载置于建筑物骨架之上的载置台、以及载置于所述载置台之上的水平主体,
所述延长臂部从所述水平主体突出,
所述上下梯板包括主上下梯板、追加上下梯板及左右一对端部上下梯板,
所述板支承部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层面、以及配置于所述下层面的上方的上层面,
所述下层面固定于所述上框构件之上,
所述上层面与所述延长臂部的高度相同,
在所述延长水平部之上载置着所述追加上下梯板,
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上表面载置着左右一对所述端部上下梯板,
在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下层面载置着所述主上下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的内侧设置有左右一对第2板支承部件,
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的高度为与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下层面相同的高度,
在左右一对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之上载置着所述主上下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支承部件与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是一体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一对所述延长臂部的外表面及左右一对所述板支承部件的外表面分别固定有左右一对凸缘板,
沿着所述凸缘板的内侧配置有所述端部上下梯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左右一对所述凸缘板的一端通过连结板而被连结,
在所述板支承部件的所述上层面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片,
在所述凸缘板开设有卡合孔,
在所述端部上下梯板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利用螺钉或螺栓而与所述连结板进行固定的突出片,
与所述卡合孔卡合的卡合片从所述凸缘板的外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上下梯板的左右两侧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板腿部,
所述板腿部载置于所述下层面及所述第2板支承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长臂部沿垂直方向贯穿有高度调整螺栓,所述高度调整螺栓的下端与所述上框构件的上表面接触。
CN201920691858.5U 2018-05-17 2019-05-15 乘客输送机 Active CN2100483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5107 2018-05-17
JP2018095107A JP6553248B1 (ja) 2018-05-17 2018-05-17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8350U true CN210048350U (zh) 2020-02-11

Family

ID=6747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1858.5U Active CN210048350U (zh) 2018-05-17 2019-05-15 乘客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53248B1 (zh)
CN (1) CN21004835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5784A1 (ja) 2019-09-30 2021-04-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308176B2 (ja) * 2020-06-18 2023-07-1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既設乗客コンベアの脱落防止構造の強化方法
JP7277001B1 (ja) 2022-06-09 2023-05-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946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乗降口用点検柵
JP2012188268A (ja) * 2011-03-11 2012-10-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5101472A (ja) * 2013-11-27 2015-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用フレーム支持構造
JP6534631B2 (ja) * 2016-04-15 2019-06-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99332A (ja) 2019-11-21
JP6553248B1 (ja)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48350U (zh) 乘客输送机
CN100434640C (zh) 混凝土板成型系统
US10562741B2 (en) Method for modernizing an escalator or a moving walkway
US8950568B2 (en)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EP3392190A1 (en) Support, module, transport system for displacement of people/goods and modernization method of people/goods transport systems
US20170043981A1 (en) Track system for an escalator or a moving walkway
JP2014051372A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トラス支持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ヤのトラス支持装置の設置方法
JP2008285310A (ja) 乗客コンベア、隙間調整方法および隙間調整具
CN111377346B (zh) 乘客传送带的坠落物防止护栏以及乘客传送带
CN207973471U (zh) 一种快速拼装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JP5170557B2 (ja) 仮設足場用階段枠
JP6650416B2 (ja)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CN106516958B (zh) 乘客输送机及乘客输送机的制造方法
JP703249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耐震化方法及び耐震化部品
JP2021191943A (ja) 階段用支柱及び階段用支柱と階段用手摺との固定構造
CN111270977A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轨道梁安装的专用爬梯
KR20100130319A (ko) 갱폼의 낙하물 방지장치
CN208802735U (zh) 乘客输送机
JP200508914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作業床装置
KR20130099581A (ko) 지지대 일체형 발판 브라켓
JP660832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耐震補強工法
CN113727935B (zh) 乘客输送机的桁架
JP2006044843A (ja) 昇降路用作業台足場
CN106006337A (zh) 乘客传送带
JP2014084201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欄干構造及び欄干設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