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5900U -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25900U CN209925900U CN201920241560.4U CN201920241560U CN209925900U CN 209925900 U CN209925900 U CN 209925900U CN 201920241560 U CN201920241560 U CN 201920241560U CN 209925900 U CN209925900 U CN 2099259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bottom plate
- wall
- fixedly connected
- mobile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11 card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一侧合页连接有U形支撑板,底板的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竖直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底板外壁的通槽,通槽与凹槽竖直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螺杆,螺杆位于凹槽内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侧壁开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孔,移动块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靠近底板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连接杆,螺杆位于通槽内的一端开设有圆柱槽,圆柱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杆,延伸杆的一端伸出底板外且固定连接有转块,底板的侧壁开设有与转块对应的固定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通讯设备本体角度的调整,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移动通讯设备在功能上的表现也不仅仅是通话而已,频通话和在线观看影视等业务将为广大用户所使用。
而传统的移动通讯设备在使用这些业务时需要将移动通讯设备平放在桌面上,从上往下观看,或者用手握机以形成可视角度,使用起来较为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讯设备在使用这些业务时需要将移动通讯设备平放在桌面上,从上往下观看,或者用手握机以形成可视角度,使用起来较为的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一侧合页连接有U形支撑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竖直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底板外壁的通槽,所述通槽与凹槽竖直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螺杆,所述螺杆位于凹槽内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侧壁开设有与螺杆相匹配的螺孔,所述移动块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靠近底板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连接杆,所述螺杆位于通槽内的一端开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伸出底板外且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底板的侧壁开设有与转块对应的固定槽,且固定槽内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耐磨橡胶垫,所述U形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U形支撑板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内活动套接有拉杆,位于同侧的多根所述拉杆位于U形支撑板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L形卡板,位于同侧的多根所述拉杆位于U形支撑板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板,所述L形卡板与U形支撑板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套设于拉杆外的推力弹簧,两个所述L形卡板之间卡接有同一个通讯设备本体。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靠近底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固定板,U形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侧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套接。
优选的,所述转块与固定槽为对应的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位于凹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延伸杆位于圆柱槽内的一端杆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滑块,所述圆柱槽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转块和拉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移动通讯设备,通过设有的U形支撑板和托板,在使用通讯设备本体时,将通讯设备本体放置在U形支撑板和托板之间,推力弹簧推动两个L形卡板能够对通讯设备本体进行有效的稳固夹持,保证了通讯设备本体的放置稳固性,且通过推力弹簧的伸缩性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通讯设备本体进行有效的夹持,适用范围广,且在需要取出通讯设备本体时,通过拉绳拉动拉板,利用拉杆拉动L形卡板即可解除对通讯设备本体的相对限位锁定,便于使用。
2、该移动通讯设备,在需要调整通讯设备本体的角度时,将延伸杆拉出底板外,转动转块,转块带动延伸杆转动,进而带动螺杆转动,利用螺杆与移动块的螺纹连接作用使移动块带动连接杆的一端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推动U形支撑板,能够实现对通讯设备本体角度的调整,便于使用,且在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后,将转块推入固定槽内,利用防滑耐磨橡胶垫能够对转块进行相对稳固限位,有效的避免了转块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转动进而影响对通讯设备本体角度调节的问题。
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通讯设备本体角度的调整,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的U形支撑板与通讯设备本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 U形支撑板、3凹槽、4通槽、5螺杆、6移动块、7连接杆、8圆柱槽、9延伸杆、10转块、11固定槽、12托板、13拉杆、14 L形卡板、15拉板、16推力弹簧、17通讯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一侧合页连接有U形支撑板2,底板1的上端开设有凹槽3,凹槽3竖直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底板1外壁的通槽4,通槽4与凹槽3竖直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螺杆5,螺杆5位于凹槽3内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的侧壁开设有与螺杆5相匹配的螺孔,移动块6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连接杆7,螺杆5位于通槽4内的一端开设有圆柱槽8,圆柱槽8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杆9,延伸杆9的一端伸出底板1外且固定连接有转块10,底板1的侧壁开设有与转块10对应的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内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耐磨橡胶垫,U形支撑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板12,U形支撑板2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内活动套接有拉杆13,位于同侧的多根拉杆13位于U形支撑板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L形卡板14,位于同侧的多根拉杆13位于U形支撑板2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板15,L形卡板14与U形支撑板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套设于拉杆13外的推力弹簧16,两个L形卡板14之间卡接有同一个通讯设备本体17。
移动块6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固定板,U形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侧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轴,转轴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套接。
转块10与固定槽11为对应的矩形结构。
移动块6位于凹槽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凹槽3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
延伸杆9位于圆柱槽8内的一端杆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滑块,圆柱槽8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
转块10和拉板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U形支撑板2和托板12,在使用通讯设备本体17时,将通讯设备本体17放置在U形支撑板2和托板12之间,推力弹簧16推动两个L形卡板14能够对通讯设备本体17进行有效的稳固夹持,保证了通讯设备本体17的放置稳固性,且通过推力弹簧16的伸缩性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通讯设备本体17进行有效的夹持,适用范围广,且在需要取出通讯设备本体17时,通过拉绳拉动拉板15,利用拉杆13拉动L形卡板14即可解除对通讯设备本体17的相对限位锁定,便于使用,在需要调整通讯设备本体17的角度时,将延伸杆9拉出底板1外,转动转块10,转块10带动延伸杆9转动,进而带动螺杆5转动,利用螺杆5与移动块6的螺纹连接作用使移动块6带动连接杆7的一端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7推动U形支撑板2,能够实现对通讯设备本体17角度的调整,便于使用,且在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后,将转块10推入固定槽11内,利用防滑耐磨橡胶垫能够对转块10进行相对稳固限位,有效的避免了转块10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转动进而影响对通讯设备本体17角度调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一侧合页连接有U形支撑板(2),所述底板(1)的上端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竖直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贯穿底板(1)外壁的通槽(4),所述通槽(4)与凹槽(3)竖直内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螺杆(5),所述螺杆(5)位于凹槽(3)内的杆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的侧壁开设有与螺杆(5)相匹配的螺孔,所述移动块(6)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连接杆(7),所述螺杆(5)位于通槽(4)内的一端开设有圆柱槽(8),所述圆柱槽(8)内滑动连接有延伸杆(9),所述延伸杆(9)的一端伸出底板(1)外且固定连接有转块(10),所述底板(1)的侧壁开设有与转块(10)对应的固定槽(11),且固定槽(11)内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耐磨橡胶垫,所述U形支撑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板(12),所述U形支撑板(2)相对的两个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内活动套接有拉杆(13),位于同侧的多根所述拉杆(13)位于U形支撑板(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L形卡板(14),位于同侧的多根所述拉杆(13)位于U形支撑板(2)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板(15),所述L形卡板(14)与U形支撑板(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套设于拉杆(13)外的推力弹簧(16),两个所述L形卡板(14)之间卡接有同一个通讯设备本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6)的上端与U形支撑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固定板,U形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侧壁之间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10)与固定槽(11)为对应的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6)位于凹槽(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凹槽(3)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杆(9)位于圆柱槽(8)内的一端杆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滑块,所述圆柱槽(8)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10)和拉板(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41560.4U CN209925900U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41560.4U CN209925900U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25900U true CN209925900U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906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41560.4U Active CN209925900U (zh) | 2019-02-26 | 2019-02-26 |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259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9122A (zh) * | 2020-09-11 | 2021-01-12 | 繁昌县琪鑫铸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弧焊工作用导料装置 |
-
2019
- 2019-02-26 CN CN201920241560.4U patent/CN2099259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9122A (zh) * | 2020-09-11 | 2021-01-12 | 繁昌县琪鑫铸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弧焊工作用导料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38742U (zh) | 一种自拍装置 | |
CN207629626U (zh) | 一种用于工件姿态调整的夹持装置 | |
CN209925900U (zh) | 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 |
CN206754727U (zh) | 平板电脑支撑装置 | |
CN204742691U (zh) | 一种带手机支架的护腕 | |
CN208519453U (zh) | 一种网络摄像头夹紧装置 | |
CN203927266U (zh) | 便携式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 |
CN210139745U (zh) | 一种学生用高效率画板 | |
CN209325317U (zh) | 一种笔记本升高用支架 | |
CN210502077U (zh) | 一种便携式双面电子折叠画板 | |
CN209931872U (zh) | 一种折叠式艺术设计用绘画架 | |
CN203912031U (zh) | 一种吸盘式手机支架 | |
CN206242793U (zh) | 一种便携式折叠美术画板 | |
CN205195793U (zh) | 一种用于手机的放置支架 | |
CN206136025U (zh) | 一种手机支架 | |
CN214580013U (zh) | 一种视频拍摄用支架 | |
CN216143517U (zh) | 一种用于手机游戏的动作捕捉摄像头 | |
CN213879907U (zh) | 一种新型手机支架 | |
CN211574699U (zh) | 一种积木式支撑架 | |
CN209963225U (zh) | 一种用于通信工程的天线支架 | |
CN210771370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云台 | |
CN214707782U (zh) | 一种手机支架 | |
CN217684238U (zh) | 一种用于直播平台的手机支撑装置 | |
CN210831157U (zh) | 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拍摄支架 | |
CN209897124U (zh) | 一种固定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