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7495U - 一种立铣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铣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67495U CN209867495U CN201822138641.XU CN201822138641U CN209867495U CN 209867495 U CN209867495 U CN 209867495U CN 201822138641 U CN201822138641 U CN 201822138641U CN 209867495 U CN209867495 U CN 209867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 edge
- end mill
- workpiece
- cutting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铣刀,包括切削刃,所述切削刃的外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修光刃;所述切削刃和所述修光刃形成折线;所述修光刃的后侧是后刀面;所述后刀面是平面;所述后刀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后角;所述后刀面通过磨削制成。这种立铣刀减小切削加工时产生的振动,减小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更加光滑,没有切削痕迹,提高了加工稳定性和加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刀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铣刀。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立铣刀由柱形刀柄1和刀主体2构成,其中刀主体2的侧面沿周围分布有多个螺旋形排屑槽3,多个排屑槽3的螺旋角均相等。多个排屑槽3将所述刀主体2分割成多个刀支体5,每个刀支体5上设有切削刃4,多个切削刃4位于同一个内锥面上。所述切削刃4均为直线。多个排屑槽3的螺旋角均相等,这种设计的立铣刀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加工稳定性差,而且导致切削侧提前磨损,影响工具使用寿命。而切削刃4均为直线的设计,切削时如图4所示,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高,不光滑,切削痕迹很明显,加工效果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铣刀,用该立铣刀加工工件,可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光滑,减小切削痕迹,提高加工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立铣刀,包括切削刃,所述切削刃的外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修光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该立铣刀加工工件,可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光滑,减小切削痕迹,提高了加工质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切削刃和所述修光刃形成折线。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立铣刀每个刀支体只有一个直线切削刃的基础上,在切削刃径向延伸方向形成修光刃,大大降低了加工时切削刃与工件所在平面的摩擦力,降低了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没有切削痕迹,显著提高了加工效果,同时,修光刃容易加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修光刃的后侧是后刀面;所述后刀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后角;所述后角为8°-15°;所述后角优选8°、10°或者12°,其中10°为最优。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了保证切削时的稳定性,在现有立铣刀每个刀支体只有一个切削刃的基础上在修光刃的后面形成一个后刀面,大大降低了加工时切削刃与工件所在平面的摩擦力,降低了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光滑平整,没有切削痕迹,显著提高了加工效果。所述后角为10°时切削效果最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后刀面是平面;所述后刀面通过磨削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磨削制成后刀面,改进工艺不需要改变整个制作流程,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即可进行改造,方便推广实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刀主体的侧面沿周围分布有三个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螺旋形,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39°-41°,37°-39°,41°-43°;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优选地分别为40°,38°和42°,或者39°,39°和42°,或者41°,38°和41°。其中,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40°,38°和42°为最优。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不相等的排屑槽螺旋角角度,进行切削加工时,立铣刀不会产生强烈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稳定性,减轻了切削侧的磨损,增长了工具使用寿命。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40°,38°和42°时切削效果最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立铣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铣刀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铣刀左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立铣刀切削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铣刀切削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杆体1,刀主体2,排屑槽3,切削刃4,刀支体5,修光刃6,后刀面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铣刀,包括切削刃4,所述切削刃4的外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修光刃6。用该立铣刀加工工件,可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光滑,减小切削痕迹,提高加工质量。
如图2所示,所述切削刃4和所述修光刃6形成折线。在现有立铣刀如图1所示每个刀支体只有一个直线切削刃4的基础上,在切削刃4径向延伸方向形成修光刃6,切削情况如图5所示,大大降低了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没有切削痕迹,显著提高了加工效果,同时,修光刃容易加工。
如图3所示,所述修光刃6的后侧是后刀面7;所述后刀面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后角;所述后角为8°-15°;所述后角优选8°、10°或者12°,其中10°为最优。为了保证切削时的稳定性,在现有立铣刀如图1所示每个刀支体只有一个切削刃的基础上在修光刃6的后面形成一个后刀面7,大大降低了加工时切削刃4与工件所在平面的摩擦力,降低了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工件表面光滑平整,没有切削痕迹,显著提高了加工效果。所述后角为10°时切削效果最佳。
如图3所示,所述后刀面7是平面;所述后刀面7通过磨削制成。通过磨削制成后刀面7,改进工艺不需要改变整个制作流程,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即可进行改造,方便推广实施。
如图2所示,所述刀主体2的侧面沿周围分布有三个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3呈螺旋形,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39°-41°,37°-39°,41°-43°;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优选地分别为40°,38°和42°,或者39°,39°和42°,或者41°,38°和41°。其中,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40°,38°和42°为最优。设置不相等的排屑槽螺旋角角度,进行切削加工时,立铣刀不会产生强烈的振动,提高了加工稳定性,减轻了切削侧的磨损,增长了工具使用寿命。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40°,38°和42°时切削效果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立铣刀,包括切削刃(4),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4)的外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修光刃(6),所述切削刃(4)和所述修光刃(6)形成折线,所述修光刃(6)的后侧是后刀面(7),所述后刀面(7)是平面,所述后刀面(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后角,所述后刀面(7)通过磨削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角为8°-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角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角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角为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包括刀主体(2)和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主体(2)的侧面沿周围分布有三个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3)呈螺旋形,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39°-41°,37°-39°,41°-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40°,38°和4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39°,39°和4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排屑槽之间的螺旋角度分别为41°,38°和4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38641.XU CN209867495U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一种立铣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38641.XU CN209867495U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一种立铣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67495U true CN209867495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4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38641.XU Active CN209867495U (zh) | 2018-12-18 | 2018-12-18 | 一种立铣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67495U (zh) |
-
2018
- 2018-12-18 CN CN201822138641.XU patent/CN2098674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57836A (zh) | 用于板类零件加工的正反倒角钻头 | |
CN203281947U (zh) | 用于板类零件加工的正反倒角钻头 | |
CN206028838U (zh) | 一种三刃钨钢成型刀 | |
CN204735726U (zh) | 高效复合可转位的单排齿皮带轮成形刀具 | |
CN101890529B (zh) | 一种阶梯铣刀 | |
CN209867495U (zh) | 一种立铣刀 | |
CN204953988U (zh) | 一种钻铣一体刀具 | |
CN204276934U (zh) | 一种双刃车刀片 | |
CN204052954U (zh) | 一种可更换和可转位的成型切槽刀片 | |
CN203636044U (zh) | 一种精加工用机夹可转位螺旋立铣刀片 | |
CN208825653U (zh) | 双刀槽成型倒角铣刀 | |
CN206122777U (zh) | 一种粗精加工一体立铣刀 | |
CN202239685U (zh) | 变后角宽孔倒角刀 | |
CN212857936U (zh) | 一种高光倒角刀 | |
CN204094215U (zh) | 一种立铣刀 | |
CN215880158U (zh) | 一种加工高要求孔的双r角切削刃铰刀 | |
CN2784115Y (zh) | 可转位铣刀 | |
CN214212360U (zh) | 一种倒角刃后刀面为曲面的立铣刀 | |
CN210172626U (zh) | 一种带有轴向前角的pcd槽铣刀 | |
CN212857937U (zh) | 一种加工叶轮的高精度锥度球铣刀 | |
CN210359582U (zh) | 堵盖孔加工刀具 | |
CN212652768U (zh) | 硬质合金45°倒角刀 | |
CN106270693A (zh) | 一种新型t型铣刀 | |
CN208132053U (zh) | 一种扩孔钻改制锪钻 | |
CN210908270U (zh) | 一种粗加工用大吃刀量高效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