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8637U -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8637U
CN209888637U CN201920732813.8U CN201920732813U CN209888637U CN 209888637 U CN209888637 U CN 209888637U CN 201920732813 U CN201920732813 U CN 201920732813U CN 209888637 U CN209888637 U CN 209888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uspension
bracket assembly
shock
side plates
rubbe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28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青海
李金印
曾义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aoka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ell-Off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ell-Off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ell-Off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28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8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8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8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包括悬架结构以及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圆筒状的骨架、固定连接于骨架内的圆柱橡胶座、同轴设置集成于橡胶座内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内衬套,所述橡胶座上位于内衬套径向两侧设置有两个轴向贯通的缓冲隔腔,所述缓冲隔腔径向截面呈C形,两缓冲隔腔的开口位于同侧,所述悬架结构包括轴向并列连接于骨架外圆且结构相同的两个侧板;本实用新型缓冲隔腔的布置内衬套两侧的缓冲性能适配于减速器的缓冲要求,C形缓冲隔腔内壁的过渡较为平滑,可减少了橡胶座的应力集中,保证了后悬置减震托架缓冲的平稳性;两个侧板的结构相同,只需要通过一副落料模即可成型,其制造成本低,利于量产。

Description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变速器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适用于安装变速器并实现车辆行进过程中减小变速器震动的主要部件,现有的后悬置减震托架通常由缓冲件以及连接于缓冲件上的若干个支腿构成,由于现有的若干个支腿的结构不同,需开两副落料模,从而增加制作成本及管理成本,不利于量产;而缓冲件通常有外圈、位于外圈内的销柱以及填充于销柱与外圈之间的减震体,该缓冲件装配复杂,减震体定位困难,减震效果不稳定。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后悬置减震托架制造成本高,减震效果不稳定。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变速器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进行改进,减小其制造成本,提高托架的整体强度和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制造成本低,整体强度高和减震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包括悬架结构以及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圆筒状的骨架、固定连接于骨架内的圆柱橡胶座、同轴设置集成于橡胶座内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内衬套,所述橡胶座上位于内衬套径向两侧设置有两个轴向贯通的缓冲隔腔,所述缓冲隔腔径向截面呈C形,两缓冲隔腔的开口位于同侧,所述悬架结构包括轴向并列连接于骨架外圆且结构相同用于与变速器连接的两个侧板。
进一步,侧板的两侧边设置有两个加强板,加强板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加强。
进一步,两个所述侧板的侧边相同位置有若干个向内凹陷用于对其他零部件形成避让的避让槽Ⅰ。
进一步,两个所述侧板与骨架外圆连接段轴向相对弯曲形成轴向对称的两个弯曲段。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位于两侧板之间的侧边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Ⅱ。
进一步,两个所述侧板上相同位置开有用于与减速器连接的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侧板上边缘处具有与骨架外圆相适配的圆弧状连接边,该连接边连接于骨架外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橡胶座上开孔作为缓冲体,其装配简单,易于定位,减震效果稳定;缓冲隔腔的布置结构使得内衬套两侧分别为一凹面和一凸面,在该方向的振动时,向凹面侧运行时橡胶座受挤压力,向凸面侧运行时,橡胶座受拉力,该结构使得内衬套两侧的缓冲性能适配于减速器的缓冲要求,C形缓冲隔腔内壁的过渡较为平滑,可减少了橡胶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力集中,保证了在减速器运行过程中后悬置减震托架缓冲的平稳性,且该C形缓冲隔腔作为减重孔降低了后悬置减震托架的质量,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后悬置减震托架质量的同时满足减震结构工作性能要求;两个侧板的结构相同,只需要通过一副落料模即可成型,其制造成本低,利于量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包括悬架结构以及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圆筒状的骨架1、固定连接于骨架内的圆柱橡胶座2、同轴设置集成于橡胶座内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内衬套3,所述橡胶座上位于内衬套径向两侧设置有两个轴向贯通的缓冲隔腔4,所述缓冲隔腔径向截面呈C形,两缓冲隔腔的开口位于同侧,所述悬架结构包括轴向并列连接于骨架外圆且结构相同用于与变速器连接的两个侧板5;内衬套3用于与车架连接,两个侧板用于夹持于减速器两侧并与减速器连接,本发明的缓冲隔腔4为C形孔,两个C形孔分布于内衬套3径向两侧且同侧开口,其中一个C形孔包裹于内衬套形成避让,便于C形孔的成型,该C形孔的布置结构使得内衬套3两侧分别为一凹面和一凸面,在该方向的振动时,向凹面侧运行时橡胶座受挤压力,向凸面侧运行时,橡胶座受拉力,该结构使得内衬套两侧的缓冲性能适配于减速器的缓冲要求,C形缓冲隔腔内壁的过渡较为平滑,可减少了橡胶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力集中,保证了在减速器运行过程中后悬置减震托架缓冲的平稳性,且该C形缓冲隔腔作为减重孔降低了后悬置减震托架的质量,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后悬置减震托架质量的同时满足减震结构工作性能要求;本实施例的侧板为薄壁冲压板材,侧板5的顶部具有与骨架外圆相适配的圆弧连接边,通过焊接将该连接边焊接与骨架外圆上,两个侧板的结构相同,只需要通过一副落料模即可成型,其制造成本低,利于量产;橡胶座为骨架内腔相适应的圆柱状结构,通过硫化处理将内衬套固定连接于橡胶座内,金属骨架、橡胶座同轴设置,通过橡胶座与金属骨架安装腔的配合,有效隔绝动力的振动传动至车架上,提高了乘用车的舒适性;当然,金属骨架内腔与橡胶座的结构也可采用其他形状,例如椭圆柱状或其他异形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侧板5的两侧边设置有两个加强板6,加强板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加强;如图1所示,两个加强板以及两个侧板合围成类似框架结构,该加强板提高了侧板的整体强度和抗扭刚度,加强板位于两个侧板之间,可对两侧侧板形成支撑,减小两侧侧板的在相对方向的弹性形变,减小了后悬置减震托架在该方向的振动,提高了后悬置减震托架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的侧边相同位置有若干个向内凹陷用于对其他零部件形成避让的避让槽Ⅰ7;如图1所示,在侧板的侧边配合其他零部件需要在侧部开设避让槽Ⅰ,该避让槽Ⅰ为必须的避让结构,为保证两侧侧板的结构相同,在另一侧板开设相同的避让槽结构,该避让槽为使得两个侧板结构相同,便于共用落料模,避让槽优选圆弧形结构,避免应力集中,具体避让槽的位置以及数量依据与其他零部件的干涉情况进行调整,具体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与骨架1外圆连接段轴向相对弯曲形成轴向对称的两个弯曲段5a;如图1所示,侧板初始为钢板结构,当通过落料模形成侧板的外轮廓后,在通过冲压工艺形成该弯曲段,两个弯曲段之间的距离变小用于适配骨架1的轴向高度,两侧板在适配减速器的尺寸的同时还可减小骨架的轴向高度,减少了骨架的用料,同时该弯曲段向内弯曲,使得外侧形成了安装空间,便于后悬置减震托架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6位于两侧板之间的侧边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Ⅱ8;如图1所示,避让槽Ⅱ为圆弧形结构,可防止加强板受力时应力集中,该避让槽可对夹持于两侧板之间的减速器形成避让,便于减速器的安装,且该加强板的形状适配于侧板的弯曲段结构形成上部小底部大的结构,通过焊接将加强板焊接与侧板上形成加强。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上相同位置开有用于与减速器连接的连接孔9;通过该连接孔便于与减速器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孔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孔布置合理连接稳定,当然可依据实际使用工况调整连接孔的个数和孔径,连接孔位置与减速器上的连接位置相匹配,具体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边缘处具有与骨架外圆相适配的圆弧状连接边,该连接边连接于骨架外圆;圆弧形连接边围抱于骨架外圆,其连接边长度较长,连接强度高,围抱结构提高了侧板的连接稳定性,该圆弧连接边的中心围抱角可调,具体角度与骨架外圆直径以及侧板的宽度相适配,依据具体的连接强度对相应的参数调节,具体不在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结构以及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圆筒状的骨架、固定连接于骨架内的圆柱橡胶座、同轴设置集成于橡胶座内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内衬套,所述橡胶座上位于内衬套径向两侧设置有两个轴向贯通的缓冲隔腔,所述缓冲隔腔径向截面呈C形,两缓冲隔腔的开口位于同侧,所述悬架结构包括轴向并列连接于骨架外圆且结构相同用于与变速器连接的两个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侧板的两侧边设置有两个加强板,加强板连接于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的侧边相同位置有若干个向内凹陷用于对其他零部件形成避让的避让槽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与骨架外圆连接段轴向相对弯曲形成轴向对称的两个弯曲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位于两侧板之间的侧边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上相同位置开有用于与减速器连接的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边缘处具有与骨架外圆相适配的圆弧状连接边,该连接边连接于骨架外圆。
CN201920732813.8U 2019-05-21 2019-05-21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Active CN209888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2813.8U CN209888637U (zh) 2019-05-21 2019-05-21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2813.8U CN209888637U (zh) 2019-05-21 2019-05-21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8637U true CN209888637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2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2813.8U Active CN209888637U (zh) 2019-05-21 2019-05-21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86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986A (zh) * 2022-05-09 2022-08-3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分动器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986A (zh) * 2022-05-09 2022-08-3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分动器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657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trol arm, and a control arm
CN109774448B (zh) 动力总成抗扭悬置结构
CN207594670U (zh) 控制臂衬套
CN213108904U (zh) 一种汽车前支柱总成上安装座结构
CN209888637U (zh)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CN209852003U (zh) 一种挤压铝型材下控制臂
CN110789327B (zh)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橡胶软垫
CN205574068U (zh) 汽车顶盖前横梁和汽车顶盖总成
CN216708941U (zh) 一种新结构的上支撑组件
CN209776143U (zh)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抗扭拉杆
CN206406750U (zh) 抗扭拉杆
CN214221852U (zh) 一种铝合金旋铆减震器顶胶
CN115848498A (zh) 一种适配新能源后驱电机的上下纵梁中空式副车架结构
CN115402433A (zh) 一种剪切式后悬减振软垫总成
JP2015040615A (ja) 走行車両用弾性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CN211995854U (zh) 具有加强支架的副车架结构
CN202646495U (zh) 一种副车架衬套
CN208232800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CN109760499B (zh) 适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WO2022023794A1 (en) Rear lower control arm for motor vehicle
CN107628119B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衬套组件、副车架及汽车
KR20180068757A (ko) 쇽업소버의 인슐레이터 부시, 인슐레이터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6953924U (zh) 新能源汽车后减震器固定顶座
CN207403549U (zh) 后悬置总成
CN220053424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控制臂后橡胶衬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8

Address after: 404100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terials Park, Yanjia Industrial Park, Changshou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Xiaokang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33 No. 61-1 Jinqiao Road,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Sokon Industry Group Stoc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